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央视财经评论

《央视财经评论》 20160330 一线城市出招 楼市能走稳吗?

来源:央视网2016年03月30日 23:01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就在上周五,楼市一番非理性的暴涨之后,深圳和上海纷纷在上周五紧急出台了楼市新政,以上海为例,上海出台“沪九条”,大幅提高了购房资格和首付比例;3月25号晚,深圳市政府也发布了楼市新政,大幅提高了购房门槛,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两套政策,非深圳户口购房条件社保年限从1年提升至3年,限购一套住房。对购房人家庭名下在本市无房,且近两年内无住房贷款记录的,贷款首付比例仍继续执行最低3成,首套房贷还清,二套房首付比例由三成改为四成。深圳市规划国土委数据显示,3月21号到27号,深圳一手住宅成交776套,成交面积约8.37万平方米,成交量连续三周下跌。当地媒体报道,深圳近两成二手房业主下调报价。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频频出招,市场反应如何?楼市将走向何方?昨晚(3月30日),央评现场,央评君邀请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尹中立,央视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做客央评,评一评,一线城市出招,楼市怎么走?

换个视角看经济,CCTV2《央视财经评论》周一至周四,每晚21:50,准点开评。

央评说

马光远(央视财经评论员):一线楼市政策趋严,降温回归常态是趋势

尽管大家都认为深圳的政策跟大家预想得还是比较温柔,但是整个市场明显出现了观望,我想现在包括上海,还有深圳,给大家传递一个信号,就是过热的这种上涨或者说市场的非理性的这种上涨,是各个方面应该说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今天可以讲政策传递出的信号就是要降温,让它回归正常。当然这个正常不是说房价就此向下,而是说你回到一个正常的轨道上来。

尹中立(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房地产调控要因城施策

这个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有点类似,资产价格有个特点,追涨杀跌,所以涨的过程当中,尤其是在快速上涨过程当中,它的交易量会极具扩大,然后一看门庭若市,所以很多潜在的购买者就会恐慌性的慌不择路,但是这个市场它有时候风向一变,它有可能交易量首先会出现一些变化,如果是用力过猛的话,有可能会出现一些附加的问题。

上海连线:除了专家给出的观点外,央评君还连线了在上海的财经评论员姜英秋,带来他对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日常观察和判断。

姜英秋(财经评论员):上海暂时告别“日光盘”,房屋买卖双方博弈地位发生转变

我能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比如说第一个就是在上个周末,从春节到现在,上海在周末的时候,第一次没有出现日光盘,这应该是说楼市降温的一个很明显的迹象;第二能看到原来都是买家急,卖家不急,跳价的是卖家,但是现在每次讲价的时候,买家开始有了降价的空间;第三刚刚说到大家的预期的改变,我觉得可能这个预期的改变,搞不好还是一个短期的改变,当然上海这次在调控之后,楼市已经回归常态,但是它是不是能就此把这个房价稳住,此后都恢复到一个常态,我觉得可能还带有一个博弈性的问题。

央评君注意到,在此次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中,诸如深圳和上海两个一线城市,新政中在细节上还是有些许区别,尤其是在买房的缴费年限上。在现场,评论员们给出了自己对于政策差异的看法。

尹中立(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上海深圳楼市调控强调因地制宜

如果说上海出台的是史上最严厉的限购政策的话,深圳楼市的新政应该说还是温柔一刀。至少有两个原因导致了深圳调控政策不及市场的预期这么严厉:一是去年在深圳,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房价上涨了50%多,如果说加上前两个月的话,就上涨了70%,所以涨幅特别大,如果用力过猛,有可能会矫枉过正;第二个原因,香港对深圳楼市的影响较大,香港其实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楼市已经掉头向下,预期完全改变了,所以它迟早会影响到对岸的深圳的楼市,综合考虑,深圳是相对温和一点。

而对于近期出现的众筹炒房、购房首付贷问题以及房地产调控政策调整方向的问题,嘉宾们也有自己的解读。

马光远(央视财经评论员):严格规范购房者资格,纯净房地产市场
过去很多情况下,我们听到有一些城市尽管有限购,但是这个限购的资格可以通过一些途径解决,我一直在想是不是我们的资格出了问题,也就是说没有资格的人其实要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买房的资格,所以现在其实是三点,两限一查,查什么?查首付贷、过桥贷,包括购房资格问题,我觉得如果这个执行到位的话,它可能会整个市场来讲起一个清醒的作用。

尹中立(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首付贷和零首付是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加速器

中介机构提供的首付贷,实际上就是说让买房的人自己杠杆加到了极致,也就是说对于银行来说,风险控制一个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有一个20%、30%的首付,假如这个房价跌了20%、30%,银行不会承担风险,假如他有了首付贷以后,就意味着买房的人他自己开始并没有自有资金,所有的风险都转嫁给银行,这就是导致了所有的风险万恶之源就是这种零首付。

