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60817 关注贫困大学生:黄土高坡上的大学梦

来源:央视网2016年08月17日 22:28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扶助热线:

练小丽:182-1536-0391   武升强:151-9337-0411   武转转:152-9331-2319

今天我们继续关注贫困大学生。长期以来,接受高等教育是贫困家庭子女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从根本上实现脱贫的主要渠道。但是,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一些家庭欢喜并忧虑着。欢喜的是,孩子通过努力考上大学,获得了摆脱贫困的机会;忧虑的是,家庭微薄的收入,支付不起孩子上大学的费用。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到底有着怎样的求学故事?他们又能不能在开学前凑够学费?让我们走进他们的故事。

在甘肃省灵台县百里乡,层层叠叠的大山深处,这几间上世纪80年代的土坯房再加上树枝、木条围成的简易围墙,就是练小丽的家。几天前,练小丽刚刚被兰州城市学院录取,她是灵台县百里乡梨园村庙沟湾社80多户人家中,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

 

这几间土坯房再加上树枝、木条围成的简易围墙就是练小丽的家。

年过七旬的爷爷是全家的顶梁柱,一提起孙女考上大学的事,老人家就忍不住老泪纵横,泪水既是金榜题名的喜悦,更是对学费、生活费的担忧。

练学儒:收入来源就是,一年卖玉米,种的麦子家里都吃了,去年玉米价格低了,见利不太大了。

练小丽一家祖祖辈辈生活在黄土高坡,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这里山大沟深,家里虽然有十来亩地,但基本是靠天吃饭,除此之外,就靠在山里放养几头牛来勉强维持生计。生活原本就已经很拮据了,然而不幸的事情又在这个家庭接连发生。

练小丽:我妹不会走路,我妈有精神病,我爸,我觉得他,反正也就心里不太清楚,我觉得反正,老天就这样了,把我们这些人,生在一个家里,没办法,所以还得靠自己努力,怨天尤人这样不好。

在十里八乡,练小丽的家境是最为窘迫的。她的父母都是先天智障;17岁的妹妹不幸患有先天的身体残疾,从小不能走路;姐妹俩从小靠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可疼爱她们的奶奶却在一年前去世了,现在一家五口人,全凭爷爷苦苦支撑。但是,面对困窘的生活环境和命运的不公,老人却一直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在练小丽刚刚七岁时,虽然家里距离村里的小学每天往返要走十多公里的山路,但爷爷还是坚持让她去上学。

在她家的这间土坯房里,最显眼的位置上贴满了她从小到大获得的各种奖状。

小丽告诉记者,每次拿奖状回来,看到爷爷欣慰的笑脸就是她最大的动力,她无数次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要努力,要争气。

今年高考,练小丽考了446分,被兰州城市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录取了。消息传开来后,村里的人都唏嘘,小丽是鸡窝里飞出的凤凰,但她对自己的成绩却并不满意。

练小丽的第一志愿报考的是一所医学院,但由于高考没有发挥好,只能和心仪的专业失之交臂,但学医、当一名医生是她多年来的夙愿。

小丽说,小时候只觉得想当医生治好爸妈和妹妹的病,但随着时间推移,爷爷奶奶的身体情况也每况愈下,就更坚定了她学医的念头。

练小丽:爷爷就患有高血压,他一直说他胸部这里疼,然后当时我带着他去灵台,我说检查一下,结果那一天的时候,星期六,医生没上班,他就回去了,他一个人回去了,我就觉得,我什么也干不了,然后还要让他为我操心,那天他走后,我就在灵台那个操场上,我就哭了一下午。

就在练小丽读高二时,眼瞅着冲刺高考最关键的时刻到了,家里却传来了奶奶病倒的噩耗。
练小丽:我就赶紧回来,回来的时候,我奶奶就在那个床上睡着,但是为了不让他们担心,我就吃饭,我的眼泪就往饭里掉,奶奶在炕上,也不说话,她就是哭。

