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60420 来自春耕一线的报道:苹果农难咽“低价果”

来源:央视网2016年04月20日 23:03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来自春耕一线的报道,今天我们要关注的是苹果。农谚说,谷雨前后,种瓜点豆。但是由于农业生产环境发生了变化,一些农产品过剩,导致库存积压和价格下行,让许多农民面对今年的春耕时有些茫然了,不知道到底是该种瓜还是该点豆。种植苹果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最近有来自烟台和威海的果农就反映,2015年苹果丰收之后,不仅价格一路下跌,还导致了大量的苹果滞销,有的人甚至要狠心地把果树砍了。对于农民来说,这可真是一件大事儿。今年的春耕,他们到底会如何选择呢?我们先到烟台苹果的主产地栖霞市去看一看。

苹果行情走低,果农狠心砍树,果树品种更新换代

《经济半小时》记者见到谢元涛的时候,他刚刚在自家地里种上葡萄苗,而去年这块土地上,还是生长了二十多年的苹果树。

 

去年冬天谢元涛把这里的苹果树全部砍掉,翻耕了土地,十几天前刚栽种上小苹果树。

山东省栖霞市臧家庄镇寨里村村民谢元涛:这是今天上午才弄的,上午刚栽完。这个见效快,今年栽上,明年就有产量,明年就可以卖钱。

去年冬天谢元涛一口气把这里的苹果树全部砍掉,重新翻耕了土地,十几天前才刚刚栽种上小苹果树。

谢元涛:今年苹果行情也不好,一刀砍了,重新更新换代吧,种点好的品种,毕竟那些品种都是30多年以前的老品种。

由于这些小苹果树四五年之后才能挂果,为了增加收入,谢元涛在小苹果树中间又栽种了800多棵鲜食葡萄。

谢元涛:苹果效益现在这样,后面谁敢说苹果是好是坏,是不是?这葡萄今年栽上,明年就有产量。这就是去年秋后,去年上冻之后砍的,砍完直接栽的小树。

在谢元涛的苹果地地头,还堆放着去年挖出来的苹果树树根。《经济半小时》记者看到这些苹果树树根根系发达,树干直径大都在二十厘米以上。

《经济半小时》记者:这砍了有多少棵?

谢元涛:砍了有200多棵。

记者:那不心疼啊?

谢元涛:心疼也没有办法,种了赔钱有啥用,还不如不种。种得多赔得多。

谢元涛也心疼这些长了二三十年的苹果树,他是看着这些苹果树从小树苗一点点长大,每年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养护它们,而且这些苹果树大多还在盛果期,苹果产量也不低,但是去年的苹果价格让他不得不狠心砍了树。

这些苹果树大多还在盛果期,苹果产量也不低,但是去年的苹果价格让谢元涛不得不狠心砍了树。

谢元涛:好果,80(毫米)以上的果(一斤)卖一块左右钱,80(毫米)以下的还卖不上一块钱(一斤)。你就现在卖这个价,老百姓就是赔钱。就是一块两三毛钱(一斤),老百姓就是赔钱,好的一块两三毛钱(一斤),甚至还有卖不上一块两三毛钱(一斤)。从那个边上,到那沙堆还往那边两行树,六亩多地。

砍了两亩多,谢元涛还剩下6亩左右的苹果树,这些苹果树也是二十多年的老苹果树,《经济半小时》记者看到,苹果树上已经结满花骨朵。按照果树的科学管理方法,这个时候应该给这些苹果树疏花,也就是把多余的花掐掉,然后把养分集中到留下的苹果花上,但是现在苹果卖不上价,他也不想投入更多精力和资金。

谢元涛:能疏多少疏多少,开了就开了,没有办法。现在是说你想雇工雇不起。科学来讲,合理地留花留果,老百姓办不到这一点。

去年是谢元涛在苹果树上投入最大的一年。因为平时都是谢元涛和妻子两人打理苹果园,一年到头根本忙不过来。去年为了节省人工,谢元涛和其他村民合着打了一口深井,还投资4000多元在这片苹园埋设了微型喷灌。