马光远(央视财经评论员):让行政化调控让位于市场化调控,让投资性买房行为让位于刚需买房者

上海在新政前边有一段关于房地产政策出发点的话,我觉得特别好,他讲我们仍然要满足居住需求。根据这个基点来看的话,我觉得我们可能在整个政策完善的过程中,考虑怎么样把我们的行政性的这种调控逐渐(让渡)给市场化的,也就是说让真正需要住房的人,他能够不因为这样的限制条件,而把那些我们需要限制的是哪些人,炒房的,投资的,让他排到第二位。

在现场,嘉宾们还一致认为,给予每个城市房地产市场“因地制宜”的自主调控权,去一线城市房产虚火,缓解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压力,依旧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重点。
  
 
网络约车:我的安全谁做主?

 近来不少市民反映,网约车存在不安全驾驶,乘客权益达不到保障,异地牌照网约车长期驻点营运等问题,强烈呼吁加强网约车规范管理。3月29号深圳市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合约谈了滴滴、优步、神州、易到、星星五家网约车平台,通报了网约车平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招录驾驶员把关不严,此外深圳市网约车交通违法多,交通事故多,去年全市网约车共发生交通违法75.6万宗,上报交通事故共3653宗,异地牌照车辆在深圳市注册的网约车超过30万台,主管部门表示,将在4月2号做出清退。网络约车,安全如何保障?行业如何规范?昨晚(3月30日),央评现场,央评君邀请到了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主任以及央视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做客央评,评一评,网络约车,安全如何保障?

换个视角看经济,CCTV2《央视财经评论》周一至周四,每晚21:50,准点开评。

央评说

程世东(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主任):网约车平台不仅是信息中介,需要承担相应责任

网约车它实际上本身也是出租车,它是出租车的一种类型,只不过它实现的方式不一样,我们也是这么认为的,这个平台它不仅仅是信息的中介,它是无车承运人,也是一个运输企业,是平台的软件,你是跟它签订的协议实际上,它统一品牌来统一调度。

马光远(央视财经评论员):网络约车也需要有行业规范做保障

怎么样做到起码对大家运输安全的? 你做的能力和义务,第一你有能力,能力靠什么?我们要当一个出租车的话,要经过资格考试很多培训,行业规范一系列的东西,我认为作为专车,也应该具备这些东西,我们要求这个。
      
在央评君所做的调查中发现,25%的消费者对约车驾驶员的服务态度存在抱怨外,75%的消费者更多考虑的都是有关安全的问题。面对这样的调查结果,在场的嘉宾表示,即使是创新型事物,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目前也成为题中之义,生命安全才是最大的考虑。
          
程世东(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主任):行业主管部门已将保障安全因素纳入管理规范

我们多年对出租车管理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对出租车驾驶员有一个比较严格的审定,包括对车辆也有一个车况也有比较高的要求,这也是我们行业主管部门在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的时候,首要考虑的就是安全。其实在这以前在去年我们在制定办法,那个时候老百姓对这个专车还是感觉特别好,对行业主管部门,这种规定说是不是扼杀新生事物,那时候还不理解,其实那时候制定这些办法的初衷,也是为了保障乘客的安全。
  
马光远(央视财经评论员):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保障安全责无旁贷

我觉得从安全角度来看责无旁贷,也就是说出租车有百分之百的责任,那么专车也应该有百分之百的责任,这是网上网下没有任何区别,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就是说因为你坐车的时候,你坐任何车你的安全都是一致的。

针对网络约车平台上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乘客安全无法保证的问题,在场嘉宾还认为,网络平台必须对它的参与主体形成一套比较固定的且比较严格的约束,从制度上保障网络约车使用者的安全。

程世东(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主任):明确责任主体,完善监管制度,从严维护约车人安全

我们现在对它的一种要求就是,在一些政策在规范方面要做得更好一些,要承担他应该承担的责任,比如说出现了纠纷以后,乘客能够找到应有的负责的责任主体,因为他不能只是做技术,因为这个东西不是纯粹的技术东西。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03月30日 23:01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3月25日,上海出台“沪九条”,大幅提高购房资格和首付比例。一线楼市调控在紧锣密鼓,3月25日晚,深圳市政府也发布了楼市新政,大幅提高了购房门槛。专家表示调控新政改变市场预期,上海楼市降温明显,楼市分化还将继续。近来,不少市民反映,网约车存在不安全驾驶、乘客权益得不到保障、异地牌照网约车长期驻点营运等问题,强烈呼吁加强网约车规范管理。专家表示约车公司应对乘客安全负第一责任,网约车应告别“野蛮”生长。(《央视财经评论》 20160330 一线城市出招 楼市能走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