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央视财经评论

《央视财经评论》 20160406 猪价为何“任性”飞涨?

来源:央视网2016年04月06日 23:08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猪肉价格为何任性飞涨?

每年春节过后的一两个月都是猪肉消费淡季,但今年,不仅零售市场上猪肉价格反弹,生猪市场的猪价也是一路上涨。数据显示,3月22号,瘦肉型生猪出栏价格达到19.79元每公斤,突破2011年6月的历史最高点。而去年同期,瘦肉型生猪出栏的价格还不到10元每公斤。在一家大型超市猪肉价格表上,记者看到,五花肉的价格在每斤20元左右,而肋排的价格更是达到了每斤35.8元,摊主们告诉记者,近一个月来,猪肉进货的价格不断上涨,尤其是进入3月以后,单月的涨幅达到了20%到30%,几乎一天一个价,而他们的零售价也只能水涨船高。

昨晚(4月6日)的央评演播室,央评君邀请到了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财经评论员向松祚、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评一评本轮肉价疯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换个视角看经济,CCTV2《央视财经评论》周一至周四,每晚21:50,准点开评。

央评说

猪周期,这事儿不小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央评君,各个地方猪肉价格差异很大,北京猪肉价格涨的幅度还是非常小的,浙江的猪肉价格在全国涨的是最多的。而财经评论员向松祚表示,每次猪肉价格波动都会被提起的“猪周期”,不是小事儿。

向松祚(财经评论员):猪周期,这事儿不小

首先,猪肉消费占中国肉类消费的80%,对于很多中低收入者来说,猪肉价格对生活影响非常明显。第二,如果猪周期持续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它会对人们的预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猪周期已经有十多年了,现在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认为,要尊重猪周期这个规律。

刘戈(央视财经评论员):猪周期会一直存在

很多人忽略了能繁母猪这个因素对猪周期的影响,但它可能是最重要的。当猪肉价格太低的时候,这些母猪都会被淘汰掉,当大家意识到猪肉价格可能会上涨,很多人会选择补栏,但是这有一个周期,猪崽从怀孕到出栏有将近一年的过程,所以猪周期会永远存在,要尊重这样的一个规律。

如何提高农民养猪的积极性?

向松祚:农民养猪积极性在下降

第一,养猪风险很大,一旦出现疾病,一年的收入都要泡汤。

第二,饲料等成本偏高,农民算算风险可能觉得外出打工收入更有保障。

向松祚还指出,农民对猪周期理解越透彻,养猪的积极性就越弱。从供给侧的角度,现在确实需要想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怎么能让养猪变得更加的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这才是根本性的出路。

对未来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发展,李国祥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李国祥:养殖业也可以发展成订单农业

未来中国农产品的市场,要想有稳定的供应,必须要有稳定的产销关系,也就是订单农业。在美国70%以上都是合同生产如果养殖户直接和最终消费者有个挂钩,他对市场信息会更加了解。订单农业未来是一个模式。同时还得有规模,有规模才能够订单产销结合。

猪肉供需平衡韩国有何经验?

财经频道特约记者李香向央评君介绍了韩国猪肉价格的情况。

李香(财经频道特约记者):韩国猪肉价格也在上涨

烤五花肉是韩国男女老少的最爱,最近统计显示韩国每500克猪肉价格约合人民币52块,是同量鸡肉价格的4倍,那52块在韩国是怎样一个标准呢?今年韩国每小时最低工资约合人民币36块,也就是说工作一个小时,也买不起一斤猪肉。去年受政策调控以及疫情的影响,韩国猪肉供应量减少了10%,导致五花肉价格猛增50%,不少韩国百姓是不得不选择相对便宜的前腿肉或者是猪颈肉。猪肉价格大涨也愁坏了烤肉店,商家怕顾客有怨言,他们是不敢上调价格的,但是又不得不考虑利润,有些店想出的方法是单价不变,适当减少每份的重量。

李香还介绍了韩国为了实现猪肉的供需平衡、价格平稳都做了什么。

李香(财经频道特约记者):扩大疫苗接种、进口猪肉解决供不应求;出栏配额、提供支援金解决供大于求

对供不应求的问题,考虑到口蹄疫、腹泻等猪流行性疾病的影响,韩国逐步扩大了强制性接种疫苗的措施,对于那些疫苗接种率低于30%的养殖户,韩国政府处于约合人民币11000元的罚款。另外进口猪肉价格比韩国本土猪肉价格便宜2成左右,猪肉价格居高不下时,不少韩国人会选择进口猪肉,去年韩国的猪肉进口量同比增加了26%,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猪肉供应不足的问题。反过来,供大于求导致猪肉价格下跌是养猪户苦恼的问题,韩国政府采取出栏配额措施来缓解供应过剩的问题,当然出栏率不高会影响养猪户的收入了,韩国政府为他们提供特别支援金,也提供低息贷款来扩充养猪户的周转资金。

 玉米减种 农民种啥?

