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央视财经评论

《央视财经评论》 20150116 P2P:心动之前,先要动心

来源:央视网2015年01月17日 00:05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主持人(陈伟鸿):各位好,欢迎收看正在播出的《央视财经评论》。面对网上高达20%、30%的年化收益,你会动心吗?近年来,P2P网贷平台吸引了非常多中小投资者,P2P网贷平台可谓是发展迅猛,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媒体屡屡爆出的P2P公司出现了倒闭、跑路、提现困难,高收益的网贷平台为什么会陷入这样或者那样的困局呢?中小投资者正在面临什么样的风险? 今天演播室的请到两位评论员是财经频道评论员包冉和林耘,好,欢迎二位,节目一开始,我们先来看一看相关新闻。
   
    解说:2015年1月9日,在杭州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举报中心门口,聚集了上百位报案人。

    投资者:合同到期了,钱不打给我,我就去找公司,一个人接一个人找公司,公司钱还不出来了,给我们签了一个合同,说三年还清,结果现在公司已经被封条封了,人都走了。

    陈女士(市民):家里老头子有病,每个月自费出药费好多。我想银行利息太低,这个钱就放放的,拿点利息给他吃药。现在这个样子叫我们怎么活。

    解说:原来,这些来报案的市民都是一家名叫智创合业P2P公司的客户。2014年年初,他们先后了解到智创合业的广告宣传,说这家企业不仅以“诚信为源,服务为本”,而且根据投资时间长短,年化收益从10%到20%不等。如此高的收益,让不少投资者动了心。

    投资者:认为它现在是新兴崛起的一种投资理念,利息也比银行要高得多。

    投资者:他们业务员天天打电话 说不错 还说在上海上市了。

    解说:部分投资者表示,他们当初也不是没有考虑到风险,但看到企业有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又在高档写字楼里办公,最终还是信了,掏了钱。

    投资者:都有营业执照,而且堂而皇之地挂起来,老百姓都相信这个了。

    解说:目前,警方已经介入调查,预计案件涉案金额本息加起来约5亿元,涉及投资者有900多人。类似事件,并不少见。据第三方机构“网贷之家”统计,2014年一年,全国1500多家P2P网贷平台中,至少有275家P2P公司出现倒闭、跑路、提现困难等问题,平均每6家就会有一家出问题,仅浙江省就出现60多家。

    王小毅(浙江大学金融系教授):如果P2P本质的一些东西 没有做根本性改变的话 跑路潮还会出现。

    黄震(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我们很多P2P的创业者,对于这个平台运营程度之高,有点准备不足。确实P2P的进入门槛看似比较低,但是他的运营维持程度挺高。

    解说:P2P网贷平台,就是由某个企业搭建网络平台,借款人通过平台发布需求,投资人选择借款项目参与投资,由平台撮合双方交易完成的一种网络借贷模式。“你有钱,他要钱,我搭个台来撮合”,近年来,P2P网贷平台因为操作灵活,收益高,周期短等特点,迅速吸引了大批中小投资者。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和上市也纷纷进军网贷行业。比如搜狐就推出“搜易贷”平台,联想控股宣布战略投资翼龙贷,而京东P2P平台也在内部测试中。超过40家A股上市公司涉足该领域,足见这个行业的吸引力。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4年年底,我国网贷运营平台全年达到1575家,接近2013年(800家)的两倍;从投资人数看,2014年全年达到了116万,比上一年(25万)增长了364%。成交量也从2013年的1058亿元增长到了2528亿元。

    主持人:面对P2P,我相信很多人心里想说的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因为你看100万有20万的收益,这个还可以,挺好的。

    林耘:挺好的。

    主持人:但是你再看另外一个数字,2014年我们全国1500多家P2P网贷平台出现各种各样问题的包括跑路,提现困难等等,就高达270家,所以,这真的是让人很煎熬一个选择对不对?

    林耘:对,6家有1家出事。

    主持人:对啊。

    林耘:所以进入这个市场撞到鬼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主持人:哎呀,真是太高的。

    林耘:同时我们看到这个市场又是高速增长的一个市场,2014年相对2013年来讲整个规模有翻倍的一个扩充,另外我们看到,在行业这种洗牌,看到风险同时也开始出现一些有规模,信用更好的一些公司出来,所以我觉得整个行业是让人感到既是光明的,又是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主持人:就还好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大浪淘沙的一个过程。

    包冉:掏沙的一个阶段。

    主持人:优胜劣汰,但是如果你不幸撞上一个“汰”的,这个怎么办,我想问一下包冉,在你的周边观察里,如果说你遭遇到了不幸,这个P2P平台会给你带来多么大的打击?

