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央视财经评论

[央视财经评论]3.15在行动:网站买卖我的信息,政府不能不作为(20130319)

来源:央视网2013年03月19日 23:03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网站买卖我的信息,政府不能不作为

  解说:个人信息频频泄露,网络为何站在聚光灯下?信息泄露到底谁改负责?3?15在行动,我的信息我做主,《央视财经评论》正在关注。

  主持人(沈竹):各位晚上好,欢迎您走进我们今天的《央视财经评论》,我是沈竹。我们今天呢,继续来关注3?15,今天我们来聊聊个人信息保护的这个话题。此前播出的3?15晚会当中,我们看到很多人的这个年龄,工作,收入,跟谁来往,生活习惯等等都被一些我们不认识的人在掌控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个人隐私正在被“一网打尽”,那还有什么是他们不知道的呢?是谁在我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正在动用我们的信息?信息泄露谁该负责?今天我们就来就此展开评论,两位老朋友,一位是来自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吕本富教授,另外一位是刘戈,两位好。那在节目一开头,我们先通过一个短片来看一下,因为个人信息泄露而引发的一个案件。

  解说:近年来,利用非法手段获取个人信息,进行犯罪的案件屡见不鲜,在江苏涟水县犯罪嫌疑人吴某自2011年以来,非法利用公民个人信息,从事违法犯罪活动。通过互联网,吴某数十次购买债务人的旅馆信息、航班信息、手机定位信息等,随后主动要求帮助债主寻找债务逃逸人。根据吴某交代,平时他都根据委托人提供的债务人的个人资料,加以研究分析,比如说债务人经常出差,会有旅馆入住的信息,而吴某就会采取旅馆监控的办法,如果债务人经常坐飞机,那就采取航班监控,在落地的机场进行拦截,再将债务人带到指定地点后,与委托人见面谈判。犯罪嫌疑人吴某一般接的债务,有几十万元至几百万元不等,而他的报酬则按照债务全款的30%分成。所获取的利润相当巨大。

  吉兴(涟水县公安局刑警大队侦察员):正常的话,每次都有一万到两万的收入,如果这次不是我们抓捕及时的话,这一单做成的话,他将会有数以百万的收入。

  解说:针对目前多发,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的现象,自2012年以来,公安部已连续两次开展集中打击行动,3月7日,公安部部署开展第三次集中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行动,截止目前,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026名,破获出售、非法提供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件651起,打掉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的团伙263个。

  刘安成(公安局刑侦局局长):这个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它是一种上游犯罪,滋生很多的,派生了很多下游犯罪。犯罪成本比较低,第二个呢,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犯罪,你自己的信息被泄露了,可能你自己不知道,由于这两个特点呢,所以这类犯罪,很容易死灰复燃。

  解说:从公安部目前已破获的案件情况看,犯罪分子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主要进行以下违法犯罪活动。一是实施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新型非接触式犯罪;二是直接实施抢劫、敲诈、勒索等严重暴力犯罪活动。

  主持人:看了这个案件,大家可能都有这么一个体会,帮着讨债这是一个商机,但是吴某在帮着债权人讨债的过程中呢,把债务人的什么旅游信息、旅馆信息、航班信息,还有手机定位信息,全都打包出售,获得数十万、上百万的这样一个巨额利润,不仅可能让我们觉得我们的信息是无处不被他们监控,也让我们感觉到生活都受到危害。那两位看了这个案件以后,觉得现在的这个个人信息的这样一个泄露,造成了多大的危害?

  刘戈(央视财经评论员):其实我看着就后脊梁发凉啊。

  主持人:是吧。

  刘戈:你说如果要是现在有一个人盯上我,其实我就毫无,我就是一个全裸的人。

  吕本富:全裸。

  刘戈:因为你在整个过程中,你比如说现在买,现在买机票,你都是用信用卡支付。

  吕本富:对对。

  刘戈:然后你所有的账号,然后你的所有的存款,这些信息,就不说你个人的姓名,年龄,这些都已经是小小不言啦。那你整个的你的行为,你几点几分会出现在哪个机场,会出现在哪个车站,然后你的钱有多少,怎么花的,所有的这些信息,如果有人想搞,都能搞到。

