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央视财经评论

《央视财经评论》 20150526 互联网时代 给农业带来哪些新机会?

来源:央视网2015年05月26日 22:43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主持人(沈竹):各位好,这里是正在播出的《央视财经评论》,我是沈竹,今天我们继续关注互联网+,上网娱乐、上网买东西、上网开店,这对于很多城市生活的人们来说早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但在很多的农村地区,其实网络生活还并不是那么的普及。而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将近一半,但只占到了网民比例的不到30%,占网络消费的比例则不到10%。阿里巴巴最新的预测说,2016年全国农村网购市场规模将突破4600亿元,呈现爆发式的增长。那互联网在农村将有非常巨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今天呢就来聊一聊当互联网加上农业,会给农村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带来哪些商机,先来看看养猪业用上互联网的状况。

  解说:曾经看起来离互联网最远、最土的农业,现在也站在了互联网+的风口上,这里是位于江苏省东泰县的一家大型化生猪养殖厂,全封闭连排式现代猪舍,成片油菜花簇拥着,进入养殖场的生产区,经过严格的消毒措施。

  李兴修(音)是这里的保育主管,进场之前从事过七年的生猪散养,现在他每天的工作是对监控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及时处理问题。

  李兴修:以前我散养猪,温度主要是靠肉眼观察,基本上没什么概念,现在我们这边的规模化养猪场,主要是通过智能温控系统,温度可以达到一个衡量值。

  记者:今天保育区的状况怎么样?

  李兴修:春天季节温差比较大,每天都需要注意温度的变化。

  解说:智能化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全自动温控系统和全自动饲喂系统,全自动饲喂系统带有电子识别功能,可以在群养管理模式下,根据生猪的需要分配饲料,猪可以进行自主采食,整个饲喂过程由计算机控制,达到节约饲料、节约人力的目的,劳动生产效率从过去没养一万头猪需要16人管理,提升到如今每养一万头猪只需要1—2人管理。

  李兴修:从传统的养殖过度到这种工厂化、集约化的养殖和环控系统只在400万,这个15%的投入是至关重要的,发挥了这85%的效率,从养殖饲喂这一块是主要的投入,节省了我们一个人力,最终归根结底还是第一我们的生产成本降低了,第二是提高了我们年出栏的一个量,原来一头母猪一年提供15头,15头商品猪出栏,现在我们能平均做到21头。

  解说:互联网在养殖行业的延伸应用方兴未艾,吴群是河北邯郸当地的一名大型养猪场的负责人,几年前从教师岗位上退休后,他就把许多精力投入到养猪上,目前养殖规模由当初的一个养猪场扩大到目前的三个猪场,年出栏达到15万头,可由于三个养猪场地处邯郸不同的两个县,他经常得东奔西走,累得筋疲力尽,这也是他后来决心将传统养猪和互联网结合起来的最大触动。

  吴群:只要你有电脑、有手机,有网络的情况下,你都可以观察到你厂里边的情况,包括每一天它的猪饲料的运用、药品的运动还有生产,今天生产了多少,消化吸收多少,都会有个准确数据在自己心中。

  男:这个就是咱们在猪联网,在这个提醒中提供的猪,我们会根据猪联网提供的这些猪的耳号,到现场进行核实,看这些猪是不是,因为过肥或者是过瘦造成的不发情,如果不是因为这种情况,我们会采取一些措施,比如是诱行或者是驱赶、饥饿一些疗法,促使猪发情,尽快的投入生产。

  主持人:这个互联网当用在养猪上的时候,什么病情,环境都能够监控,挺有趣的,对农民真的是远远的利大于弊,那今天参与讨论的,我们特别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副院长郑风田老师还有财经评论员张鸿,跟我们一起聊聊,互联网加上养猪,养什么什么东西,会爆发出什么样的能量。原来我们说叫互联网、物联网,人家这叫互联网+养猪,小片里说到以前传统养猪主要是肉眼观察,而现在则是通过智能温控系统给猪创造一个特别良好、舒适、健康的环境,听起来挺有趣,这种互联网思维对于整个的养猪行业到底会带来什么样本质上的一个触动和变革?两位。