谢元涛:它自己在这喷了,咱可以干点别的,这投资大。像我们这个地方没有几家投资的,投资太大了,咱摆弄树太多,没有办法,投资大,人还少出一点力。

谢元涛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其实在整个苹果园的投入中,喷灌并不算大的。投入最大的是每年给果树施的有机肥、喷洒的农药,以及苹果套袋的费用。去年谢元涛购买的有机肥和农药就超过2万元,苹果套袋的费用也接近2万元。

谢元涛:去年投资大了,我一笔一笔投资,大投资,小投资,基本上差不多,去年整体投资就在五万左右块钱。

2015年谢元涛的8亩多苹果树一共收获了6万多斤苹果,如果刨去一年的投入,再扣除每斤两毛多钱的冷藏费用,谢元涛觉得能够收回自己的成本就算不错了。

谢元涛:工夫搭在里边,不赔钱,不从家拿钱还好一点,恐怕还要搭钱,投了五万多,要是说能卖五万,算是持平了,两个人就是辛辛苦苦白干了一年,一年效益没有了。

看着这些含苞欲放的花骨朵,谢元涛的心情却异常复杂。根据目前苹果树开花的情况,谢元涛觉得2016年还会是一个丰收年,但是他又害怕苹果丰收之后价格还像现在一样卖不上价,辛辛苦苦又白忙活一年。

谢元涛的心情异常复杂,他害怕苹果丰收之后价格还像现在一样卖不上价,辛辛苦苦又白忙活一年。

谢元涛:如果今年的苹果行情还不好的时间,这边的地我准备还伐它一半,因为没有效益,只有投资没有收入,老百姓也赔不起。你像去年苹果不值钱,你看这一片全是果园,全是以前的果园,全部伐掉了,像我那边的一样,全部伐掉了,伐掉,他们栽的葡萄。

在谢元涛刚刚种下新品种小苗的时候,栖霞市下渔沟村村民李华喜的新品种树苗已经生长了一年,现在已经有一米多高,树干也要粗壮得多。这段时间正是给小树苗施肥浇水的有利时机。

山东省栖霞市杨础镇下渔沟村村民李华喜:现在就是喂树,喂上树以后浇水,浇完水以后再覆上膜,覆上膜保墒,现在就是以这个工作为主。

李华喜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小树苗生长阶段最大的投入就是有机肥,包括化肥农药在内的投入,平均一亩地就要超过1500块钱。尽管今年的苹果卖不上价,但是李华喜在地里的投入却没有减少。

李华喜:这个不投入不行,照这个价钱来说吧,投入适当少点还行,你要投入少了,喂这个树和人吃饭是一样的,吃的少了它也不给你长。这个就是种的黄瓜。

在小苹果树之间,李华喜种了一些黄瓜和西葫芦。这些小苹果树挂果还得三年时间,为了能够赚取一点收入,他准备在小树中间种一些经济作物。

这些小苹果树挂果还得三年时间,为了能够赚取一点收入,他准备在小树中间种一些经济作物。

李华喜:这个栽上树以后,不能种高杆作物,就是蒙几趟花生,地下能收入个投资钱,看电视上报,国外人家就是覆草,咱们这收入不行,在这个地下一亩地收入七百八百元,就是投入喂树就够了,这么一个空能蒙两趟花生。

《经济半小时》记者发现,在李华喜的苹果地里,还有一行更小的苹果苗。李华喜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这些小苹果苗是今年刚栽种的,之前也是生长了二十多年老苹果树。去年苹果价格下跌之后,李华喜一下子把它们全砍了。

李华喜:一个是苹果价格不行,再一个这边品种也不行让我伐了。

《经济半小时》记者:为什么?它卖不上价?

李华喜:卖不上价,去年这样的苹果,就是能卖一块三四毛钱一斤,就不如在这个苹果卖不上价钱以后,一下就砍掉了。

老苹果树砍伐之后,李华喜用挖掘机对土地进行了深挖,今年开春之后栽种上了新品种苹果苗。《经济半小时》记者发现,跟过去的老苹果树相比,现在的苹果苗间距要大的多,种植密度明显要小于老的苹果树。

跟过去的老苹果树相比,现在的苹果苗间距要大的多,种植密度明显要小于老的苹果树。

李华喜:原来是33棵,现在剩14棵。原来是两趟,对,现在就是人工操作,套袋,都宽敞。树与树之间光照充足,苹果长的色度亮度都好。

李华喜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地头剩下的十几棵老苹果树也打算今年砍掉。

《经济半小时》记者在下渔沟村看到,有不少砍掉苹果树的土地,有些土地还空着没有种任何作物,有的已经栽种上新的小树苗。一些村民认为,现在苹果价格比较低,反正也卖不上钱,还不如赶快把老树伐了,换上新品种。

《经济半小时》记者:这个是什么时候伐的?

