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7 每日农经

[每日农经]走进托牛所的草原肉牛(20121012)

来源:CCTV-每日农经2012年10月13日 01:03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记者李文刚:来内蒙不是一次两次了,每次来都能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刚才欣赏了舞蹈,这回又来敬酒了。那不行,我是真不能喝。

  记者李文刚:行,我喝,怎么还倒啊

  牧民:您猜一猜我们阿鲁科尔沁旗这几年主推的特色产品是什么,如果猜对可以不喝,如果猜错了,每错一个喝一口。我要这样喝得喝多少啊?总得来点下酒菜啊。

  记者:这个好,嗯!这还没吃呢?香味就出来了。

  牧民:接着猜!

  记者李文刚:还猜?反正我知道不是它。

  牧民:喝!就是它。这是我们当地的牛肉,养牛是我们这里牧民的主要生活来源。

  记者李文刚:你这是什么牛啊?

  什么牛?西门塔尔牛,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可是全国著名的肉牛生产基地,现如今肉牛存栏达到了36万头,即便在整个自治区也是名列前茅。而西门塔尔这个乳肉役兼用的全能牛来到这牧草丰美的所在,也算是找对了地方,瞧!夕阳映红了草原,牛儿还在山坡上吃草,多么惬意的图画啊。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畜牧改良站站长魏景钰:我们旗地处东部,北纬38到42度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非常适合西门塔尔牛生长。

  当地政府从国外引进纯种西门塔尔公牛的冻精改良本地的黄牛品种,改良率已经达到98%以上。

  记者李文刚:不知道在您的印象里,牧民的生活是什么样?悠扬的马提琴声从不知何处传来,白色的蒙古包外,黝黑俊朗的小伙儿手持马鞭,在草原上放马疾驰,您大概光想美的那一面了,现实生活中他们也有过自己的苦恼,就比方远处那群牛,要搁过去就能把人愁死。

  阿鲁科尔沁旗某肉牛养殖企业负责人李文君:咱们最大的缺陷就是季节性屠宰,就是每年的七八月份到12月份,秋收的时候,牛羊都肥壮了,宰那么几个月,等第二年一二月就没有了,断档了。很多客商问屠宰加工着呢嘛?我说加工着呢,问是不是常年供货啊? 我说,不好意思我们是季节性屠宰,人家撂下电话就不跟你谈了。

  说白了,不能四季供货,谁还敢跟您长期合作啊。再好的品种,卖不出去,多可惜啊。可是要解决这个问题那首先得有量,这可以找牧民兄弟帮忙,问题是当时牧民也苦恼着呢。

  养殖户:从小到大,养牛多操心啊,养大了卖不出去你不愁啊,价格不合理你不闹心啊!

  养殖户:把孩子大人的时间全占上了,真想扔了不管。

  记者李文刚:不想管是气话,就好比两三岁的小孩子惹你生气了,你说再不听话我不要你了,结果呢您是把孩子送托儿所,让老师帮着管。可是牛呢,也送托儿所,那不行!哦自己嫌麻烦就扔给别人,最好是管吃管住,还管卖,这成什么了。

  最先琢磨这事的就是他,这位曾经成立了一个养殖互助协会,为附近的牧民们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如果人家有事相求不管多远,有事你就得管吧。

  阿鲁科尔沁旗某肉牛养殖企业负责人李文君:有一个农民,他就养了15头牛,后来说牛不吃了,快派个技术员过去,她说的还挺含蓄,到那一看就是个感冒,农牧民挣钱非常不容易,把他们组织集中培训吧,但是你得有模式化的东西,所以我见了一个示范场,不懂就过来吧。他们以来一看设施,说我们不想在家养了,放到你这里行不行。

  这牧民兄弟也挺会算账,光一个棚圈就得投入20来万,好不容易凑钱买了棚圈,又不够钱卖牛了。所以能放在这儿挺好。托牛所顾名思义就是把牛托养在这里,可是不是简单搁着就玩了,牛渴了得喂水,饿了得喂料,累了要休息的时候,棚里的环境还要冬暖夏凉。

  养殖户:冬天它暖和,饲料也不贵,牛往这里一交就不用管了。他们给我们喂,我们就十来天来看看。没有托之前是什么模式啊?我们那里冷,牛不上膘。过去那牛能卖出去?能,就是卖不上价。能差多远。每头牛差个四五百元。

  您瞧这都是在托牛所里经过育肥的牛,它们的体型雄壮,毛色花片清晰,成年公牛高一米五到一米六,出栏时公牛体重可达一吨,屠宰率更是达到60%以上。牧民传统的放羊方式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阿鲁科尔沁旗某肉牛养殖企业负责人李文君:农牧民不太懂这个赢利点在哪里,我们有个经营协会会指导他,你这个牛拿过来不要马上就卖掉,因为你从草原来的,还有两个月的增值最高点, 从草地牛到补饲,补饲后每头牛每天要长五六斤,通过补饲,每头牛的正常利润的同时,要增加1000到1500元左右吧,肉的品质也同时提高了。

  住得好不是目的,能卖上好价钱才是关键。别忙,人家这托牛所,不仅帮你养, 还指导你怎么卖!

