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4 国家记忆

《国家记忆》11月18日播出《钱学森与中国航天六十年》系列节目《神舟飞天路》

来源:央视网2016年11月16日 18:10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神舟”升空,中国载人航天迈向新征程

揭秘点1、停滞十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迎来新机遇

1979年邓小平在德克萨斯州的休斯顿,参观了拥有世界闻名的载人航天控制中心后,对中国的载人航天是非常关心和重视的,他知道,中国如果没有航天的崛起,没有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功,建立强大的中国是不可能的。1986年3月,一份联名信被送到邓小平的办公桌上。在信中,陈芳允等四位科学家以急迫的心情,建议中央尽快制定规划,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缩小与国际上的差距。邓小平迅速批复,“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这就是后来著名的“863计划”。在这项计划中,航天技术被列为第二大项。已经停滞了十年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终于等来了新的时代机遇。

揭秘点2、面临抉择,钱学森投上至关重要一票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正是航天飞机的黄金时代。它独特的起飞、在轨与返回方式,给许多中国航天专家们深刻的印象。就在此时“机派”还是“船派”,成为了摆在中国人面前两条完全不同的路。抉择的十字路口,人们想到了钱学森。专家组特意征求钱学森的意见。一直沉默的钱学森用十个字进行答复,“应将飞船方案也报中央”。在这样的时刻,钱老把他关键的一票,投给了飞船。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会议决定: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工程代号“921”。

揭秘点3、“神舟一号”成功发射,中国人距太空近在咫尺

新的载人飞船被命名为“神舟号”,它的设计起点,瞄准俄罗斯当时最先进的“联盟TM”型号,由推进舱、轨道舱、返回舱构成。新的载人火箭“长征二号F”,可以以每秒8公里的速度, 将近8吨的飞船送入距地面200公里的轨道,同时还具有应急故障检测和逃生功能。火箭顶端的逃逸塔将在任何意外发生的2秒钟内,挽救航天员的生命。1999年11月20日凌晨,“神舟一号”进入太空,飞行21小时后返回地球,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着陆场。在随后的几年中,“神舟”二号、三号、四号无人试验飞船全部获得成功。中国人进入太空的征程已经近在咫尺。

揭秘点4、拍案疾呼,航天员制度因钱学森而保留

在钱学森的直接安排下,一个专门负责航天员培养、研究宇宙医学科学及工程的部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7所正式组建。正当研究不断取得成果之时,一个意外发生了。随着“曙光一号”飞船工程被暂时搁置,航天员训练一时间也失去了意义,507所随即被列入撤销建制的名单。在讨论会上,一向温文尔雅的钱学森拍案惊起,大声疾呼507所不能撤,航天员制度不能取消。在钱学森的坚持下,507所最终得以幸免。今天,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航天员培训基地。外界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里的前身正是钱学森多次保护并倾注大量心血的507所。

揭秘点5、航天员出舱行走,“神舟七号”危机重重

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即将进行中国第一次出舱行走。下午4点35分12秒,航天员翟志刚开始出舱,但计划并不如地面模拟时那样顺利,翟志刚用力拉了三次,舱门都丝毫没有打开。七分钟后,翟志刚奋力一拉,终于打开舱门,完全进入太空环境。但另一个极其危险的意外即将发生。仪表显示轨道舱火灾,在茫茫太空,神舟飞船是航天员们唯一赖以生存的空间,火灾意味着不堪设想的后果。在承受巨大压力的一瞬间,航天员们做出了选择,景海鹏继续操作飞船,刘伯明和翟志刚临时打乱实验顺序,抢先把五星红旗带出舱外。经过地面检查,确认了飞船工作运行正常。“神舟七号”以它勇敢无谓的英雄气质,被载入了中国航天的史册。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11月16日 18:10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中国人前往太空的道路尚未启程便遭遇十字路口,是航天飞机还是载人飞船,历史将如何抉择。从“曙光”飞船到“神舟”飞船,这是一段艰难、孤独、充满挑战的飞天之路。(《国家记忆》11月18日播出《钱学森与中国航天六十年》系列节目《神舟飞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