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51118 走进戒毒所:毒魔吞噬的花季

来源:央视网2015年11月19日 01:47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前几天我们的节目对秦岭北麓沿线眉县、太白县违规采石场进行了报道,节目播出以后,宝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责成眉县、太白县采取得力措施进行全面整治。与此同时,成立了露天采石矿山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由公检法等11个部门组成4个督导组,分赴各县区进行全面督查检查。眉县、太白县也分别成立了联合执法组,对辖区内无手续或手续不全的一律依法关闭,对手续齐全的企业停产停业整顿,健全管理措施。希望这些举措,能够有效地优化秦岭的自然生态环境。

  好,接下来我们来看今天的节目。提到戒毒所,可能大家会有戒备森严强制隔离的联想。其实,还有一种戒毒所叫自愿戒毒所,里面收治的是本人自愿申请或者家人主动送进去进行戒毒康复的人员。这些自愿戒毒的人员,对毒品的危害有着更深的理解,他们在这里接受康复训练,希望能彻底地戒断毒瘾。然而,戒毒并不容易。在这里,善良的愿望与毒品的魔性在日夜斗争。我们的记者走进了广东三水的一家自愿戒毒康复所,记录了这里真实发生的戒毒故事。

  初中辍学、未婚生子,90后漂亮女孩深受毒瘾摧残;戒毒所内氛围宽松康复有效,女孩渴望早日返回社会。

  音乐:燃烧吧燃烧吧血脉澎湃,唱起来跳起来到处是舞台。燃烧吧燃烧吧做个快乐的蔬菜,健康成长天天精彩到未来。

  天天是个90后女孩,生性活泼开朗,无忧无虑。在这个拥有400多戒毒人员的康复所里,天天始终是最快乐的那棵小蔬菜,让人吃惊的是,她从初中二年级就开始吸毒了。

  在这个拥有400多戒毒人员的康复所里,天天始终是最快乐的那棵小蔬菜,让人吃惊的是,她从初中二年级就开始吸毒了。

  《经济半小时》记者:你什么时候碰的毒品?

  戒毒康复人员天天:初中初二。

  广东省三水戒毒康复所民警王芳:她父母是说,其实她之前,是一个很听话的小孩。

  记者:那为什么会碰到毒品呢当时?

  天天:当时跟同学,跟朋友们,就是出去玩一下,然后他们说那是毒品。

  一个初中二年级的花季少女,妈妈眼里的乖乖女,明知是毒品,为什么还要碰呢?

  天天:他们说,难得出来玩。又说这样那样,就碰一下吧。他们吸毒的人都说,(吸毒)很有面子。

  记者:当时你吸了以后,觉得是有面子吗?

  天天:我当时,好玩吧。

  天天为了面子第一次吸了毒品之后,觉得好玩。

  为了面子和好奇心,天天吸食了K粉,但初次吸毒头晕恶心,让她对毒品产生了抗拒,停吸了一段时间,但也从此辍学了。

  天天:就是吸了毒品,然后半年之后,就不读书了。

  记者:怎么不读书?是身体状况不行,还是你不想读书了?

  天天:不想读书,就想出去玩。

  父母忙于生意,对天天疏于管教,初中辍学后,天天成了KTV的常客,在这里,她认识了那个改变她一生的男人。

  天天:我老公(男友)以前也是吸毒的,也被抓了一次。

  记者:你们俩在一起的时候,他吸过没有?

  天天:吸,他一般都吸(毒)。

  天天称为老公的,是一个混迹KTV的吸毒男子,因为他,天天第二次碰到了毒品。

  初中辍学后,天天成了KTV的常客,并认识了她的老公,一个混迹KTV的吸毒男子。因为他,天天第二次碰到了毒品。

  天天:(因为)家庭问题,才碰到第二次(毒品)。

  记者:家庭问题什么问题?

  天天:小孩子。

  记者:在你几岁的时候,有小孩子的?

  天天:十九、十八岁。

  天天十八九岁就做了母亲,她却不太愿意提起孩子。

  记者:那现在你的孩子几岁了?

  天天:5岁了。

  记者:你来这里边一年半,多长时间回去,看一次小孩?

  天天:都不看。

  记者:是你自己不愿看,还是家里不让看?

  天天:家里人不让看,我也不想看,那边也不想我去看。

  记者:孩子在哪?