  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我觉得刚才这个做法应该是叫做什么?智能化农业或者是精准化农业,可以说,对,因为人的肉眼毕竟有很多东西观察不到,所以现在这些年发达很快,就是通过一些现代化的这些传感器把这些作物的生长情况,猪的生长情况,然后传到电脑去,然后我们再根据这些发展,进行相应的管理,这些管理都是科学的管理,所以农业以后的应该是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工厂化的养殖,工厂化的养殖就是需要现代化的一些设备,另外一个回到过去,土的掉渣的,我们传统的这样一种,过去我们。

  张鸿(财经频道评论员):土猪。

  郑风田:对,土猪,然后几十年前或者几百年前那样一种做法,所以这两种做法实际上都是有需求的,因为现代化工厂化的养殖,它需要提高效率,但是也带来一些问题,你比如像美国是这样做的特别多,但是这样一种工厂化的养殖,它也有一些副作用,所以有些人对这种现代技术不信任,所以他还有另外一个需求,土的掉渣的那一种,所以这种方向应该都是有不少的发展。

  主持人:其实土的掉渣和洋的发紫也能结合在一块,我就觉得农业特别适合养猪,你看原来我们说的疫情,现在通过传感器说不定能预测疫情,防止疫情,张鸿,你在民间田间地头看到现在实实在的在改变着怎么样的养猪模式?

  张鸿:这个我看着特别熟悉,因为我们老家也有亲戚朋友养猪,十几年前我做记者的时候,也去采访过,那时候互联网还没那么流行,那个叫科学养猪,所以现在你看到这个的话,你就觉得亲切,是它可以大概叫做4.0版的科学养猪,加入了更多互联网的技术或者是叫物联网,他们干脆就叫猪联网,他们自己养猪的这个叫猪联网。

  主持人:所有的猪都联起来。

  张鸿:就把这个整个联系起来了,它其实除了原来基础上的那种科学养猪以外,互联网的手段让我们解决了,刚才你问的这个问题,就是说我们说互联网未来在医疗领域会有很好的应用,你看到没有,这个其实就是互联网的医疗在猪身上的应用,远程可以来诊断,因为中国的很多,我们叫最后一公里,就在农村,比如说这种不是饲养大户,原来做记者采访那种是养猪大户,不是大户的时候,他面临一种困境,一些科技指导人员,包括一些兽医,他可能太远他没法去,所以他这个就解决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当然他需要互联网的这样一个技术的更新,所以在互联网的风口上,猪它现在已经开始飞起来了。

  主持人:猪飞起来了,其实简单的是养猪本身,但是不简单的可能是互联网+养猪,不仅仅是让养猪简单了,而且是让养猪可能真的是能够控制了,其实郑老师是不是农业最难的就是控制,控制疫情、控制环境,而互联网+农业,加猪,您看到什么?

  郑风田:它主要是什么?背后的这样一个软件的专家系统,一般的养猪人可能我很多什么时候喂才是最好的,他不知道,但是你一旦搞物联网之后,它背后的软件指导他,然后告诉你在什么时候添加都是机器来做的,你人就不用管了,就说整个这一套那一套系统,一定是科学的一个最精密一种配方,所以实际上就等于把养猪的傻瓜化,而背后的是一种更科学的。

  张鸿:而且它这里边可能也有大数据。

  主持人:大数据,傻瓜化。

  郑风田:它已经帮助你做了,那些软件已经帮你做。

  主持人:没错,聊完了互联网+养猪,我们再来看看鸡蛋也能上网卖,不仅卖得快,而且还卖得贵了。
  
  解说:随着电子商务对农村地质的渗透,人售农户的传统赶场生活,其实一直发生了变化,以往每逢赶场的时候,王群先:都要赶好几里路去镇上卖鸡蛋,但是自从她成了镇上电子商务站点的鸡蛋采购联系人,只要坐在家里等电话就可以了,每次县里的赶场小站有了订单,就会把订单转到镇上的站点,王群先一接到电话,就会把村里的鸡蛋收集起来,等着站点的人来取货。

  王群先:深圳的土鸡蛋,相对要大一些,价格也贵一些,像我们最近都卖14、15十个鸡蛋。

  记者:通过他们网上卖了好多鸡蛋了?

