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50926 秋收调查:会飞的鱼

来源:央视网2015年09月26日 22:23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撑开船儿撒下网,一网鱼虾一网粮,在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洞庭湖,渔业是大自然的恩赐,是渔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进入秋季,也到了渔民们一年中最大的收获季,记者来到湖南岳阳境内的东洞庭湖区进行了调查。】

  “白天一张网 晚上七尺板”记者体验洞庭湖传统渔民生活

  早上六点,岳阳市南岳坡码头,满载着渔民们一夜捕捞成果的渔船一个接一个靠岸。渔船还没靠稳,来买鱼的人已经一拥而上。

  渔民:不要抢鱼,不要抢。

  早上六点,岳阳市南岳坡码头,满载着渔民们一夜捕捞成果的渔船一个接一个靠岸。

  洞庭湖的禁渔期为每年的3月10日到6月30日,再去掉枯水期,渔民们每年实际可以捕鱼的时间就只有7到10月间的4个月。而眼下正是这4个月当中捕鱼的最好时间。

  渔民:草鱼鳊鱼鲢鱼啦什么都有

  渔民:野生草鱼啦,野生桂鱼啦,野生柴鱼,野生麻鲢。

  吆喝、讨价还价、成交,码头虽小,但却是捕鱼季节里洞庭湖边最繁忙的地方。

  在码头交易的渔民中间我们认识了30岁的小骆。小骆和妻子刚刚把昨天夜里捕到的鱼全部卖完,夫妻俩却来不及休息。10多天前,他们3岁的儿子康康开始上幼儿园,每天早上卖完鱼,夫妻俩都会准时送儿子上学。

  每天早上卖完鱼,小骆夫妻俩都会准时送儿子上学。

  骆定贵的妻子倪彩霞:他在身边不好搞事(捕鱼),有时候晚上搞事(捕鱼),白天要休息。有时候担心他掉水里去,在船上。

  开湖2个月来,为了赚钱,除了天气极度恶劣的情况,小骆几乎每天晚上都会下湖捕鱼,夫妻俩经常忙得一晚上都不能合眼。“白天一张网,晚上七尺板”,洞庭湖上以船为家的日子,充满了危险和不确定性。

  “白天一张网,晚上七尺板”,在洞庭湖上,以船为家并不少见。

  骆定贵:他(刚学会爬的时候)有那个安抚奶嘴,安抚奶嘴放在嘴里吃。这个时候就在那个船边上玩儿,一下去掉河里,他就跟着那个,他一岁的时候就抓那个,自己也抓下去了。

  《经济半小时》记者:很危险。

  骆定贵:我们吓死了。

  儿子刚出生不久时掉到湖里的过程还历历在目,夫妻俩担心白天休息的时候无暇顾及儿子的安全,商量过后就把康康送到了幼儿园。晚上5点,接回放学的康康,一家人回到他们的“家”——这条渔船上。要想有好的收成,必须抢占先机,占领头船的位置,小骆麻利地发动渔船,除此之外,下湖之前还有一件对他来说更重要的事情。

  记者:康康,你穿的这个是什么呀?

  骆定贵的儿子骆泉康:泡泡衣。

  记者:你知道你为什么穿这个衣服吗?

  骆泉康:爸爸怕我掉到河里去了。

  记者:从几岁开始给他这样。

  骆定贵:会走吧,会跑。

  对小骆来说,下湖之前有件更为重要的事情,就是给儿子康康穿“泡泡衣”。

  康康口中的“泡泡衣”已经陪他度过了3年的时间,这件安全防护衣通过一根绳子系到船上。5年前,小骆成家之后拥有了自己的渔船,在岳阳市华容县里也有了自己的房产,可是只有小学文化的他不懂什么技术,在岸上找活路难上加难。迫于无奈他拿起了自己从小就耳濡目染的捕鱼手艺,回到洞庭湖上传承着父辈们的谋生手段。每年到捕鱼季节,一家三口就这样漂泊在洞庭湖上,以船为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骆定贵:这个船是属于铁制船,就是后面烧饭吃,这里是休息的地方,也就是像房间一样的,前面是作业的地方。

  记者:那就是打鱼的时间,大部分都是在这上面或者下面睡觉?