  天天:在男的那边。

  天天十八九岁就做了母亲,她却不太愿意提起孩子,怕触碰那场噩梦。

  天天不愿意看自己亲生的孩子,是怕想起那个男人,触碰那场噩梦。她说自己未婚生子,本身就没有长大,还得抚养孩子,而男友沉溺于毒品,让她心里不平衡,产生了报复心理。

  天天:为什么男人就可以,这样去玩、吸毒?我说我自己感到不公平。为什么天天要我在家里,带小孩。然后跟我朋友说,叫我朋友带我出去玩一下。当时我还考虑了一下,以为这样是报复他。他们说,(吸)一次两次是没事的。

  天天以为,只吸一两次没事儿,但一次吸毒,终身戒毒,天天也未能幸免,从此染上了毒瘾。

  天天:就是老是头痛,或者是有种,(脑子)一闪一闪那种感觉,挺痛苦的。

  天天说,每当毒瘾发作时,她总是百爪挠心。随着毒瘾加重,她吸食的毒品也从K粉升级到了冰毒。

  记者:你从哪儿弄到毒品的?是花了多少钱?

  天天:我没用过钱,都是朋友带我去嗨(玩)的。

  记者:你不花钱,怎么能得到毒品呢?

  天天:他们说,人长得好看,自然就不用钱了。

  因为自己长得漂亮,吸毒没有花一分钱,这极大满足了天天的虚荣心,但代价惨痛,她身心备受摧残。父母发现女儿吸毒之后,大为震惊,尝试过各种办法戒毒,直到2014年将她送到了三水戒毒康复所。

  王芳:因为她叔叔,是在这边的一个公安。了解到我们这个场所之后,就希望能够把她送过来,就把她带来了。

  广东三水康福苑是一家戒毒康复所,收治对象包括两种:一是在强制隔离戒毒机关强制戒毒期满后,以及其它自愿戒毒机构戒毒后,自愿申请和留在戒毒康复所继续接受戒毒康复的人员;二是社会其它自愿到戒毒康复所接受戒毒康复的人员。

  广东三水康福苑是一家戒毒康复所,与强制戒毒所相比,自愿戒毒所宽松自由了很多。

  广东省三水戒毒康复所副所长曾景川:康复人员来到所里康复,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们一般都是,签协议会半年以上。

  康复人员每个月休两次双休日,用于回家探亲;此外,还享受国家统一的假期;有事还可以临时请假外出。与强制戒毒所相比,自愿戒毒所宽松自由了很多。

  曾景川:营造这种氛围,实际上就是让他们,感受到这种在康复所,有种自由平等,跟受关爱的感觉。让他们享受到,做人这种尊严,还有存在的价值。让他们更有信心地,在这里戒毒康复。

  2014年6月17号,天天被父母送到了三水康福苑,先签订了半年的协议,仅仅在这里呆了5天,她就跑掉了。

  天天:感觉这里不舒服,好像有人管着。不想在这里,就是想着跑。

  与强制隔离戒毒所相比,这里已经称得上是进出自由。有正当的理由,随时可以请假外出,但必须按时返回并做尿检。这种最基本的管理和约束,对于从小自由散漫的天天来说,却浑身不自在。跑掉后,她被父母重新送回了康复所。近一年半的时间里,和其他康复人员一样,天天在这里有一份自己的工作,她干起活来一丝不苟。

  曾景川:我们要给他(们),有种正常人的感觉。让他(们)自食其力,自己养活自己。有些人还不但养活自己,还寄钱回家。让他们感觉到,有尊严有价值。更主要的是,(培养)责任感的问题。

  给康复人员在所里安排工作,其实也是戒毒康复所的一种基本康复模式。此外还有体能康复和康复辅导。这一天,天天跟她的包干干警聊天时流露出了想早一天返回社会的念头。

  王芳:你现在是一年,快两年了,一年半。但是我还是很怕你出去,(接触)你那些朋友。

  天天:我也怕。

  天天是否可以出去了呢?康复所对她进行了一系列测试,沙盘游戏是其中的一项,天天在沙盘上用小道具创造了自己的一个家,有房子、有菜地,还有一台风车。

  天天:上面有一台风车,那里可以,把我的好运气(带来)。不好的运气,让风车那样吹走。

  希望风车流转,能够带来好运,这是天天的梦想,充满着孩子气。但是,在她创造的世界里,却有一个缺陷。

  广东省三水戒毒康复所民警二级心理咨询师章姗姗:这个沙盘总的来说,是有不完美,为什么呢?因为它没有人物。没有人物,她就还是缺乏自信。缺乏自信,她还是不太敢踏入社会。

  康复所根据一年半对天天的跟踪观察和多项测试结果,认为她康复有效果但暂时还不适合回归社会。

  天天:想在这里(再)待几个月,然后就出去,碰一下社会。

  康复所根据一年半对天天的跟踪观察和多项测试结果,认为她康复有效果但暂时还不适合回归社会。

  在记者与天天相处的这段时间里,她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我可以走了吗?”看得出,她对外面世界的渴望。如果没有碰毒品,这个美丽的女孩会拥有非常阳光的美好人生。令人欣慰的是,经过一年半的戒毒康复,她的状况好了很多。与天天渴望早日回归社会不同,另有一个戒毒康复人员,在康复所里面已经呆了7年,自己却不想出去。他,为什么会这样呢?

