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解码韩国经济:电子产业的迷思(20120819)

来源:央视网2012年08月19日 22:35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很多年龄超过40岁的人都还记得,40年来,他们先从收音机感受到了电子的魅力,然后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电视机、冰箱、各种家电不断走入家庭,此后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又在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几十年来,中国人不断尝试使用的各种电子产品,它其实也代表了全球电子产业的发展脉络。目前,虽然中国电子产业的实力不断增强,但在全球范围内,美国、德国、日本、韩国都是电子领域的大国,这些国家中,日本、韩国的电子产业发展之路,对中国又会带来怎样的借鉴?今天我们就去韩国看一看。

  探寻全球的电子工业发展历史会发现,虽然英国人第一个发明了二极管、美国人第一个发明了三极管、晶体管、集成电路、液晶屏等一系列支撑电子工业的基础科技。但这并不妨碍日本、韩国、中国相继成为电子工业的大国。

  目前,虽然日本和韩国在众多电子产业领域分别掌握核心技术,但韩国通过几十年的追赶,也正成为电子产业的后起之秀。

  在韩国三星电子的展览馆,讲解员正介绍三星最新的电子产品。

  展览馆讲解员:你看到了吗,这款电视不需要遥控器,只用手、姿势就能控制电视的画面。这款手机能识别我的眼睛,只要我在望着它,它就不会休眠。这是一个led面板,但是它是透明的,你看,这是三星电子生产的世界上最大的,75英寸的LED电视。

  韩国的电子产品并非都是家电,现在它还朝着其它领域拓展,比如:机器人。在韩国的Robobuilder公司,这台智能机器人正在专心致志地踢足球,四处找球,抬脚射门,这些动作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机器人的雏形。同样在这家公司,会跳舞的机器人整齐划一的舞姿,憨态可掬的表演曾经征服了全球各国的参观者,这些包含着各种科技的娱乐产品,也全球热卖。

  Robo builder公司社长:现在成熟度不够高,等到多样的技术都完善以后,成熟度也会越来越高。等成熟了以后,我们这些技术不但用于机器人,这其中一些技术可以用于工业等方面。

  韩国两家企业不同产品的发展方向,也代表了全球电子产业产品的广度正不断发生变化。几十年来,随着电子技术新的发明以及市场激烈的攻防杀伐,产业格局正不断演变。

  以电子产业研发以及全球推动能力来看,作为电子科技起源地的美国和欧洲属于电子产业的一线阵营。凭借市场以及研发的优势,欧美在全球软件标准、以及尖端的电子科技研发领域,都有着强大的话语权。

  而在亚洲,日本、韩国、台湾则成了全球闻名的电子产业聚集区。这里产生了东芝、三星、lg、松下、台积电等国际级的巨无霸企业,它们在半导体、集成电路、显示器、内存、硬盘、摄像机、电脑等电子产业领域占据了全球较大的市场份额。同时由于它们的资金实力、研发能力和市场推广能力,一些全球领先的电子科技和产品也在这一区域不断产生。

  相比之下,中国虽然拥有全球最大的电子元器件生产能力,在冰箱、洗衣机、电脑、手机等领域,具有非常强的全球竞争力,但由于缺乏最先进的加工制造技术,高端产品的竞争 能力仍显不足。而在研发能力上,由于起点低、市场体制对专利保护不够,导致大批企业对研发并不重视,“拿来主义”仍占上风,在很多核心技术其他国家不愿给的情况下,中国也成为日韩高端电子产品的重要销售市场。

  李龙兑 韩国电子产业振兴会前会长:这些发展成果也是之前开始慢慢累积的,然后海外市场、国内市场就忽然爆发了。

  如今全球电子产业布局的形成,也和历史上世纪几次产业大转移有关。二战后,美国出于对日本的战略扶持,大量资金和一些基本的电子技术从美国转移到日本,之后欧美电子企业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又开始陆续把半导体、电视、集成电路等技术转移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在这场产业转移的大潮中,韩国和台湾获益最大,它们的技术引进一半来自日本,来自美国的占20%左右。

  此后,通过数十年的发展,日韩和台湾也面临降低成本的需求,它们逐渐开始把各种非核心的电子技术转移到土地价格、人工成本低廉的东南亚各国和中国大陆。而中国在承接这场产业转移中,也逐渐成长为一个电子产品的生产大国。

  讲到韩国电子,我们马上就可以想到三星、LG这些韩国品牌,我们的近邻日本,也有像松下、索尼等一大批国际著名企业。反观中国的电子产业,去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84亿元人民币,但合起来只有苹果的40%左右,代工多年,一直没有突破技术壁垒,不大也不强。韩日两国是如何走上电子强国的道路呢?