  吕本富:都是透明化的。

  刘戈:所以的话呢,这就非常可怕。而且现在呢,对于利于这样的一个以前的话,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呢,是利用这个进行一些商业行为。

  吕本富:对对对。

  刘戈:那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犯罪分子啊,他把这个现在的话呢,开始用在一些犯罪行为上。我前不久就接到过一封信,我的一个在海外的多年的一个同学,就是以他的名字发来的一封信,说他在菲律宾马尼拉被劫持了,然后需要汇一笔款过去。我当时真一开始我真信,然后一想我英文程度没那么好,他为什么用英文给我写。

  主持人:变成的一种新型的诈骗手段了。

  刘戈:后来我就赶紧给他另外一个信箱跟他取得联系啊,一说他那个被盗号了。那么就说这个个人信息呢,他已经搞到,就说他知道,在信里面的话是我们这种同学关系,他都是知道的,所以你最后你觉得,就是一旦他如果把这个东西,使用在了犯罪行为上,那真是后患无穷。

  吕本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你说的这种啊,我们叫挖坑型,挖个坑,然后给你垫一层。

  刘戈:让你往里跳。

  吕本富:对,让你跳。其实呢,我们说这个信息时代,就说现在信息的安全和食品安全类似了,食品安全有毒食品啊什么东西,信息时代。

  刘戈:对,有益的,也可能有毒的。

  吕本富:也有有毒的信息。

  主持人:毒邮件。

  吕本富:毒邮件什么等等等等,那么最基本的,它使你的生活不便利了,我们说到的手机短信,邮件,现在不科学的说三分之一是垃圾的。那么第二个就是利用你的这个信息,做这个各种各样的这个,特别是你的财务信息,做这种诈骗什么等等。最严重的就是刚才说的挖坑型,亏得刘戈没上当,他发的部分信息,在你看来是真的。其中包含着呢,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读信息呢,就是有一段片断不是真的,一般你会信的。

  刘戈:对。

  吕本富:因为它70%是真的,你怎么会不信呢,都是你微博上这么挖出来的。

  主持人:对。

  吕本富:所以这个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您说第一种是挖坑型的,后面还有哪种诈骗呢?

  吕本富:挖坑型的、欺骗型的,还有骚扰型的。就最基本骚扰,我们都被骚扰过,现在我估计不被骚扰人几乎没有啦。

  主持人:房产信息呀,什么教育信息呀,对。

  吕本富:房产信息呀,什么对,旅游什么等等等等,至少使你的邮件和你的手机的效率在降低,我觉得所以这个呢应该引起关注。

  主持人:对,以往呢,我们看到,其实我们的信息啊,被他们掌握,还是停留在简单的一个层面。比如说姓名啊,电话、工作等等,但是现在呢,所谓这样一个数据挖掘的概念,已经非常精准的,能够查别你的工作,你跟什么人交往,你今天是从什么地儿到了什么地儿啊,可以说是非常非常的精确,贴身服务,那这种服务呢,不仅让我们感到恐惧,而且让我们觉得如果谁在暗处在利用这些信息的话,真的是可以为他们自己创造巨大的价值,那这样的一个数据挖掘,他们到底做到什么样的一个程度了呢,我们现在不妨也通过一个短片,再回顾一下我们3?15曝光的那个案例。

  解说:在北京朝阳区的一幢写字楼内,记者找到了品友互动公司。一见面,公司大客户总监张杰的一句话,就让记者吃惊不小。

  张杰(北京品友互动公司大客户总监):它就像一个蜘蛛网一样,不管你出现在这个网的什么地方,我都可以抓到你。

  解说:依靠什么来随时随地抓取用户呢?cookie被比喻为用户的网络身份证,是用户登录某一网站时,网站会将用户的浏览记录、IP地址、网卡号、用户名、密码等信息存放到用户电脑一个叫cookie的数据包中,当用户下次再登该网站时,网站便可以利用cookie文件自动识别用户,是一种方便用户上网的技术。一般情况下,用户电脑中的cookie只会被放置它的网站所读取,让记者感到不解的是,它怎么会轻易落在品友互动这样的第三方公司手里呢?