  威胁父母、不顾人性、三闯鬼门关,吸毒者嗜毒如命屡戒屡吸,康复所里七年多终获新生。

  一个人站在宿舍的走廊上,看着楼下广场上康复人员打篮球的声影,阿豪有些落寞。能够自如地奔跑跳跃,对他来说,遥远得就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事。他的左腿有些异常,这是毒品给他留下的后果。腿脚不灵活,只能打打台球过过瘾,阿豪难掩沮丧之情。十五六岁时,他就有个霸气十足的名号叫豪哥,那时候,他家境优越,任性十足。

  一个人站在宿舍的走廊上,看着楼下广场上康复人员打篮球的声影,阿豪有些落寞。

  戒毒康复人员阿豪:我家以前就是我们镇上,(开的)第一家酒楼。

  上世纪80年代,阿豪的父亲开了全镇第一家酒楼,里面还有歌舞厅。正在读初中的阿豪因此迷恋上了灯红酒绿的生活,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派头,16岁时就碰到了毒品。

  《经济半小时》记者:那些人,给你提供毒品的是什么人?

  阿豪:就是港澳回来那些小混混。

  阿豪第一次吸的白粉并没有花钱,但上瘾后,十年时间,他至少败掉了家里一两百万。从家里偷钱、骗钱、变卖家产,无所不用其极。

  阿豪母亲:那时候家里,搞得一塌糊涂,什么都拿去卖。

  好端端的一个家,被吸毒的儿子变卖一空,父母满是心酸和无奈。更伤他们的是,阿豪毒瘾一犯,动不动就威胁父母。

  阿豪父亲:要钱,给不给,就说一两声,一二三,不给就拿刀,把那个门都搞烂了,要杀你。

  阿豪:我爸不给钱,我说烧掉他的酒楼。

  阿豪父亲:他就把那个柴油拿出来,泼到酒楼上,想放火。就是这样,什么都干的那种人,没有什么人性。

  阿豪的父亲不给钱,阿豪就要烧掉他的酒楼,犯了毒瘾后,阿豪欺骗亲朋好友,威胁亲生父母,不顾亲情、友情和人性。

  犯了毒瘾后,阿豪欺骗亲朋好友,威胁亲生父母,不顾亲情、友情和人性,甚至连自己的性命都不顾。

  广东省三水戒毒康复所民警李坤:在吸毒打针的时候,打到手上已经,找不到血管了。没办法,只能往大腿来扎(针)。

  记者:你自己打的时候,把腿怎么能伤了呢?

  阿豪:打错了,打错了地方。一个是动脉,一个是静脉。

  李坤:扎到大动脉,失血过多造成的。到医院抢救过来了。

  在四五年时间里,阿豪注射海洛因,因为打错了地方三次险些丧命。

  阿豪父亲:在田里面,(水)浇田里面。人家,他们是一般地吸毒。他吸得更厉害,(毒品)打得厉害。以为他死了,后来人家报警,而且我们不知道。那时候民众(镇),分局警察告诉我们,他今天出了事,什么什么,如果我们不找110(报警),他就死了,嘴巴都喷白沫出来了。

  在四五年时间里,阿豪注射海洛因,因为打错了地方三次险些丧命。

  三次侥幸闯过鬼门关之后,阿豪苏醒过来的第一件事,还是吸毒。

  阿豪父亲:出来再去找(毒品)来吸。

  记者:他是爬着去找毒品?

  阿豪父亲:对,找白粉来吸。

  阿豪从此瘸了一条腿,但依然嗜毒如命。家里骂过、打过、关过,报警抓过,强制戒毒四次。但每次一出戒毒所都会复吸。无奈之下,2008年6月,父亲将阿豪送到了三水戒毒康复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至今7年多,阿豪再也没有碰过毒品。

  记者:具体是什么事情触动你,让你觉得我再也不能碰?

