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61016 警惕身边的诈骗陷阱:骗子盯上社保卡

来源:央视网2016年10月16日 22:08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利用社保补助金进行电信诈骗,致使大批群众上当受骗,是近年来电信诈骗的新花样。数据显示,目前围绕社保、公务员等信息系统的漏洞超过30个,涉及人员数量达数千万,其中包括个人身份证、社保参保信息、财务、薪酬、房屋等敏感信息。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受害人的医保卡、社保卡、银行卡等身份信息,在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后,冒充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告知受害人的一些基本信息,取得受害人的信任后,告知受害人的养老金、社保款等已经到账,并让受害人去银行柜员机按照其所说的步骤进行转账操作,从而达到诈骗的非法目的。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对此类案例进行了调查。

“社保局”短信喊你领补助款?五旬老人被骗7万元

老陈今年55岁,在内蒙乌海帮人家做点木匠活儿,打打零工,平日里为人处事也很谨慎。

△不久前,老陈收到了一个短信,让他深陷电信诈骗。

老陈:内容就是乌海社保退的一批补助款,赶快去领取,今天是最后一天。他就说退的一笔社保补助款,也不是说领取退休工资,补助款因为啥呢?我就以前在我们那儿玩的时候,就听别人说,50、60退1万块钱,我说可能我也能领取这个钱了。

老陈虽然没有固定工作,但是每年他都会到当地社保局缴存社会保险金,看到短信上说有社保补助款,而且是领取的最后一天了,他连忙按照上面的电话打了过去。

电话里,自称社保局工作人员的人在核对了老陈的身份信息后给了老陈另一个号码,并且告诉他这是财政局的电话,让老陈与财政局的人联系具体的领取社保补助款的方式。

老陈:说完身份证号,他就跟我说你先去,你们这儿有银行吗?我说有的,我说底下不远就有自动取款机,那你就去自动取款机,快点,去自动取款机我给你往过打钱。

经过电话里财政局工作人员的再次核实身份,老陈完全相信了自己确实有这样一笔补助可以领取,于是他拿着银行卡来到了自动取款机。ATM机前,老陈根据电话里自称财政局工作人员的指示,将两张银行卡里的7万多元钱都转了出去。

老陈:卡打完了,我说我没有了,他说不可能,你家里头一分钱没有,那个时候我就多少心里头起疑点了。

△老陈打完钱后,心里忐忑不安,因为卡里的钱是他用来养老的。

回到家里,老陈焦急地等着社保补助款到账,可是几天过去了,那个自称是社保局的人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再也没有打过电话。老陈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立即来到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公安局海勃湾分局报案。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公安局海勃分局 民警:这跟这个号码的通话记录还有吗?

老陈:我也不懂得,我反正其他的删了,这个我不会删。

民警:对方电话是多少?

老陈:前头的号码是171,后头的不记得。

在公安局里,老陈显得十分焦急,他说这几天他备受煎熬,怎么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公安局海勃湾分局刑警大队教导员 李金波:他把这个名字告诉了对方,然后对方就告诉他你跟财政局联系一下,这个嫌疑人就给了另一个号。

老陈:他说什么我打什么,他叫我按什么我按什么。

记者:那你没有意识到你转帐其实是把自己钱转给他了吗?

老陈:我认为,我那个时候想的我给人家转帐,我按的转帐,以为他给我转呢。

办案警员经过与老陈详细沟通,乌海警方立刻展开了调查,最初的调查取证工作,就是老陈收到的这条自称是社保局的短信。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社会保险事业局局长 郑琳琥:不是我们社保局发放的,就是发送这条短信第一个呢,就是说这个乌海市社保管理中心,没有这么一个单位,我们叫乌海市社会保险事业局,所以它这个单位呢首先就是不存在的,伪造的一个单位。第二个呢,就是说他这个就是短信的发送号码,咱们一看是一个手机号,而且可能大概是外地的手机号,我们社保局发送短信的时候,一直是用的咱们这个全自治区统一的12333短信平台,就是代表我们官方的一个正式发送的一个短信平台,不会使用任何手机号来发短信。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社会保险事业局负责人的介绍,警方断定,老陈遭遇了电信诈骗。无论是打电话的人,还是指挥老陈操作ATM机的人,都是冒充社保局和财政局工作人员,以领取社保补助款为名的电信诈骗。警方初步判断这应该是一个分工明确,组织严密的诈骗团伙。

就在警方对老陈的案件进行梳理时,乌海警方又接到了报案。

小马:收到短信就是乌海市社保管理中心,最后一次给你发出这个,你有一笔钱,没有领取。

△26岁的小马,在乌海市一家企业上班,她不仅收到了与老陈一样的短信,而且也受了骗。

小马:他就每一步程序教我,插卡,然后输入密码,把钱转入到其他银行卡,我说我为啥要转,他说你转过去一会儿这个钱就自动转回来了,我说那我为啥能知道它自动转回来,他说请你相信我。