  王群先:起码是卖了几千斤。

  解说:打过电话不到一个小时,镇上站点来收获的人就到了,今天家里剩下的鸡蛋已经不多了,小镇的工作人员就在大妈家里直接打包。

  男:1块8一个,我看一下。

  男2:52块2。

  男:2毛钱就算了。

  王群先:谢谢,好,谢谢。

  解说:在镇上的站点,工作人员会把今天收上来的鸡蛋写上农户的姓名、联系电话。

  男:一箱。

  男2:叶农天(音)。张续兰(音)三箱,然后。

  男2:张续兰?三箱。

  男:王群先(音)一箱。

  男2:王群香(音)。

  男:一共11箱。

  解说:清点完不久,县里配送中心的车也到了。

  男3:到这边来送电视,然后顺便把这个鸡蛋拉回去。

  记者:你今天一共现在送了多少货,收了多少货?

  男3:今天一共送了两台液晶,收了11箱鸡蛋。

  解说:揽收,入库,当天下午这些鸡蛋就通过快递运往了订单人所在的天津,时下在网上赶场不仅可以在网上卖东西,还可以买东西。

  张艳平(音)是人寿大化镇水利村超市的老板,自从了她参加了村里电子商务培训课程后,如今她的超市也成了赶场小站服务站,专门负责给村民们进行网络上的代买代卖。

  村民:买了个冰柜,没有省到钱。

  张艳平:省了200多。

  村民:省了200多?冰柜都是送上门,不是?

  张艳平:直接送过来,到时他们负责。

  村民:你这里吗?

  解说:如今在整个人寿经过电子商务培训的5000多人,已经有1400多人在网上开店了,传统电商往往无法解决农村地区的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而赶场小站,依托县域物流服务中心,结合这样的镇村级服务站点解决了这个难题,过去三个月,这样的镇村站点已经建成了73个,今年将建成400个。

  主持人:以往每逢赶场的时候,我们看到王群先都要走好几里路去镇上卖鸡蛋,而且有的时候还卖不出去,但是自从她成了镇上电子商务站点的鸡蛋采购联系人,一下子她只要坐在家里等电话就可以了,不仅如此,收入还提高了,据我们的记者了解,她真是现在不仅是生活方便,而且订单来得特别得快,那从生产到销售,这个互联网+农业,两位看到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郑风田:我去参观过不少电子互联网做农业的,确实因为它解决了农村的地广人稀,然后信息不对称,因为有一些,有很多好的土特产,但是消费者不知道在哪,然后生产者,农民一家一户的规模小,他没法去找市场,所以互联网等于把产销之间对接了,它未来的发展应该有很大的潜力,这几年整个我们国家的农业电子商务增长很快,但是前两天我看一个统计数据,也是觉得互联网跟电子商务它是一个长远的一个过程,因为真正盈利的时候不到1%,就是搞这些,所以它未来一定是没问题的,但是在近期然后可能大家都在这个进行透支。对,前期进行透支,因为它毕竟是你以后得有一定的客流量,然后你才可以,那么现在各个地方政府都进行大量的鼓励,所以我想也应该做一个长远的打算,不要说仅仅说现在盈利不合适的,然后都不干了。

  张鸿:但是对互联网企业来说,他可能已经想到了长远,他有他的盈利模式,可能他的盈利模式不在于帮你卖了这个鸡蛋,而是说他拥有了这些客户,然后拥有了这些采购,你看你好像是供应方,但很可能你反过来也会成为他的一个客户,所以其实互联网改变的是整个的盈利模式,包括整个产业链。

  刚才咱们谈到的猪,在风口的猪,它其实是生产方式的改变,鸡蛋,风口上的鸡蛋,它其实是销售方式的改变,就是这个人,他不大可能在传统产业里边,他不大可能成为一个大超市沃尔玛、家乐福的一个供应商,但是在这里边,他很有可能来采购的这个人,就是那两个小伙子开着车,很可能是看不见的网上一个超市,那他是那个超市的供应商,这个里边他其实除了解决了距离上的一个信息不对称,我不知道你在这卖什么,还解决了一个什么?因为我对你超市品牌的信任,你在他那里采购,我大概相信你采购这个东西质量也不错,所以他可能对他自己来说,无论是鸡蛋还是什么其他的农产品,他这样一个个体的供应商来说,可能他永远也不大可能有这样一个强大超市的备输,所以他整个改变了这样的一个模式。

  主持人:不仅是渠道变了,其实更增加了信任感,因为互联网满足了大家对于信息对称的这么一种要求,更加透明,更加能够相互了解,而互联网+农业未来真的会给农村农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吗?给农民的生活又将带来更多的收入吗?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稍候继续评论。

