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7 每日农经

[每日农经]粽情端午:用草灰做灰粽(20150617)

来源:央视网2015年06月17日 23:49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央视七套《每日农经》官网  播出频道:CCTV-7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21:47—22:07
  重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13:22—13:42

  刘畅:老乡,你这干什么呢?

  赵海:对不起,对不起,我在撒雄黄酒呢,这不端午节了吗,我们在房前屋后都要撒雄黄酒,主要是驱虫驱蛇用。

  刘畅:怎么端午节的时候你们不准备包粽子吃粽子呢?

  赵海:我家正准备包着呢。

  刘畅:那我能去参观一下吗?

  赵海:欢迎,走吧。来,你看,这就是我自己家种的糯米。

  刘畅:哦,这个是包粽子的?

  赵海:对。

  刘畅:不过你家包粽子只用米啊?

  赵海:当然不是。包粽子可讲究了,我们其它的材料都是现买。

  刘畅:哦,现买是吗?

  赵海:对。

  刘畅:那我能跟你一块去买吗?

  赵海:可以啊,走吧。

  端午将至,记者刘畅来到贵州省贞丰县,在布依族寨子里,刘畅对当地的粽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不,就在跟布依族小伙子赵海到市场上去采购原料,其实,在端午节这几天,开始忙碌的人不仅仅是他们,还有马新魁。

  马新魁:我这一片地有1.5亩,已经种三年了,平时的话就是除除草,施点肥,四个月收1次,一年可以收3次,一次能收2万多张。

  种麦种稻大家都常见,这种叶子的我们还真少见,马新魁精心打理着他的一亩半叶子地,这几天他显得异常忙碌。家住贞丰县的杨棉峰则对他家的稻草产生了兴趣。

  杨棉峰:这是糯谷草,和普通稻草就不一样,普通稻草摸起来是软软的,你闻没有香气,颜色,韧性也不一样,你看,我们这个糯谷稻草,摸起来是硬硬的,挺有韧劲,闻,有股香气。

  刘畅:咱们这先来买肉是吗?

  赵海:对,我们布依族包粽子都要放些肉的。

  刘畅:哦,那咱们买肉有什么讲究吗?

  赵海:没有,只要是瘦肉都可以的。

  布依族人包粽子喜欢放肉,特别喜欢猪肉,尤其喜欢瘦肉,据说,这样吃起来才更香。

  马新魁:我今天就收了400多张,这个东西要求要新鲜的,时间长了就坏掉了,这个叶子是贵州省的一个特产,其它地方是没有的,这个叶子采摘,主要是大一点的,颜色深一点的,它是最好的,采下来以后能储存一个星期左右,一片叶子能卖3角钱。

  这种在马新魁看来只有贵州本地才有的叶子,看上去宽大,呈墨绿或翠绿色,像极了芭蕉叶,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是,竟然可以卖到3角钱一张,那它到底是用来作什么的呢?

  杨棉峰:糯稻草以前都没什么用,都用来喂牛,现在拿回来可以变废为宝,一年我还能赚四五千元。

  与马新魁3角一张的叶子比起来,杨棉峰这种一年卖出四五千元,原本抛弃不用,几乎零成本的稻草,让他倍感自豪,那他赚钱的秘密又是什么呢?

  赵海:到了。

  刘畅:这里就是啊,哎,这不是老乡家里吗?

  赵海:是啊,我们就在这里买粽子叶。

  刘畅:哦,就在这买啊?

  赵海:对对。

  刘畅:那咱们跟谁买啊?

  赵海:他可能正去给我们摘去了吧。马上就回来了,哦,来了来了。你好。

  马新魁:你好。

  刘畅:你好,哦,这就是粽子叶是吗?

  马新魁:对。

  刘畅:哇,这么大的粽子叶。

  赵海:我们布依族都是用这种大的粽子叶。

  刘畅:老乡,那咱们这个粽子叶怎么卖啊?

