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60117 贵州:天路通中原

来源:央视网2016年01月17日 22:15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经济半小时》。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云贵高原,贵州多山,当地有这样一句俗语来形容它的自然特征: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贵州全省92.5%的面积都是山地和丘陵,因此,建设便捷的交通网络是贵州群众最普遍的期待。2015年12月底,贵州实现88个县“县县通高速”,峰壑纵横的山地贵州成为了通畅顺达的“平原贵州”。交通打通了,那些生活在贵州省贫困县的老百姓他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县县通高速,山地沟壑变平坦贵州,村民生活焕新貌

  西江千户苗寨,依山而建,1400多户,6000多村民,是中国最大的苗族村寨。

  47岁的李玉芳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小山村。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忙着手里的活计,刺绣。由于手艺精湛,她也是当地苗绣的传人。家里的吊脚楼内还专门开设了刺绣坊。

  记者:大姐,您在绣什么?

  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区西江千户苗寨村民李玉芳:我在绣上盛装的一只袖子。

  记者:这是什么绣呢?

  李玉芳:辫绣,苗家就喜欢用便绣和正绣(音)来绣盛装的袖子,这样的衣服。

  记者:您这个绣是什么图案?

  李玉芳:这是鱼龙。

  记者:鱼龙是吗?

  李玉芳:对。它头部是龙,身子是鱼,苗家就喜欢鱼,鱼很多,意思就是多子多福的意思。

  辫绣是一种有代表性的苗族刺绣技艺,在工艺上首先以彩色丝线编成小辫条,然后将辫条照着纸花的纹样绣出各种绚丽多彩的图案和纹饰。立体感强,生动而富有灵气。一对工艺复杂的辫绣绣片需要40、50天才能完成,可以卖到2000块钱以上。以前,这些漂亮的苗族绣品都是苗族妇女自己做自己穿,可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都慕名而来要买这些绣品。

  李玉芳:挺喜欢的,游客一来看这些图案,他就很喜欢,我们这边古老的绣法。

  对于现在的生活,李玉芳是打心眼里高兴。李大姐一家八口人,过去一家人和寨子里的其他村民一样,靠种田和养猪为生。可是由于山里土地稀少,又没有通往外面的路,种田和养猪的收入都十分微薄,甚至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老公和两个儿子都先后外出打工,一年到头也难见到一次面。

  李玉芳:假如一个人在外面,一到冷的天气或者是热的天气,老是挂念着……以前就是老是上山砍柴,砍完柴还要喂猪,老是换来换去,喂猪,都是两个事情。一头猪又赚不了多少钱。

  喂猪、砍柴,是苗寨村民们每天最主要的事情。由于地处山区,多年来,苗寨村民都这样沿袭着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自己耕种,自己织布,生活十分贫困。后来村寨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去了,寨子里就只剩下妇女、老人和儿童留守。

  由于地处山区,多年来,苗寨村民都这样沿袭着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生活贫困。

  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雷山县副县长韦通贤:在2008年以前我们苗寨的青壮年全部外出打工,留下来的都是一些小孩跟老人,他们跟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户人家,一个老人死了,找人抬到山上去埋就很困难。

  2008年,雷山县政府开始对西江苗寨进行旅游开发,通往苗寨的凯麻沪昆等高速公路、贵广等高铁线路相继开通,苗寨村民的生活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2008年,通往苗寨的凯麻沪昆等高速公路、贵广等高铁线路相继开通,苗寨村民的生活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李玉芳:这里作为旅游开发之后,大家才从外地回来,在这里也能赚到钱,有的做生意,不同的生活方式,条件也都挺好了的,不用到外面打工了。

  记者:现在生活水平呢?

  李玉芳:生活水平就有很大的提高。

  由于通了路,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来到这个美丽的村寨,以往不起眼的刺绣,农家饭都成了香饽饽。家里的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

  记者:这铁炉子暖和吗?

  李玉芳:铁炉子挺暖和的。

  记者:以前呢?

