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50905 精准扶贫在行动:桐柏纪事

来源:央视网2015年09月05日 22:12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日前,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召开座谈会,就加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出“四个切实”要求,特别强调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那么,精准扶贫,究竟怎样才能精准、才能有效?今天的节目,我们就去国家级贫困县河南南阳桐柏县看看。】

  贫困村过半村民房子“长腿”  生态移民计划让村民们走出大山

  桐柏县是革命老区和国家级贫困县,北杨庄村又是全县最贫困的村庄之一。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23个自然村,262户,968口人,其中贫困户有102户,贫困人口334人,占到全村人口的三成以上。至今仍有超过一半的村民居住在大山里的土坯房里。

  眼下,当地正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通过生态移民工程,让这些贫困的群众走出深山,通过改变生活环境、改善生产条件,来让他们勤劳致富。

  桐柏县是国家级的贫困县,而北杨庄村又是全县最贫困的村庄之一,至今仍有超过一半的村民居住在大山里的土坯房里。

  汪贵田是北杨庄村的副支书,会上给他分配了30多户帮扶对象,这差不多是全村贫困户的三分之一了,不是个轻松的任务。因此,会议一结束,他就马不停蹄地赶到贫困户家去做工作。

  汪贵田是北杨庄村的副支书,要负责30多户帮扶对象,会议一结束,他就马不停蹄地赶到贫困户家去做工作。

  河南省桐柏县城郊乡北杨庄村村干部汪贵田:耽误一会儿上家里,跟你说下最近村里的工作开展情况,跟你说一下。

  赵明金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是村里的特困户之一,老伴患有严重的肾衰竭,为了给老伴治病,这些年家里欠下了不少的外债。他家的房子已经用了上百年,是个危房,房梁都已经快断了,屋顶是用木棍顶住的,好几处墙体都出现了明显的倾斜,房子随时面临倒塌的危险。

  赵明金是村里的特困户之一,家里房子已经用了上百年,属于危房,随时面临倒塌的危险。

  可是当汪贵田提起让他们尽快搬迁时,赵明金却沉默了。他的顾虑是什么呢?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钱都用来治病了?

  河南省桐柏县城郊乡北杨庄村村民赵明金:是啊,借一圈子了。现在借也借不来了。有啥法,你这一有病人咱算没门。

  赵明金家里只有他和老伴两个人,就靠他种点花生维持生计,一年的纯收入还不到一千元。这点钱,连给老伴打针吃药都不够,更别提搬迁盖房子了。

  通过这次上门家访,汪贵田明白了赵明金对于生态移民工程的顾虑,他心里也清楚,眼下要想帮助这些困难户尽快搬迁,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筹措搬迁的建房资金。

  汪贵田:我们考虑在危房改造资金上,给政府汇报一下。

  对于解决赵明金家的困难,汪贵田心中已经有个框架,随后他就马不停蹄地去下一家做说服工作。

  就在跟随汪贵田赶往下一家贫困户的路上。《经济半小时》记者也感受到了,这个小山村的贫困落后,这些房子几乎都是三四十年前修的。

  汪贵田:全村大约我们统计有120户。我们都是说贫困村怎么样贫困,经常村里群众我们念的顺口溜,留不住人才,留不住水,留了一片危房长着腿,那个腿就是木杆子撑着,害怕倒了。

  由于贫困,村里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

  汪贵田口中的这句顺口溜生动地描述了北杨庄村的贫困,而这里除了危房多,居住条件差以外,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得分散、偏僻,脱贫难度大,帮扶成本高。所以,生态移民是改变他们生产和居住环境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也是村民尽快脱贫的最好出路。

  记者注意到,北杨庄村中的房子大多都是三四十年前修建的,村民们居住得分散偏僻,扶贫难度大。

  精准扶贫怎么抓?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北杨庄村,汪贵田可以说最有发言权。因为他有着别人所没有的成功经验。从1985年起,他就担任北杨庄的村支书,到了2000年,贫困让他这个支部书记萌生了一个想法。