李华喜:今年春天,伐了有一个月吧。

记者:那他这还种果树吗?

李华喜:不种果树了,这两年不种了,一般种点花生几率大。我们老品种很多都伐了,有些伐了以后养地,养一年到两年栽树,个别的伐完以后直接栽上。

《经济半小时》记者在采访中看到,砍树的现象并不普遍,而且即使是砍完了老的苹果树,也大多是换上了新品种。因为当地山区的土壤更适合种植苹果,而且种苹果的收益也要大于种粮食的收入。那么今年苹果价格走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果农们存在冷库的苹果,又会面对什么样的价格困境呢?我们继续来看《经济半小时》记者的调查。

苹果价格过低,果农果商生意难做,供大于求是主要原因。

《经济半小时》记者跟随谢元涛来到村子附近的一家果蔬保鲜公司,他家去年收获的苹果都存放在这家公司的冷库里,苹果的销售也由冷库来负责。

谢元涛:现在老百姓就放在库里面,冷库老板给咱卖货就行。

《经济半小时》记者:就是你自己不管?

谢元涛:咱自己老百姓上哪去弄那么些关系,我们没有什么关系,老百姓就在家种地,把苹果放在冷库里面,委托冷库老板给咱卖货就行了。

谢元涛既没有收购苹果的客户,也没有时间,现在正是地里最忙的时候,他根本没有时间去售卖苹果。这里的果农大都委托冷库销售,一旦有客户看上了自家苹果,冷库老板就会给果农打电话,卖与不卖由果农做决定。

这里的果农大都委托冷库销售,一有客户看上了自家苹果,冷库老板就会给果农打电话,卖与不卖由果农做决定。

谢元涛:你想多少钱卖,他报个价,他想卖就卖了,不想卖就给咱放下。

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苹果卖不上价,谢元涛既感到痛心,又非常无奈,但是苹果的价格不是他能够左右的。

谢元涛:这个果是最好的果,卖不上一块钱。

村民:一块两毛二。

谢元涛:到果农手里不就是一块钱,这就是一块两毛二,冷库得给它两毛二,到老百姓手里剩下一块钱,一块钱也剩不上。

现在谢元涛在冷库存放的苹果还有一万多斤,尽管目前的市场价格很低,甚至要赔本出售,但他还是希望能够尽快把剩下的苹果卖掉。

谢元涛:到这个地步了,也得卖了,你不卖没有办法。苹果放到这个时间,最多五一,五一以后,还有几天,马上五一了,再不卖,老是压库里面,你恐怕现在不卖,后期恐怕连这个钱也卖不上。

果农不赚钱,那么购买他们苹果的水果批发商呢?《经济半小时》记者在冷库碰到了一位来自山东临沂的批发商,她在这里购买的苹果价格是每斤一块两毛二,拉回去批发的价格在一块四五,刨去人工和运费成本,每斤苹果挣到的利润还不到两毛钱,这还不包括里面或多或少的残次果。

水果批发商:捡下次果卖个五毛六毛的,今年老百姓也亏了是不是,已经没有办法就这样了。

同样来自临沂的另一位客户,购买了另一家果农的五桶苹果,购买的价格更低,是每斤九毛五分钱,但她同样觉得,今年的苹果生意不赚钱。

一位客户购买了五桶苹果,每斤九毛五分钱,但她觉得,今年的苹果生意不好干,赚一毛钱。

水果批发商:能卖一块二三吧,也是不赚钱,今年不好干,赚一毛钱。我做了二十四年的水果生意了,今年是最难干的一年。我这一车货拉一万四千斤,能赚一千五百块钱就最好了,工钱又贵,什么也不好干。

在冷库老板办公室,我们碰到了一位准备购买苹果的客商,他看上了一家果农的苹果,给出的价格是一斤一块四,但是果农要的价格是一斤一块六,中间相差了两毛钱,而且双方谁都不愿意让步。

水果批发商:我给不了,这种价格哪给得了?