  李玉芳:以前烧那个取暖,就是用炭,去山上砍柴烧炭火,没有这个暖和,这个暖和的多了。

  李玉芳现在不用再上山上砍柴了。她每天都会花上半天的时间和邻近的妇女姐妹一起刺绣,前来刺绣坊选购的外地游客也络绎不绝。即使在冬天的淡季,她也能在刺绣这一项上,每个月收入2000元以上。

  即使在冬天的淡季,她也能在刺绣这一项上,每个月收入2000元以上。

  游客:怎么卖呀一个?

  李玉芳:最低一百块钱。

  游客:你们是自己绣的吧?

  李玉芳:自己绣的。还有这种平绣就便宜一点,这种就是平绣,它绣得快,花费时间少。这种就卖三十块钱一个。

  游客:你们这边的人都会绣吗?

  李玉芳:这平绣大部分人都会的,只是皱绣和辫绣就不是全部人都会。

  现在每年的4至10月份,西江苗寨的旅游业都很红火,特别是在暑假,游客会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一个旺季下来李玉芳一家可以收入几万元。单刺绣一项也可以收入4、5千元。

  李玉芳:我家后面还有一栋新房在后面可以接待游客住,加上这个刺绣的东西,包括一个暑假过来就可以赚到几万块钱。

  现在的李玉芳每天都忙忙碌碌,可是忙得很快乐。2015年12月8日,从黔东南自治州州府凯里到雷山县的凯雷高速正式通车。李玉芳听说了这个消息后非常开心。

  李玉芳:很高兴,游客越来越人多,我们自己赚的钱多,想去哪里玩一下都挺方便的,听说通了半个月了,很高兴,抽空一下去玩玩。

  年近50的李玉芳以前很少走出过大山,可现在她打算有空也到外面去开开眼界。

  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区西江千户苗寨侯家庄经营者阿才:有的,除了鱼,还有牛肉,牛肉也挺不错的。

  顾客:这个鱼好吃。

  阿才:关键这个酸汤是我们自己发酵的,谢谢,慢慢吃,这是我的家。

  顾客:太好了。

  33岁的阿才经营的饭庄“侯家庄”在西江苗寨名气很大。他的饭庄无论装修还是菜品都很有苗寨地方特色,加上口味正宗,真材实料,即使在冬天的淡季,生意依然很红火。

  阿才:从起步到现在的话,从刚开始是担心没有客人,到现在应该是说担心到旺季时候房子太小了。

  阿才说自己很后悔房子当初盖小了,因为他真没想到,高速路通了以后,会一下子涌来了这么多游客。

  阿才:感谢你们的支持,其实现在贵州的旅游业也是随着高铁和高速这两年的快速型的发展,让贵州的很多青山绿水变成了金山银山。

  顾客:你们现在县县通高速。

  阿才:县县通高速,现在整个雷山县就在前两天的时候,高速才刚开始通的。

  顾客:我们特运气,今天是我们第一次坐高速公路。

  阿才:所以你们非常的,所以刚才我说了你们是有福之人嘛。

  这些游客都来自广东佛山,以前来过苗寨,通了高速和高铁之后,他们往来苗寨很方便,以前一天一夜的路程现在只要6个小时左右。

  广东佛山游客:利用这个淡季我们过来。

  记者:都是第二次过来了。

  广东佛山游客:我们上次自驾游来的时候,还没有高速公路呢,就是没有这个高速公路,好像也是国道,颠颠簸簸,塞车什么的到这,这次就特别的顺利,刚刚通车我们就走了这条高速公路,我们觉得我们挺有福气的,真的是一个飞跃。

  今天客人比较多,阿才亲自下厨,不到五分钟,一盘苗家地道的家常菜---鱼酱炒肉就新鲜出锅了。

  记者:这个做的什么菜?