奶奶生病的那段时间,正是小丽学习最紧张的时候,可是为了多陪陪奶奶,每到周末,她总是第一时间往家里跑,有时回村的路上等不到过路的顺风车,她就走十多公里的山路回家。但最终,老人没能熬到孙女考上大学,就撒手人寰了,也给小丽留下了难以弥补的遗憾。

小丽的爷爷至今还充满了自责和愧疚,觉得家里的状况拖累了小丽。

练学儒:从初中,到高一,念得好,一直在学校,都是前一二名。老伴有了病,去了世,她学习(成绩)下降了。

除了对孙女高考成绩的些许遗憾,眼下摆在这个家里最现实的难题就是小丽每年将近1万元的大学学费和生活费,这几乎压垮了这个靠低保维生,月收入仅仅七、八百元的家庭。前年,老伴生病住院再加上料理后事,练老汉把亲朋邻里,能借的已经借过一遍了,眼下还有将近1万元的外债需要偿还。小丽读高三的学费还是他卖掉家里的一头牛换来的,而现在为了让孙女能够上大学,走投无路的老人打算卖掉家里仅剩的两头用来耕地的母牛,可懂事小丽却怎么也不答应。

练小丽:不能让家里为了供我上学,都把家里弄的倾家荡产之类的吧。

小丽的爸爸每天都会按爷爷的安排,上山放牛,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偶尔犯病时还会闹脾气,可是对于女儿考上大学,他还是从心底里高兴。

当《经济半小时》记者试图多和他多聊几句时,他嘴里念念叨叨已经不知所云了。而小丽的母亲,精神情况也好不了多少,但最近这段日子,她每天都执意要去山里捡杏核、桃核,谁也阻拦不了,有时候一早出门,天都黑了还不回家,放心不下妈妈,小丽就时常跟着她一起进山。

因为干旱缺水,小丽需要到离家两公里远的沟底去担60斤水。

山路崎岖,走到最陡峭的地方,小丽熟练的惦着一个脚做支撑,一步一步慢慢往上挪,将近60度的坡,水却几乎没有洒出来,崎岖的山路、沉重的水桶、这个瘦弱的肩膀不知这样挑过多少次水,才有了这份娴熟。

回到家里,小丽忙着擀面、切菜,给一家人张罗晚饭,小丽的妈妈在一旁帮她烧火。别人家的孩子可能都是回家吃现成的,但妈妈有病,偶尔能在一旁搭把手,小丽已经就很知足了。

在这个家,小丽最心疼的还有自己的妹妹,妹妹从小就不会走路,没法上学,长到17岁了,连这个山村都没出去过,因为家里没有钱,她的腿也一直没有医治过。

妹妹每天都会坐在这个破旧的轮椅上,做鞋、纳鞋垫子。

在外人看来,小丽这样一个清秀、懂事的姑娘,降生在这样一个贫病交加的家庭,似乎是命运对她的不公,但短短几天时间的接触,我们感受到了这个瘦弱身躯散发出的坚韧和乐观。她告诉我们,为了圆自己的大学梦,她决定向助学项目申请求助,自己再靠打工挣生活费,她相信心中的彩虹一定会在风雨后飞扬。

练小丽:我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我的未来是要靠我自己奋斗的,虽然现在很苦,我现在经历的就是风雨,然后当我有一天,不说什么大成就了,我妹妹现在这样,首先我要把她的病看好,然后再把我们家的条件稍微改变一下。

十二年的寒窗苦读,练小丽终于圆了大学梦,即将迈进大学校门。但是家庭的贫寒,让她稚嫩的肩膀承担着难以想象的辛酸。她告诉记者,不愿让年迈的爷爷再为她担心了,今后她要自己为学费、生活费打拼。而在甘肃省平凉市的静宁县,我们的记者还认识了一对姐弟,今年双双考上了大学,可一家人又喜又愁,因为这个贫困的家庭实在难以承受两个孩子上大学的费用。