  1954年,日本电子工业开始起步,生产出第一个晶体管,1955年,日本生产出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此后的几十年里,日本不断以晶体管电视机、彩色电视机、电子计算器、计算机、手机等一代代家用电子产品进军全球市场,在征战全球的过程中,日本不仅诞生了东芝、日立、富士通、松下、索尼等一批国际著名企业,同时也在上世纪70年代初超过西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电子大国, 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计算机大国。

  而韩国由于朝鲜战争以及国内政局的影响,1959年,韩国LG公司的前身金星社才生产出第一台收音机。此后二十年,虽然韩国分别组装出电风扇、冰箱、黑白电视机、空调、洗衣机、电梯、彩色电视、盒式磁带录像机,但这些产品大部分是从日本的日立,三洋以及东芝等企业引进技术,帮其代工。为了提高电子产业的发展速度,1967年,时任韩国总统的朴正熙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金玩熙邀请到青瓦台,将电晶体放在桌子上。说:“这么小的东西装满一个手提包就值几万美元,可我们至今还只是在出口纺织品,我们韩国也想培育电子产业,请您帮帮忙!”。

  金玩熙通过1年时间的考察,做出了《电子工业振兴调查报告书》,并指出: “目前韩国的技术力量远不如世界水平,所以独立开发技术时间过长,应想尽办法引进先进科技,开发出口产品,这必须要得到政府全面支援,在短期内培养电子工业”,这份报告书很快就获得总统的批准。

  随后,韩国政府陆续推出了《半导体工业扶持计划》、《半导体扶持具体计划》、《电子产业长期培养计划》等一系列扶助电子产业政策。

  很快,韩国又迎来了产业转移的大机遇。上世纪70到80年代初期,为了寻求更加低廉的生产成本,几乎所有的欧美和日本的电子厂商都将东亚作为生产基地,1971年,全球21个海外电子产品生产基地有17个在东亚,由于韩国是西方国家遏制中国崛起的桥头堡之一,因此,韩国也成为产业转移的受益国,从1970年到1976年,韩国在电子工业产品领域也实现了1亿美元到十亿美元出口额的跨越。

  此外,韩国电子产业的发展还得到金融的强大支持。朝鲜战争后,韩国工业基础薄弱,政策法规不完善、投资环境不优越。为了扶持韩国这个桥头堡,美国和联合国共给予韩国30多亿美元的经济援助,上世纪60年代,美国和联合国的援助逐渐减少,在此情况下,韩国也采取了赌博式的发展策略,那就是大量借钱,发展经济,然后赚钱还债。到1985年,韩国的外债余额已经达到467亿美元,1987年,韩国位居世界第六大债务国,每年借用的外国资本,一半被用于偿还旧债的利息。这些借来的外国资本初期用于支持韩国重工业的发展,但到80年代初期,韩国开始产业转型,电子产业也成为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韩国三星电子、LG电子也迅速崛起。

  李龙兑:在发展期间,韩国国民本身的进取心、向上心,还有国民教育总水平,依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少数伟人的开创、政府的推动、大企业的果断投资、不断扩大规模等等的因素,使得韩国电子工业成为世界领头羊。

  同样身为岛国,同样只有靠出口才能振兴经济的日本和韩国,很快就在电子产业成为竞争对手,由于日本发展电子产业比韩国早4年,赶超日本也成了韩国的发展目标。

  70年代后,日本经历了日元升值、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以及石油危机的冲击,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和危机,日本也打造了全球著名的电子产业布局——雁阵结构。雁阵结构,就是把电子产业最核心的技术留在日本本国生产,防止技术外泄,以此成为雁头;而次要的技术则交给韩国、台湾以及东南亚生产,以此降低成本,形成雁身;而最不重要的配件生产和组装则交给消费市场的东南亚和中国,形成雁尾。日本希望通过这个的格局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保持电子技术的持续领先,二是保持日本电子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对此,韩国采取的策略就是:在各个电子领域,不断攻克下一代、甚至是下下代的技术,并通过新产品的研发逐渐掌握市场,当市场的主流产品中,韩国技术取代日本技术之后,日本的雁阵布局将会溃散,韩国则会成为新的雁头。

