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60225 “平行”的新年

来源:央视网2016年02月25日 22:05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导读:2016年春运从1月24号启动,已经历时1个多月的时间,全国铁路、民航、公路累计发送旅客已经将近14亿人次。2月22号,传统的节日元宵佳节已经过去,春运在接近尾声的时候,又迎来了第二次返程的高峰,关于春运、关于责任、关于坚守的故事还在持续发生。

与怀孕妻子站台两分钟短暂相聚,铁路人“过家门而不入”的繁忙春运。

清晨六点四十,伴随着天津西站第一趟列车的发车,天津西站高铁日勤检票组的值班员——高迪开始了一天的工作。高迪是天津西站高铁雷锋班的成员,她的工作主要是负责每趟高铁列车的检票工作。

在检票过程中,如果碰上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高迪还会多帮一把。

从6:40第一趟列车发车,高迪就一直忙碌着,上午十点,随着客流上升,列车班次的增多,高迪的工作节奏更快了。

春运期间客流上升,车次增多,作为检票组的班组长,几乎每一趟列车高迪都需要组织检票,帮扶重点旅客。

春运期间车次增多,伴随着此起彼伏的车站广播,高迪在各个检票口之间来回奔跑。

车站里,到处是等候上车的旅客,高迪非常熟练地在旅客之间穿梭。看着高迪在车站里飞奔,同事们笑称她练过“野人五项、“铁人五项”。

高迪参加工作已经六年了,但2016年的春运是她经历过最繁忙的一次。2015年12月28号,津保铁路开通,连接起了天津市到河北保定市,这条铁路总长只有150多公里,但却实现了与京沪高铁、津秦高铁、京广高铁和京津城际的无缝连接,津保铁路开通后,天津西站又加开了去往武汉、太原、郑州、沈阳等方向的高铁列车,每天增加了50多个车次。

天津西站副站长任洪权:津保铁路的作用是架起了东北与华东、华南及西南方向的一个桥梁。可以说极大程度上缓解了北京的压力。

《经济半小时》记者:您是从哪上的车?

乘客:我是从唐山站。刚上的。我在部队看我的儿子。

《经济半小时》记者:这条线开通了之后是不是方便了一些?

乘客:很方便。

《经济半小时》记者:那像以前你想看小孙女了、小孙子了、想儿子了需要多长时间?

乘客:那需要六个小时,现在有两个多小时我们就到了。

正是因为津保铁路的开通方便了旅客的出行,天津西站作为一个重要枢纽,每天的客流量明显增加,在进入春运阶段后,更是出现了激增。

面对新增开的列车、春运期间暴涨的客流,高迪和高铁雷锋班的姑娘们当班的时候,几乎完全没有时间休息,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已经接近下午一点,高迪才吃上饭,刚吃几口,她就吃不下了。

新的工作任务接连不断,高迪和高铁雷锋班的姑娘们,不得不放下手里的饭盒,又投入到工作中。

在候车室里,高迪注意到了一位需要帮助的旅客。

这位杨大爷来自白洋淀,这天他们一行六个人,从白洋淀到天津来旅游。

杨大爷:这两大家子合一块,我们六个人,就是体验体验高铁,看看天津站,很多年不来了。今天来天津才四十多分钟。

杨大爷的腿受过伤,二十多年没出过远门,去年12月底,家门口的高铁开通了,虽然很想体验高铁,来天津看看,但出门前,杨大爷还是很担心,因为多年来因为腿脚不方便,他最发怵的就是出门。

《经济半小时》记者:这次出来走觉得方便吗坐高铁?

杨大爷:很好,那服务是太好。我下了车,人家一看我坐轮椅,那工作人员你等一等,马上给我们开电梯,那个爱心通道用电梯把我们送出来,工作人员,太好了。

早上八点多从家里出发,不到十点就来到了天津,逛了古文化街,吃了包子,买了天津特产,杨大爷一家子就在车站等着乘坐下午16点58分的车返回白洋淀。

检票的时间到了,高迪通过爱心通道,直接把杨大爷送上了车。

天津西站高铁日勤检票组值班员高迪:这个卡是我们的连心卡,高铁雷锋班的,上面有我名字,有我电话。您再来一定给我打电话,我还去接您。

杨大爷:谢谢,谢谢。

四十分钟后,列车在白洋淀停靠,车上的列车员及时和白洋淀站的值班员进行了对接,告诉了他们有重点旅客需要特殊照顾。不巧的是,白洋淀站的电梯正在检修不能正常使用,这几位车站的工作人员就把杨大爷抬下了站台。

在车站工作人员为了旅客出行悉心服务的同时,列车上的工作人员也是忙个不停。

在天津西开往秦皇岛的列车上,列车长刘迁册正在忙着在车厢进行巡查。

 