冷库老板肖成杰:他的意思是,这个价位的话回家不挣钱,市场也是在竞争,他同样的货,他搞到一块四的话,他搞到一块六,他回去就不赚钱了。

水果批发商:我搞不起就不搞了。

在栖霞市泉源农业公司,栖霞市汉桥村村支部书记刘守欣带着《经济半小时》记者进入存放苹果的冷库。这里一共28个大小不一的冷库,刘守欣租用了其中的12个冷库,用来存放自己合作社800户果农的苹果。

山东省栖霞市汉桥村支部书记刘守欣:这一桶就是在650斤左右,满一点就是700斤,轻一点的600多斤。

《经济半小时》记者:去年你整个库存?

刘守欣:库存是5000多吨吧。

由于每个村庄的苹果质量品质不同,合作社存放苹果也是按照村庄的名字集中存放。

刘守欣带领的合作社果农主要来自周边的村庄,由于每个村庄的苹果质量品质不同,所以存放的时候也是按照村庄的名字集中存放。

刘守欣:留家村、虎山村,这个库就是他们老百姓放的货,这个货基本上都卖完了,没有了。你再进来看一下这个库房,进来看一下,这个库房大。它能放1000吨货,这个库房。货基本上卖了四分之三,剩四分之一了,这个货。

《经济半小时》记者在这里看到,冷库里存放的苹果已经不多,目前刘守欣合作社果农的苹果已经销售了70%多,剩下不到30%的苹果也要在五一前卖完。

刘守欣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尽管目前价格比较低,但他们还是给果农建议,只要客户看中了自己的苹果,就尽量能够把苹果卖出去。

刘守欣:五一之前这个果是主要市场,过了五一这个市场肯定不行了,其它的水果甜瓜西瓜,它受影响,到六一樱桃上市了,对它冲击特别大,就是这个货抓紧时间要赶快卖,你不卖将来以后,恐怕这个农民的损失还得(增加)。

在冷库的操作车间,《经济半小时》记者碰到了往上海发货的周建磊。在上海,周建磊有自己的水果批发档口,每天他在这里组织货源进行加工后发过去。他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之前苹果销售不好的时候,每天发往上海的苹果只有150筐左右,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发货量有了明显增加。

水果批发商周建磊:就这一段时间这个二十天,我平均能走到三百四五十筐,正常平均下来,从过年到现在也就是两百来筐。就是这种箱子,一箱三十多斤,一箱三十四五斤。

为了能够尽快走货,周建磊的批发价格也很低,这样一筐苹果从栖霞运到上海,刨去包装、人工和运费,也就是挣个四五块钱。

周建磊:这家的是九毛钱一斤收的,加上运费八毛,这就是一块七,我也就是卖到一块九左右。

《经济半小时》记者:那利润很小。

周建磊:现在就是一毛来钱就卖,能挣个一毛四五马上就卖掉了,你要是说看看想挣个两三毛钱,你一天更卖不动了,你一天连一百筐你也拉不走。

《经济半小时》记者采访发现,目前的苹果价格不仅是果农不赚钱,去年苹果一下树就从果农手里收购苹果的果商亏得更惨。在一家冷库的分拣车间,一位水果商正在分拣包装去年从果农收购的苹果,这样的苹果一斤要亏一块多钱。

冷库老板衣建彬:这是4块5到5块钱收的,现在肯定亏本,肯定亏,要亏。在市场卖的话能卖到5块钱。要是加包装,加运输,加残次,打的残次一块钱一斤卖,那就要亏了,一斤要亏到一块多。

这些分拣出来的残次果,收购商还要再挑选一遍,那些碰伤、刮伤很容易腐烂的放在一起,稍微好一些的放在一起。

分拣出来的残次果,收购商还要再挑选一遍,那些碰伤、刮伤很容易腐烂的放在一起,稍微好一些的放在一起。

苹果收购商:小毛病能卖一块钱,大毛病才卖四毛钱。挑一遍卖三四毛的,再挑一遍卖一块钱的,这样还能多卖点(钱)。如果你混一起小贩去卖,就给五六毛钱。

衣建彬:这样的苹果,一斤要赔四块多钱。

苹果收购商:赔五块多钱。 

那么苹果今年的价格为什么这么低呢?在栖霞市一家冷库,《经济半小时》记者见到了正在调研苹果库存情况的烟台市苹果协会会长,他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造成苹果价格过低的主要原因是供大于求。