  张杰:因为我们是在很多很多媒体网站都加了代码了,我在媒体上加了代码,我就知道来这个媒体上所有的cookie的一切的行为。

  记者:那我平时上网时,没发现网站有代码啊?

  张杰:你看不到的,你要能看见代码,那叫什么了,那谁愿意上网啊。

  解说:张总监自信地告诉记者,有了这5.7亿的cookie数据,品友互动可以将全国90%的互联网用户尽在掌握。

  张杰:他是男是女,年龄、职业、身份、收入、受教育程度、包括您的邮件注册,包括您参加某个品类的一个抽奖的一个注册。

  解说:不仅是品友互动,上海、北京不少互联网公司都在利用cookie跟踪用户。易传媒号称拥有三亿多互联网用户cookie数据,悠易互通、艾维易动号称拥有五亿网民cookie数据,传漾公司号称拥有九亿cookie,亿玛在线号称拥有九亿cookie,与品友互动一样,这些公司获取用户cookie基本都是通过在别的网站加代码来实现了。

  主持人:现在啊,真是信息时代,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钱。很多的机构真的是这个数据的这个挖掘技术发展得非常快,以至于对我们信息的掌握的精准程度,让我们是猝不及防。那我们看到有些机构呢,是有能力去搜集这些数据,但是似乎呢,却没有能力去保护这样一个越来越庞大的隐私库,那这种隐患在哪里?企业真的是没有办法去约束他们的这种行为吗?两位的看法。

  吕本富:刚才小片中这个cookie,cookie的原意就是小甜品的意思,你吃我这个甜品,就得忍受它的危害。就是说这个由于他在你电脑中安这个软件,就是原意叫小甜品嘛。但是我们说呢,也不必太多的恐慌,为什么说呢?这就是两害权其轻,是吧。怎么权其轻呢,cookie有没有好处,我们还得说它有点儿好处,它使你生活的便利性增加了,比如说我买过这本书,他就给我推荐相关的书。我到这个,我,到一个店里边,我有点儿饿了,它给我推荐相关的食品。所以它带来了生活的便利性,这点还是要肯定的。但是它挖掘你的习惯呢,我们觉得现在有这么几点,是需要界限,是需要说的。第一个它挖掘的这个信息,你本人知不知道,就是我们在3?15我一直在主张,你至少让我知道你挖掘了我什么信息。

  主持人:现在经常是不知道。

  吕本富:对,不知道你挖了。第二个挖掘完了这个信息,你是不是给第三方用,你给第三方。

  主持人:你有所获利,是不是。

  吕本富:对对对,还有哪些人我不愿意让你挖的。

  刘戈:第三方的话,就没有约束力了。

  吕本富:对,所以这些基本的这个条例来,我觉得这次我们央视3?15推动这个对信息未来行为的规范,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里程碑,要把这个事情说了。

  刘戈:现在大家都在讨论大数据时代。

  吕本富:对。

  刘戈:那么大数据时代呢,就是过去所有留下来的各种数据,我都可以进行新的开发,新的利用,让它产生大的价值,但是这个大的价值呢,同时也可能带来大的隐患。所以现在到底边界在什么地方,你比如说按照刚才您说的,我在某一个网上买过什么东西,买过这个书,我比方经常买一些经济类的,什么管理类的那么这样的一些书,下一次又有什么类似书推荐给我,我觉得很好,那这是一种便利。但是呢,现在如果这样的一些数据进一步的,像我们刚才看到的那片子里头能更广泛的应用,那么这个时候呢,它就可能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所以在这个时候呢,对于商家来说的话呢,我们现在需要给它确定一个边界,如果像片子里面说的,我们可以看到你的邮件内容。

  吕本富:以专卖隐私为目的的。

  刘戈:这就非常可怕了,就是说当我邮件里的内容,你的人工可以看到,这就完全变了一个性质。

  吕本富:如果你挖掘的对象不是个人,比方说航班延误了,我经常会告诉你,我挖掘的对象是航班,没有问题。比如说我是做汽车保险的,我老挖掘这个汽车可能容易出险,没有问题。但是一旦牵扯到个人的行为,这就要慎之又慎了。什么慎之又慎呢,第一个,你不能暴露我的支付情况,支付经济的行为。