  骆定贵:夏天在上面的时间多,下面热。

  小骆开船的时候,妻子就在船上生火做饭。燃气灶,锅,碗,一些简单的生活必需品就这样或摆放或悬挂在这艘渔船上,而这就是三口人的所有家当。这样可供吃住的生活用船就是人们常说的“连家渔船”。

  一些简单的生活必需品就这样或摆放或悬挂在这艘渔船上,这样可供吃住的生活用船就是人们常说的“连家渔船”

  3岁的康康并不嫌眼前这不足4平米的空间小,因为这是他自出生以来的乐园。

  小骆开船的时候,一手握着方向盘,双眼注视着湖面,大多数时间都一声不吭。

  骆定贵:因为在航道里面那个大船,撞掉这种小船的事情屡见不鲜,如果大船来了,我停在那里,让大船过了我再走,我不去抢道。

  作为这个三口之家的“船长”,照顾妻子和儿子的安全,把握渔船的方向,30岁的渔民小骆用最传统的方式一肩扛起了这个家庭所有的重担。

  骆定贵:速度到了哪个地方,到哪个地方该起网了,都要我去操心,一个人打鱼,一个人操心就可以了,其他人听着安排就可以了,我老婆,我爸,他们只要听着我的安排就可以了,我说下网,在哪里下,在哪里起网,大概什么时候,速度多大,多宽,这都是我要操心的事情。

  需要小骆操心的事情还不止这些。夫妻俩每年捕鱼4个月下来挣到的钱不足4万块钱,除了负担三口人全年的生活开支,眼下又增加了一笔儿子上学的费用。这无异于给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小家庭出了一道难题。

  骆定贵:因为你苦不能苦小孩,你又不能冻着他,他的一个月开销估计在一千块钱往外走,我们两个人,平均一个月大概是一千多块钱,我们一年也要上一万多块钱的。

  记者:那这一年下来,能攒下来钱吗?

  骆定贵: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很懊恼,很不确定,我打鱼的这个职业就是这样的不稳定。

  今年开湖以来,小骆几乎每天都会下湖。这是他作为一个父亲、一个丈夫目前能找到的唯一一条赚钱养家的路,他不想轻易放弃。可是不凑巧的是,这天快到达下网地点的时候,小骆发现还是来晚了。

  骆定贵:他们都是快打过来了。

  记者:打过来是什么意思?

  骆定贵:他们打头船,就是打。

  记者:第一轮。

  骆定贵:嗯。

  记者:然后他们都打完了等于是。然后那咱们下去还能打到鱼吗?

  骆定贵:能,但是没有第一下好了。

  倪彩霞:第一下的效果会比较好一点。

  骆泉康:爷爷,爷爷来了。

  在湖上捕鱼需要至少两个人,夜里妻子要照顾儿子,小骆一个人经常忙不过来。为了减轻小骆的负担,父亲在捕鱼旺季的时候都会抽空过来帮忙。
  骆定贵的爸爸:我们打了五代人了。只会捕鱼,不会搞别的劳动。

  虽然眼下正是捕鱼的旺季,但传统的依靠捕鱼为生本就不是稳定的营生,再加上围湖造田、工业生产、捕捞活动的加剧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曾经的“八百里洞庭”近些年来不断缩小。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洞庭湖里的渔业资源明显减少。越来越少的鱼,越来越长的枯水期,都让小骆有些忧虑。一家人在下网之前草草吃了晚饭。此时天已经黑了。父亲开船,小骆和妻子开始下网。

  此时天已经黑了。父亲开船,小骆和妻子开始下网。

  骆定贵:不开挡,按空挡

  机船发出刺耳的轰鸣声,小骆只能大吼着和父亲说话。

  骆定贵父亲:走吧

  倪彩霞:好

  记者:这个网多长?

  骆定贵:这个网400米。

  记者:估计这一网能打多少鱼?

  骆定贵:这个没有办法估计的,有好有差。

  记者:昨天呢?