  阿才:这个是当地的黑毛猪,和我们自己加工做的鱼酱,就是鱼酱炒肉,是一道苗家的家常菜……原料很简单的。包括像主食,就是黑毛猪,当地的土猪肉,放点辣椒酱炒,放点大蒜生姜,放点葱,就是这样。

  阿才告诉我们,现在的生活,他以前根本连想都没想过。回想起从前的生活,阿才觉得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阿才:(以前)有的时候米都不够吃,到年底的时候,米多的很少,就吃的差不多,包括吃肉的话,就一个月可能最多吃一次肉,

  在高速路没有修通之前,西江苗寨的村民要到黔东南州州府凯里市,要翻山越岭走上3到4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那时很少人走进大山,山里的人也很不容易走出大山。

  在高速路没有修通之前,西江苗寨村民要到凯里市,得翻山越岭走上3到4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阿才:那时候如果要坐车的话,因为当时西江才有两趟车,一去一回,一去一回这样,去凯里都要三个多小时,绕过凯里去。当时老百姓走路去,走路的话要四个多小时。

  为了改变贫困的命运,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外出打工,1999年,当时只有17岁的阿才也开始跟着同村的村民一起外出打工,先后在东莞、广东等地辗转打工了十余年,做装修做建筑,打工的艰辛生活现在还时时涌上阿才的心头,每次想起都觉得到心酸。

  阿才:到了整个广州市,一看只剩下一块钱了。当时那个衣服穿得很破,脚,那个鞋也很烂,就跑去做建筑工。当时做建筑工的时候,力气还小,有的时候拉那个斗子没有力气,那个鞋子又破,倒混凝土,脚全都被水泥咬烂了。

  阿才说,打工一天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生活条件很艰苦,而且还挣不了什么钱。一晃就过了十年。就在他拼命打工赚钱的时候,忽然听说家乡通了公路,这让他心里一亮。阿才觉得,这是个机会,于是决定放弃打工,回乡创业,这样还可以照顾年迈的父母。

  阿才:说实话在外面的时间久了,回家看到父母的满头白发,还是有一点心寒,所以就回家了,在家里边陪着父母这样。

  创业之初,苗寨的游客并不多,阿才的饭庄每个月只能挣到几千块钱。2015年,通往西江苗寨的高速公路、高铁相继开通,来苗寨旅游购物的游客数量一下子开始激增。

  阿才:高铁一通的时候,就像水库的闸一样,像水库泄洪水一样。

  记者:今年建了高速公路呢?

  阿才:高速公路的话,跟开始相比,现在也明显看到,像周边的这种城市,就是黔西、湖南这样,他路过马上下高速看到西江了,就会走到西江来这样,也特别的多。

  一条条高速公路修通后,2015年,西江千户苗寨客流量呈井喷式增长,阿才的侯家庄一年的收入就接近100万元。

  阿才:像去年一年能够做到几十万,二三十万不到。但是今年如果做好的话,可以上百万,可以做得到。

  从米不够吃,肉只能一个月吃一次,到现在年收入接近100万。阿才有时觉得自己像在做梦。不过,看着饭庄来来往往的客人,他相信明年饭庄的生意会更好。
  阿才:应该比2015还要高出个20%到25%,应该是这样,应该还要高出。

  韦通贤:大量的游客进到西江苗寨以后,他的吃住行游购娱带动了我们整个西江苗寨的发展,

  韦通贤,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雷山县副县长,他告诉记者,高速路打通了之后,涌到西江苗寨的人数每年都以25%的速度在递增。

  韦通贤:今年我们预计西江苗寨人均收入突破了一万,在我们县增长比较大的一个村寨。

  韦通贤告诉记者,2008年之前西江苗寨村民一年的纯收入仅1700元,2015年已经达到了12000元左右,增长了六倍。村民们已经过上了小康的生活。事实上,除了旅游收入大幅增长外,当地的农产品、茶叶也不再是养在深闺人不识,而是纷纷搭上了高速公路送到了更远的地方。

  2008年之前西江苗寨村民一年纯收入仅1700元,2015年达到了12000元左右,增长了六倍,村民过上小康生活。

  韦通贤:特别是我们生产的黑毛猪,上午杀了以后,通过空运马上就到北京去了,下午就可以到北京去了,所以对带动我们农业结构的调整肯定作用也是很大的。我们的茶叶,茶叶现在种植的面积已经15.7万亩了,可采摘的面积也达到了8.5万亩,今年的产值已经接近了9个亿。

