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60108 乙未农村纪事:农业转型“机”不可失

来源:央视网2016年01月08日 22:22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经济半小时。2015年11月,十三五规划届已出炉,十大产业被重点提及,其中就包括农机装备。实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小块并大块等规模化农业种植的推广,老百姓对农机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现代化的农机越来越受欢迎,今天的节目,我们就先去海南看一看。

  节成本、提效率,无人机替代人工喷洒农药,现代化农机发挥作用

  海南省琼海市某农民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周考健:好了没有,好了没有?

  员工:好了好了,准备起飞。

  周考健:好,准备作业。

  这里是海南省琼海市一家农业合作社的圆茄种植基地。两个月前,这里迎来了这个喷洒农药的新帮手。

  这台无人机就像一只听话的大鸟,在田地上空嗡嗡飞过,所经处之处,一片雾起,周考健告诉记者,这是雾化了的农药。

  这家海南省琼海市一家农业合作社的圆茄种植基地利用无人机,在田地上空喷洒雾化了的农药。

  工作人员:天气一好就马上要喷药,要不这个病害流行很快的。

  12月下旬的琼海,陆续下了几场雨,眼看着天要放晴,周考健赶紧组织社员们用无人机给地里的作物喷药,预防疫病。负责操作飞机的是周考健的儿子,为了操控这台无人飞机,他还特意到深圳的生产接受了一个多月的培训。

  海南省琼海市某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员周璋作:打的时候就是一开始要GPS卫星定位,然后定好位了以后就可以起飞了。

  周璋作在田头操纵操作盘,另一个伙计在对面发指令,大约十分钟左右,飞机携带的十升农药喷洒完毕,返回田埂,需要重新添加药水,并更换电池。周考健告诉记者,这台无人飞机一共配备了五六块电池,换下的电池再立刻拿去充电,从而保证飞机的连续作业。

  周璋作在田头操纵操作盘,另一个伙计在对面发指令,大约十分钟左右,飞机喷洒完十升农药,返回田埂重新添加药水,并更换电池。

  记者:刚才这次是一共打了几亩?

  周考健:那里有六亩左右了。一块电池配一桶(药)水。

  记者:充一次电需要多长时间?

  周考健:充这个快充要三四十分钟。

  卸下的电池继续充电,如此反复,三个人合作,一台无人机一天能喷洒150亩地。

  周考健:它效果好,无人机它喷雾比较均匀,加上它喷的那个力度比较大。

  周考健是琼海市有名的蔬菜大户,早在1995年,他便流转了一百多亩土地种植辣椒。2013年,在当地政府的号召下,周考健又和十来个农民一起成立了合作社,并成为了负责人。

  然而,蔬菜的行情瞬息万变,超出了周考健的想象。合作社成立的第一年,市场遇冷,价格低迷,每斤辣椒的价格最低时才4毛钱,仅为种植成本的一半。
  记者:当时赔了多少钱?

  周考健:冬季那个季节下来赔了七八十万块。

  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周考健决定将自己试验了几年的圆茄种植技术在合作社里推广。他鼓励社员们种植过去从未种过的圆茄,除了技术指导,还推出了最低收购价等措施来保护农民的利益。

  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周考健决定将自己试验了几年的圆茄种植技术在合作社里推广。

  周考健:每一市斤八毛钱,最低的保护价跟他们打保票,写上协议。

  2014年冬季,合作社终于盈利了,到2015年5月采摘季结束,茄子和辣椒的收入加起来一共为200万元左右,此时,合作社自有的土地达到1200亩,加盟的农户土地面积达到了1800亩。然而随着规模的扩大,另一个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周考健:当时都是用人工(打药),人工背着一个喷雾器,用人工打的话,辣椒这块还可以用,种上茄子以后,人工打药起不了很大的作用。

  记者:为什么呢?

  周考健:因为它棵比较高,比较高比较密。

  除了效率不高,更让周考健感到头疼的是,短工难找。

  2015年,周考健通过海南省植保站的介绍,第一次听说了喷洒农药的无人机。经过考察,很快,他从深圳购买了合作社的第一台无人飞机。

  记者:当时买的时候花了多少钱?