  主持人:消费状况。

  吕本富:对,消费状况,为什么?这个大家都很容易理解呢。

  主持人:对。

  刘戈:但是这个呢,又恰好是价值最大的。

  吕本富:对,第二个你不能暴露我的家庭情况,家庭状况,因为呢,家人一般来说不管是哪种文化,家人不受干扰,一般是被大家共同认可的,是不是。所以这些底线,我觉得就应该呢,是数据挖掘的界限。

  主持人:没错,大量灰色的地带,由谁来划这个边界,如果没有这个边界,这个危害谁来负责任,那稍事休息,我们继续来关注个人隐私的泄露事件。

  主持人:欢迎各位继续关注我们今天的《央视财经评论》,我们关注的是跟每个人都有关系的个人信息的保护问题,我们看了除了我们中国之外,其实世界各个国家都遇到同样的问题,其他国家有什么借鉴的方法可以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呢,我们一起来通过小片子梳理一下。

  解说:美国多采取行业自律模式,2005年美国通过一批保护个人的法律,如《隐私权法》、《信息保护和安全法》、《防止身份盗用法》、《网上隐私保护法》以及《消费者隐私保护法》等。2011年4月,美国一些重要级的参议员又提出,关于在线综合信息保护立法的议案,在美国的一些州,居民每天早晨扔在门口的垃圾袋,只能由垃圾处理公司的专用卡车运走,任何人如果未经许可,擅自搬运或者打开垃圾袋都有可能面临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起诉,因为垃圾袋中常常难免会有信用卡收据、电话和购物账单等隐私信息。

  欧盟在保护个人信息方面有成果显著。这与欧盟采用严格的法律法规来加强信息保护不无关系,欧盟在1995年通过《欧盟个人数据保护指令》,协调各国国内法,各欧盟国家也分别制定国内的相关法律。如德国于1976年颁布《联邦资料保护法》,法国于1978年通过《法国自由、档案、信息法》,1984年英国制定《数据保护法》等。

  日本在健全法律的同时,非常注重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的提高,2005年4月,《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根据这一法律,日本国家行政机关,独立行政法人和地方公共团体,还制定了多项法律和条例,为个人信息保护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提供法律依据。此外日本企业对客户信息管理方面非常严格,从公司发出的邮件,公司管理人员和监管部门都严格审阅。公司的手提电脑一般不允许带出公司,因为一旦存有客户信息的电脑丢失媒体就会争相报道,给公司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

  主持人:从小片当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国家已经先走一步,有了完善的一个法律法规来保护个人信息。但是我们国家呢,是什么样的一个状况呢,我们有一个调查,调查发现其实七成人在受到个人信息泄露之后呢,是会选择忍耐的,不知道您是不是会忍耐啊,我是不想忍。所以看到这三成人里面选择什么呢,选择要求网站删除自己的信息,或者说是投诉,或者说是要发现这个谁是泄露者,帮我们查一查,以至要追究责任。那两位,你们的看法是什么样子,你们认为是调查取证难,阻碍了这样一个个人信息的保护,还是什么样阻碍了我们个人信息保护?

  刘戈:不管怎么样主管部门,比如说像现在我们直接相关的工商部门和工信部门,那现在要出面啦。因为我们在片子里头,我们已经非常清晰地看到,有业务人员红口白牙在那个地方说,我们可以看到邮箱的内容。

  吕本富:对。

  刘戈: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如果真的是他能够看到客户的邮箱的信息,那就应该进行一个处罚,如果现在法律还不能够跟得上,就是说不能够治罪或者不能够进行处罚,那么我也应该给公众一个很明确的一个结果,那么最后呢,我们媒体可以和整个公众的舆论可以进行讨论。

  主持人:如果没有人负责的话,我相信他们做这个事情会非常的胆大妄为啊。

  刘戈:所以政府部门不能缺位。

  主持人:那谁来负责,吕先生?