  骆定贵:昨天?昨天百十来斤,一百多斤。

  岸上隐隐绰绰的灯火在机船轰鸣的马达声中越来越远。此时的洞庭湖上一片漆黑,3个小时的等待之后,夜里11点,全副武装的小骆和妻子、父亲开始收网。

  骆定贵:没有感觉到有鱼啊,这边。有鱼拉起来有感觉的。哦,有个鱼,白鲢。

  3个小时的等待之后,小骆开始收网。

  虽然只有30岁,但小骆却很老练。他赤脚站在甲板上,熟练的把渔网里的鱼拔出来放进船上的水箱。但随着拉上来的渔网越来越多,小骆也越来越失望。

  骆定贵:(这一网)不怎么样,如果多的话,现在就已经打了不知道多少了。

  骆定贵的父亲:水小了,水大鱼不少。

  就在小骆和妻子、父亲忙着拉网的时候,船上传来了康康哭泣的声音。小骆顾不上拉网,赶紧跑到船的另一头去看儿子。

  骆定贵:康康,不要紧啊,赶紧睡觉

  骆泉康:疼

  骆定贵:你怎么掉下来了?摔到哪里了,告诉爸爸。

  这只是这个3岁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一个小插曲。即便是睡梦中,他也需要穿着防护衣系在船上,要想长大成人,对他来说,免不了遭受远多于岸上孩子的磕磕碰碰和危机。

  凌晨一点,撒下的渔网还剩最后几米留在湖里,小骆和妻子、父亲都目不转睛的盯着湖里,指望着能在最后关头捕上几条值钱的鱼。

  骆定贵:希望给我一个惊喜,打一条白鲢我也知足了,就这么一条了。总共12条。

  记者:这12条鱼预计多少斤,能卖多少钱呀?

  骆定贵:12条鱼100斤吧。

  倪彩霞:两百块钱,三百块钱。

  凌晨四点,忙了一晚上的一家人回到岸上,小骆顾不上休息,就趁着行情最好的时候把鱼卖了出去。

  骆定贵:113斤。

  倪彩霞:卖了290(块钱)。

  早上八点,妻子送儿子去上幼儿园,忙了一晚上的小骆终于有时间休息了。

  骆定贵:因为我祖祖辈辈都是捕鱼下来的,没有条件也不允许我去做别的事情。我只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多读点书,日子可能过得紧巴一点,过得苦一些,没有太多好的基础以后给你,但是希望你能够多读一点书,以后找一个的工作,有个好的出路,这就是我们的希望。不希望大富大贵,只希望他以后不要在洞庭湖上打鱼就好。作为我的后一代。我不想让他再去打鱼。

  危险、艰辛、不易,洞庭湖上浮萍一样的生活,小骆不想让儿子重复走下去。而3岁的康康显然还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是与长江相通的少数几个湖泊之一,是长江生态的调蓄区和后花园。为了保护渔业资源,保护在这里生存的江豚等珍稀物种,湖南省于2008年年底启动了洞庭湖区专业捕捞渔民定居和解困工程,帮助渔民上岸定居,改善渔民生存状况。虽然说安居才能乐业,可是一部分像小骆这样的渔民,由于文化、技术等原因,不得不依靠在洞庭湖上捕鱼来维持生计。那么,那些上了岸的渔民,在结束“水上漂”的生活之后,能找到新的、更好的生存方式吗?

  渔民上岸定居成立合作社  高科技养殖让养殖户尝到甜头

  岳阳县平强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李振民(打电话):(明天早上)3点钟就要来,晚上取鱼,明天有四五万斤鱼,明天至少要装3万斤到4万斤,3点钟,我们2点钟在这里等啊,要搞几天呢,不能耽误正经事呢。

  如果不说,没人能够猜得到,眼前这个戴着墨镜,被人称呼为“李总”的人,曾经是个地地道道的洞庭湖渔民。

  李振民:我上岸22岁,今年有23年了。

  记者:23年之前,你想过没有,有一天你会站在这个地方,大家都叫你李总。

  李振民:那个没有想过,做梦也不敢想。

  23年前,年仅22岁的李振民像他的三个兄弟一样,一艘渔船,三面环水,一面朝天,靠天吃饭的日子里,不愿认命的李振民想了很多。

  李振民:湖里主要收入来源少了,已经不能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了,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为什么不能上岸呢。

