CCTV节目官网-CCTV-1 今日说法

《今日说法》 20160312 两会特别报道——小撒探会 永久留痕

来源:央视网2016年03月12日 13:36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撒贝宁对话上海高院院长崔亚东:用科技手段创新诉讼服务

  上海市杨思医院院内,一辆银灰色的小轿车突然向竺其英冲过来并将她撞飞,造成了竺其英高位截瘫。

  原来是这一天,车主叶兆明将车停在了医院的通道上,并未熄火,导致医院内交通拥堵。医院保安为了疏通车流,代他将车挪开,造成了这次事故。经济困难的竺其英一家,想与医院协商解决但遭到拒绝,无奈之下,他们只能诉诸法律。

  竺其英的儿子本以为打官司要跑到法院立案,会很麻烦,但没想到代理律师连办公室都没出,就帮他把案立了。

  原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推出了律师服务平台,该平台具有网上立案、网上阅卷、网上查询等24项功能,其中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网上申请诉讼保全和证据交换等功能,这在全国法院还是首创。

  上海市法院推行的智能系统建设,实现了案件管理全程可视,办案操作全程留痕,最终使得此案得到了高效率的妥善解决。

  就本案中体现出来的上海法院系统的信息化建设问题,《小撒探会》主持人撒贝宁专访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崔亚东。

12368:科技手段的诉讼服务创新

  撒贝宁:在上海的整个法院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当中,有两项内容是大家非常关注的,而且有上海自己的特色。一个就是律师服务平台,另外一个是12368诉讼服务平台,那么这两个平台当初建立的时候它的初衷是什么?运行到现在,您对它的效果怎么评价?

  崔亚东:你提的这两个平台,确实是我们上海法院用信息化手段,现代科技手段,做好诉讼服务的一个创新。先说12368诉讼服务平台。因为12368这个号是工信部当初给法院的一个热线号,老百姓比较好记的,法院的一个统一的号。但实施以后,它的效果一直不是很好。在2013年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当中,老百姓对法院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一个是立案难,一个是执行难,还有一个是联系法官难。之所以联系法官难,因为法官有时候开庭,有时候出差。当事人案件到了法院之后,很想知道我的案件到什么程度了。他的心情可以理解,另外还有一些法律问题需要咨询,所以就是打电话联系法官。法官在开庭、出差等,联系起来就很不方便。

  我们曾经开过几次座谈会,听取律师和当事人等方面的意见。有的就提出来,说我打了34个电话找不到法官。有的拿了一沓子邮局的寄挂号信的收据,说崔院长你看,我17封挂号信得不到法官的回复,所以意见非常大。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就想把12368这个热线电话用好。我们当时的定位就是12368诉讼服务,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微信、手机移动终端,还有APP等这些先进手段,我们想把它综合运用到12368,用这个号,实际上是综合了所有的信息化技术,来为群众提供服务。

  最初是要解决联系法官难,实际上我们后来继续拓展,现在这个12368一共具备18项功能,就是把诉讼服务的这些能够通过网络、通过手机、通过APP等现代手段容纳进去的服务项目全部容纳进去了,所以它变成这么一个综合的服务工具。

  2013年建成之后,从当时的每天200多个热线电话量,到现在每天平均800多个,最高的时候1000多。最初是为了解决联系法官,现在咨询、查询更多。就是我这个案件到了法院以后,走到了哪一步,这是案件查询。还有是法律咨询,第三位才是联系法官。

  群众对我们这个平台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9%,对平台服务的效果的满意率达到了92%到93%,所以这个效果非常好。基本实现了一号对外,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查询、咨询。

  “律师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立案”

  撒贝宁:那如果有了这样一个几乎全覆盖的诉讼服务平台之后,为什么咱们上海的法院系统还要单建立一个律师服务平台?

