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央视财经评论

《央视财经评论》 20160425 “营改增”增了还是减了?

来源:央视网2016年04月25日 23:32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你好 ,增值税君!

在石家庄桥东和桥西两个不动产交易中心,很多购房者早上6、7点就过来排队了,据了解,近期石家庄二手房价上涨的速度有所加快,一些优质二手房趁机跳涨,涨幅甚至在十万元左右,促使购房者想尽快办完过户手续,此外,很多购房者对5月1号即将实施的营改增政策不了解,认为营改增之后,税率会上升,这直接导致了购房者扎堆过户。

营改增后会提高二手房交易成本吗?石家庄地税局的工作人员告诉央评君,二手房交易成本不仅不会增加,还会略有降低。   

如果纳税人销售一套一百万的房子,按照原来的营业税规定,在两年以内取得的不动产,它销售是按5%来缴纳营业税的,相当于一百万的房子需要缴纳营业税是5万,改成营改增以后,由于增值税属于是价内税,它是含税的价,买一套一百万的房子,少交税款大概是2400块,如果销售是取得两年以上的房产,按照增值税规定还是免征增值税。
   
昨晚(4月25日)央评演播室邀请到了央视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共同评一评“营改增”背后的税负增减。

换个视角看经济,CCTV2《央视财经评论》周一至周四,每晚21:50,准点开评。

央评说

营改增,税负只减不增

央评君观察到,很多二手房的购房者听说营改增会导致税率上涨,而着急过户,“营改增”的影响有这么大吗?

马光远(央视财经评论员):总体税负在降低。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表示,四大行业的税负只减不增,比如说一般纳税人房地产业可能到11%,但必须注意的是它是个增值额,也就是说要扣除很多项目以后剩下的,我们以前的营业税是按照营业额来算的。对于总体的税负,要把握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比以前要低。另外,比如说在营业税层面,还有很多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明确了是要延续的。

刘尚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税基不同,税率不能直接比较。

不能看税率直接去比较,营业税的税率和增值税的税率是两码事,因为它的税基是不一样的。营业税是对整个销售额来征税,营业税的税基里,实际上是包括了成本,也包含了上一个环节的税收。增值税,它把这些都剔除了,税基实际上比营业税的税基要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同样的税率,交的税实际上是要少的。另外,税负到底是增加还是减少,要看政府的政策,从整体上来说,营改增对于各个行业都是减税的,这就给大家吃了一个定心丸,不会增税。

“营改增”是否影响房价走势?

在现场,关于央评君“营改增”是否影响房价走势的提问,刘尚希认为,供求关系才是房价走势的决定性因素。

刘尚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供求关系才是房价走势的决定性因素。

房价的走势,取决于供需,譬如二手房交易的火爆的场面,可能有道听途说这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大家赶紧过户,担心以后税负增加了,但其实这里头更多的还是供求关系,房地产经过调整以后,现在有一点复苏,有人感觉现在买房子合算了,赶紧买,各种因素凑在一起,可能看到的好像大家都在那排队,有的人可能把这种因素就归结为营改增造成的,房价最终走势怎么样,实际上取决于整个大环境,宏观政策,结合整个市场的供求,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也不一样,所以要在具体情况下具体分析。

营改增如何传导到经济?

央视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告诉央评君,税改的目的,是为了构建一个为下一步中国经济转型的比较合理的,推动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等等的一个税制体系,这个税制体系,无论对企业,还是对个人来讲,都是有利的。

马光远(央视财经评论员):营改增促经济转型。

营改增,在今年之所以大家这么关注,是因为我们今年拿出了一个政府的减税红包,这么多年以来,我认为这是最有诚意的一个减税方案。第二个,推动的时间表非常明确。第三个,今年我们整体的供给侧结构性任务非常重,营改增,整个税制跟改革,我认为是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里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它是个全方位的、整体的,给整体的制度在减负。

而刘尚希更关注的是“营改增”对宏观经济的传导作用。

刘尚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利好宏观经济,改善经济预期。

它的传导作用有利于调整结构,调整结构以后,有利于稳增长,也带动创新、创业。从这点来看,整个经济,实际上就可以实现复苏,所以“营改增”,它从微观来说,激活了微观的活力,从宏观来说,有利于稳增长,改善大家的预期。从这个角度来说,实际上“营改增”,它不仅仅是完善税制本身,它作为一项宏观政策,对当前的稳增长、转型、创新、驱动都有积极的作用。
 

粮食君,仓里住不下了!

还有一两个月,小麦就要熟了,在本月中旬国家粮食局召开的夏粮收购工作会议上得知,今年夏粮形势向好。但是现在我们在一些新闻中看到,很多地方出现了粮食库存太多,粮食收储企业不堪重负,夏粮面临无仓可收的局面。

昨晚(4月25日)央评演播室邀请到了央视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评一评粮食如何去库存?