烟台市苹果协会会长姜中武:就是今年的产量,苹果的产量,比往常年增加了20%左右,我们烟台地区苹果面积是272万亩,往常年的产量是430万吨,今年是收入,我们从库的统计的数是530万吨,产量增加是市场供应价格下滑的一个原因之一。

姜中武认为,影响苹果价格的第二个原因是国外进口水果的冲击,特别是国外的反季节水果正好和苹果上市时间冲突。第三个原因则是,去年很多果农在苹果下树的时候惜售,把大量苹果存放在冷库。栖霞市有大大小小冷库700多家,去年苹果丰收之后,几乎每个冷库都是爆满。

姜中武:往常年的苹果的价格,都是居高不下,有些果农,认为说后期能赚点钱,所以把这个苹果就放到库里边去了,因为今年是苹果,就是果农自己自藏苹果最多的一年。造成了我们在三月份四月份苹果的价格有些下滑。

很明显,供大于求这是造成苹果价格过低的主要原因。由于苹果比较容易保存,过去一直是冬季的主要水果。但是现在一年四季都会有新鲜的水果上市供应,就大大地挤压了苹果的空间。另外,我国苹果的产量也是连续多年增长,像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地都在大力地发展苹果产业,这就给曾经的苹果之都栖霞带来了冲击。面对这样的市场局面,今后的路又该怎么走呢?

电商销售、开发深加工产品助苹果库存消化,提升苹果价值还需提升苹果品质。

在衣建彬的冷库,《经济半小时》记者见到了果农林少光,他正在这里往拖拉机上装苹果,这些装好箱的苹果准备拉到快递公司发货。为了能够早点把苹果发出去,除了让冷库帮着联系客户,林少光自己也通过快递销售一些。

山东省栖霞市杨础镇二十里铺村村民林少光:电商能卖出去这么卖,冷库能卖出去,管他多少钱能卖出去。早早撒手,早早把货卖完了,不用光上这来了。

林少光不会上网,是他的妻弟在网上帮他售卖苹果,每次都是他的妻弟给他发来地址,然后他按照发来的地址把快递发出去。

林少光:(总共)发了一百五六十箱,一千五六百斤。

《经济半小时》记者:这都是附近的果农?

林少光:对对,都是。没有办法了,这价格冷库卖不了,就得寻这个办法了。

林少光网上售卖的苹果价格要高一些,这样10斤的一箱苹果销售价格在45元到50元之间,扣除快递费用之后,还能挣二三十元。

林少光:(冷库)卖好了能卖一块五,这个能卖两块钱,合两块一二,就是多个六七毛钱。

林少光网上售卖的苹果价格要高一些,这样10斤的一箱苹果销售价格在45元到50元之间,扣除快递费用之后,还能挣二三十元。

在快递公司,有很多前来发苹果的果农,有些还是第一次通过网上售卖苹果。尽管网上销售的苹果价格高一些,但是他们根本没有计算自己的人工和时间成本,发一次快递几乎要花掉他们一天时间。

家住杨础镇下渔沟村的李华喜,今年清明假期期间,儿子从外地回来,在网上开了一个微商,通过朋友圈销售家里的苹果。

李华喜:这是一级果条纹的,净重十斤卖42(元),运费、纸箱、网套都是咱们的,别人就咱这个钱,其实这个果落到我手里,就是两块多一点(一斤)。

李华喜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因为网上的销量不大,他一般都是积攒三四天才到镇上发一次快递,如果发的货太少,根本不值当单独跑一趟。

李华喜:你骑摩托车15分钟才能到杨础(镇),还得耽误浪费时间。因为什么农村现在抗旱比较忙,临近开花了还有花前的工作得干。

尽管当地村民也在通过电商、朋友圈销售苹果,但是销售的数量远远无法解决苹果的库存问题,果农们还是指望着冷库一下子销售出去。

如何消化更多的苹果库存,当地政府和一些企业也在探索苹果的深加工。早在两年前,姜延泉的公司就开发了苹果的深加工产品,苹果脆片。这些深加工产品每年能够消化苹果库存8000多吨,而且利润也比鲜果高。

