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央视财经评论

《央视财经评论》 20160111

来源:央视网2016年01月11日 23:11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股市暴跌5%原因何在?2016金融市场要怎样改革?

  周一(1月11日)早盘,沪深两市大幅低开,沪指开盘后低位震荡,随后在1%处震荡整理。临近午盘,沪指再次大幅下挫跌逾3%,一度失守3100点关口。午后开盘,沪指延续上午低位震荡趋势,在3100点位反复争夺,盘中沪指大跌逾5%,再现千股跌停局面;创业板盘中跌逾6%,盘面上,题材股重挫,板块集体沦陷,两市逾两千股飘绿。截止收盘,沪指报3018点,跌幅5.29%,深成指报10212.46点,跌幅6.21%,创业板报2106.36点,跌幅6.34%。

  A股市场继续下跌原因何在?2016年金融市场会有哪些改革? 换个视角看经济,财经评论员水皮、王冠,走进《央视财经评论》直播间,评一评,股市暴跌下,金融监管、投资者该怎样看待股市。

  股市为什么会跌?

  水皮(财经评论员):熔断机制是替罪羊 大盘调整到位指数才会相对稳定

  熔断机制我一直说是替罪羊,周四宣布暂停,周五创业板是绿的,说明是错杀,熔断机制本身是一个替罪羊,杀了它没有用的,其实今天(1月11日)一样是大跌。如果熔断没有暂停,也许股市周四停了,周五停了,今天也许就是红盘。大盘在没有调整到位之前,任何技术上的调整,都是旁支细节,都不是根本的原因,大盘进入了一个调整周期,它如果调整到位,指数才会相对稳定,在它没有调整到位之前,任何人为的护市或者救市都只能是缓解它的跌势。

  水皮(财经评论员):中国牛市3年一个周期

  为什么会跌?有一些专家学者或者业内人士一直给市场在灌输一个概念,2015年是疯牛,疯牛导致了暴跌,导致了股灾,2016年以后是慢牛,慢牛就不会出现系统性的大跌,所以很多人会受分析逻辑的影响。从我的角度来看,我们到最后就看3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如果是一个牛市周期的话,中国周期有3年这么一个规律,很少有持续4年的牛市的。

  李大霄(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股市压力来自减持  大宗交易的限制漏洞还需完善

  今天(1月11日)股票市场继续下行,表明市场下行并不是完全因为熔断机制的影响产生的压力,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于1月8号开始的减持所带来的影响,中国证监会对减持做了新规,是积极的,有用的。但还是一些细节,比如大宗交易,并没有做出详细的限制,对要减持的公司来说,有可能通过大宗交易继续减持。很多投资人对漏洞产生了怀疑,是以后要把漏洞进行研究和改善的地方。

  王冠(财经评论员):美联储可能再加息 全球金融市场开局普跌

  为什么上周(1月4日-8日)全球金融市场的开局都是纷纷下跌,包括美股,标普500跌了6%左右,周末我们看到了美国公布的非农就业数据,新增长的就业人数超过了29万,意味着美联储很可能离下一次的加息又近了一步,面对着强势美元,到底该用一个什么样的坐标来重新衡量,大家都在寻找新的步伐。

  未来股市怎么看?

  水皮(财经评论员):经济走势是L型  投资者应适当放低预期

  我们经济的确在下行,人民日报发表权威人士的文章,以后经济走势是L型,没有V字型,凯恩斯主义那种政府行政刺激手段估计会放弃,如果说政府都放弃了短期刺激来产生V字型想法,我们投资者是不是应该适度的放低我们的预期值。

  水皮(财经评论员):2016年股市供求关系会变化 重心可能下移

  新的一年大股东的减持,不管怎么样限制,总归要减持,另外3月1号以后的注册制,即便没有3月1号的注册制,半个月以后也有新股要重新发行的问题,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有心里准备。再加上货币最宽松的一个阶段,大水漫灌阶段可能已经过去了,供求关系在2016年会发生和2014年、2015年都不一样的变化,股市的重心可能会下移。

  王冠(财经评论员):股民应该监管自己的预期收益

  我觉得股民也应该监管自己的预期收益,在整个去库存、去产能经济大周期的调整之下,我们股民对于市场的预期收益是多少?巴菲特平均年收益百分之二十多一点,所以我们应该思考我们理性的收益预期应该是多少。

  水皮(财经评论员):2016年关注个股  多看少动

  大家不要过于贪心,管理好自己的心理预期。我觉得2016年,趋势性的投资机会很难把握,个股当然永远有机会,每天都有涨停的,如果你有幸今天抓住一个涨停的,一年的预期收益其实就已经实现了,接下来你真的可以以平常心态,可以多看少动。比如调整调多了,连续两天大幅度下跌了,也许你的机会就来了,因为下跌的过程,其实是一个风险释放的过程。

  资本市场的监管存在什么问题?