  理想很丰满,可是现实却很骨感。李振民只有小学文化,再加上祖祖辈辈打鱼为生,贸然结束这“水上漂”的生活,李振明心里并没有底气。他手里唯一可以拿得出手就是多年捕鱼的经历,抱着试一试的看法,他成了整个大家庭里第一个“上岸渔民”。从湖上到岸上,看似一步之遥,实则要真正在岸上找到可以安生立命的本钱,并不容易。直到他遇见了张平安,两个人一拍即合,合伙注册成立了岳阳县平强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岳阳县平强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平安:我去年11月12日,正式注册的时候,当时只有6户,跟我们(签合同)只有6户,之后没有一个月我就发展到55户,今年应该还没有一年,我现在发展到110户。

  李振民和张平安利用他们对洞庭湖渔业的了解,一个负责跑市场,一个负责帮助合作社的成员发展养殖,不到一年时间,合作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养殖户刘志和:像这样一个湖的话,一两百万是没问题的。

  记者:去年呢?去年挣了多少钱?

  刘志和:去年基本上鱼没走,走不了,销不了,没市场,有合作社我们基本上可以凑合,不操心了。就在家里遥控,我需要什么,一个电话他们来了。鱼有一点什么毛病,他们来了。

  记者:您是尝到这个甜头了?

  刘志和:哎,对,这个甜头挺大的。

  因为没有销路,去年养殖户刘志和的鱼几乎没有卖出去,加入平强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之后,刘志和的鱼今年早早被订了出去。除了帮养殖户解决销路的问题,张平安还想办法从各个方便帮养殖户解决问题。

  张平安:这个湖(去年)请了五个劳动力,今年就是一个人就足够了。一个是省力气,省人工,省时间。鱼在吃料的过程中,投料机是360度旋转的,打的范围要大,比这个小型投料机打的范围要大,这个鱼的营养程度要高,基本上养殖很成功,鱼长得很快。

  记者:大家反应还都挺好?

  张平安:反映相当好,因为跟去年对比鱼的长势程度,基本上今年比去年要大个一斤以上。

  刘志和:实际合作社成立迟了,早一点成立的话我们还不可能。

  记者:早发财了?

  刘志和:对。就是的。

  虽然投料机刚刚投入使用不久,但是刘志和已经感受到这种高科技养殖带来的好处,节省人工,降低成本,在张平安和李振民的带领下,合作社成员们的养殖都做得风风火火。

  眼下,正值鱼大规模上市的季节,但张平安早已提前帮助社员们找好了销路。

  记者:这鱼为什么跳?

  张平安:这个鱼马上就要进箱。

  记者:今天总共走多少鱼?

  张平安:这个湖,就是搞个一两车,本身来讲,我是下一次安排起鱼,突然要鱼了,我们临时性在这个湖里搞一两车过去。两万多斤。

  眼下,正值鱼大规模上市的季节,张平安早已提前帮助社员们找好了销路。

  这边鱼还没有送走,张平安又接到了客户要鱼的电话。

  记者:这是要鱼的还是?

  张平安:要鱼的,那个市场今天赶不行,那个市场时间晚了,我必须明天给他赶。

  记者:他要多少?

  张平安:要一车,这一车都是我另外安排的,他打电话打迟了,要提前。

  半小时观察:

  从远洋渔业资源的日益匮乏,到淡水湖野生鱼类的种群数量下降,我们看到了机械化捕捞的效率,同时也看到了过度捕捞给自然资源造成的破坏。在有些地区,这样的破坏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是国家为什么要实行伏季休渔、限制渔网网孔尺寸下限,以使江河湖海的渔业资源得到休养生息的重要原因。但是执法不平衡、地方保护等,仍然让休渔、捕捞限制等保护性制度难以得到充分落实,造成了渔业资源的日益匮乏,一些海域、江河、湖泊甚至资源枯竭。渔业是自然资源,更是生态资源,适度、适时、适量,会让资源得到充分再生,而过度、过量,只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人工养殖,也能弥补自然水产的市场供应不足的问题,但生态的恢复却没这么轻松。保护自然生态,保护的不仅是这些渔民朋友的生存之计,也是我们未来的希望。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5年09月26日 22:23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洞庭湖的禁渔期是每年的3月10号到6月30号,到了现在可以捕鱼的时期,渔民们自然是满是欢喜,码头虽小但却非常繁忙。洞庭湖上以船为家的日子的确辛苦,骆定贵一家便是如此。保护自然生态,保护的不仅是这些渔民朋友的生存之计,也是我们未来的希望。(《经济半小时》 20150926 秋收调查:会飞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