  贵州省毕节市所在的乌蒙山区过去是比黔东南州更加贫困落后的地区,是贵州省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十几年前我们的记者去毕节地区采访,从贵阳市出发,路上要走一天一夜,甚至有些地段交通条件太差,车子通不过,甚至要靠人推车才能艰难前行。而现在情况又怎样呢?我们记者前往毕节地区的国家级贫困县赫章县去看看。

  县县通高速,天堑变通途,“富民兴黔”在路上。

  赫章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有着悠久历史,战国时为夜郎辖地,赫章县所在的乌蒙山区山脉连绵、峰壑纵横,海拔最高点达到2900.6米。毛泽东同志著名的七律诗《长征》就用“乌蒙磅礴”来形容乌蒙山区大气磅薄、山高坡陡的险峻地势。

  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宣传部长朱大庚:赫章它是一个欠开发、欠发达、欠开放的国家级开放县,在前几年曾经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到了赫章这样感叹,“不是夜郎真自大,只因无路去中原”讲的就是赫章交通的闭塞。

  乌蒙山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由于土层薄,土壤贫瘠,乌蒙山片区是全国贫困程度最深的片区之一。过去老百姓中间流传着一句俗语,“种地种到山边边,开荒开到山尖尖”。

  乌蒙山片区是全国贫困程度最深的片区之一。过去老百姓中间流传着一句俗语,“种地种到山边边,开荒开到山尖尖”。

  朱大庚:被联合国专家组认为是不适应人类居住的地方……我们的老百姓,我们的土地都是挂在山上的。

  山高坡陡,土地都是挂在山上。要在这样的地方修出一条路,困难可想而知。从毕节到威宁县的毕威高速公路通过赫章县内,桥梁隧道紧密相连。赫章后河特大桥拥有亚洲第一高桥墩,历时33个月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建成。

  朱大庚:那是非常艰难,前面说的后河(特)大桥的桥墩是世界同类桥型的第一高度。

  记者:多高?

  朱大庚:195米,这个桥墩的净高,加上桥面是200多米,还有一个地方,叫猪爬岩的地方,一个高边坡的治理,成为世界性的难题,最后把这个难题攻下来了。我们的建设成本差不多是现在要达到1.3个亿一公里,到处是桥梁,是隧道。

  现在汽车行驶在毕威高速公路上,一路平坦畅达,让人很难感受到是穿越在高原的崇山峻岭当中。路通了,不仅村民富了,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扎根在这片曾经封闭的大山。

  赫之林食品饮料厂就坐落在毕威高速旁的野马川镇工业园区内。此时核桃乳生产线正在一刻不停地忙着生产。

  贵州赫之林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孟香:现在正是销售旺季,也是我们生产的旺季,我们工人现在加班加点了,预计要到新年之前的腊月29日才能放假,订单基本上是在八千万左右。

  梁孟香,工厂的老板,山东人。2012年在赫章县优质的核桃资源中看到了商机,于是收购了野马川镇当地一家核桃乳生产企业。

  梁孟香:因为赫章的核桃它是高原气候,它的海拔在2900多米,整个乌蒙山区全是这个野生核桃,它的原料是天然无污染的。这就是我们的核桃。比较小,小的更贵,因为它口感更好,它油脂过,蛋白质高。

  梁孟香告诉我们,赫章县是全国著名的“核桃之乡”。赫章核桃个头不大,却具有壳薄、仁饱满、易取仁、味香纯的特点。不过,虽然知道这里的核桃好,但是优质的核桃却走不出这片大山。

  梁孟香:原来我们产品只在毕节地区销售,没有走出贵州。

  梁孟香说,收购前这是一家经营了15年的本地核桃乳生产企业,由于交通条件太差,运输成本太高,当时核桃乳饮料只能销往毕节周边的少数区域。销路一直打不开,企业举步维艰,每年只能实现不到200万的产值。当时,梁孟香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把销路打开。不过当听说了几条高速公路正在修建和规划中之后,梁孟香放心大胆,很快完成了收购。