  对于股市的暴跌之后,也有声音把矛头指向了金融监管改革,一些权威人士和专家学者也明确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刘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监管机构要能够在危机关键时刻做出不同于市场的独立判断,而不是被市场的意志所左右,这既需要智慧,更需要强烈的使命感和勇气。

  李剑阁(证监会原副主席)

  监管人才的危机和监管体制的改革应该结合起来。

  吴晓求(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中国资本市场也面临供给侧改革

  中国资本市场也面临重大改革,如同中国经济面临制度改革一样,我们称之为资本市场的供给侧改革,包括注册制的有效推进。我们一定要深思熟虑,认真思考注册制需要哪些基础条件。包括交易体系的改革,交易制度的改革。现在熔断机制已经取消了,T+0的制度是不是可以实现,可以慢慢研究和思考。更重要的是监管的有效性、科学性,包括监管不能滞后,监管的滞后实际上更重要的是我们人才的短缺。

  王冠(财经评论员):监管体制不完美 试错成本非常高

  由于监管体制内循环的不够完美,导致体制试错成本非常高,这就是虽然只有短短四天,但是注定会成为年度关键词的熔断机制,熔断机制被熔断之后,损失超过一万亿美元。我们该如何降低或者说控制监管改革和创新的试错的成本,因为改革和创新必然是要试错,但是试错的成本是不是可以再低一些。

  金融监管该怎么改革?

  吴晓求(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

  当前中国股票市场在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规则一体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角度看,股票市场全面实行T+0交易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

  水皮(财经评论员):中国散户太多 推出T+0散户的亏损会更大

  美国股市是T+0交易制度,它的个股没有涨跌停,所以推出熔断制度,如果我们国内做熔断制度的话,在这个前提下推T+0是可以的,但是我要提醒大家,中国散户太多,推出T+0之后,散户的亏损会更大,因为散户是追涨杀跌的,这时候坚持专业性非常重要。

  吴晓求(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

  注册制虽然不会像很多人所说是无节制供给股票,但人们还是有所担忧。熔断机制已经取消了,但人们心里阴影还是存在的,这些方面都是需要我们认真处理好的,市场波动也是正常现象,我还是确信中国市场的基础环境和未来的发展目标没有改变,要正确平衡短期和长期的关系,也不要做出太悲观的预期。

  水皮(财经评论员):对大宗交易没有约束性条款是很大的漏洞

  对于大宗交易转让形式没有太多的约束性条款,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漏洞。因为A股上面,大股东减持有通过集合竞价减持的,但是不多,大多数是通过大宗交易,交易之后,第二天由承接的一方在市场上抛出,就不受你监管了,这其实是个漏洞,我们现在既然已经提出三个月中间减持的1%要提前公布,大宗交易也应该纳入监管,也应该提前15天公布,其实15天太多了,应该提前一周公布。

  王冠(财经评论员):监管要跟得上创

  3月1号注册制作为第一起跑线,下一步各种各样的金融衍生品不断丰富,创新之后的监管该如何跟上,监管的试错成本如何能够降低,如何能够趋近于零,我们非常期待。

  水皮(财经评论员):分业监管的形态很难适应混业经营

  现在监管制度性的设计是过去分业经营形式下的产物,现在很多机构都是混业经营,包括保险,券商、银行、基金、公募、私募,它是打通的,甚至有一些民营企业手中有4、5张牌照,但是在中央层面上的监管却是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还有一行,人民银行。我们看上一回,之所以应对股灾非常不利,不能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于究竟多少资金进入股市搞不清楚,就是因为来自不同的渠道,银行归银监会管,保险归保险会管,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信托产品都进入了股市,包括最近一段时间的万科股权争夺战,主要在里面兴风作浪的就是保险的资金,又是新兴保险公司资金,主要是万能险,这个品种设计有的极端到没有任何的保障功能,完全是投资功能,换句话来讲,万能险一定程度上是配资。 还有现在引起非常关注的互联网金融,它也是跨几个领域的,中间空档就会被机构利用套利。