有的旅客坐高铁的次数比较少,对设备不太了解,列车长耐心解释、引导。

津保铁路开通后,刘迁册负责的车次每天在秦皇岛、唐山、天津、石家庄、邯郸、保定、廊坊之间往返。

刘迁册的老家就在唐山,而天津西开往秦皇岛的列车,每天都会经过唐山,但将近一个多月了,正赶上春运高峰,刘迁册至今都没回过家。

北京铁路局天津客运段津京沪车队党总支书记屈华敏:这个车次春运期间他有时候会重联,由于客流大重联,所以他可能明天该休息了,但是由于重联,他又要继续值乘。

列车一直往东开,唐山的下一站是滦河,列车经过这里,刘迁册不由自主得给《经济半小时》记者介绍了起来。

北京铁路局天津客运段列车长:这个站是滦县和迁西,当时就是为了带动两边经济发展,建在中间。

《经济半小时》记者:我看你对这一块很熟悉,你都知道哪个县。

刘迁册:这还属于唐山范围。有的旅客问我的话,这边我比较熟悉,可以给人解答一下,有的时候过这也挺想家的。

小到乘客物品的摆放、车厢保洁,大到列车设备,刘迁册都一丝不苟地进行安全巡查。

虽然每次经过唐山,心中总有一份惦记,但只要列车一开,刘迁册就又投入到了工作中。他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列车上的服务都是些琐事,但旅客的认可是他最大的动力。

刘迁册:所有的事情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对于乘客,可能看到他的微笑,我的心也就知足了。

中午1点18分,刘迁册当班的列车到达秦皇岛后又要向天津西方向折返,14点零四分,列车又一次停靠在刘迁册的老家——唐山。就在刘迁册忙着照看旅客上下车的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站台。
因为春运期间客流大,任务重,刘迁册已经将近一个多月没有回过家,每趟出乘都是两次经过唐山,但都是过家门而不入。

刘迁册怀孕五个月的妻子来到站台,只为能利用列车停靠的两分钟,能在站台看他一眼,给他送点水果。

刘迁册:其实正在怀孕期间,应该我照顾她,没想到现在还是她照顾我,其实挺对不起她,刚才真应该抱抱她,没办法,现在穿着制服。

春运期间,刘迁册每次出乘都是两过家门而不入,而高迪不仅六年没有回家过春节了,而且自从2014年春运到现在甚至都没有回过家一次。

高迪的家在石家庄,津保开通后,她的工作量加大了,但是回家其实更方便了,以前回家需要六小时,现在只需要两个半小时。《经济半小时》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她告诉了记者她的心愿。

高迪:因为我爸爸妈妈都是农民,他们很少出门,活到现在没有坐过高铁,一次都没有坐过,现在开了到家门口的,我也希望他们活这么大岁数,也能体验体验高铁,坐坐高铁,也来天津看看,看看我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我也想能有更多的时间去陪陪他们。

繁忙春运无法回家,铁路人镜头前对家人“真情告白”。

2月19号凌晨零点半,星星点点的灯光在通往津保铁路这处三十米高的高架桥上的楼梯上晃动,天津工务段、电务段的工人们,要利用凌晨零点半到四点半的天窗期,对这个高架桥上的线路进行一次维护和检修。

天津工务段、电务段的工人们,要利用凌晨零点半到四点半的天窗期,对这个高架桥上的线路进行一次维护和检修。

天津工务段曹庄线桥车间副主任李吉山:我们要捣固作业,就是根据轨检车出来数据以后,咱划的那个一个起始点,起点到终点那段,就是比相邻的钢轨要低。

《经济半小时》记者:低多少呢?

李吉山:低两毫米。一点五到两毫米,我要对它进行调整。

《经济半小时》记者:为什么一定把这一点五到两毫米找回来呢?

李吉山:其实它对行车影响,就是安全上肯定没有影响,就是为了提高旅客的舒适度。

不到两毫米的误差,虽然不影响行车安全,但天津工务段曹庄线桥车间的副主任——李吉山,还是按要求带着工务段的值班员们进入现场进行作业。

李吉山,在工务段已经干了三十年,在工友们眼中是一位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出的“土专家”。

李吉山:最初上班就是货运的,货运线,当时还是蒸汽机车,蒸汽机车后来发展到内燃、电力到现在的动车组。高铁,可以说这30年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

最近几年,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李吉山这位老师傅觉得压力越来越大。

李吉山:现在铁路发展太快,这些新技术、新材料在铁路上应用,就好比咱们津保铁路,就咱们现在站的这个位置,这道岔梁,这是全国最长的道岔梁,连续的,长度达到403.4米。长度最大,宽度最宽,全国第一的,要求咱们检查的频次要高。为什么感觉越干,压力越大呢。新技术应用以后,感觉自己好像不会了。

《经济半小时》记者:那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李吉山:没有一点别的办法,就是学,还得学。