换个视角看经济,CCTV2《央视财经评论》周一至周四,每晚21:50,准点开评。

央评说

为什么需要粮食储备?

央评君观察到,农产品中,粮食储备一直很多,而肉蛋奶的储备很少,这是为什么呢?

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粮食储备能平抑价格,也能带来新问题。

储备一个最大的作用是平抑价格,价格的暴涨暴跌对一般的经济作物可能还好一点,对于这些基础性产品,几亿农民都在生产,消费者每个人都要吃馒头和米饭,基础性的东西如果价格暴涨暴跌,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可能是毁灭性。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产量收购,农民卖粮难的问题解决了,价格暴涨暴跌问题解决了,但国家储备费用高起来了,现在粮食又刚好过剩一点,倒挂的问题也出现了,这些问题之间怎么协调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日本粮食储备体系

作为一个粮食短缺的国家,日本是怎么进行粮食储备的?财经频道特约记者赵潮向央评君做了介绍。

赵潮(财经频道特约记者):滚动式存粮提高效率避免浪费。

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大国,同时作为一个粮食短缺的国家,每年70%的小麦和80%的饲料都是依赖进口的,但是99%以上的大米都是日本国产的,所以日本特别重视大米的储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政府认为粮食储备在150到200万吨是比较合理的区间,但近年来饮食习惯发生了一个改变,经过一个比较科学的推算,2001年日本把它降至100万吨左右,相当于正常年份三个月份的供应量,以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这个水平是我们国家广东省的四分之一左右,而日本和广东省的总人口是比较接近的。日本粮食储备除了严格的总量控制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断地吐旧纳新,日本1995年《新粮食法》规定,设立专项储备,两年一换,以每年六月为基准,购进的一百万吨大米要在第三年六月份全部抛出清仓,一般是隔一年抛50万吨,同时购进等量的新米。经过测算,这种滚动式的存粮,每年花费大概是在两百亿日元左右,是囤积式存粮的三分之一,而且可以避免粮食质量的下降问题。

日本粮食储备如何起到平抑价格的作用?

那么日本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稳定粮食价格的呢?赵潮告诉央评君,政府补贴、宏观调控助日本平抑粮食价格。

赵潮(财经频道特约记者):政府补贴、宏观调控助日本平抑粮食价格。

日本粮食的储备分为民间和政府两大部分,而且民间的储备也是由政府指定的团队和法人来负责,政府会补贴一部分费用,而政府的储备大米会根据生产的情况来决定抛售或者是增加,通过调整存量来控制粮价的暴涨暴跌,常见的做法包括政府的回购,或者是拿出一部分进行国际援助,因为日本的大米价格是非常昂贵的,出口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所以通过这样一些财政补贴宏观调控的政策体系,使得日本国内的大米价格一直以来变动都不大,每年一般的浮动是在2%上下。

粮食无仓可收,除了去库存我们还能做什么?

面对可能无仓可收的局面,有人建议要把老仓好好修一修,多盖些新仓,也有人建议说现在要大力的去库存,那么什么样的方法更合适更现实更可操作?

马光远(央视财经评论员):软件、硬件、理念,三方协调找平衡。

第一硬件,粮仓作为粮食储备的地方,一定是对整个硬件要求比较高。第二软件,我们储备粮的体系,组织架构,有没有改进的地方。储备粮的目的是为了国家粮食安全,这一点不是说收购所有的粮食,粮食储备不是越多越好,国际上认为是每年消费量的20%,而我们现在都差不多50%左右了,量有点多。第三理念,理念上一定要改变,这么多年在粮食储备层面我们的理念在很多方面还是非常陈旧的。所以从这三个方面去做,在粮食安全跟农业生产发展之间,找一个平衡点。

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粮食主销区应承担更多责任。

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应该把这个机制理顺,过去可能必须要顺价销售,可现在市场整个价格下滑很厉害,完全可以价格打个折扣。另外去库存不利的,也要问责。另外很重要的一方面,我们国家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的矛盾一直比较激烈,因为生产粮食不挣钱,越发达的地方越放弃粮食生产,粮食生产从南部向北部在转移,河北这些缺水的地方在生产大量粮食,广东浙江粮食生产大面积减少,应该让粮食的主销区承担更多的责任,比如让他们拿部分钱到主产区去建仓库,或者在主销区建更多的仓容,然后把这些粮食转移过来。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04月25日 23:32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3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方案,明确自5月1日起,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就是新方案中的“房地产业”这四个字,给现实中的房地产业特别是二手房交易搅动起不小的波澜。粮仓如何减肥,日本粮食储备提倡吐旧纳新。央视财经评论员分析粮食如何有效去库存。(《央视财经评论》 20160425 “营改增”增了还是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