根据受害人的描述,办案警员对这起案件的性质有了准确的定性,这是一起以发放社保补助为由的诈骗。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公安局海勃湾分局刑警大队教导员 李金波:我们把这些案件进行梳理,梳理发现以后,发来的这个短信和这个电话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就串并侦查,就是那段时间,就是有13起,价值20多万元。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公安局海勃湾分局副局长 赵卫兵:一个时期内应该说这种特点比较突然,诈骗团伙集中攻击一个地区应该是,而且他们短期内作案以后有可能马上就要收手,所以说我们认为这个战机非常重要。

乌海警方立刻成立了专案组,对案件展开侦查。此类犯罪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犯罪嫌疑人与受害人并没有发生实体接触,所以从侦查角度而言,警方能用的线索并不多。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公安局海勃湾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 巴特尔: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这个短信发出来的是一个群发的一个装置,发出来的短信,那么这个装置它不会需要实际人去操作,有可能就摆在那儿,在某一个地方放在那儿就可以了,这一条线索去抓到犯罪嫌疑人是很困难的。

警方对嫌疑人使用的电话号码进行调查,但是无法确定嫌疑人的身份,现在摆在专案组面前的只有一条线索,就是老陈和小马转帐过去的银行卡号。

根据开户信息,警方找到了这个银行卡的开户人李某,但是调查发现,李某在当地有正式工作,这段时间一直没有外出,没有作案的时空条件,至于银行卡为何会在他人手里,他也不得而知,这使得警方只能从银行卡的使用者也就是取走卡里钱的人入手调查,这个嫌疑人被迅速锁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

在广西警方的配合下,内蒙乌海警方调取了大量视频,办案人员在此有了重大线索,一名男子的一连串奇怪的举动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2016年5月16日11点31分,这名男子进入了广西梧州市市区的一个自动取款机。

此刻,他看上去有些紧张,不停地回头张望。这名男子并未进行伪装遮挡,动作十分迅速,大约三分钟,他从自动取款机里取出1万元。

5月17日,这名男子又出现在另一个自动取款机。

5月20日再次换到第三个自动取款机。

通过调取银行监控警方发现,这名取款男子在案发时间段频繁取款,而且取款地点并不集中。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公安局海勃湾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 巴特尔:我们分析这个取款人不可能24小时待到自动取款机跟前,他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个受害人会被骗,那么他能在这个5分钟之内把款取走,那我们分析他肯定住的离这个自动取款机不远。

警方在调取大量视频时同时发现,就在老陈的银行卡里被取走1万元的时间段里,从监控中可以看到,这名男子从裤兜中掏出手机,然后打电话说了什么,之后他放下电话,但并没有离开取款机。

老陈:人家说你这个银行卡升级了,我给你打不上去,你赶快回来再取卡,第二次我就把我的卡又拿出来,拿出来以后呢,又去打了一回。

根据电话另一端的要求,在自动取款机的老陈又换了另外一张银行卡。

老陈:没起过疑心,第二次是6万多一点。

诈骗团伙浮出水面:冒充社保局、财政局 对特定地区大量发送短信

嫌疑人取款的地点在一定时间里并不集中,相反,离得还有点远,在现实中时有可能发生的,也就说事实上,单凭这一个现象,是无法将这名行动异常的男子定为锁定目标的。每天取款,每天出现在不同的地方,这到底是巧合,还是故意安排?在针对大量视频的排查中,警方发现了这样一个细节,这名男子取款的地方,周边都有同一个品牌的城市快捷酒店,难道这会有些什么端倪吗?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公安局海勃湾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 巴特尔:每一个自动取款机跟前它都有这样一个城市快捷酒店,同一个品牌的,这也是一个尝试的方向,会不会他就习惯要住这样的宾馆。

赵卫兵:在几个固定的自动取款机旁边,我们发现快捷酒店以后,我们就把快捷酒店所有的数据,包括监控也调取了。

在这大量的酒店监控,进行调查的过程中,警方有了新发现。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公安局海勃湾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 巴特尔:根据这个取款时间,5分钟之前,是不是有人从这个宾馆出来,经过调取了这三家宾馆的录像,确实发现有同样一个体貌特征的男子,在取款之前,几分钟之内,会从宾馆走出去上街,那么他肯定是到自动取款机去取款了。

△警方通过酒店的登记系统调取了这个人的身份信息,登记的身份信息显示是一名陕西籍男子。

那么这个男子是不是警方正在找的嫌疑人呢?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公安局海勃湾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 巴特尔:发现他是一个很正常的人,而且也没有到过这个广西,或者是到过其他外地,就是经常在本省,陕西省内出现,也没有什么犯罪前科,也没有什么被打击处理的记录,所以说我们分析他,肯定是嫌疑人在使用他的假身份证,在登记住宿。