  为了养家糊口,更为了能摆脱贫困,汪贵田辞掉了村支书的工作,在村里组织了几个劳力,外出帮助林业部门种林护林,哪里有荒山他们就去哪儿种。十多年的时间下来,汪贵田已经拥有了一个上千亩的苗木基地,成为了村里有名的致富能人。既然有本事致富,自然也能帮助别人。前年回来过年,他看到村里还有那么多贫困户,决定回村,为乡亲们脱贫做点事儿。

  汪贵田:通过走出去,看外边的发展,好多方面当地情况有时还比不上我们北杨庄,有些比咱差远了,缺水,缺得多,咱们河河沟沟都有水。

  汪贵田觉得,北杨庄村生态条件好,去年县里又给他们修通了道路,这让他更有决心带领村民致富。不过,真正干起来的时候,困难才显出来了。

  汪贵田:在做老百姓工作的时候,最困难的也就是说,老百姓顾虑的是养羊行不行,种苗子行不行,能不能卖出去,

  让汪贵田头痛的是,村里的很多人从来没有出过门,眼界不开阔,思想意识落后。他告诉大家,说种苗木能赚钱,但村民们却怕投入大,承担风险,死活不敢干。在他的一再解释下,大家才慢慢改变了些想法。这次借着政府推进精准扶贫的机会,贫困户用政府的帮扶资金购买苗子,才解决了他们最担心的投资问题。这几天,汪贵田还把村民请到自家地里,用事实来坚定他们的信心。

  汪贵田:正常市场价七毛钱一棵,八毛一棵没问题,七八毛,一万棵是七千块钱,一万三,三千棵,九千一。

  曾照江:比种庄稼强多了。

  汪贵田:一亩园比十亩田,我都说了,比十亩地,花生就几百块钱,还要算你的成本,咱都算的毛的。

  汪贵田把村民请到自家地里,用事实来打消村民们的疑虑。

  看到种苗木有这么好的收益,曾照江着实吃惊不小。他的心里,第一次对致富有了期盼,有了信心。

  曾照江:看着这个,回去我也想种,一棵树效益千八百。

  汪贵田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北杨庄村境内还有很多历史古迹遗址:楚长城、上泉寺、难水寺,他们眼下也准备进行维护开发,促进旅游业发展,从而带动全村经济。另外在针对一些上了年纪不能下地干活的贫困户,他还打算引导他们发展5—10家农家乐和特色农庄。眼下虽然村民们还有很多的顾虑,但说起当地的这些精准扶贫措施,汪贵田信心满满。他相信,只要找对了路子,致富就不是梦。

  村支书为说服村民种茶“五顾茅庐” 包种子包销售打消村民后顾之忧

  他叫郭进军,是桐柏县吴城镇王湾村的村支书。河南省知名度很高的王湾茶,就是这里出产的。然而,守着这么好的资源,村里却有着不少的贫困户。眼下,桐柏县扶贫开发局确定了这里依托茶产业脱贫致富的思路。这段时间,郭进军的主要工作,就是要解除那些贫困户种植茶叶的后顾之忧。

  记者:这种地是可以种的吗?

  河南省桐柏县吴城镇王湾村村干部郭进军:可以种,像这个土质种茶,特别好。

  记者:现在等于都在荒芜?

  郭进军:都在荒芜,我们要在后面督促他们。

  郭进军说,如果每一户村民的这种荒芜地块都种上茶叶,他们村的脱贫就指日可待了。那么村民们为什么不愿意种植茶叶呢?

  村民徐世海今年60多岁了,家里只有2亩多土地,一年的收入不过2千元;家里荒坡上种着板栗,好几年都没结出多少果实。今天已经是郭进军第5次到他家做动员工作。对于种茶,徐世海究竟顾虑些什么呢?