上周,中国宣布将停止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由市场决定价格,这意味着长达近十年的玉米价格政府补贴政策结束。为什取消玉米临时收储?不种玉米了,农民该种点啥? 昨晚(4月6日)的央评演播室,央评君邀请到了财经评论员向松祚、刘戈,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评一评,不种玉米,农民春耕该种啥?

换个视角看经济,CCTV2《央视财经评论》周一至周四,每晚21:50,准点开评。

央评说

为什么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

央评君了解到,从2007年起,为了保护农民利益,提高种粮积极性,中国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之后每年玉米价格都有所提高。以黑龙江省为例,2008年玉米临储价格为每斤0.74元,而到了2014年达到每斤1.11元。中国国内粮价不断上涨,而国际上,玉米价格下降趋势明显。虽然去年中国下调玉米临储价格,但目前与国际玉米价格每吨价差仍高达600多元。“价格倒挂”导致玉米库存高企,加工企业大量用进口玉米或玉米替代品,而中国国内生产的玉米则缺乏价格竞争优势。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玉米库存量在2.5亿吨,国储玉米库存压力巨大。那么巨大的库存是收储政策造成的吗?

向松柞(财经评论员):需要用市场调节机制消化卖不出去的农产品

首先是收储的政策,第二是粮食安全。即便有粮食十二连增,十二连增背后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卖不出去,或者没有市场消化,所以现在要建立一个市场调节的价格机制。我觉得这个方向是对的。

李国祥(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收储政策调整是从资源环境、国家的角度考虑问题

当然不是收储政策的问题,很多人认为玉米的问题是收储政策带来的,我完全不同意。实际上玉米不仅是中国多,美国也多。所以把收储政策跟现在玉米的困境等同起来是有问题的。现在调整玉米政策,是希望农民少种一点玉米,这是从农民利益的考虑,也是从资源环境和国家的角度考虑。

李国祥表示,我们整个国家里面现在玉米的种植面积大概是5亿亩,如果是减种五千万亩大概就是10%,应该来说也不是很多。

不种玉米该种啥?

玉米收购从“政策市”转向“市场市”,意味着今后中国玉米价格可能逐步与国外价格接轨,将有助于加快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减轻玉米高库存的压力。但是玉米临储政策的调整,有人担心会减少农民的收入。央评君也通过数字一百做了一个调查,减种玉米之后你最需要做好哪项工作,将近60%选择了技术支持。

向松柞(财经评论员):农业转型升级需要国家更多的财力支持

我选择这三者,这三者都重要,就是说你首先信息传递,市场现在需要什么?我们通过财政补贴,你让农民别种了,回归到湿地回归到草回归到树林,他不种了他靠什么生活?那你就需要财政去支持去补贴,但是如果你要种经济作物确实很难的一件事,比如说你种水果,水果一年两年可能没有收成,而且周期非常长,所以你说的这三件事他都重要,所以我觉得农业转型过程转型升级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所以我认为玉米减种可能国家还要拿出更多的财力来逐渐的平稳的实现这个过程。

李国祥(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就说这个现在玉米我们调节下来让农民种什么,这个不仅仅是农民自己的事情,我们政府在公共服务商特别是信息传递以及技术推广方面,要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来看我个人觉得我们把调下来种什么,一定要避免农民盲目的来种,所以说信息我们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技术支持,实际上我们互联网还是没有充分认识在市场经济当中信息的价值,你种对了赚钱,种错了甚至比玉米还亏,所以说为什么我们有的时候玉米调理不好,那么实际上就是信息的问题,信息不对称。

李国祥还给央评君介绍了黑龙江省明水县兴仁镇玉米减产种植经验。在经历了去年玉米丰产农户减收的尴尬后,那里的农民将家里的土地交给合作社,改种糜子,之后他们将糜子编成扫帚出售,每把售价3块钱的扫帚,日销量在4000多把,市场供不应求,农户一年收入达两万元,算下来比之前单靠种玉米收益要高很多。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04月06日 23:08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每年的三月份通常是猪肉的消费淡季,猪肉的价格也会随之回落,但是今年却出现了逆势大涨。本期节目特邀评论员进行分析解读。猪肉价格再次开启“飞行模式”,烤五花肉为韩国民众聚餐首选。玉米减种,农民种啥,针对当前中国部分农产品生产过剩,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的粮食价格改革措施。今年将对供大于求、库存积压的玉米推进定价、补贴和收储制度改革,使价格与补贴分离,由市场决定价格。(《央视财经评论》 20160406 猪价为何“任性”飞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