  崔亚东:实际上这个律师服务平台呢,它是我们12368这个服务平台的又一个创新和延伸,法院诉讼服务工作,和律师是一个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是从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新型的互动关系方面来考虑。那么我们就利用12368和信息化这样一个先进的技术,研究建立了律师服务平台。

  我们这个平台是依托互联网,有五大类,24项功能,比如说网上立案,大家现在广义上都说是网上立案,但全国大部分的网上立案呢都是网上审查,通过网上审查之后,它真正立案还得到立案庭去提交材料。上海的这个网上立案解决了网上审查、网上缴费的问题,网上甚至于有一些律师和法官的交流和互动。律师在他的工作场所或者他家里就可以完成立案。

  2015年实行以来,我们通过网上立案是1.3万件,真正实现了律师足不出户就可以把案件立上,这是我们上海律师服务平台的一个特点。

  还有比如说自动排期避让。什么叫自动排期避让呢,例如上海的某一位律师在上海一中院代理有案件,黄浦区法院代理有案件,可能青浦区法院也代理有案件,他可能代理一个、两个、三个,甚至于更多。那不同的法院,通知律师来开庭,很可能经常有时间上的冲突。有了自动排期避让功能,就是法官在排这个案件的时候,这个功能呢就自动告诉你,有冲突你再换一个时间,这就解决了很大的问题。

  目前上海市1400多家律师事务所,有1200多家律师事务所都已经使用了这个平台。

  我们算了一下,如果说一个人为这件事少跑一趟法院,那么一年可以少跑20万公里。所以这个平台深受欢迎。这就是我前面说的,12368解决了他的问累,律师服务平台解决了他的跑累,就是不用跑,足不出户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大数据信息系统助力司法审判

  撒贝宁:整个上海的法院的信息化体系建立起来之后,您觉得对于上海的法院系统的司法审判的工作的提升,它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推动作用?

  崔亚东:上海法院信息化应用成效显著,共有22项应用属于全国法院首创,有13项自主知识产权。我们建成了上海法院综合信息系统,那这个系统呢就包括法院的管理,审判管理,执法办案、司法公开,以及队伍管理等等,这些功能都包括在内。这样一个比较完备的系统,有基础设施为支撑,有很大的数据库为支撑,从而全面实现了法院工作的“四全”、“六化”。四全即:执法办案“全程留痕、全程可视、全程监督、全程公开”;六化即:法官办案智能化、法院管理可视化、司法公开常态化、司法为民便捷化、司法决策科学化、司法监督系统化。

  我就讲这个智能化,你比如说一个法官拿到一个案件,这个案件,是盗窃案件或者诈骗案件,或者电信诈骗,或者金融案件,等等。那么这个案件在上海过去受理的案件当中,有多少这样类似的案件,适用哪些法律,都可以查到。另外还有相关的多种工具。包括这一类法律文书的起草以及法律文书的纠错,它都是有一系列软件来支撑,这就大大地提高了法官的办案效率。法律文书的自动纠错,也有助于强化监督提高质量。

  撒贝宁:我们给您准备了一张心愿卡,对2016最大的法治心愿和期待是什么,您给我们分享一下。

  崔亚东:法治2016我期待,要把上海法院建成阳光法院、网络法院、数据法院,努力提升上海法院的审判体系、审判能力现代化,当好司法公正的排头兵。
  

撒贝宁独家专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信息化推进阳光公正司法

  信息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司法工作在信息化的助推下变得更加透明,更加公正,更加高效。《小撒探会》就这一话题专访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

 “信息化就是一个很好的笼子”

  撒贝宁:刚才我们看了最高人民法院的信息指挥系统,全国法院的立案数每隔5分钟就实时滚动显示出来,全国各地的法院,包括最偏远地区的法院正在进行的庭审实况,都能立刻调出来,在眼皮底下一目了然。除此以外,还有其他各种信息化系统,共同组合成了整个信息服务平台。这在当前世界各国法院当中,可能都是领先的。建设这样的信息化系统,作用是什么?