  吕本富:这边,对,那么这个国际的这个体系,确实给我们值得借鉴,但是中国这个立法体系呢,它有时候比较缓。比较缓,我觉得行政的条例可以先出来。

  主持人:对。

  吕本富:就是工信部、工商部门这些可以先出来,不能无所作为,那么有行政条例先出来呢,至少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就告诉哪些企业不能做,哪些能做,那么这个先把这个条条道道划出来,这个是最重要的。那么至于说,比如说我们说这些企业在这些方面,我们是不是追究他,或者什么之类的,那你有关部门就得有点儿有为了。还有一个观点,现在这个双向的车道,信息的保护和公开,就政府保护的,政府自己的应该越来越公开,比如说政府是吧。

  刘戈:对。

  吕本富:一些国民经济数据有利于老百姓了解的,你不能把它变成这个政府部门私有的,而对于个人的数据的保护,应该越来越严密,这个双向道才是我们未来对信息公开,信息保护应该持有的态度。

  刘戈:所以要,对,尽快对商业使用数据的边界要进行一个清晰的界定。

  主持人:好,那跟我们每一个人都相关的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啊,大家还有什么样的看法,稍事休息,我们继续分享。

  主持人:欢迎各位继续关注我们今天的《央视财经评论》,今天我们涉及到的话题是跟每个人都相关的,而且是在互连网越来越发展的时代中的,非常重要的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我们听听大家的看法。

  第一位网络他叫“刘华”,他说我们在注册的时候就应该签订一个协议,里面明确规定,网站必须保护注册用户的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事宜,因为这是网站的义务,是十分必要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到处拉用户注册,注册了就不管了,甚至将用户信息用作商业买卖,谋取利益。

  第二位网友他叫“张迎奇”,他的观点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将时时刻刻释放出海量数据,云计算用户信息资源一旦丢失,后果非常恐怖,不能简简单单用职业操守来约束靠近个人信息量最多的人,应该用法律来约束,出现问题依法严惩。这个网友非常的懂行啊。

  那今天我们其实也是采访了相关的专家,这位专家是来自中消协的法律部主任,她叫陈剑,我们听听她的观点。

  陈剑(中国消费者协会法律与理论研究部主任):在我们国家,关于个人信息以及隐私这一块的相关法律规定也有一些,但是总体来说,相关的规定还是比较宽泛,比较软性化。立法的层级、保护的力度仍然显得不够,那么我们是非常期待我们国家的立法能够进一步完善,一个是在基本法律方面,比如说在民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里,能够增加有关消费者隐私权、个人信息这样的保护内容,在刑法方面,应该再增强关于网络交易方面的个人信息的这样的内容。第二个是希望制定出台专门的法律规定,比如个人隐私保护法,明确个人隐私它的定义、内容,经营者应当履行的相应的义务相关的一些赔偿的规定和司法救济的手段。

  主持人:其实无论是加强监管,还是进行立法,其基础都是个人信息的一个自主权,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我的信息我能够控制,我能够做主。那两位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怎么能够做到我说的这一点?

  吕本富:我刚才说了,就是我的信息我做主,在信息时代,你有的时候确实做不了主,那么做不了主呢,但是又有80%的情况,都是你个人疏忽造成的。就是什么个人疏忽呢,比如说他要你的一些隐私的文件什么等等,可能他有协议,你并没有阅读,他就按最宽泛来处理。

  刘戈:对。

  吕本富:比如说可能你本来是密码,应该是比较长八位字段,你可能设置了六位,让他很容易猜出来。就类似这样的东西,你还是要上个心眼儿,凡是你上个心眼儿的情况下,但我大体上有个比例,至少60%到80%的这种信息都可以避免,大部分是你疏忽的。

  刘戈:我今天回去,就把我的信箱和信用卡的所有的号码都改了。

  主持人:我回去准备再长俩心眼儿。

  吕本富:长俩心眼儿。对,你要阅读一下他的政策,就是他,有好多人比如按一下shift我接受了,其实就,他就按最宽泛的角度给你来进行处理。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3年03月19日 23:03

视频简介:本节目主要内容:此前播出的3·15晚会当中我们看到很多人的年龄、工作、收入、跟谁来往、生活习惯等等都被一些我们不认识的人在掌控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个人隐私正在被一网打尽,是谁在我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正在动用我们的信息,信息泄漏谁该负责。本期节目讲述网站买卖我的信息,政府不能不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