  周考健:买的时候花了8万(元)。

  2015年11月,无人机送到了周考健的手里,周考健的儿子周璋作也完成了厂家提供的操作培训。拿到机器后,父子俩迫不及待地开始用它给地里的蔬菜喷农药。尽管已经熟练掌握了操作技巧,但是如何配药却成为了一个难题。

  周考健:掌握不好配药,药多了会引起药害,药少了起不了防控作用。刚开始的时候用药用过多了,把这个茄子的叶子打成药害了,不长鲜了。

  经过几次的试验,周考健最终掌握了合适的配药比。很快,这架小小的无人机就在几百亩的田地上空展现出了自己的本领。周考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台无人机每天不仅减少了10个左右的人工,而且用药量也大幅度降低。按照无人机五年的使用寿命来折算,每亩地的喷洒农药成本要比人工低50%。

  周考健:辣椒人工打的话要一百块钱一亩地的药水钱,无人机打的话最多30块钱的药水钱,茄子的话要人工打,要120块钱的药水,无人机最多花50块钱就够了,它是非常节省药水的。

  一直以来,药肥喷洒都是制约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的主要技术瓶颈。据测算,全国一年用于喷洒的服务费达上千亿元。飞机植保被视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2014年中央一号文更是明确提出要“加强农用航空建设”,截至2014年9月,全国无人植保机生产企业超过200家,年销售量突破3000架。

  周考健购买的这台无人机是多旋翼的机型,载重量受到一定限制,目前全社只有一部分土地在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

  周考健:一天能打一百五十亩这样,大部分都是用人工作业现在,还有百分之三四十的都是无人机作业,因为一部机器做不过来。

  为了尽快推广机械化喷药,周考健计划再购买几台无人机,联合作业。

  12月27日,生产厂家又带着一架新的无人机到这个合作社做飞行演示。这架无人机采用的是单旋翼技术,能够负载17升农药,比之前周考健购买的机型多出了7升。

  12月27日生产厂家带着一架新的无人机到合作社做飞行演示,这架无人机采用的是单旋翼技术,能够负载17升农药。

  周考健:怎么配药?

  工作人员:配药是吧,一升每亩的样子,按这个比例配绝对没有问题的。

  周考健一边观察这架无人机的喷洒效果,一边详细地询问操作人员这架无人机的各项性能指标。他告诉记者,自己打算年后就再购买一架新的无人机。

  周考健:冬季种瓜菜使用,平常我们可以帮,另外种果树的,种槟榔的,这些农户可以帮他们作业。

  前面我们看到周考健的无人机喷洒就像航模一样,操作员在地面遥控操作,飞机在离地两三米的高度作业。一架无人机只需要十分钟就能喷洒完六亩地,能抵上十个劳动力,周考健想着赶紧再引进一台。就在他忙着考察新型的无人机时,在深圳市的一间屋子里,聚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二十位农民。尽管已经到了农闲季节,但是他们却并没有闲着。我们再一起去看看。

  免费无人机操作教学,农业无人机应用推而广之

  谭志前:作业效率的高与低和飞行过程中,作业过程中一个安全性问题,清楚没有?所以一定要注意这些提前规划场地。

  台上讲课的这个人叫谭志前,他是深圳市一家无人机生产企业聘请的无人机飞行教练,台下坐的都是他的学生,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的是农业合作社的技术员,有的是种粮大户。他们每个人面前的笔记本电脑里都安装了模拟飞行的软件,谭志前要帮助他们尽快掌握无人机的操作要领。

  记者:你是来自哪里?

  河北省张家口市农民李美然:我来自河北张家口。

  记者:你家里种了多少地啊?

  李美然:家里有四五千亩。

  记者:一共买了几台?

  李美然:一共买了四台。

  记者:从什么时候开始知道这个无人机的?