  马新魁:卖3角钱1张。

  这种被称为粽巴叶的植物,每年都可以给老马带来可观的收入。

  马新魁:我种了5亩地的粽子叶,一年能收三次,第一它包粽子有一种清香味道,第二它不粘粽子,生意好的时候,要卖3角钱1张,平时都卖2角钱1.5角钱一张,这五亩地全部收下来,一年要赚到2万多块钱。

  杨棉峰:这就是我赚钱的小秘密,这个糯谷草这样是不赚钱的,我把它一烧变成灰,就好卖了,特别是在我们贞丰县,这几天我一天都要烧100多斤,烧的时候还有一股香味,自然冷却后再筛,把它压细,通过筛子筛一下,就可以了。这就是我们稻草烧出来的稻草灰,5斤稻草可以烧出1斤左右的灰。

  刘畅:现在肉也买好了,包粽子的叶子也买好了,咱们是不是可以回去包粽子了?

  赵海:不行不行,还有一样最重要的东西没买。

  刘畅:还有东西啊,这米家里不是有了吗?

  赵海:不是,缺了这样东西就不是我们布依族的粽子了。

  刘畅:这么重要到底是什么呀?

  赵海:就在这了。我们进去看看就知道了,走吧。

  杨棉峰:糯谷草全身都是宝,我现在把这个芯抽出来以后拿去卖,能够卖8元1斤,农闲的时候,我们就把这个糯谷草卖钱,能增加收入,

  赵海:杨老板你好。

  杨棉峰:过来啦。

  刘畅:你好你好。哦,原来是这个,这个不就是扎粽子的绳子吗?这个我也能想到。

  赵海:这个也要买,但不是我们最重要的东西。

  刘畅:这个还不是,那到底是什么?

  赵海:杨老板,准备好了吗?

  杨棉峰:你看刚好一斤,5元1斤。

  刘畅:这是什么呀?这是包粽子用的?

  赵海:对啊,这就是我们布依族包粽子不可缺少的稻灰。

  稻灰,作为布依族包粽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它在贞丰县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商品,老杨则抓住了商机,靠着稻灰赚到了钱。

  杨棉峰:糯稻把芯抽了以后,剩下的皮烧成灰卖,芯卖8块1斤,灰最低5元1斤,抢手的时候多买一点,一年我大概能赚万把元钱。

  刘畅:哎呀,现在材料基本准备齐全,我们现在可以开始包了吧?

  赵海:还没有,这个呢还有一道工序。

  刘畅:还有一道工序,是什么?

  赵海:炒米。

  炒米,是布依族人包粽子的第一步,这个步骤非常关键,做起来也颇具特色,首先用猪油热锅,等油热了以后,将糯米倒入锅中翻炒,在炒制过程中,依次放入食盐和稻灰,当糯米着色后再翻炒几分钟即可。

  韦正律:布依族一般对白色有一种忌讳,他加上另外一种材料染色,就改变了它的颜色,因为糯米比较黏不容易消化,加上这灰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人体就容易消化。

  刘畅:先放米,这个米一般放多少合适?

  赵海:两勺。

  刘畅:现在放肉啊。

  赵海:它这肉有多有少,根据自家的喜欢吃多还是吃少。

  刘畅:喜欢多吃肉的就多放点啊。

  赵海:对。

  刘畅:再放一勺米?

  赵海:对,把它盖上。

  刘畅:现在可以把它扎起来了是吗,就这么简单?

  赵海:对。

  赵海:好,包好了您看。

  刘畅:好,这就大功告成了是吧?您看这布依族的粽子,它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一般的粽子都是三角形的,但是您看,这粽子不仅是长方形的,分量还特别足,是个大个头,那接下来怎么吃呢?

  赵海:这个要经过6小时蒸煮。

  刘畅:那这么大一个粽子,你们自己吃得完吗?

  赵海:吃不完,一般都是一家人吃或者两个人一起吃,才吃得完一个。

  刘畅:哎呀,我觉得你们这个粽子,真的是特别有特色,像我这种,比如说来旅游的人我们买得到吗?

