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7 科技苑

[科技苑]在珠江为鱼建产房(20121029)

来源:CCTV-科技苑2012年10月29日 19:40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在珠江给鱼建产房

【主持人】:每年的3、4月份,广东省肇庆市的很多渔民们都要给野生的鱼儿建造产房,帮助珠江里的鱼类产卵。这就奇怪了,我们知道野生鱼类千百万年以来都是在江河里自然繁衍生息的,为什么到了现在却需要我们给它们建造人工产房呢?这产房又应该怎么建,鱼儿们会乖乖地在这样的产房里产卵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的记者来到了广东肇庆。

  【解说】:林建志是广东省肇庆渔政支队的支队长,主要分管珠江肇庆江段的行政执法,保护区建设等工作。(渔政船珠江)现在正是珠江的禁渔期,理应是他们一年中最清闲的时光,但是林建志带领的渔政支队却一刻也闲不下来。

  清晨六点,林建志赶到了江边,这里已经有很多渔民在砍着江边野生的芦苇。

  【采访】:广东省肇庆市渔政支队 支队长 林建志:这是我们的人在那边砍芦苇了,拉回去做鱼巢了。

  【解说】:原来,这些芦苇是用来建造人工鱼巢用的。每年这个时候,组织渔民建造鱼巢已经成了他们最重要的工作。江对岸,还有一些渔民也在为建造鱼巢做准备。他们把当地产的毛竹逐个劈成长长的竹片,再把竹片砍成2米长的竹段。

  【采访】:广东省肇庆市渔政支队资环科 科长 苏少芳:这些竹子主要是用来做我们的人工鱼巢的,我们的鱼巢就是用芦苇做材料,这些竹子就是拿来固定那个芦苇的。

  记者:它怎么固定呢

  苏少芳:因为在水里边,水浪会把芦苇冲散了,用竹子就用两片,两片把它夹起来

  记者:这样两片一对是吗

  苏少芳:一对就把它夹起来,用那个绳子把它固定

  记者:明白了,把芦苇夹在两片当中,然后绳子一缠,固定起来

  【解说】:把芦苇捆扎成一束一束之后,用竹段把上下分别固定起来,芦苇的叶片部分平均地铺展开,就做成了一个鱼巢。这种鱼巢是专门给江河里一些产草粘性卵的鱼类产卵用的。产草黏性卵鱼类是些怎样的鱼类,为什么非要给这些鱼类建造人工鱼巢呢?看到我们的不解,林建志给我们介绍了起来。

  【采访】:广东省肇庆市渔政支队 支队长 林建志:草黏性这个鱼类它产卵跟其他鱼类,漂流性鱼类不同。这个草黏性鱼类必须找到有草的地方它才进行交配。

  【解说】:林建志告诉我们,江河中有一类鱼叫做产草黏性卵的鱼,我们熟知的鲤鱼、鲫鱼就是这类。它们的繁殖特点就是必须将鱼卵产在水中的水草上边,鱼卵具有一定的粘附性,会黏在水草上静静发育,最终孵化成小鱼。水草,就是它们的产房,也是鱼卵们的家。

  【解说】:用芦苇和竹子来建造鱼巢,给鱼儿提供一个适合产卵的环境,这就是林建志他们建造人工鱼巢的目的。可是明明千百万年来鱼儿们都是在江河中的野生水草上自然生殖繁衍,为什么现在却需要人类来帮助它们建立这样一个产房呢?

  【采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资源环境室 主任 李新辉:我们的江边、我们的河边都是用水泥、石块砌成的河堤,这些河堤它就不可能有草,不可能有草长出来的,所以的话,即使这里面有鲤鱼、鲫鱼这些鱼类,黏性草产卵的这些鱼类,即使它性成熟了,但是它也找不到产卵的场所。

  【解说】:原来,这是因为江河里野生鱼类的产房——的水草越来越少了。对产草黏性卵的鱼儿们来说,失去了水草,就意味着失去了产卵环境,它们根本无法排卵,亿万鱼卵只能胎死腹中,随着后代数量的减少,这些鱼儿在生态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一并降低了。

  【采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资源环境室 主任 李新辉:整个河流生态系当中,鲤鱼、鲫鱼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的作用在哪里呢?它是一个杂食性的鱼类,杂食性的鱼类往往对有机的腐殖质它是非常喜欢的,是它的食物源。我们知道我们现在的有机污染,生物污染都是这些一些有机的杂质,这些它就留在江中,存在水体里面,如果没有这些鱼做清道夫的话,那么我们的水质就不行了。

  【解说】:对以鱼为食的人类来说,野生鱼类的衰减,还意味着更大的忧虑。

  【采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资源环境室 主任 李新辉:在我们的实践养殖上,我们都知道现在很多很多的这些鱼,像鲤鱼、鲫鱼都有很多的品系,品种,这些品系品种都必须要通过选育种纯化它,把它的优良性状选出来,这样的话这些性状都保留在野生种群里面,我们育种工作者要从野生种群里面找出来,但是长期以来种植资源下降的前提底下,这些资源慢慢在丢失,所以我们要想一个办法,怎么样能够保留这些种植资源,让它有一个天然的基因群库能够保存下来