冒着三十七八度的高温,武升强和爸爸、以及年逾八旬的爷爷正在给干旱的土地除草。

就在武升强爷孙三人,在地里挥汗如雨的忙活时,在这个土坯墙围成的破旧院落里,武转转正在伺候着因突发脑溢血而不能自理的奶奶。

武转转在伺候着因突发脑溢血而不能自理的奶奶。

在帮奶奶梳洗时,武转转给奶奶念叨着自己和弟弟考上大学的事。不管奶奶还能不能听懂,她都想把这个好消息一遍又一遍说给奶奶听,希望能给老人带来哪怕一丝丝的安慰和开心。

武转转和武升强姐弟俩相差一岁多,今年同时参加了高考,武转转考了513分,被东北林业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录取,武升强考了493分,被沈阳农业大学机械类专业录取。照理说,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一家同时出了两个考上一类院校的大学生,是个天大的喜讯,但是姐弟俩上大学所需要的学费、住宿费,还有路费、生活费,加起来大约需要两万元的费用,又让这一家人陷入了苦恼。武升强和武转转的母亲有智障。原本家里的家务靠奶奶操持,但前年,奶奶也病倒了,现在身体都不能自理;爷爷已经年逾八旬,基本干不了重活;家里还有一个五岁的小妹妹;全家七口人全靠父亲武步子来养活,一年下来也就五、六千元的收入。

原本操持着家庭生活的奶奶瘫痪在床。

没有上过学的武步子,这些年来起早贪黑地打工、收废品,也还是无力改变家里的状况,但日子再难,他也始终没有让儿女放弃求学的信念,在他的心中,孩子们考上大学、走出黄土高坡是这个家庭的希望。

孩子们也一直很争气,从来不和别人比吃、比喝、比穿,而是两个人一路卯着劲比赛谁的成绩更好。

虽然从小到大成绩一直很好,但随着爷爷奶奶身体越来越差,眼瞅着爸爸的负担越来越重,两个孩子都偷偷有了辍学的念头。

武升强:我感觉我爸一天看起来比较累,感觉把以前累多了,感觉从心里都很累,从眼睛看起来都很累。我觉得爸爸真的负担挺重的,

拗不过固执的父亲,两个孩子继续上学,可为了省钱,两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初中三年几乎都没有去食堂吃过晚饭。

武转转:我们下午都基本不吃饭,下午就吃的是馍馍。

上高中之后,学校有了专门的做饭教室,姐弟俩就从家里带些面粉、蔬菜,到学校做饭。武步子收废品有了结余偶尔会给两个孩子一点生活费。
武转转:我们两个一起弄,一个弄面一个弄菜。

《经济半小时》记者:一周爸爸给多少生活费。

武转转:25左右。

武转转告诉我们,因为家里一直都很拮据,所以弟弟从来不乱花一分钱,也没有买过一本辅导资料。这个19岁的男孩把自己的心思藏得很深,正是大好的青春年华,但他的头发已经半白了,这次高考结束后,同学们报志愿都是奔着自己心仪的大学去,而武升强选择大学的标准却让姐姐很心疼。

武升强:我刚开始报的时候,就选了几个学校,但是我一查的话,看学费超过6000的,我就把它划了,然后就跳了些学费不太贵的,大概是4000左右。

最近几天,武转转在为她和弟弟收拾去大学的行装,翻来翻去,就是这么几件破旧的衣服。

虽然打心底,也想像别的女孩一样在上大学时,有几件像样的衣服,但是一想到默默付出的父亲,武转转的心里就只剩下心疼和不忍。

为了让孩子顺利走进大学校园,武步子忙完地里的活,就出门去收废品。

可是这些废品能换来的钱实在太少了,只够维持日常开销,眼下,两个孩子同时上大学需要的两万元费用,如今还完全没有着落,这天,武步子犹豫了很久,还是准备去趟村支书家,看看能不能争取到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这是由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一种助学贷款。