  阿鲁科尔沁旗某肉牛加工企业负责人李文君:我这是集托管养殖和市场为一体的,如果你想买牛,到市场抓回来,几十米,就赶到我们的托管所就可以喂了, 喂胖了我要赶出来,就直接到市场交易。一头牛多卖三五百元钱,一家要出栏30多头牛也10000多元的收入,

  养殖户:我们可以随便的卖牛到托牛所托养,有时候2个月,有时候三个月,看行情。我今年卖出去200多头牛,去掉饲料托管费,每头牛赚1000多元钱。

  你这牛今天卖的怎么样?反正有几头牛卖的挺平衡,母牛卖到六七千元钱吧。牛犊子卖到四五千元。

  养殖户:赶过来20多头,全卖了。价格也好。您送过来托养吗?托养啊。冬天就送过来。草料也合理啊。

  远处的也闻讯赶来,这位四川的朋友一下子就托养了54头牛。

  托牛人:他这里本身就有牛,我在这里买了以后就托到这里了,能产生利润啊。一个牛每天吃12元钱的草料,每天能长个三斤两斤,每斤三四十元钱,减去成本,每天有一二十,三四十的利润。

  这个市场上不仅可以买到草原的架子牛,也可以买到育肥牛和牛犊,长相不同,年龄段也有差异,简直是个牛超市,买卖双方都乐意来。

  经营者:山东德州。今天买了没有?买了,买了20多头,6000,7000元。您多长时间过来一趟啊?这段时间天天来。都发好几车了。这些牛买回去都做什么呢?加 工育肥。这边的牛多,还好,还便宜。

  阿鲁科尔沁旗某交易市场负责人:我们三天交易一次。一次成交多少?1000多头。那一个月就成交将近10000头了。

  在这个市场上,无论买牛卖牛的高手众多,体重多少,还有没有发展前途,一眼就能看出来。当然有痛快成交的,也有花了时间还谈不拢的。

  花片,犄角,后屁股都有说道。后屁股要方的,犄角要平角的,花片要清晰的。价格差多了,一头牛差一两千。

  买卖双方都挺乐呵,那办托牛所和提供交易市场总不能光付出没有回报吧?

  阿鲁科尔沁旗某肉牛养殖企业负责人李文君:每头牛有2元钱的托管费,我的托管规模是10000头牛,要全部装满,一天就有20000元的收入,交易市场咱们要收交易费的,每头牛要收十到二十的手续费,我这交易量最大的时候能达到几千头,那就是几万元的收入。

  记者李文刚:一个产业最好是链条完整,你想,这么多牛,企业要有加工多好啊?什么牛肉干,牛肉罐头,牛肉酱,方正好的咱们都给它做上,那显得咱们多全面啊。

  阿鲁科尔沁旗畜牧局巴局长:前几年,全国各地养殖牛的地方很多,市场比较好的时候啊,供大于求,这两年牛的价格不断下降,牛的数量就开始减少,一头牛最高2万多元,牛犊也要五六千元,企业成本高了,没有利润,另外现在也不是最好加工的时候。

  为了更好的推动肉牛产业,一年四季的饲草供应也功不可没,为此阿鲁科尔沁旗政府更是规划种植了成片的紫花苜蓿。

  记者李文刚:山那边草都黄了,您再瞧这边还绿油油的。就像两个季节似的。这就是紫花苜蓿,你说这紫花苜蓿是干什么用的?

  阿鲁科尔沁旗某草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桑嘎:我们去年种植面积5000亩,今年心中的又是5000亩,每亩现在产量700到800公斤,每吨的销售价格是2000到2400元,收割完了自然晾晒以后,打捆储存销售,我们草的蛋白含量22%,我们都是在退化的草牧场种植,我们阿旗有42万亩沙化牧场,对生态有一定的帮助。一年四季都能接的上。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副旗长魏二利:托牛所的发展可以说是在实践中结合外地的经验和农民的实际需要,形成了标准化的模式。通过整个农牧户的参与,通过托牛所的实践,农户最少增收1100元以上。同时阿鲁科尔沁旗这个商标得到了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认证。

  现在,牛肉做的菜肴已经成为当地主推的旅游产品,更成为待客的首选。

  消费者:到我们这来就得吃这种牛肉,不吃这个吃啥啊,你们那边吃不到这种牛肉。

  记者李文刚:改良后的西门塔尔牛,品质得到了提升,在政府的扶持以及企业的带动下,牛的养殖方式也从分散走向集中,一下子把产供销都联系起来,多方都能得到利益。托牛所不就是个例子吗?这就好比把攥紧了拳头,形成了合力,这竞争的优势可就明显多了。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2年10月13日 01:03

视频简介:本节目主要内容:阿鲁科尔沁旗成立了一家托牛所,牧民的肉牛不在自家养,而是放到了托牛所,不仅饲养技术上去了、还可以统一销售,加之近七万亩紫花苜蓿做后备支持。就是这样的一个托牛所,促进了阿鲁科尔沁旗肉牛养殖向集约 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方向迈进。阿鲁科尔沁旗肉业肉牛合作社托牛所,采用向社员无偿提供育肥牛舍、免费提供饲养服务、低价提供高质量饲草料、统一管理、集中科学饲养、统一销售、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营方式。它的成立让养殖户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 (每日农经 2012年 第182期)






收视TOP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