今年是津保铁路投入运营的第一个春运,春运期间车次增多,留给保障部门的维护、检修窗口时间减少了。照理说,这也会让工作量有所减少,但这个春运,李师傅反而更紧张了,弦也绷得更紧了。

李吉山:因为应急反应这块,可能要求更严了。随时得出动,那个弦绷得要比平时更紧。也想回去,家里也让回去,但是回去以后待不住在家,你心里不踏实。在单位,有什么事情,也不一定有事情,但是你在单位心里就踏实。

李师傅的家离工区并不远,但春运期间,他一次也没回去过,有天窗点时,他总是带着工区的工人亲自巡查一遍才安心。

嘴上说着,因为自己的工作忙,把老伴锻炼成里外一把手了,但李师傅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他还是希望能有机会弥补家人。

在同一时间、同一个工段,电务段的小伙子们也在现场忙碌着。

电务段职工们对每个道岔进行检测,看起来是不断重复,他们却丝毫不敢放松。

北京铁路局天津电务段津保客专车间主任于宝庆:要保证我们这个道岔动作运用正常,然后就是保证列车通过的时候,正常通过,不影响列车正常运行。

凌晨四点半,终于完成了所有的检修任务,电务段的小伙子们回到车间,脱下工装,大家伙又一起做起了饭。

由于工区在郊区,条件艰苦,没有专门的食堂,电务段的这几个小伙子平常还需要轮流做饭。忙活了一阵,大伙终于吃上了这口热乎的汤面。说起自己手下的这几个小伙子,于宝庆就如数家珍。

电务段年轻职工的平均年龄为27岁,不仅技术过硬,而且特别能吃苦。

于宝庆:都是专业学校毕业的。因为咱们高铁发展,一些设备全是高科技的东西,一般就是知识水平稍微差点的,掌握不了,理解不了,因为有一部分设备都是英文的,或者还有一些是德文的。

于宝庆说,如今在高铁做电务,不光要懂技术,还要能吃苦,眼前的这几个小伙子都是大专院校毕业的,有的甚至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他们不仅技术过硬,而且特别能吃苦,这个春运,他们都没有休息。

车间主任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工区长吴宝宝的爱人刚生完小孩才一个多月、牛建强家里有年迈的母亲需要照料、年龄最小的刘宝林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没有回家过年。带着对家人的愧疚和思念,这些平常内敛的小伙子,希望借助我们的镜头给家人捎去他们的心里话。

北京铁路局天津电务段津保客专车间信号工李维亮:这次津保开通,第一年开通,过年也没(在)家过年,感觉对家里人很愧疚,但是有一种荣誉感,自豪感。

北京铁路局天津电务段津保客专车间信号工刘宝林:这次过年没有回家,在这里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北京铁路局天津电务段津保客专车间信号工牛建强:感谢我的母亲,我爱人和我儿子对我的工作支持和理解。

北京铁路局天津电务段津保客专车间信号工吴宝宝:老婆儿子,虽然在你们最需要我的时候,我没能陪伴在你们身边,以后我会加倍补偿的。老婆儿子,我爱你们。

高迪:不想就是每次回家的时候,看见抽屉里药多了,然后妈妈头发上的白发又多了。所以我希望就是不管我在也好,不在也好,他们都能保重自己。

李吉山:铁路人吧,我们多付出一点,就是让高铁安全多一分保证。就是希望大伙坐高铁的时候多坐高铁多给我们提意见,我们会更好地为旅客服务。

2016年春运即将落幕,让我们向坚守在春运一线的铁路人致敬。

半小时观察:团圆莫忘奉献人。

以前每到春运,各大车站售票处到处是人山人海,“拐着弯”上千米的购票“长龙”随处可见。如今人们网络和电话的轻松购票,让春运又多了一些变化,一些便捷。事实上,虽然我们还没有完全解决春运回家难的所有问题,但是很明显,我们回家的路,已经一年比一年更顺畅、更舒心、更舒适了。或许,我们会觉得这一切似乎并不奇怪,因为社会在进步,因为效率在提高,更因为我们的高铁在提速。不过,这其中我们还应该感谢那些在一线保障春运的铁路职工,在你我都放下一年的繁忙回家团聚的时候是他们用自己的坚守,在冰天雪地天寒地冻中作业,才保障了我们的平安顺利。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02月25日 22:05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2016年春运已经历时一个多月时间,全国铁路发送人次大约14亿人次。元宵节到来,春运接近尾声的时候,又迎来了返程高峰。本期节目记者来到天津西站高铁及北京铁路局天津客运段,带你了解铁路人的生活。铁路人忙春运,每天两次路过家门,一个多月没回家,他们将自己的身心奉献给了铁路工作。更多敬请收看。(《经济半小时》 20160225 “平行”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