支书王喜仓说,武步子一进家门他就明白了他的来意,可是今年,王咀村一共有九个孩子考上了大学,虽然武步子家是情况最特殊的,但其他几家也不比他家好多少,而今年,分配到村里的生源地助学贷款名额却只有两个,僧多粥少,他也很为难。
王喜仓:我们这一代人,或者是年龄跟我上下差不多的这些人,一心一意都想让孩子成功,哪怕我们再苦不能苦了孩子。

走出村支书家,武步子打算再去县里咨询一下国家助学贷款的事,再去亲朋好友家给凑凑生活费,无论如何,这通往大学校门的最后一道门槛他一定要帮孩子们跨过。王咀村是黄土高原上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大学生。

王喜仓  56岁   四个子女全部上了大学

武引会  50岁  家里有两个大学生

武建社  63岁  家里有两个大学生

贾秉科  57岁   四个四女  一个本科 三个专科

武军民  47岁   家里有一个大学生

贾建平  43岁   家里一个大学生  两个高中生

这些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百姓,把供孩子上学作为了改变家庭命运的唯一出路。而在武转转和武升强的母校威戎中学,校长胡志鹏在这所农村中学当了30多年的教书匠,半辈子的教书生涯,也让他真切感受到了在这块贫瘠、闭塞的土地上,人们是多么渴望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

甘肃省静宁县威戎中学校长胡志鹏:静宁县是一个国扶贫困县。咱们要改变这种现状的话,出路或者说方法主要是通过高考,所以咱们这方面,重教兴学的风气还是比较浓厚的。咱们教育精神主要是五苦,五苦,苦教,苦学,苦抓,苦供,苦帮。

《经济半小时》记者走访的灵台县、静宁县都属于甘肃的平凉地区,最近几年,平凉市教育部门一直把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当作实施教育精准扶贫,阻断贫困代季传递的抓手,2010年以来,累计投入12.6亿元,资助各类学生66.65万人次。今年已经陆续向634名学生发放了路费资助资金40万元,计划向2.3万名学生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3亿元。

甘肃省平凉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董接续:今年我们已经争取到职工到中央资助资金50万元,资助了100名贫困大学生,同时我们市民政局从福利彩票收益资金里面出资100万元,从福利彩票公益金里面出资50万元,资助了100名贫困学生。同时我们正在跟《兰州晨报》共同开展立秋阳光资助活动,同时我们还跟市工会建立了助学联系,开展金秋助学活动,我们做了很大努力,但是由于我们平凉市属于六盘山连片特困区,贫困面特别大,目前的政府资助和各类社会资助,不能完全满足贫困地区孩子就学需要,因此我们平凉市教育局已经搭建好平台,争取更多的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及社会机构能够投入到平凉市的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中来。

半小时观察: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意味着,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的时间越来越近。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其中一个突出的短板在教育。为了打赢扶贫攻坚战,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2016年,甘肃省普通本科院校共安排二本以上扶贫专项计划5400名,比去年增加1700名。这将增加甘肃贫困地区学生上大学的机会,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但是今天的节目我们也看到,对于贫困大学生的扶持,目前还存在“僧多粥少”的困境,我们也希望相关部门、更多的爱心企业、全社会能共同努力,献出一份爱心,帮助那些自强不息的贫困大学生实现人生的梦想!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08月17日 22:28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今年19岁的练小丽,出生于灵台县百里乡梨园村庙沟湾社的一户贫困家庭,全家五口人,父母和妹妹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家里生活仅靠种田和养牛勉强度日,面对家庭的贫困现状,坚强的练小丽没有选择逃避,而是用自己的行动克服了种种困难。今年,她以451的总成绩被兰州城市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录取,面对高昂的学费,在全家人一筹莫展之际,只好卖掉了一头牛犊作为她求学的学费。(《经济半小时》 20160817 关注贫困大学生:黄土高坡上的大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