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7 乡土

[乡土]寻访高原古盐田 20161111

来源:央视网2016年11月11日 15:00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节目名称:寻访高原古盐田

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上生活的牧民逐水草迁移,以草原为席,与牦牛为伴。牦牛们吃的津津有味的美食是什么?在高原上存在了一千多年的古盐田会是什么模样?吃碗面就能送牦牛这又是什么规矩?本期乡土,和您一起走进西藏,尝尝家喻户晓的加加面,看看依山傍水的古盐田,感受一下藏族牧民们的生活。

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纳西民族乡的古盐田,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那里一直延续这原始手工晒盐方式,纯属于天然的风干。人们从澜沧江边的盐卤水井中以木制筒背上卤水倒在各自的卤池中风干浓缩,再倒入盐田进行风干,结晶成盐。盐业成为当地居民生活的主要副业来源。目前古盐田上有盐田3454 块,它们依山体而建,盐田上铺盖着一层雪白的盐粒,远看就像山上开出的一朵朵百花,甚是壮观。而盐田下面经过时间的沉淀,形成了一个个钟乳晶盐,这种盐质量最好,是这里的上等盐品。

古盐田被澜沧江贯穿其中,而仅仅一江之隔,东西两岸却由于地质、土壤等的条件差异,生产的盐有很大的差别,江东的纳西、上盐井盐田多出产红盐,江西的曲孜卡生产的盐为白盐。红盐产量高,但价格低,多用于腌肉,洗澡,喂牲畜。特别是牧区最喜欢盐井的盐,说牲畜吃了此盐身体长的较为结实、肉多。白盐多在江西高地筑田晒得,量少,略贵,多用于做菜做饭。

目前从事制盐劳动的牧民有 64 人,农牧劳动和制盐兼营劳动的人有 2013人。年产盐量约 300 万斤。这里从古到今都是交通要道,过去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现在是国道 214 线的必经之路。历来就是各种商品集散地。盐的销路比较广,除销往西藏昌都的贡觉县、察雅县、等县外,还销往四川、云南等地。主要是以盐、粮交换的方式为主,为当地百姓的生活提供了经济保障。

古盐田是世界上独有的一座人文景观,也是世界上仍保留完好的一座古老文化。本期节目将以当地牧民晒盐制盐为线索,纪录这种古老的晒盐方式,表现当地人们是如何以盐为生的,盐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怎样的地位。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11月11日 15:00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纳西民族乡的古盐田,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那里一直延续着原始的手工晒盐方式。人们从澜沧江边的盐卤水井中以木制筒背上卤水倒在各自的卤池中风干浓缩,再倒入盐田进行风干,结晶成盐。本期节目以当地牧民晒盐制盐为线索,记录这种古老的晒盐方式。 (《乡土》 20161111 寻访高原古盐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