  主持人:继续来关注我们今晚的《央视财经评论》,贵州铜仁的杨老汉今年92岁高龄了,而今年他通过网络过了一个与往年截然不同的生日,我们来看看这生日怎么不一样。

  解说:杨老汉马上就要过92岁生日了,儿媳妇曾金钗(音)从今年年初起就和别的村民一样,会经常在村里的淘宝服务站挑买些东西,一周前,曾金钗偶然发现,网页上的西餐订单,便想到借此来孝顺自己即将过大寿的公公。

  曾金钗:因为现在有这个农村淘宝,我们在这网上查到,那我们就想给过一个体面的生日,让公公这么大年纪高兴高兴。

  解说:商家被曾金钗的举动感动了,承诺将派遣外国大厨亲自上门做一顿正宗的意大利餐,同时几名外国大厨也想借这一机会来了解中国文化,就这样,几名大厨在杨老汉家的院子里忙来了。

  厨师:我们来这里,所以我们可以交流,就是我们跟当地的人的饮食文化,我们可以更了解他们的传统,然后我们今天准备我们的西餐晚饭给他们吃的,这是第一次我们来这里,好漂亮一个地方。

  解说:经过一早上的张罗,杨老汉一家欢聚在院子里开始享用这顿足不出户的正宗西餐了,意大利面、澳洲牛排、沙拉、披萨等等,摆了满满一桌子,欢乐的气氛感受着现场的每一个人。

  记者:对今天这顿西餐感觉满不满意呀?

  曾金钗:很满意,不知道我爹喜不喜欢吃。爹,你喜不喜欢吃?

  杨老汉:喜欢吃。

  曾金钗:他也喜欢吃。

  解说:这样洋气的生日宴,引来了村里很多人观看,实际上就在半年前,曾金钗完全没有任何网购经验,即使是操办了这样一场洋气的寿宴,也完全是在淘宝服务站的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完成的。

  工作人员:农村淘宝是我们的一个倾斜万村的一个计划,那我们也是希望普及农民跟城市的居民一样的一个生活方式,通过网络和电子商务这个平台买到他们所有想要的东西以及便民。

  解说:阿里巴巴预测,2016年全国农村网购市场规模将突破4600亿元,呈爆发式增长,为此很多电商将农村市场作为新的增长引擎,纷纷到县里、乡里建立电商服务站,阿里巴巴表示,将投入100亿元,建立一千个县级运营中心和十万个农村服务站。

  苏宁云商则表示,在5年内建设一万家苏宁易购服务站,覆盖全国四分之一的乡镇,此外京东也宣布,未来三年,京东帮服务店将在全国区县地毯式铺开,四至六线城市的县下店将达到一千余家。  

  主持人:一千多家,这个增长太迅猛了,而互联网正在改变着农村的生产方式,其实也在改变着农民的生活方式,刚才片子当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如果没有互联网的话,杨老汉怎么能够轻易地吃上正宗的意大利餐,还有洋美女,这么漂亮的美女,其实在农村还有无数的杨老汉,今天他们有同样的需求,而当互联网出现的时候,他们的需求不可能减少,反而会更加的多,那怎么通过互联网挖掘所谓农村的消费潜力呢?

  郑风田:我想应该是什么?根据农民的生活、生产习惯,像城市,因为周围的一般的店铺林立,农村它一般来说,因为都比较分散,所以能够通过网上的这些超市能够给农民提供各种各样的选择,我想这是一个很大的潜力,但是也不要忽略,我们农村虽说群体比较大,但是整个收入还是很有限的,因为收入相当于城市居民的三分之一,所以应该开发一些适合农村居民他的一些需求的,比如说这些洋生日,我估计可能也就一次了,但是日常生活的各种各样的农民需要的,那是很多的,所以那才是最大的量。