  【解说】:虽然我们现在主要的鱼类蛋白是由养殖提供的,但是野生鱼类的存在与否意味着我们是否有好的基因来源,持续给养殖业提供优良的基因以防止养殖鱼类的性状退化,如果不能改变野生鱼类资源量下降的情况,我们将不再有好的基因来源,淡水鱼养殖业也将无法继续。也许多少年后,我们的后代将会无鱼可吃。

  【解说】:怎么办?要想保住环境,保住这些优良基因的来源——野生鱼类,必须要改变野生鱼类没有产卵场所的问题,让野生亲鱼能够产下后代。林建志和同事们想到,既然是因为水草没有了,那么我们在水下种草行不行呢?可这个思路刚一提出,就被专家否决了。

  【采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资源环境室 主任 李新辉:为什么草少了?主要是它的生境已经不适合水草生长了,不适合水草的生长的话,我们现在在天然河流里面很多很多的地方已经找不到种草的生境了,所以要考虑种草的话,目前的这个条件,河流的物理条件不合适,我们很多很多技术条件还有水草的种类这些条件都很不成熟。

  【解说】:生境就是水草的生长环境,随着各种水上工程、抽砂挖沙等人为的破坏,江底的泥沙几乎消失了,没有了泥沙,即使种草,水草也无法成活。再说,这么长的河流,这么大的水面,种草,谈何容易?就算能种,谁知道该种什么品种呢?一系列的不可能,种草这个方案,看来是行不通的。工作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巨大障碍,但李教授另外一席话,却让林建志受到了启发。

  【采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资源环境室 主任 李新辉:就像我们养过金鱼的朋友们能够看到,在家里面的金鱼缸里边,大概在春天的时候鱼要繁殖的时候,看到金鱼的母体肚子是胀鼓鼓的时候,你如果这段时间拿点水草放进去,这些鱼它会产卵,产卵附在这些水草上。

  【解说】:他们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种草不行,按照李教授的话,放点能粘附鱼卵的东西到鱼儿喜欢产卵的浅水区行不行呢?这样做,工作不就变得很简单多了吗?新想法马上得到了李教授的支持。

  【采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资源环境室 主任 李新辉:我想这种方案应该是可行的,我想应该是可以见到成效的。

  【解说】:可是,鱼儿们能够接受什么材料作为它们的新产房呢?他们面前,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

  【采访】:广东省肇庆市渔政支队 支队长 林建志:这个工作我们一点经验都没有的,就靠我们自己摸索。

  【解说】: 顺着这个思路,他们首先想到了网布网片。废旧渔网可以重复利用,而且,它是绿色的,颜色跟水草比较接近,渔网的材质本身也具备一定的粘附性,应该可以将鱼卵黏在上边。带着这个设想,用废旧渔网搭建的鱼巢很快做好了。2005年2月份,珠江的水温回升到17摄氏度以上,鲤鱼鲫鱼纷纷进入了产卵季节,他们小心地把鱼巢放到水里,希望鱼儿们能够在此产卵。

  【采访】:广东省肇庆市渔政支队 支队长 林建志:很少的一点点作为试验,然后用拿了一些网布、布条或者什么其它的材料做。

  【解说】:没想到,结果却让他们大失所望。

  【采访】:广东省肇庆市渔政支队 支队长 林建志:网布根本很少,纯粹的网布根本很少

  【解说】:尽管正是产卵季节,鱼儿们却不肯在网片做成的鱼巢上产卵。

  【采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资源环境室 主任 李新辉:效果不是很好,我们比较跟这个环境、跟实际上的脱节有关系,鱼的话,它也是精灵来的,它也是生命,它感受到它的后代,它的卵子,它的后代交到这里去它不放心,可能不行,它就不在这里产卵。

  【解说】:网片、布条、尼龙纱,从2005年开始,能想到的人工材料他们都试过了,几乎没有鱼在这些鱼巢上产卵。

  【采访】:广东省肇庆市渔政支队 支队长 林建志:人工材料确实是一个瓶颈。

  【解说】:看到他们用人工材料不断失败,一直观望的渔民们更是议论纷纷,觉得这些不会捕鱼的人天天在干一件不靠谱的事,鲤鱼鲫鱼从来都是在水草上产卵,怎么可能在渔网布条上产卵呢?除了技术上的失败和人们的各种议论,更加让人焦虑的是,作为一个地方渔政支队,当时根本没有进行技术研究的专项经费。

  【采访】:广东省肇庆市渔政支队 支队长 林建志:我们当时一分钱没有,而且这个项目是对社会有效益,对渔民有效益,对我们自己是没回报的。

  【解说】:没有钱,没有成功,很多人看不到希望。

  【采访】:广东省肇庆市渔政支队 支队长 林建志:有没有结果?有没有好的结果?所以大家都在这里争论,有看法了。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2年10月29日 19:40

视频简介:本节目主要内容:在珠江,渔民们做着一种人工鱼巢。鱼巢是由竹片和芦苇搭成,用绳子固定。这是由于所养鱼种产卵方式与其它鱼类不同,它们必须找到有草的地方,才会进行交配。本期科技苑就带您近距离观察这种奇特的养鱼方式。(科技苑 2012年 第2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