    包冉:是这样,我先说我自己,自己在前年的年底,我自己尝试一下,一万块钱,42%,当时收益率比现在还要高。

    主持人:天哪,42%。

    包冉:后悔了,当时投100万,那么我身边的朋友已经有实际的案例,投进去,钱拿不回来。

    主持人:就那个人就跑了,就消失了。

    包冉:哎,跑路了,消失了。那么遇到这种情况还好在于什么呢,我身边的朋友遇到这种案例的都是小额的资金,一万两万,三万五万,到顶了,没有特别大的资金,因为这个行业还是大浪淘沙,刚才说了,林老师说了,1500多家有点像当年的团购网,也是数千家,最后生存下来的。

    主持人:就鱼龙混杂。

    包冉:鱼龙混杂,十个手指头能数得过来,现在远远还没到那个阶段。

    林耘:当然我觉得还是有点不妥,那就是说团贷网它毕竟是消费。

    主持人:消费,是。

    林耘:如果每次上当的话,金额会比较小。

    包冉:没错,没错。

    林耘:而它这个P2P是投资,通常来讲,门槛也得上万。

    主持人:没错,如果说像碰到包冉看到42%,可能能把别的东西变卖了我都要投进去。

    包冉:要投进去。

    林耘:我觉得那个更像人家给它投了点“鱼饵”。

    主持人:就是下的一个套。

    林耘:它属于把鱼饵吃了,然后跑了的。

    主持人:对。

    林耘:如果他拿的钱多,比如说不是拿一万两万,而是拿十万二十万,一百万,两千万,估计该是人家跑。
    主持人:大家是不是很想了解,他们到底是如何包装自己的项目,如何让所有的投资者心动,甚至开始信任,然后最后你可能落得个什么东西都不存在了,那我们来看看这些公司到底是怎么做的。
   
    解说:从记者的暗访中不难看出,市场上绝大部分所谓的P2P公司,虽然名义上是民间融资,但实际上从事的却是民间高利贷,个别的甚至是诈骗公司,这些披着P2P外衣的虚假公司,又是如何骗取投资者的信任,如何谋取暴利的呢?

    2014年10月22日,浙江传奇投资公司突然贴出告示,宣布公司资金链断裂,董事长叶晓军失联,公司大门紧闭。由于浙江传奇投资公司是杭州较早一批P2P公司,在许多市民心中,拥有较高信誉,它的突然倒闭,不仅涉及3.5亿资金,更让1000多名投资者伤透了心。

    投资者:P2P是不会断裂的 就算断裂的话 延期是正常的 有点缺口也是正常的。

    解说:2014年10月23日,浙江传奇投资公司董事长叶晓军迫于社会压力,投案自首。2015年1月12日,我们在杭州市下城区看守所,独家采访了叶晓军。据叶晓军交代,在开浙江传奇投资公司前,他曾在浙江省浦江市开了一家水管厂,但因为经营不善,2013年年初,公司负债1亿多元。正当叶晓军措手无策时,一家猎头公司找到了他。

    叶晓军(犯罪嫌疑人):2013年我见了很多投融资人才,无意之间(了解到) 到杭州的市场上可以做P2P这个项目,我们也来考察一下,觉得这个可行,我们也张罗开这样一个公司。

    解说: 2013年5月,只有初中文化的叶晓军,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杭州最高档的写字楼里,在没有获得金融许可证的情况下,创办了浙江传奇投资公司,开始经营他所谓的P2P网贷公司。 为了能让欠债1亿多元的公司生存,叶晓军隐瞒了资金的真实去向,谎称将资金分别投资到多个国家项目中,并许诺投资者可以得到11%到18%的年均收益。

    办案民警:经过我们调查,他的所有投资项目,全部都是虚假的。

    解说:为了不引起投资者的怀疑,叶晓军还将收款账户伪装成公司的公共账户。

    叶晓军(犯罪嫌疑人):这些钱打到公司之后我们就转到实体企业里用。

    记者:都打到谁的账户上面?

    叶晓军:我的账户里面。记者:很多公司也都用这个方法吗?叶晓军:基本上都是。

    解说:就这样,叶晓军用投资人的钱,为自己濒临倒闭的企业输血,并拿长期投资人的资金,充当短期投资人的收益,以骗取更多投资人的资金。但这样的经营方式无疑是饮鸩止渴。2014年10月22日,已经负债3.5亿元的叶晓军,实在无力偿还,只能宣布浙江传奇投资公司倒闭。目前,叶晓军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被警方提起公诉。

    有专家介绍,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的P2P公司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P2P公司,而是披着网络外衣的民间借贷机构,有些甚至将投资者的钱,投到自己或他人的实体项目里,把P2P当成了自己的融资平台。

    王小毅(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P2P平台只是一个开场所的经营者,它干嘛要跑路,唯一的理解就是说,它本身已经介入到借贷当中去了,以它的名义向大量散户借资金,再以它的名义把它放贷出去,这跟民间高利贷的模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主持人: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片子大概是揭开了他们这些公司非法牟取暴利的冰山一角,事实上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很多公司他们真的是花言巧语,用尽各种各样的伎俩来吸引投资者上钩,我想问一问两位,你们在自己的这个观察当中有没有注意到这种现象?