  阿豪:我在这里好好待着,这时候,我自己感觉很开心。一想到外面的人,哪个吸毒致死的,哪个什么什么事情,想着心寒。再想起父母年老又多病,想来想去。唉,以后再也不吸那个东西。就是这样,慢慢形成那个心理的。

  父母的不离不弃,三水康复所里的平等相待、疏导为主方式和自由宽松氛围,一点一滴慢慢融化了阿豪被毒品吞噬和扭曲了的心。
  阿豪从小是个吃软不吃硬的性格,父母的不离不弃,三水康复所里的平等相待、疏导为主方式和自由宽松氛围,一点一滴慢慢融化了阿豪被毒品吞噬和扭曲了的心。根据他胆大心细、吃苦耐劳的特点,康复所给他安排了仓库里自由度较高的搬运工作,他每个月能挣一两千元,不仅自食其力,还经常带钱回家孝敬父母。

  康复所给阿豪安排了仓库里自由度较高的搬运工作,他每个月能挣一两千元,不仅自食其力,还经常带钱回家孝敬父母。

  阿豪父亲:现在人都变了,出来有人性化了,变了。老妈有病了,他都有钱拿回来了。什么都懂了,回来就问长问短了。

  阿豪奇迹般地获得了新生,他的父母欣慰之余对他有了一点期望。

  阿豪父亲:说实话,我做老爸的,肯定想他回来搞点事业。

  在康复所里呆了7年,阿豪没有再碰过一次毒品,即使每年休长假也没有复吸过,但他近期还是不敢出去。

  阿豪:没有信心。

  记者:为什么没有信心呢?

  阿豪:一出(去)到街上,就碰到那些(毒友),去到哪里又碰到那些人,怕自己定力不够(复吸)。

  阿豪的父亲告诉我们,当年阿豪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样子,周围的人都认为他已经无可救药了。但是在自愿戒毒康复所7年多,阿豪一次也没有碰毒品,硬是坚持了下来,无异于获得了新生。在康复所里,阿豪心里埋藏着一个心愿,就是能像正常人一样娶妻生子。然而一直挣扎于吸毒和戒毒之间的他,没能顾上也没能如愿。吸毒的人在戒毒之后可以娶妻生子吗?如果能生育,孩子会怎样?我们接着来看看下面的故事。

  康复典型竟复吸,康复所改善模式、政府社区帮扶补助共建关爱,复吸者再成戒毒标兵养育新生命。

  这里是三水戒毒康复所的一个车间,埋头工作的这位女工名叫丽丽,今年37岁,因为吸食海洛因,曾经三次强制戒毒。2009年被她的父亲送到了三水司法行政戒毒康复所。

  广东省三水戒毒康复所民警吴词华:她爸爸跟我说,这个康复所,是我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了。他说我女儿毁了的话,我的人生也完了。

  丽丽是父母的独女,从小备受宠爱,能歌善舞又非常叛逆。初中一毕业不满17岁的她就开始吸毒了。

  《经济半小时》记者:第一次吸完之后是什么感觉?

  戒毒康复人员丽丽:吐了几天,恶心了几天。

  记者:不好受。

  丽丽:嗯。

  记者:为什么后来还要吸?

  丽丽:我看见她们,就自己再一次去尝试了。

  上瘾之后,丽丽的性格完全扭曲了,为了从家里要钱买毒品,用尽了各种手段。

  丽丽:想的就是,天天一睁开眼睛,就是问他们拿钱了。不给就在家里摔东西,吓他们,喝农药,割脉。

  家人不给钱,丽丽就在家里摔东西,吓他们,喝农药,割脉。

  为了让女儿戒毒,父母也是想尽办法,但丽丽反反复复,弄不到钱为了吸毒还自己参与贩毒。但送进三水康复戒毒所一年多时间,丽丽没有碰过一次毒品,成了戒毒标兵。

  吴词华 :应该是一年左右的时间,在我们这里就多次,获得我们的那个优秀员工的这个称号。当时2011年的时候,还被评为了我们所的康复典型。

  送进三水康复戒毒所一年多时间,丽丽没有碰过一次毒品,被评为了所里的康复典型。

  好事成双,丽丽被树为康复典型不久,就和康复所里一个叫阿明的康复人员恋爱结婚了。两人的婚事开始遭到了阿明一家的强烈反对,但两人排除万难做了登记。看到他们真心相爱而且都戒毒成功,家里终于接受。然而,正当康复所将他们树为典型,供其他康复人员学习的时候,一次长假回家,丽丽又吸毒了,震惊了整个康复所。

  吴词华:因为大家都觉得说,我们树立的典型,居然都复吸了。然后很多员工都说,那在这里,究竟我们戒毒,还能不能成功,我们在这里的意义是什么。

  震惊之余,康复所痛定思痛,对康复模式和方法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曾景川:第一个是,我们在康复人员中,成立这个帮扶小组。让他们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第二个是,我们的干警,每次放假外出,我们都会通过电话、短信、微信提示。第三个是,及时把这些信息,传递给地方的公安,或者社区相关工作人员。第四个是,通过家属,把这个信息告诉家属。