  主持人:根据农民的生活习惯来改变他们的电子商务。

  张鸿:这个我相信,电子商务它通过背后大数据的分析,应该能够分析农民他的需求。

  主持人:喜欢买什么。

  张鸿:喜欢什么,因为现在其实农村的留守的人,他们可能的消费习惯和我们想象的那些年轻人,特别年轻的,特别向往城市生活的那些年轻人可能不太一样,所以我相信他们现在也在试探,尤其是刚才杨老汉这一顿西餐,应该说它具有很强的推广意义,但是他这一步,确实像刚才郑老师说的,他这一步其实迈得比较大,但是它仍然具有意义,我们会觉得原来线上下下是可以这样互动的,然后很多可能农村的一些消费者,可能会知道,我也许去尝试一下一些新的这种消费模式也可以的,所以我觉得这个价值是有的,但是我们确实要考虑到,就说线上能给线下带来一些便利,O2O,是吧?但是线下可能有一些农村既有的不变,可能它是阻碍着线上的一些发展的,所以这个确实是需要推广起来,需要我们去研究,需要注意的,比如说互联网其实在农村里边,我们接触的一些网商,他们会觉得介入起来挺难的,不像城市的,它是既有的需求,既有的需求,然后你从网上爆发而已,但是你要让农村产生一些新的需求的话,可能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比如说它最大的制约是没法规模化,其实咱们生产方式没法规模化,那你农村的这些方式也很难规模化,比如说咱们刚才讲的养猪也是一样的,如果你不是一个大户,不是一个拥有着很大的这样一个能够消化这种成本的,比如物联网的这些成本的话,那你可能推广起来也会相对来说比较难。

  主持人:但是积土成山,它虽然分散,但是互联网不就正符合这种分散的点。

  张鸿:但是有一些,比如说你物联网的投入,比如说像刚才养猪的互联网投入的话,它可能一次性投入就得几十万,所以这个其实是挺难的,包括消费端的这样一个改变,包括咱们城里人,在几年前的时候,你买鸡蛋,你可能很难想象你买一个带有品牌的鸡蛋,或者你从网上买鸡蛋,但是后来发现网上买鸡蛋也不都是碎的,就很简单的加一个包装就可以了,然后品牌你就可以有认识度,但是对生鲜,郑老师其实他们的学院里边也在尝试这种,对生鲜网络消费的这种认可度,其实现在也是在慢慢的积累,但是其实这个度是挺慢的。

  主持人:好多商家其实现在已经看到这个商机了,我们知道农村的消费习惯可能跟城市不太一样,最近我就听说,阿里巴巴在针对农村开发农民喜欢的手机,我非常好奇,很多的商机其实不同的企业也在有不同的针对性的考虑,那互联网当进入农村的时候会演绎什么样的火花呢?我们稍事休息继续回来。

  主持人:应该说前不久,我们大家都记得李克强总理督促是降低网费,这个无论对电商来说,对老百姓来说,对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个特别好的事,也是一个特别大的需求,那这是不是会给已经如火如荼的互联网+添砖加瓦,又添一把火,未来的趋势会不会因为这样的一个环境的越来越好而推动整个互联网前进的步伐?
  郑风田:降低资费,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相比,农村居民更需要,因为农民的很多费用都比城市要高很多,因为它主要的客户很分散,所以这些商家收的钱更多一点,所以我想首先应该把农村的费用。

  张鸿:而且他们收入低,所以你降一点,对他们来说他们感觉。

  主持人:不满足,对。

  郑风田:所以我想最少应该跟城市居民一个样,农村的费用,很多农村的这些费用都比城市要高,电费。

  主持人:而当提高网费的时候,最可能受惠最大的也是农民。

  张鸿:当然,这里边有一个用得起,用不起的,咱们前面说得那么热闹,你到最后农民说我用不起,你这个费用太贵了。

  主持人:白瞎。

  张鸿:对,尤其是这种作为消费端,你说作为生产端的话,可能这一点投入到最后能在成本上能给算进去,但作为消费端的话,你让我增加一个需求,可能我还觉得,但是即便如此,郑老师说费用比较贵的时候,我们农村的增速,包括三四线城市的移动互联网的消费的增速也是非常高的,所以前景还是看好。

  主持人:这个空间我们经常会说除了一个软环境之外,我们最重要的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农民,他们怎么能够在互联网+中受益,更多的来让商业的这种利润进到他们的口袋里面,现在似乎大企业找到机会容易一些,郑先生能不能给一些农民朋友提建议?

  郑风田:现在基本上是说两条路……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5年05月26日 22:43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1、互联网时代:养猪。通过传感器预防疫情,实现科学化管理;2、互联网时代,鸡蛋也能网上卖;3、互联网时代:农村淘宝。农村网购呈爆发式增长,各电商加大力度开发农村网购市场。 本期节目邀请财经评论员郑风田、张鸿为您解析互联网时代,给农业发展带来了哪些机会。敬请收看。(《央视财经评论》 20150526 互联网时代 给农业带来哪些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