  赵海:当然可以,我们除了自己吃以外,我们还卖给来玩的游客。

  布依族寨子里的农家乐将这种造型别致、口感独特的粽子提供给游客,游客们在一饱口福的同时,也让当地居民增加了收入。在几十里外的贞丰县城,同样的粽子有着另外一番市场。

  刘畅:提到贞丰的粽子就不得不提到贞丰县的民族路,这里呢可谓是粽子一条街,因为在这条不长的街道上,您看啊就有五六家卖粽子的店,其实不仅仅在端午节,这里的粽子啊是一年四季都卖得非常好,因为粽子呢已经成为这里的地方特产了。

  刘畅:老板您好,这卖的是粽子吗?我能看一下吗?怎么卖啊?

  马辽:5块钱1个。

  刘畅:一直都卖这个价格吗?

  马辽:平常4.5元一个,要过节了所以就5元1个。

  刘畅:你们这个粽子为什么跟我在布依族寨子里看到的手工包的不太一样啊?

  马辽:这个粽子是经过改良以后的粽子,这个是我们自己生产的,这个是布依族的粽子。

  刘畅:这个布依族的粽子外观上看起来比你们的粽子个要大很多啊。那除了外观以外,它们里边还有什么不一样吗?

  马辽:那我们打开看看吧。

  刘畅:行,那我来打开这个。哇,这打开来以后差别真的挺大的,就拿这个包裹粽子的叶子来看,像布依族他们使用两片一样的很大的叶子。而你们家粽子的叶子呢是用两层叶子。

  马辽:里面这层呢是煮过的竹叶,外面这一层是粽粑叶。

  刘畅:那为什么要这样包呢?

  马辽:这样包有三个好处,第一个好处是久煮不变形,第二个好处是锁住味道,在煮的过程中不易进水,第三是在剥开粽子的过程中与粽子本身不粘连,更方便食用。

  此时的农家乐的小院里,忽然变得热闹起来,游客们纷纷品尝贞丰粽子的另外一种吃法:炸粽子。将粽子切成片状,过上鸡蛋,然后放至油锅炸至金黄色,此时的粽子早已失去了粽叶的清香,取而代之的是金黄的色泽,浓郁的蛋香,以及酥脆的口感。

  消费者:非常好吃。

  消费者:鸡蛋裹着炸,还是第一次吃。

  消费者:外面挺酥的,里面挺软和的。

  消费者:油油的。

  贞丰县城民族路两边的粽子店,除了传承了传统布依族粽子的制作工艺外还对其进行了改良,相对于农家乐的普通肉粽,他们在馅料上做足了文章。

  刘畅:哦,这个粽子也不太一样,这里是板栗吧?

  马辽:是板栗,除了板栗下面还有东西呢。

  刘畅:好,翻开看一下啊。这是一条肉是吗?这下面也是肉是吗?

  马辽:你看看。

  刘畅:这里的肉好多啊,好像是好几层是吗?

  马辽:没错,这个是我们改良之后的,两肥一瘦并且加入了板栗之后呢吃起来比较香甜,肥而不腻。

  在这个农家乐,一粽多吃几乎成了他们的招牌菜,吸引着大量消费者。

  农家乐负责人高祖国:还可以火烤着吃。

  看着被烤得外焦里嫩、香气扑鼻的粽子,咬上一口更是让人欲罢不能。

  消费者:粽子特别好吃。

  消费者:那个稻灰来染色,也是很天然的。

  消费者:如果不放灰就没有稻草的香味。

  由于加了稻灰的缘故,这种粽子又称为灰粽,在贵州省境内早已家喻户晓。

  刘普琴:一年大概生产三十几万个粽子,我们售价是4.5元一个。

  端午节期间,在当地几乎是家家户户都要包这种灰粽,吃这种灰粽,而这种小小的灰粽子,不仅体现了少数民族的饮食智慧,还凝聚着劳动者的辛勤与汗水。蒸煮时粽叶的清香,糯米的浓香,猪肉的鲜香,以及稻灰的醇香交汇在一起,最终呈现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份特色的美食,还是一份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每日农经》栏目提供,塑造中国农业品牌梦,《每日农经》栏目感谢您的关注!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21:47—22:07

  重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13:22—13:42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5年06月17日 23:49

视频简介:撒雄黄,挂香包,粽子为啥用稻草?布依古寨过端午,传统粽子卖得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