  康复所营造宽松自由氛围的同时,绷紧了神经,外松内紧,和当地政府与社区一起构建了一张看不见的网,共同关爱和跟踪康复人员。小榄镇政府和基层社区对所有戒毒康复人员进行了就业、家庭等多方面帮扶和补贴。

  康复所营造宽松自由氛围,外松内紧,和当地政府与社区一起构建了一张看不见的网,共同关爱和跟踪康复人员。

  戒毒康复人员阿明:我们小榄(镇)也有补助,750元(每月)。

  记者:是什么补贴?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埒西一社区创业就业负责人黄玲枝:我们对那些吸毒解戒人员,一个就业的补贴。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社教办副主任钟焯满:镇政府有一个重要的政策,鼓励他们在那里边,好好地工作。

  黄玲枝:根据康复所,每个月给我们,他们的出勤天数。只要他每个月,有21天的出勤,我们就会,社区就会有,300元的就业补贴。

  钟焯满:我们(镇)政府就补助300元,每一个月还要补贴100元的车费,还有一个医疗的药费,我们有补助50元。还有我们每一个社区,也补助300到500元。

  丽丽因为复吸违反规定被康复所开除,但大家不离不弃,经多方努力她再次回到了康复所,重新成为了戒毒标兵,并在医院对夫妻双方身体检查认可后,于2014年生下了一个宝宝。

  丽丽再次回到了康复所,重新成为了戒毒标兵,并在医院对夫妻双方身体检查认可后,于2014年生下了一个宝宝。

  记者:小孩现在是在什么地方?

  丽丽:小榄(镇)爷爷(那里),中山小榄。

  记者:这什么时候照的?

  丽丽:就是上个月底,我们最近,最后一次回家(照的)。

  这是11月中旬的一个双休日,阿明和丽丽一起回小榄镇探望父母和孩子。

  丽丽:来,过来,宝贝。

  记者:那你这个孙子,身体状况怎么样?

  阿明父亲:基本很好。发病的(情况)都很少。他每个月都带两三千元左右回来。

  记者:你说谁每个月带两三千元钱,是你儿子?

  阿明父亲:是我儿子带回来。

  记者:他带回来这个钱,是干什么呢?

  阿明父亲:买奶粉、衣服、尿布。

  记者:他以前是找你们要钱,现在是给家里送钱,你自己什么感觉?

  阿明父亲:起码翻一翻的改变。我刚才说,这个是第二人生。第二人生开始,第一人生是过去了。

  孩子与姑姑爷爷非常亲近,却对父母稍稍有点陌生感,不过,丽丽和阿明并不在意,毕竟,他们有了一个健康的新生命,他们自己也在司法部戒毒管理局广东省三水戒毒康复所里获得了新生,他们要做的,就像丽丽写的座右铭那样要继续坚持。

  吴词华:这是她的康复计划,就是戒毒康复计划。她来所了以后,自己给自己定的座右铭。

  记者:她的座右铭是什么呢?

  吴词华:坚持不一定成功,放弃一定会失败。

  丽丽的康复计划中给自己写的座右铭:坚持不一定成功,放弃一定会失败。

  半小时观察:戒毒瘾必要戒“心瘾”。

  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治和心理危机干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专题心理辅导,帮助戒毒人员增强拒毒能力。与强制隔离戒毒所不同,戒毒康复所的康复人员在入所之前,许多人已经戒掉了身体上的毒瘾。他们来到戒毒康复所,更重要的要戒掉心瘾。然而,心瘾更难戒,因为医疗手段,可以消除身体对毒品的依赖,却不能消除心理对毒品的习惯和依赖。心瘾,是面对毒品诱惑时难以抗拒的冲动。心瘾的消除,自然需要心药,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浇灌,需要对周围环境的净化,需要真诚和长久的关爱,更需要家庭和全社会一起,不离不弃,给他们机会,给他们信心,给他们力量,让他们迎来真正的新生。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5年11月19日 01:47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本期节目记者走进广东某所戒毒所记录真实故事。天天初中辍学未婚生子,90后女孩受毒瘾摧残。天天十八九岁就做了未婚妈妈,男友也沉溺毒品,天天进了戒毒所,也不愿意回家看自己的孩子,更多详情,敬请收看。(《经济半小时》 20151118 走进戒毒所:毒魔吞噬的花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