虽然嫌疑人的身份还无法确定,但是警方很快掌握了嫌疑人使用的假的身份证的证据,也就是说一旦他再次使用这个假身份证进行登记,警方就能确定其位置。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民警 李春雨:该男子取款后,有一个汇款转帐的这样一个操作的记录,办案民警非常高兴,就立即前往该银行继续调取这段时间,自动取款机转帐的一个记录,从而我们掌握了一个新的银行卡号。

巴特尔:我们经过调取流水发现他在湖南长沙有取款记录,而且很稳定,就是受害人往里一存,他就往外取。

经过大量的分析研判,警方推断在长沙取款的人应该就是这个诈骗团伙的上线,也就是实施诈骗的人,为了不打草惊蛇,警方一面暗中监视广西梧州市取款嫌疑人的动向,另一面派出工作组赶赴长沙。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民警 李春雨:调取了那个自动取款机的取款的监控,在监控中我们看到有一名男子,上身是白色半袖,下半身是穿着一个拖鞋,这样一名男子在那儿取款。通过这个现象我们就分析,嫌疑人应该是在附近居住,或者说他生活圈应该就在附近的。

根据这个推断警方对嫌疑人离开自动取款机的轨迹进行了视频追踪,但是周边路面的监控条件并不理想,警方无法锁定嫌疑人具体的落脚点。

在走访到一家小餐馆的时候,警方有了一个重要发现。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民警 李春雨:该店的店主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说这名男子是他们的一个客户,该男子经常跟他们联系,就是送外卖的东西。

巴特尔:这个老板给我们指了这个他具体送外卖的这个地址、房屋,那我们就想到了这不是嫌疑人实施诈骗的窝点,但是这个还需要下一步的具体去查证。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公安局海勃湾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 巴特尔:他这个打电话的时间非常规律,就像正常人上下班一样,8点到中午12点,很频繁的会有说话的声音,下午2点到5点也会有很频繁的说话声音,这也符合嫌疑人去冒充的一些社保局、财政局,是正常上班时间。我们怀疑他,这是个窝点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根据暗中长时间的调查得到的信息,乌海警方很快验证了他们此前的推断。

△根据专案组制订的抓捕方案,2016年6月25日乌海警方在长沙和梧州两地同时开展了抓捕行动。

经过审讯以及相关证据的调取,警方发现这个犯罪团伙是一个有计划、行动统一的诈骗,他们实施诈骗的方法是针对一个地区进行集中诈骗,然后更换一批号码,再对下一个地区群发诈骗短信,短信的内容就是有社保补助款没有领取,留下一个以170或171开头的虚拟号段的手机号码。警方在调查中了解到,利用社保进行电信诈骗,受害者主要为中老年人以及退休人员,这部分人群警惕性差,很多人对社保相关政策并不清楚,嫌疑人正是利用这一点实施诈骗。

陈界川等犯罪嫌疑人虚构了一个社保补助款的名头,分别冒充社保局和财政局的工作人员对特定一个地区的人员大量发送短信,一旦有人根据短信的电话打过来,便误导其在自动取款机上进行转帐操作。

乌海市社保局的工作人员介绍,按照现有的国家政策,根本不存在诈骗短信上所说的社保补助的这种说法,目前只有针对特定人群的养老保险补贴。
调查时,警方透露,利用社保实施诈骗,乌海警方核实的案件就有75起,涉案金额150万元,目前,陈界川等11名嫌疑人已经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半小时观察:诈骗问题突出 主要因为非实名制的漏洞

2013年12月26日,工信部审批通过了170虚拟运营商专属号段,并在2014年开始逐步投入市场使用。然而仅仅在两年之后一项数据就显示,在149万个恶意号码中,仅170号段就有12.9万个,占比8.6%。2016年的数据显示,171号段诈骗短信影响476万用户,显现出持续较大增幅,有近44%的诈骗短信来自虚拟运营商的170/171号段, 在这一数据背后是170/171号段成为了电信诈骗的一个新标签。170/171号段的垃圾短信、骚扰电话和通信信息诈骗等问题突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非实名制的漏洞。

2016年4月27日,工信部下发《关于加强规范管理 促进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转售企业严格落实实名登记,在1个月内,对前期未实名登记、虚假登记的电话号码,完成用户身份信息补登记等工作。对抽查发现仍然存在问题的企业,工信部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假借“社保局”名义的电信诈骗案件多发,且手法不断翻新,除了利用170/171号段进行电信诈骗外,还有诈骗手法都要引起注意。第一、以领取社保补贴为名诈骗。第二、以社保卡到期为名诈骗。第三、以社保卡异常为名诈骗。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10月16日 22:08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老陈收到短信提示说社保中心有一笔社保补助款可领取,他按照短信提示回拨了电话,在骗子的指挥下,老陈将银行卡内的养老金全部转出,导致钱财被骗光。警方根据老陈转账的银行卡展开调查,再通过对银行的监控,最终锁定了嫌疑人,并逮捕了这个以社保卡为手段的电信诈骗团伙。 (《经济半小时》 20161016 警惕身边的诈骗陷阱:骗子盯上社保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