  梁孟香:产值由原来的200多万产值直接到了800万的产值。2015年,到2015年年底我们产值可能会达到1.8亿。

  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野马川镇党委书记徐勇:随着毕威高速开通之后,外面的商家挺愿意进来。这两年我们园区企业已经入住了28家,工业产值从原来的几千万元现在增加到了十几亿元。

  眼下,在野马川镇的工业园区内,围绕核桃已经诞生了不少新企业。这家金果缘有限公司以生产核桃工艺品为主。就是把核桃经过挖仁切片之后,用人工拼接成各种造型新颖的核桃工艺品摆件,非常赏心悦目。

  原来只在毕节自产自销的核桃,现在已经围绕核桃诞生了不少新企业。

  徐勇:这些就在家门口,它是纯手工的,像这个企业它解决了我们100多人的就业,有几道工序,像打毛、拼装等等它都是纯手工,所以解决务工比较好。有些残疾人就在家门口务工,坐一个电瓶车过来之后,一个月两三千的收入就到手了。

  核桃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村民种核桃热。目前赫章县的核桃种植面积居全国首位,达到160万亩。而过去因为核桃难卖,种植面积仅为2、3万亩。

  2013年,毕节试验区第一条高速公路毕威高速通车以来,全县面貌焕然一新。2000年赫章县的贫困人口占到整个县的50%,有82万人,到目前为止贫困人口已经下降到16.1万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迅速,2014年达到5857元。

  朱大庚:对于推动赫章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说毕威高速应该说赫章的脱贫路、经济路、志气路。

  贵州省省委书记陈敏尔:天堑变通途,在贵州能够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非常了不起,非常不容易,无论怎么评价,它都是决定未来、影响历史的大事件。

  现在,我隆重宣布,贵州省县县通高速公路目标全面实现。

  2015年12月31日,贵州省县县通高速公路暨2016年交通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贵州省瓮安县清水河大桥举行。随着两辆大巴车缓缓通过清水河大桥,县县通高速公路目标全面实现。贵州境内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128公里,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省份。

  随着两辆大巴车缓缓通过清水河大桥,县县通高速公路目标全面实现。

  贵州省交通厅厅长王秉清:县县通高速,在贵州发展史上是件大事、喜事,首先把贵州的发展与全国联网了,贵州也融入了国际市场了。交通通,事事通,交通不通,所有的发展就要滞后。

  王秉清厅长还告诉我们,县县通高速之后,十三五期间,贵州省会继续加大交通建设投资,扩大建设规模。

  王秉清:我们一个是投资总量不减,是十二五投资4300亿,公路和水路,十三五要投资5000亿,投资总量不减。第二个建设规模继续扩大,十三五整个贵州的公路网要成网,我们建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各省干道为支撑,县乡道为脉络,农村路为基础的四级公路网,总共陆路历程达到20万公里。

  半小时观察  交通兴 经济兴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天堑变通途,而对于经济欠发达的贵州来说,“县县通高速”又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它所体现的,是党和政府对贫困地区发展的关注,对群众脱贫致富的推动,是治国理政新实践的一个现实举措。

  贵州是我国西部地区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省份,县县通高速公路,实际上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应该在“先修路”上下功夫,要进一步疏通涉及千家万户的“毛细血管”,让主城区、城乡结合区、镇中心区等真正连成一体,彻底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交通兴,经济兴,高速公路的通达,为沿线县城的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和百姓生活带来巨大变化。我们期待县县通高速,能给包括精准扶贫在内的更多富民政策的实施,拓展出更大的空间和红利。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01月17日 22:15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贵州多山,当地有一句俗语来形容其自然特征,“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因此建设便捷的交通网络是贵州人民最普遍期待的。2015年12月底,贵州成功实现88个县县县通高速,山地贵州成为通常顺达的平原贵州。本期节目带您一起探究交通打通后,那些生活在贵州贫困地区的老百姓的新生活。敬请收看。(《经济半小时》 20160117 贵州:天路通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