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13 环球视线

《环球视线》20140909 马航MH17空难初步报告公布

来源:央视网2014年09月10日 09:57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马航MH17空难初步报告公布

  主持人 水均益:

  大家晚上好欢迎您收看新闻频道正在直播的《环球视线》,我是水均益。荷兰安全委员会北京时间今天下午4点公布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17航班在乌克兰东部坠毁的初步报告,这也是事故过去近八周以来的首份报告。报告称马航MH17坠毁的直接原因,或因从外界而来的高能量物体直接击穿飞机,作为了结构性的损伤所至,而最终的报告将在一年之内公布,所有人都知道这份报告的分量,今天我们演播室请到的是特约评论员杜文龙先生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滕建群先生一起来分析这份报告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首先我们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下。

  解说:

  这份报告公布了一张地图,现实了客机各个主要部分坠落的地点,专家指出通过这张地图可以看出是客机的机头最先坠落,机身继续向前滑行几公里之后才逐步解体。

  电话采访

  中国航空协会理事张维:

  这次公布了一张地图,上面显示各个主要部分坠落的地点,这些地点前机身和座舱部分离这个最后一次飞行数据记录仪记录的数据点非常近,说明他们在被高能物体贯穿之后很快就跟机身分离了,向下坠落。而主要的残害集中的那些点是在飞机下坠的过程当中,因为机翼还持续产生升力,它要滑翔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步解体,快接近坠毁点的时候分解成比较大的残骸碎片。

  解说:

  这份报告不只一次强调了客机是受到外部来的高能物体的贯穿而坠毁的,专家指出这意味着客机很可能是由雷达捕捉目标,在有专业人员发射导弹击落的,肩扛式导弹不太可能击落客机。

  张维:

  那么这个外部高能物体从目前公开的这些残骸上面不难看出,它是大小不一的各种的这种类似破片把这个飞机贯穿这样的一些高能物体,而产生这种高能物体最大的可能性是来自于导弹的战斗部,我们知道要想把播音777这么一架大型的飞机贯穿成这个样子,那么它的破片的数量以及它的战斗部的装药不能太小,再加上它在33000英尺,就是一万多米的高度飞行的时候,一般的普通的肩扛式导弹基本上是不太可能追上它并且把它击落的。而且同时它还公布了一张当时的卫星云图,当时的情况是云量是比较大的,在这种云量比较大的时候目视的攻击效果是比较差的,所以一般情况下由雷达来进行目标的捕捉、识别、再由专业人员发射导弹进行打击才有可能击中目标。

  解说:

  专家指出,现在已经基本确认MH17客机是被导弹击落的,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导弹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张维:

  在这个区域之内使用了大量的像这种能够打到这种高度的导弹,比如说像山毛榉导弹,乌克兰还有大量的这个S200,以及S300导弹其实都是可以打到这个高度的,但是具体在这样一个攻击的扇区之内是什么样的导弹,还需要经过更多的调查,比如说像寻获导弹的部分破片,以及其他方面的情报的综合才能判断。

  主持人:

  我们今天看到了这份报告是一份初步的报告,而且也是一个技术性比较强的报告,所以我想首先请两位给我们解读一下,这些技术术语,其中一个报告说客机是由于受到了大量高能物体穿透造成了结构性的损伤,我想问一下什么是高能物体,这个指的是什么?能不能说这就是导弹。

  专家观点 大量高能物体疑似导弹释放破片

  特约评论员杜文龙:

  从现在看大量的高能物体贯穿肯定指的是导弹释放的各种破片,因为导弹杀伤空中目标主要靠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链式杀伤,第二种叫破片杀伤,就出去简单的比喻导弹战斗部是一块炸药的话,在炸药边上它会镶嵌很多破片。它去击落目标不是靠炸药产生的冲击波去击落空中目标,而是把在爆炸过程中,经过加速的破片向外抛散,在抛散的过程中和目标相遇,击穿目标,从这点上看破片它的能量很高,速度很快,而且杀伤范围又很广。另外一枚导弹可以携载很多这种破片,所以在整个的攻击过程中,这种破片和目标的相遇应该是一个主要原因。

  正在评论 什么是大量高能物体?

  主持人:

  但是它为什么不直接说是导弹呢?还是用这样一个技术术语叫做高能物体,大量高能物体滕老师。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滕建群:

  我觉得这里面隐含的专家委员会,特别是发布这个报告这帮这个专家以及官员对这个事件一个精心的考虑,毕竟这个事件不单单是一个最低事件,因为它涉及到有关各方,特别是交战区上方发生了这样一个空难,而且确定是被外力打击的,因为我们看到这个报道里解释的非常清楚,这个飞行人员没有问题,乘务人员也没有问题。

  主持人:

  天气也没问题。

  专家观点 报告缩小了调查的方向

  滕建群:

  天气也没有问题,飞机也没有问题,他就是大大的缩小了未来的调查方向,但是调查人员又不敢确定是一个什么高能物体,讲到高能物体的话,实际上不是物体本身有高能,它实际上是在爆炸的一瞬间产生了一种动力,推着这个碎片去撞击目标,因为我们现在看到。