    林耘:我觉得P2P它首先都是用高回报吸引投资者,因为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如果回报率不高,相信多数投资者不会动心。

    主持人:没错。

    林耘:高回报是第一个这个需要的一个道具。刚才那个案例显然是有很大的问题,它这个,它首先是企业经营不善,企业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窟窿,然后他听到了P2P这样模式,想通过这种模式里头再圈钱来填他这个窟窿。

    主持人:就出发点就不纯。

    林耘:对,然后整个这个包装就所有的项目其实都是虚假的,都是拼凑出来的。

    包冉:最早的P2P发源于英国,英国P2P非常的简单直接,完全是针对个人对个人的,因为P2P,点对点,个人对个人的一个信贷的交易,比如我个人缺1000英镑,就是伟鸿你,我也找不着人借,我又没法从银行贷款,哎,我商量商量,我有几分的利息,然后你借给我,然后通过这个P2P的平台,咱俩达成交易,OK,激活了,平台做一个信用担保。

    主持人:它是一个值得我们信任的中介的机构。

    包冉:是中介机构。

    林耘:而且它达成的模式是陌生们之间。

    主持人:陌生人之间,对对。

    包冉:结果后来这个模式被引入到咱们中国之后,很多所谓的P2P公司,不再是原生的那种P2P公司,把这个性质完全变了。

    主持人:就披上了P2P的外衣。

    包冉:外衣。你看,基本上上的P2P网站有两大特色,就怎么让大家上钩,第一大特色是信息过载,因为互联网有一个特点,你无论在手机页面上,还是电脑的页面上,大量的搜索框,大量的图标,大量的下拉框,哎呀,你感觉很丰富,这么多的项目,这么多的钱,哎哟,对接。

    主持人:前景无限。

    包冉:第二个闪购倒逼,有一个词叫闪购嘛。

    主持人:对。

    包冉:多少时间之内,几秒钟之内,你一定要买到,买不到的话,对不起,卖光了。

    主持人:所以面对这样一个新兴的业态,我们的确需要太多规范,太多的调整,那么从什么地方开始下手?稍候继续我们的评论。
   
    主持人:欢迎回来,继续关注我们的《央视财经评论》,继续来聚焦P2P网贷平台。其实早前我们注意到,银监会发表观点当中提到,目前大家看到的跑路潮,其实并不适合真正意义上P2P网贷平台息息相关,反而是一些经过包装,所谓的伪P2P平台,那么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继续来看。
   
    解说:2013年7月上线的“中汇在线”虽然运行时间不长,但交易量却着实不算少。按照这家平台自己的统计数据,目前总共撮合交易17.5亿元左右。平台上推出的主要是借款期限为1月到6个月的理财产品。

    “中汇在线”投资者 李先生(深圳):买的是三个月的本息全付借款项目,承诺17%的收益。

    投资者:我从2013年8月份到2014年的11月份都有投,那之前的回款一直是非常正常的。

    解说:让投资人吃了“定心丸”的,正是中汇在线使用的银行承兑汇票的资产质押模式。(图示)简单说,借款人通过网贷平台借贷时,把自己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质押给平台,这些票据由指定银行托管,到期由银行无条件兑付。投资人通过平台以一定的利息将钱借给借款人,如果到期借款人不能还款,所质押的票据就可以通过银行进行兑现,用以支付投资人到期的本金及收益。

     柏亮(零壹投资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因为银行承兑汇票的主要风险其实他在于票据的这个真伪,一般来说只要票据没有大的瑕疵。那银行都是会到期兑付的,所以一般认为这种产品的安全比较高。

    解说:从2013年7月到2014年11月,中汇在线售卖的理财产品基本都能按期兑付,在投资人中的口碑也不错。如果说一开始投资人们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平台的各种资质,对每一个融资产品进行考察,那么渐渐地,投资人的心态开始发生变化。

    “中汇在线”投资者 刘女士:我的资金可以站岗十几天投不上标,为什么呢?就是秒标,就是几秒钟之内,几百万的标全部都被投资者抢走,就红火到这个程度。于是你只看到了太好了,我今天投上了,但是今天你投上的是什么标,是什么性质的慢慢就忽略了,就觉得抢上标已经很荣幸了。

