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7 科技苑

[科技苑]农业遗产的启示 第三集 千年枣园(下)(20130614)

来源:央视网2013年06月14日 23:46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导读】: 红枣的发源地在哪里?为什么说听着涛声长大的枣是最好的?为什么放在悬崖上晾晒过才被称作极品?好端端的枣园里,为什么会出现鱼鳞坑?探寻千年枣园的前世今生,解开历史背后的奇迹。

    【节目文稿】:

《农业遗产的启示》第三集:千年枣园(下)

  【主持人】:陕西省佳县泥河沟村的古枣园历经1400多年,不仅保留了一个珍贵的物种,也保留了一段历史。古枣园如今还在那,没有什么改变,可泥河沟人却缘于这枣园,山在变,人们对枣的认识在变。唯有不变是对枣的一往情深。

  【解说】:过了农历腊八,泥河沟的年味开始浓郁起来。

  年轻人陆续从外地赶回家,准备过年。这是一年当中,村里最热闹的日子。

  与其它地方不同的是,泥河沟的年味里,搀和着浓重的枣香味儿。挂灯笼,挂枣串;贴窗花,贴春联。窗花里有枣,春联里也有枣。

  【采访】陕西省佳县老科技干部协会会长 强国生:“贴对联"红枣味甜香四海",贴对联老百姓还夸。

  【解说】:过春节的面食里更是少不了枣。枣糕,枣馍,枣焖饭,花样众多。

  红红的大枣,既是面食的点缀,更是味道的重心。

  本地的红枣,本地的五谷杂粮,配制出最地道的家乡年夜饭,包含了意味深长的祈愿与祝福。

  【采访】陕西省佳县老科技干部协会会长 强国生:过大年的晚上,或者平时,最中间放的这一盘子就是红枣,就是说满堂红,其它的小菜才放在外面,以这个为主,所以说在一个产地人们把这个红枣看的这么重要,渗透到每个环节中。

  【解说】:大年初一,老人还要给孩子们挂上枣串,期望孩子平安,早日成才。

  【采访】陕西省佳县老科技干部协会会长 强国生:这个流传在过去困难时期,过年的时候给小孩把红枣穿成串串,只有过年才能吃到这个东西,饿的时候揪着吃一颗,在怀前一揪,方便他吃,当时是用来充饥,后来流传为吉祥的东西。

  【解说】:在泥河沟的历史上,枣是人们充饥的食物,是敬神的祭品,也是抒情的载体。

  古老枣树带给他们恩泽,农事与生活融成了文化,敬畏和寄托铸就了别样的精神天空。

  正是深沉而仪态万方的积淀,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变成了中国枣的重要起源地和栽培中心。

  古老的枣树,从这里下山,逐渐向绵延千里的黄河滩延伸。

  先人们傍河而居,枣与枣文化如影随形,从此开始影响两岸先民的生活。

  【采访】陕西省佳县朱家洼镇泥河沟村村民 武瑞全:沿黄河两岸,山西、陕西,河畔上,黄河两岸河畔上产枣。

  【解说】:古老的枣树来自山地,却在黄河滩上修成正果,这也成为专家和当地政府最为关注的一个现象。

  【采访】陕西省佳县朱家洼镇泥河沟村村民 武瑞全:老辈子山里没什么枣,零星的有一部分枣。

  【解说】:专家和政府关注这一现象,是在酝酿一场意义更为深远的变革。佳县拥有丰富的山地资源,如果让枣树重回山地,使佳县的山间沟壑都长满大枣,对于这个土地资源稀少的国家级贫困县来说,将成为又一次推动枣树发展的转折点。

  基于这一民生大计,专家们对枣树的性状,开始了更为深刻的探究。他们发现枣树根系平展,毛细根特别多,简直就是找水的专家。这里十年九旱,耐旱成为它们最要紧的生存基础。如果反过来遇上涝灾,它们同样不怕。黄河容易变脸,千百年不断发大水,古枣树依然如故,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采访】陕西省佳县原红枣办主任 高峰:因为1976年发了一场大水,黄河水漫上来之后,沙子沉积大概不到两米也差不多。

  【解说】:枣树不仅耐旱、耐涝,对付寒冷也有一套办法。

  早春四月,杏花、桃花、梨花、苹果花相继开放,枣树却迟睡不醒。不是它们犯懒,而是有意躲避春寒。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3年06月14日 23:46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黄河岸边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却是中国枣的重要起源地。这里漫山遍野的低矮酸枣,如何进化成如今的红枣?这里的人们将枣子晾晒在崖壁之上,又把枣当作神灵来祭拜。种种怪异表现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本期节目精彩继续。(《科技苑》 20130614 农业遗产的启示 第三集 千年枣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