  主持人:

  它有点像排除法一样,把所有的可能性排除掉。

  滕建群:

  对。

  主持人:

  留下一个方向。

  滕建群:

  这个方向越来越小了,我觉得对未来的调查应该集中在到底这个高能物体是什么物体,是来自于什么类型的导弹。因为刚才小片里讲了,有S300防空导弹,还有山毛榉导弹,那么这个导弹我们在7月17日刚发生事故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是山毛榉导弹,因为山毛榉导弹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有距离目标10到20米的时候,它就产生爆炸,它不是直接撞击这个目标,那么产生爆炸以后,他就产生很多碎片,通过这个碎片来击毁它要打击的目标,所以现在看的话,你看他发的照片有这个动的话,有的像脸盆这么大,有的几厘米小,所以它是一个像散段一样打过去以后,击穿机体。

  主持人:

  那现在这算是一份初步报告了,我们怎么看待这份报告?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报告?

  专家观点 报告披露的仅是技术原因

  杜文龙:

  严格的说它是一个技术报告,它抛弃的是技术原因,比如说现在给出的高能量物体贯穿,实际上是就事论事,目前这个现象是高能量物体贯穿,到底是什么样的物体贯穿,他没有说。比如说是高射炮的炮弹贯穿,还是炮弹的破片,还是导弹的破片,还是其他什么样的物体贯穿,它没有讲,所以它给今后的调查或者是进一步确认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参考方向,比如说如果是破片贯穿,那么可以把现在的怀疑的山毛榉导弹、S300导弹,甚至S200导弹的破片取出来进行比对,甚至是进行一些同等环境的实验,比如说我就拿出一块机翼蒙皮,就用这几种导弹破片去攻击,它形成的杀伤破坏效果和原来舰可以进行去比对,哪个更接近它?

  正在评论 报告为何通过互联网公布?

  主持人:

  也就是我理解就是这份报告基本上顾雏了一些技术的分析,这里面包括像刚才滕老师所说的就是排除了一些可能性,不是飞行员的事故,也不是机械故障,也不是天气原因,也不是说机组有什么误操作等等,但是是一个外力。那也就是说把原因基本上说出来了,这是由于外力的介入使它被击穿,然后结构性的解体,但是是谁没有?为什么是这么一个感觉?另外就是说谈老师为什么还要说最终的报告要一年,再等一年?

  正在评论 最终报告为何还要等上一年?

  滕建群:

  现在这个技术报告现在得出的结论还是比较容易的,毕竟通过语音识别,还有机舱数据记录仪完全可以分析出来到底怎么一回事,整个一个状态是什么状态,那么接下来调查我觉得可能会更加困难一点,因为接下来会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因为我们看到。

  主持人:

  谁是凶手吗?

  专家观点 下一步追凶将带有政治色彩

  滕建群:

  真凶的话,这个政治色彩会更加浓一些,因为我们看到17号,7月17日刚发生的时候,美国马上推到是反政府民间武装,民间武装做的这样一个事,那么一下子按到他头上来,所以事后的全部发展的话,明显的有美国先入为主这样一个色彩,所以接下来调查到底是谁肇事者,这个我觉得是各方必须要坐下来认真琢磨的事,它带有非常浓厚的政治色彩,比如说这也是现在对乌克兰的纷争,美国和俄罗斯,俄罗斯跟欧盟之间这种关系,现在非常微妙,那么这个事件应该说加深了之间的摩擦和紧张的局势,各方不会轻易的量出底牌来。

  主持人:

  所以对于这个MH17航班上遇难乘客的家属来讲,这只是一个非常初步的答案吧,对他们来讲,还搞不清楚到底谁干的,为什么。那杜老师怎么看这个最终的报告会给出无论是一年还是若干年,会给出我们一个什么结论?就这个谜能解开吗?

  杜文龙:

  离这个谜底现在还有几堵墙,首先要进行进一步的技术分析,现在只是初步的技术结论,比如说通过炸药分子的检测可以比对出到底是哪种导弹的战斗部,这样可以大致确定导弹的型号。确定之后还得根据现在破片它的角度和现在的位置进行反推,什么地方的导弹集中了这架飞机。你如果把这个位置再确定,再进行衡量,是谁的导弹有可能部署在这个地方,我想下一步的技术分析可能会更加复杂。因为在一个陌生的空间要想完全准确的计算出破片的杀伤角度,这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是一个庞大的数学模型。

  主持人:

  所以我个人都感觉这个委员会说需要一年,可能还是一个比较抱着乐观的估计。好,时间关系我们这个话题就谈到这,《环球视线》稍候继续。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4年09月10日 09:57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马航MH17空难初步调查报告公布:客机被外部高能物体贯穿,机头先坠落,机身逐步解体。专家观点:现场大量高能物体疑似导弹释放破片。马航MH17空难的下一步调查将带有政治色彩,最终报告要等上一年。 美国媒体盘点我国空军利器,关注我国超高音速飞行器。超高音速飞行器是航空动力的第三次革命。我国预警机数量、质量需要双重增长。(《环球视线》 201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