泉源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延泉:我们这个深加工以后,应该在十斤苹果产一斤苹果脆片,我们这个价位大概卖在12万块钱一吨。你像国内的市场,我们这个一级鲜果可能能赚到两毛(每斤),10%的利润,如果搞了深加工以后,它的利润点能达到30%多。

姜延泉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他们收购的苹果经过分拣之后,一些表光、颜色达不到一二级的三级苹果,口感和糖分并不比一二级苹果差,那么通过深加工将苹果皮和果核去掉,然后进行切片烘干,口感和营养基本能够保留。

姜延泉:鲜果市场不稳定,可能哪一天价格高了,哪一天价格低了,我们这个加工的苹果产品,把苹果加工以后,它这个市场价格是比较稳定的。

鲜果市场不稳定,价格会浮动,而加工的苹果产品市场价格是比较稳定的。

目前姜延泉的公司和栖霞市政府合作,建成了山东栖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目前办公场地和设备已经到位,1000多平米的检测中心今年五一之后就可以投入使用。

姜延泉的公司和栖霞市政府合作,建成山东栖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将研发更多的深加工产品,包括苹果粉、酵素、苹果面膜等,消化更多的苹果。

姜延泉:这个检测中心,将来比如说我们出口,通过我们这个设备可以检测出农残,能够检测800多种的一个仪器。

另外,他们还将研发更多的苹果深加工产品,包括苹果粉、酵素、苹果面膜等,这样就可以消化更多的苹果。

姜延泉:苹果确实也是一个宝,我们怎么样把它挖掘出来,做得更加,产业链把它拉长。

姜延泉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要想提升苹果的价值,还是要提高苹果的品质,好果自然能够卖出好价钱。目前他们公司出口国外的苹果,利润就比在国内市场销售要高不少,特别是他们出口到加拿大的苹果,利润更高。

姜延泉:这样的苹果80(毫米)的规格,这种苹果目前卖是一级果,能卖到五块多钱,卖到国外客户五块多钱,那这个果我们当时收购的是三块五一斤。国外的有些客户,他就是这种高端市场,你像有些质量达不到的白给他,他也不要,价格再低他不要,他就要质量比较好的。

在姜延泉看来,目前当地果农的苹果树大多是老品种,苹果的品质无法赶上新品种,另外果农在冷库存放的苹果,没有严格分级别存放,都是造成果农的苹果卖不上价的因素。这个观点也得到了烟台苹果协会会长姜中武的认可,目前他们协会也在利用目前的时机,鼓励果农更换新品种,提升苹果品质。

姜中武:我们协会,包括我们的政府部门,也提倡老百姓,果农抓住这个有利机会,进行更新换代,用好的品种。那么现在已有的果园,品种还不错,过于密集的要打开光路,进行合理密植栽培,降低劳动成本,生产优质苹果。

烟台苹果协会会长提倡果农更换新品种,提升苹果品质。

姜中武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通过这些天对大量库存的走访,现在大部分的冷库苹果已经销售过半,而且苹果的出库价格也有所回升。

姜中武:大约现在我们60%的苹果,都销售出去了,还剩40%。

半小时观察:用“供给侧改革”化解农产品滞销。

农产品滞销的现象并不少见。同样,高品质的农产业受到市场追捧,也是经常能够看到。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市场需求与供给出现了较大差异。有些苹果卖不出去,除了果品品质不佳的原因之外,缺少营销、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准,也导致了供给与需求之间出现了断链与错位。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日前就表示:“用新理念引领推动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重点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无效和低端供给被淘汰。对于产业升级要经历的“阵痛”,地方政府部门一方面要解决眼前问题,引导农民适时适价销售,避免那些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的农户和小经营者的利益受损,另一方面更应该着眼长远,从滞销卖难中认真地吸取教训,及时作出调整,加快升级步伐,用好的产品去占领市场,提升收益。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04月20日 23:03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最近有来自烟台和威海的果农就反映,2015年苹果丰收之后,不仅价格一路下跌,还导致了大量的苹果滞销,有的人甚至要狠心地把果树砍了。对于农民来说,这可真是一件大事儿。今年的春耕,他们到底会如何选择呢?我们先到烟台苹果的主产地栖霞市去看一看。 (《经济半小时》 20160420 来自春耕一线的报道:苹果农难咽“低价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