  粮食价格,到底谁说了算?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显示,去年12月粮价环比下跌1%,这也使得整个2015年的粮价同比跌幅扩大至17.1%,至此全球粮食价格以连续第四年出现下跌,且创下七年来的最大跌幅,也成为至1990年有纪录以来的第二大年度跌幅,从具体的类别来看,肉类价格指数跌幅最大,去年全年大跌23%,创有记录来最大跌幅,其次是谷物价格指数,去年12月份环比下跌1.3%,全年累计下跌17.6%,创下5年以来的新低,植物油价格指数全年跌12.2%,乳制品价格指数跌14.1%,糖价全年跌4.4%,为连续第五年下跌,在国际粮价跌升一片的大背景下,国内粮价却不为所动,明显高于国际市场。

  国际粮价为何下跌?怎样看待国内国际粮价倒挂?农民到底该种点儿啥?换个视角看经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财经评论员王冠来到《央视财经评论》直播间,评一评粮食价格到底谁说了算?

  国际粮价为何下跌?

  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际粮价下跌几乎与油价同步

  国际粮价说起来影响因素很多,包括气侯、汇率还有进出口,实质上它最核心的影响因素是原油价格,因为全球的粮价主要被几大公司垄断了,为了降低风险实际上大宗商品跟原油都是很密切的关系,所以当全球的石油价格一直下跌,从原来的100美元每桶到现在的很低了,粮食的价格跟它是平行波动的,所以从这来讲全球粮食价格的暴跌,跟石油价格是密切相关的。

  王冠(财经评论员):国际粮价会逐渐寻找底部

  国际粮价在接下来一段时间会像A股一样进入到一个逐渐去寻找底部的过程。上周六《华尔街日报》有一篇评论文章,题目就很抓人眼球,叫做“近期国际油价会跌破30美元吗?”现在沙特和伊朗出现了严重的外交上的博弈,欧佩克对原油生产的控制力会进一步的放松,伊朗的石油增加之后会带来国际油价进一步下跌。

  为什么国内粮食价格高于国际?

  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粮食价格问题要特别关注农民的收入

  很多消费者认为,我们现在是整个国家的粮食价格比国际市场高30%到60%,为什么我们不从国际上进口便宜的粮食呢?但是实际上我们整个国家的农民有一半收入还是来自于农产品,如果现在把国内的粮食价格降的很低,农民的收入又上不去,我们国家靠消费来刺激经济又有很大的影响,农民的生产激情一旦遭到挫伤,那可能未来也是很大的问题。

  王冠(财经评论员):农业生产亟需告别小农化 碎片化。

  现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出现了一定的空巢化,农业生产也逐渐在告别小农化碎片化,但是应该步入一个什么样的状态?目前没有看到特别整体的规划,建成楼房责任田该交给谁,进行效率更高的打理和节约生产,现在能不能有一个更明显的顶层设计。在政府补贴的过程中,如何能够提高品牌的附加值这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国内粮食生产,怎样提高生产力?

  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消费者消费的肉蛋奶是随着收入提高的,主食大家吃的越来越少,但是整体来看我们国家粮食十二连增或者十三连增,但是优质的农产品数量比例很低,有些专家估计甚至可能不到1%,美国一个数据估计,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有3亿人进入到小康了,未来到2020年我们可能又有几亿人进入小康,这些人对食物的需求,不是说量就上来就行了,对质可能有很大的要求,所以我们国家下一步怎么把我们的农产品通过调结构转方式,把优质的农产品高安全的生产出来,这可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也必须是一个方向。

  王冠(财经评论员):品牌溢价就是最好的补贴

  请大家注意我们家庭结构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和二三十年前相比三代同堂,家里七八口人,一买粮食买两袋,每袋都是买一百斤的,现在都变成了一包米十斤装的。那么意味着城市中产家庭对于价格的敏感度是比较低的,而对于品质的期待值非常高,我们对于农产品的补贴如果能让他品牌溢价就是最好的补贴,如何能够让品牌打响,如何能够让它在社交媒体上有新的卖点,能够让农民从那种震动产量的补贴,变成针对品牌附加值的补贴。