  周强院长:我们加强信息化建设,是要更好地服务法官办案、服务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让司法更加贴近人民群众,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人民法院的信息化建设是一场深刻的自我变革。为什么这样讲?因为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审判执行流程的再造,审判执行工作质量效率大大提高,并且全程、永久留痕,受到全方位监督。审判执行行为不管过去多长时间,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追溯倒查,这对法官是十分有效的制约。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将司法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信息化就是一个很好的笼子。信息化能有力促进司法公开,我们运用信息化手段积极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让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努力通过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我们心中有一个目标,就是要建成世界上最阳光、最透明的司法机构。

  “包括我在内的每一个人的发言,都会全部留痕”

  撒贝宁:这个信息化系统,您自己也会操作。哪天您想了解哪一个法院的工作,是不是点开来就能看到?

  周强院长:信息化系统我每天都要操作。全国法院的办案工作,我是时时关注的。通过信息化系统,我可以看到全国各地法院的办案情况,包括庭审实况。

  撒贝宁:那法官会不会有很大的压力?

  周强院长:会有压力,不过这能有效促进规范司法行为,实现公正司法。从最高人民法院到基层人民法院,都在应用信息化系统。最高人民法院开审委会、党组会,要同步录音录像,包括我在内的每一个人的发言,都会全部留痕。

  撒贝宁:这些记录下来的数据将来会是海量的,如何方便运用?

  周强院长:信息化技术给我们提供了这个条件。我们正在推进的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3.0版,就是要着力加强对大数据的智能化应用,更好地服务法官办案、服务人民群众。中国裁判文书网现在有近1600万份裁判文书,是全世界最大的裁判文书数据库。我们要提供更加智能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检索应用,为法官提供智能化办案助手,为法律界人士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加方便、有效的服务。

  撒贝宁:公众也可以运用这些数据?

  周强院长:中国裁判文书网是对全社会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检索应用。一方面,我们通过公开裁判文书全方位接受社会监督,另一方面,也为法学研究提供丰富的实践素材,为传播法律知识、加强法治宣传提供重要平台,这是促进法治中国建设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几十秒调取失信被执行人信息

  撒贝宁:在信息化系统中,我还看到执行指挥系统。据咱们的法官介绍,这是非常有用的一件“神器”。它主要是起什么样的作用?

  周强院长:执行指挥系统有着全面的网络查控、远程指挥等功能。现在我们已连通了2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查询失信被执行人的财产信息,无论哪个偏远地区的法院,只要发出查询信息,通过最高人民法院“总对总”查询(有严格的程序和安全防范措施),一键按下去,被执行人在全国的存款信息,最快的几十秒钟就能反馈回来,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是革命性的。这只是执行指挥系统的其中一项功能,它的功能十分丰富,并且还在不断强化中。执行指挥系统有效地缓解了“执行难”,我们要打赢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必须要加强执行指挥系统建设,发挥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信息化建设防止冤错案件

  撒贝宁:刚才您提到要建设阳光、透明的司法,阳光司法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防止冤错案件的发生。信息化在这方面是不是也能发挥积极作用?

  周强院长:信息化建设为促进公正司法、防范冤错案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正如刚才所说,信息化系统对审判执行工作进行全方位、全流程的监督,为法官办案提供智能化服务,有利于规范行为、统一裁判尺度、提高办案质量,从而促进严格公正司法,防止冤错案件的发生。此外,信息化还可以提升人民法院队伍的整体办案水平。我在一个偏远的山区法庭调研时,法官自豪地说,我和您使用的是同一个办公平台,最高法院最新的司法解释在第一时间就能知道。信息化系统把全国法院联结在一起,全国法官使用同一个信息化平台,这对提升人民法院队伍的司法能力和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撒贝宁:我们这里有一张心愿卡,请您写下2016年的法治期待。

  周强院长:法治2016,我期待:把中国法院建成阳光法院、智能法院。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03月12日 13:36

视频简介:上海市法院推行的智能系统建设,实现了案件管理全程可视,办案操作全程留痕,最终使得此案得到了高效率的妥善解决。《小撒探会》主持人撒贝宁专访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崔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