    解说:不过就在2014年12月的一天,有投资人发现,平台出问题了。

    中汇在线”投资者 李先生(深圳):我是在2014年的12月12号左右,当时我有一笔资金到账是礼拜天,我就申请提现,到第二天周一时候没有到账,然后朋友打电话来说中汇出事了这个时候才知道的。所以那个提现都没有办法提出来。

    解说:事实上,就在投资人发现平台提现困难的几天前,在“中汇在线”的平台上,还推出了针对“双十二”的促销活动,鼓励投资人充值,并给予一定额度的资金奖励;同时,中汇在线上的借款项目也在正常开放,而由中汇的运营总监开设的网贷专栏也如常在线推出,看上去一切正常的平台,问题出现得也毫无征兆。

    “中汇在线”投资者 刘女士(北京): 就是几乎一夜之间吧,平台就倒了。

    解说:问题爆发后,中汇在线曾向投资者解释到,造成平台提现困难的原因是借款企业不能依约还款。那么,当初作为抵押托管在银行的承兑汇票为何也不起作用了呢?

    中汇在线”投资者 李先生(深圳) : 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解释,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到目前它的官方的一些信息都是停留在(去年)12月21号。

    解说:记者尝试联系中汇在线,但其网站上公布的多个办公电话及客服电话,均长时间无人接听;而公司法人代表陈艳芳的手机也处于停机状态。据统计,目前有三千多名中汇在线投资人的本息无法取回,涉及金额超过2.6亿元。深圳警方已经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为由对此立案。

    据了解,目前央行为网贷平台划出了四条红线:(1)明确平台的中介性质,(2)明确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3)不得归集资金搞资金池,(4)不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更不能实施集资诈骗。不过,红线之下,问题网贷平台依然高发。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 肖飒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大家都说我这样实际是可以绕开的,我不属于资金池,我用一种其它什么代理费用,撮合费用,就是其它的代名词把这些可以绕过去了。

    解说:此外,目前我国监管主要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而对于网贷平台这种新生事物,也造成了很多监管的“真空”。因此,有“红线”还需要有具体的监管细则。

    主持人:其实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做法,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新鲜,基本上跟非法集资没什么两样,可能就是穿了一个更豪华的互联网外衣,这个互联网的确它诞生了很多新的业态和新的模式,让我们对它就是有的时候又爱又恨,因为恨的原因是我们真的不太了解,所以面对着方兴未艾P2P网贷平台发展,你们觉得应该从什么方面加以规范?

    林耘:我觉得初期时候出现鱼龙混杂是比较正常,包括对监管者来讲,需要时间来判断这个事情应该怎么样监管,包括我们投资者或者融资方来讲,也需要在这种优胜劣汰当中来筛选合适的一个服务对象。这些都需要有过程。从现在来看,这个银监会定了一个十个不准,就是类似于你需要实名,你不能做资金池,你不能担保最低收益,等等这样一些,这十个监管的红线算是对现在P2P当中存在的这个最基础的风险和最基本的问题的一个监管,我觉得这是目前来讲已经有了,已经划定的一些界限。第二一个,我觉得应该是有优胜劣汰,就是在大家发展的过程当中,投资者一定会发现哪些是靠谱的,哪里是合理的,哪些是有信用的。
   
    主持人:毕竟这个P2P虽然是互联网时代一个产物,可是它的本质还是金融,我们还是需要一个稳健和理性一个金融平台,在这个平台建设上,包冉你的分析,建设是什么?

    包冉:你说得非常对,实际上等于是,那十个不准非常好,那是底线,那是原则,但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主持人:对。

    包冉:还得有,这个器到底是什么,实际上互联网带来就是本质上是信息极快的流动,或者刚才那个说,为什么大家容易上当,信息太快。

    主持人:太快了。

    包冉:包括这个资金也快,一按纽到帐了,一按纽划出了,这一冲动就走了,也就不走心了,那么反过来说,要实现很好的监管,现在还有1000多家公司,可以在预见的两到三年内,可能还是以数百家,哎,是不断地缩小的,不断集中的,但是还有很多家存在,怎么办?我觉得监管机构应该建设强大的云端的数据平台,这个数据平台应该要求,这是强制要求的,你只要做这个……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5年01月17日 00:05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面对网上高达20%、30%的年收益,您会动心吗?近来年P2P的网贷平台吸引了非常多中小型投资者,P2P的网贷平台可谓是发展迅猛,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媒体屡屡曝出的P2P的公司出现了倒闭、跑路、提现困难,高收益的网贷平台为什么会陷入这种困局呢?中小型投资者正在面临什么样的风险?敬请收看。(《央视财经评论》 20150116 P2P:心动之前,先要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