  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农民种粮 产量和收入要分开

  我们过去的政策主要是受制于谁来养活中国,我们有十三亿人口,所以我们的政策就是要量越多越好,但是现在回头发现,生产的量多之后,比如化肥农药,你用多了,实际上作物吸收不了,对于土壤对于地下水都是污染,现在大家对于优质农产品需求又特别高,所以整个未来的补贴方向我想也应该有重大的调整,应该有两个方向,第一个现在怎么把农业生产的成本降下来,现在农民每一家平均不到十亩地,欧美这些大农场的规模都是几十万亩,所以未来的方向应该是向新型经济主体转,就是我们要把规模提上去。另外一方面我们调整的结构补贴的结构也应该倾向优质的产品,就是说你的产量和收入要分开,过去我们说你生产的粮食越多你拿到补贴越多,未来可能我这个生产方式对土壤是增加有机质的,是可持续的,可能产量跟原来相比差不多,但是我这些资源是节约的,我认为这样一种方式应该未来大量地鼓励,未来你产量要增加了,但是你对化肥农药用的很多,这样可能不奖励你。我们要用新的技术,让我们的粮食质量得到提高,有些土地不需要耕种的我们可以进行休耕,把我们国家目前略微过剩的库存或者是生产压下了,把这些优质的东西提上去。

  欧美国家补贴都是按收入比,而不是按你的生产多少,比如你的收入是我的一倍,我下一步补贴了之后应该对这些收入低的人补贴,并不是说你收入高的人,你生产的多了你拿的补贴多,所以我想这个补贴的方向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家粮食政策要保护小农的利益

  国家在粮食政策上也是很谨慎的,玉米价格,我们过去的是每一年收购价格都要涨一毛左右,去年就降了一毛,当时市场的反应很激烈,有一个很大的放大效应,可能河北有些地方一下子降了四五毛,所以我们保护小农的利益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因为国家农民的收入现在相当于城市居民的三分之一还不到,我们城市消费者希望能够吃一些价值特别好然后价格又不高的产品,怎么来协调这样一个矛盾,我想也是一个漫长的路。

  王冠(财经评论员):日本经验:做强本土品牌

  我去日本富士山下的一个很小的河口湖县看到的一个例子,在当地的一个农贸超市,有草莓有梨,标着国产和进口,日本本土国产的要比进口的价格贵三倍以上,价格是倒挂的,我觉得这可能在一定方向是值得我们来借鉴的,如何能够做强本土的品牌,如何告诉你我们为什么值得相应的三倍价钱,告诉大家价格倒挂之后品质没有倒挂,这样的价格我们是可以接受的。

  未来我国农业政策该向哪个方向调整?

  曹和平(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2008年以后一直采取财政支持的政策,最近一到两年我们国家经济下行工业用量需求减少,而我们今年的粮食主产量还应该丰富,如果再用过去的高粮价来收购的话,你是鼓励生产,是现在把粮食调整一下,作为一个信号告诉农民说,你明年主粮减产,进行粮食和其他种植业结构调整,恐怕是一个更合理的政策导向。

  一边是十二连丰的国产粮满仓,一边是再破亿吨的低价进口量,面对国内外粮价倒挂的问题,让市场定价已成共识,价格和补贴分离,价格由市场来决定,不再承担补贴农民的功能。

  曹和平(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未来的调整政策和什么样的政策环境相结合,就是和供给侧,供给侧的政策是能够去改变企业的经营环境,降低企业财务成本,降低企业投融资环境的所有政策序列,都叫从供给侧调整经济的宏观工具,哪一类的板块发展最好,而工业用粮在哪一类里面是什么样的特征和品种,粮农应该向那个方向调整,第二如果粮食产量整体下降,政策不偏向的话,农民应该向经济作物和其他领域去变化,这才能够使得粮价调整政策和供给侧的政策拟合起来。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01月11日 23:11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大盘在外围股市普遍大跌的带动下,两市大盘低开低走,最终以下跌150点报收。专家分析金融监管该怎么改革。全球粮价创7年来最快下跌速度。国际粮价为何连跌不止。专家进行解读。专家分析农民种粮,产量和收入要分开。(《央视财经评论》 2016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