  为此,韩国放弃了尾随的做法,选用了大胆的投资策略,不断研发全球最领先的产品。

  李龙兑:韩国在过去1000年都是通过考试制度来选拔人才的,所以韩国国民从小认为只要努力学习都会成为很成功的人,所以每个韩国人的进取心向上心是很强的。

  1983年,三星用6个月的惊人效率,建起了第一个芯片工厂。第二年,当美国的英特尔、日本的日立和NEC这些技术领先企业,只是谨慎地在芯片工厂试产6英寸的晶圆的时候,三星就果断决定添加第二条生产线来生产6寸晶圆内存,从此挤进全球芯片领域一线阵容。

  此外,韩国政府也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企业的研发,降低企业的研发风险。

  1986年,为了帮助企业在内存领域获得突破,在韩国政府组织下,韩国三星、LG、现代三大电子厂商和6所大学结盟进行技术研发,韩国政府同时还承担了1.1亿美元研发经费的57%,官民结合的研发很快改变了韩国内存产业的处境:到1988年,韩国在4M内存领域仅仅落后日本6个月;到1992年的64M产品时,韩国则与日本在技术上实现了同步;到1994年,韩国三星在世界上第一个研发出电子256M内存,从此,韩国在内存领域持续保持全球领先优势。

  另外,在萧条期也加大投资的积极策略,也让韩国在一些电子产业领域不断超越日本。

  1997年,薄膜晶体管LCD成为市场新宠,韩国三星电子处于市场第三的位置。1998年上半年,这一产品因为过剩导致萧条,日本企业的策略是用12.1寸产品来消极地应对市场。但韩国企业却果断投资13.3寸的大屏幕产品生产线,结果到了1999年,三星电子以19%的占有率稳居第一。

  韩国在电子产业发展中,还大量采取了技术引进,促使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性企业。

  比如,荷兰的飞利浦1978年实现了光驱的商业化,但韩国LG电子却通过研发,比竞争对手更早推出了4倍,8倍,16倍的高速光驱,并成为全球最大的CD-ROM驱动制造商。2000年,全球光驱市场总额为100亿美元,LG电子就占了19%。

  李龙兑:初期由国外引入技术然后进行自行开发技术,这与其它多个国家都相似。在这里,有三个重要的因素:第一 政府设立技术研究院,例如政府对电子通讯研究所投资巨额资金开发技术,第二 在韩国存在的大型企业果断的投资的大量的金额,第三 培养了很多精力旺盛的高能力的技术研究员。但最最根本的原因还要归结于韩国的高等教育、进取心、向上心等等。

  1997年到2001年间,从电子产业占全球总产值比例来看,移动电话领域,日本下降了41.5%,而韩国则从上升了117%。移动电脑领域,日本下降了12%,而韩国则上升了82%。硬盘领域,日本下降了26.7%,而韩国则上升了120%。

  韩国电子产业的快速崛起,以及中国来自中国的竞争,不仅让日本的雁阵结构逐渐变形,同时日本电子是否大沉没、大崩溃?技术领导力是否消失?也成了全球探讨的话题。

  2008年,日本京瓷决定退出中国手机市场。松下2009年则亏损40亿美元。2010年,索尼宣布OLED电视退出日本市场。2011年,日本电子产业三大巨头:索尼、夏普和松下,亏损总值将近200亿美元。而截止2011年3月,索尼已经连续三年亏损;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三星却在2010年实现净利润150亿美元,2011年盈利122亿美元。彭博社数据显示,三星目前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电视、内存芯片、液晶面板生产商和第二大手机制造商。

  韩国凭借一系列扶持电子产业的政策,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跨入世界电子产业大国。在几次科技转型的世界大潮中,不断研制顶尖技术,不但赶超日本,也在世界电子产业中站稳了脚跟。当信息化浪潮来袭,韩国又是怎样把握先机的呢?