  徐世海:我一是年龄大,二是说身体也不好,再一个种茶叶,年纪大了也不会种,就担心不会种茶,再一个担心销售,这是几大块的事,再一个从种茶方面资金也是个困难,你看现在我生活都维持得紧巴巴的。

  村民面对种茶脱贫,都存在各种顾虑。

  这位老大爷家,郭进军也来过好几次了。郭进军觉得种植茶叶不仅收益更高,另外管理更简单,非常适合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

  可是无论郭进军怎么劝说,老人家依然不为所动,这让郭进军多少有些无奈。他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因为村里一些老人思想很保守,所以一直生活得这么贫困。而越是这样,越需要他坚持不懈地去做思想工作,他才有望打开工作局面。

  郭进军找到了一位茶叶种植大户,愿意为贫困户无偿提供茶籽,这样就可以节省种植户的前期投资。郭进军觉得,这是说服徐世海种植茶叶的有利砝码。

  为了说服村民种植茶叶,郭进军联系了种茶大户无偿提供茶籽。

  看到徐世海有些心动,郭进军马上提出去田地里看看,算算细账。

  郭进军:你想这一块地,一亩地种茶叶,你不说咱们夏茶了,光春茶,这一亩地产20斤茶叶,不给你按高价算,10斤350(元)的,10斤300的,6500块钱。

  为了彻底做通徐世海的工作,郭进军又马上电话联系了茶叶种植大户,确定好了双方采摘茶籽的对接问题。

  王湾村茶叶种植大户肖华,在几年前其实也是村里的贫困户,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为了摘掉贫困的帽子,肖华雨不顾家人的反对,坚持种植茶叶,几年之后终于见到了收益。

  肖华雨:做了三年以后,就是我这边因为是我在家,在小镇上,租了一间门面房,自己种自己卖,慢慢销量打出去了。

  如今肖华雨已经种植了60亩茶叶,自己也在镇上买了房子,还有了自己的茶叶销售门面。

  有了国家政策的帮扶,有了种植大户的帮忙,徐世海对种植茶叶总算是点了头,这让郭进军兴奋不已。但是,作为种茶的新手,这些村民们种茶所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多。这不,刚刚回到家吃午饭,就有一个种茶户过来找他。

  村民:都是这么长的黑色虫。

  正在吃午饭的徐世海一听到茶树长了虫子,连饭碗都顾不得放下就急忙问起了情况。

  一听茶树遭虫了,郭进军顾不上吃饭,赶紧联系专家。郭进军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他们村现在的精准扶贫工作,除了在种植前期,茶苗,茶籽上帮助农民,在种植中期,也提供免费的技术支持。

  2014年,借助国家扶贫政策,王湾村投入了财政扶贫资金58万元,帮助120户贫困户发展茶叶种植,户均种植茶苗4亩,3年后户均年增收6000余元。与此同时,通过科技下乡、借助科技、信息、电商扶贫,壮大王湾村茶产业,打响王湾茶叶品牌,开拓茶叶销售市场,提高产品效益,促进贫困农户增收。力争通过3-5年的精准扶贫实现到2019年全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郭进军:精准扶贫我们就是把这个茶叶落实到户,让他们脱贫致富,我希望我们以后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看见我们王湾茶叶。

  而不仅仅是在北杨庄村和王湾村,整个桐柏县把精准扶贫作为加快群众脱贫致富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在精准识别出82个贫困村、6万贫困人口后,把扶贫区域分为山区村、浅山村和平原村三个类别,在基础设施投入、产业培育、村庄环境等方面做到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提升实效性,确保2019年实现全面脱贫的战略任务顺利完成。

  半小时观察: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是否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标准是农村,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也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在记者的采访中我们看到,农村发展离不开土地,精准扶贫一定要做好土地文章。通过移民式扶贫和产业扶贫对接,一方面把分散在高山上的村民搬迁集中居住,另一方面利用好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使他们移得出、稳得住,这是河南省桐柏县开出的药方。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很多贫困地区穷就穷在观念上,扶贫的关键是改变贫困地区的发展观念,这样,才能使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出‘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才能让那些勤劳的村民,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脱贫。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5年09月05日 22:12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柏县是革命老区和国家级贫困县,北杨庄村又是全县最贫困的村庄之一。至今仍有超过一半的村民居住在大山里的土坯房里。当地正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通过生态移民工程,让这些贫困的群众走出深山,通过改变生活环境、改善生产条件,来让他们勤劳致富。(《经济半小时》 20150905 精准扶贫在行动:桐柏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