  从最简单的半导体到现在的信息化技术,世界电子产业的发展速度可谓日新月异。进入it时代后,电子产业竞争的格局也在迅速突变。单纯硬件技术的改变,已经不能成为市场成功的保证,软件标准的话语权越来越大,这也影响到未来电子产业的新格局。

  2011年3月,日本东北部海域爆发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大海啸,443平方公里领土沉入水下。这场地震,日本损失的不止是领土,很快,日本8大电子业在一季度都发出巨亏或利润大跌的警报。松下、索尼、NEC、富士通亏损分别达到304亿、155亿、194亿、171亿日圆。东芝、日立、夏普虽未亏损,但利润同比分别下滑87%、96%和84%。

  首先,地震来自全球的软件标准之争。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电子产业的竞争格局发生改变,就是以往互不相连、自成系统的电脑、手机、电视、家电、甚至家庭里的电表,如今都向互联网靠拢,因此软件的标准对一个国家来说,就显得极其重要。

  2000年左右,全球手机厂商只要信号好、操作方便、存储能力强、外观漂亮,就能获得很好的市场,但这样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市场的主力,它的操作系统逐渐被谷歌的安卓系统、苹果的ios系统、微软的mobile系统垄断,由于消费者很难去使用不熟悉的系统,所以,即使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厂商,一旦被流行的操作系统所抛弃,它的销售将受巨大影响。

  相比之下,美国则牢牢掌握着标准的制定权。微软的windows 和苹果的mac os系统成为全球计算机的主流操作系统,google的安卓和苹果的ios操作系统也成为全球主流的手机操作系统,特别是苹果公司iphone手机的初现,不仅压缩了日韩手机的市场份额,同时iphone软件整合各种商业的能力,也对日韩电子企业的其它产业造成巨大冲击。

  为了打破避免软件标准威胁电子产业的发展,2009年,韩国三星电子推出属于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bada,但2年来销售并不乐观。为此三星被迫选择google公司的安卓系统,来保障市场的销售。

  中国大陆家电企业的崛起。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空调、电视、冰箱、手机等低端家电领域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在中国家电企业的冲击下,日本和韩国在低端家电市场的份额不断被压缩,只能不断退守高端市场。

  一方面要防止技术外流来遏制中国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又依赖中国巨大市场的日本和韩国,也选择了不同的市场竞争策略。

  日本的选择是:继续实行雁阵布局,选择在中国周边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过和中国的台湾地区设厂,而避开在中国设厂。而面对中国电子产业的迅速崛起,韩国一方面希望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分享中国的市场,另一方面,韩国也希望培养差异化竞争的电子技术,在未来获得巨大的市场空间。

  李龙兑:韩国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大企业起了太多的支配作用,使得中小企业没有太大发展的可能。所以韩国以后要进行的最重要的改革就是:怎样能发扬大型企业以及中小企业的长处同步发展。

  在三星展览馆,全套的智能家庭系统正不断改进。而现在我们看到的能够跳舞的机器人,正在全球热卖,它在游戏市场产生的利润正支持企业进行更加前沿的研发,而这些功能放大之后,就能在工业、军事等领域取得市场优势。比如手动操作这个小机器人,就能遥控大机器人做出相同的动作。这款机器人还能识别人的前后左右的倾斜程度,实现向前走,向后走等功能。

  Robo builder公司社长:这个技术应用于医院医生远程治疗时应用,医生看着远程画面操作机器人实际对患者手术。

  目前,中日韩三国虽然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电子产业竞争,但从整体上看,既有产品层面的竞争,也有市场方面的合作。日本和韩国科技领先中国,并且具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因此,日本和韩国技术的不断转移,将有利于提高中国电子产业的竞争力。而中国巨大而开放的市场,也会为日本和韩国在高端产品领域提供发展和研发的利润支持。另外,中国也可以依靠巨大的自身市场,逐渐建立自己的标准,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半小时观察:

  在2009年之前,日本的索尼和松下作为先进技术的引领者,研发经费一直超过三星,但是从2009年开始,三星电子的研发费用超过了索尼和松下任何一家公司。三星能快速崛起的原因除了同样对先进技术的渴求,还在于始终坚持的跟随战术。那就是紧跟第一、随时超越。风险大大降低,但是与对手的距离越来越近。像索尼,曾经称霸全球长达20多年的电子企业,正变得日渐虚弱。始终追求引领行业进步让他们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给了像三星这样的企业顺势赶超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他们始终依靠硬件突破来打击竞争对手,忽略了更加人性化的软件和更加出色的在线服务,不明智的营销手段才是索尼走向没落的最根本原因。研究日韩的电子产业兴衰过程,从中吸取教训,将有助于中国企业认清自己的发展方向。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2年08月19日 22:35

视频简介:本节目主要内容:电子产业的迷思: 探寻全球的电子工业发展历史会发现,虽然英国人第一个发明了二极管,美国人第一个发明了三极管和集成电路还有液晶屏等支撑电子产业的基础科技,但是这并不妨碍日本、韩国还有中国成为电子产业的大国,本期节目向大家介绍电子产业的发展历史和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