  河南省周口市农民魏连宏:一个多月以前吧,两个月左右了差不多。

  黑龙江省桦川县农民鲁盾:这个效率高,完了还挺节省时间的。

  他叫鲁盾,来自黑龙江省桦川县。家里承包了八百多亩地。为了尽快操作新购买的四台无人机给来年的水稻喷洒农药,鲁盾已经在这里上了20多天的课程了。

  鲁盾:原来都是人工的,打的那种,那个效率低,对人伤害还挺大的,现在人员也不好雇,雇人也挺费劲,再说作业的时候都七八月份,天也挺热的。

  尽管还在学习无人机的使用,但是鲁盾已经开始盘算着如何尽快收回成本了。

  鲁盾:一天一个机器能喷300亩,这样的话,我要是喷的快的话,我可以在亲戚朋友那,都可以(使用),这样成本回来还快一点。

  下午,几名已经掌握飞行要领的学员又来到空地上练习实际飞行操作。为了尽快让家里购买的无人机派上用场,每个人都抓紧机会练习。鲁盾也趁机向教练求教技术问题。

  为了尽快让家里购买的无人机派上用场,每个人都抓紧机会练习。

  鲁盾:就是我一打这个副翼舵的时候,一带副翼舵的时候,后面那个方向舵老动。

  魏连宏:这个情况下很多时候是因为你的手的误动作,误带过去的,所以说之前讲飞行的时候是一个良好的姿势,会帮助你减少这些可能发生的概率。

  经过20多天的学习,学员们的信心已经越来越足。

  李美然:就跟我小时候玩遥控飞机似的,但这个我感觉比小时候玩那个还好操作。

  鲁盾:操作已经没啥问题了,这个相当简单,我这么大岁数都能整,再大岁数都应该没啥问题。

  李才圣是这家农用无人机公司的创始人。他告诉记者,过去由于国内这一领域技术不成熟,加上定价过高,无人机对于农民来说,一直是一块未知的领域,直到近两年农用无人机才逐渐推广开来。

  深圳天鹰兄弟无人机科技创新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才圣:在2014年年底的时候,像我们公司,通过百度关键字搜索的大概只有七千多人次,但是到了(2015年)6月份的时候,就到了一百六多万人次,到了9月份的时候,关注我们的人接近三百万人次,那这个对比以往是几百倍的速度在增长,然后每天咨询电话至少有三四十个在咨询我们的电话。那么飞机销售来讲,我们从5月份到现在,我们也卖了90多架,那这个在过去是不太可能的。

  为了更好地推广产品,2015年李才圣也推出了针对无人机操作的免费培训班,用来指导购买无人机的农民更好地掌握无人机喷药的操作方法。眼下的这批学员已经是公司2015年的第七期学员了。

  为了更好地推广产品,2015年李才圣推出了针对无人机操作的免费培训班,用来指导购买无人机的农民更好地掌握无人机喷药的操作方法。

  李才圣:我们从今年(2015年)的三月份,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培训了两百多人,主要是种粮大户,还有想买我们这个飞机去帮老百姓做飞防服务的,再就是一些大型的合作社。

  2015年,农业部印发了《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通知,力争到2020年中国农药使用总量实现零增长,其中提到要推广新型高效植保机械。李才圣告诉记者,实施“农药零增长”是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国际通行做法,他坚信,未来几年农用无人机市场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李才圣:因为它的雾化效果非常好,它可以节俭掉至少40%以上的农药,那么这个对我们国家提倡到2020年做到农业零增长,那么用无人机喷药的话可以大大的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根据江苏省的一个统计数据显示,江苏粮食的种植面积大约是八千万亩,靠人工喷洒,一人一天能喷洒一两亩地,每亩地一年用于喷洒上的人工成本在150元以上。而无人机一天可以喷洒300到800亩,一亩地的年均成本只有五六十元,目前无人机植保在水田作业,高杆作物,和应对爆发性病虫害等方面已经表现出突出的优势,被视为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花样翻新的农机正在彻底地颠覆着农村的生产方式呢?

  甘蔗收割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12月末,又到了田东县甘蔗收割的日子。广西欣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韦云峰一直忙着打电话,联络蔗农到基地来收割甘蔗。

  广西欣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韦云峰:110元一天。

  农民:一百一?

  韦云峰:对呀。你找了多少人了?现在。

  农民:现在没有时间。

  韦云峰:没有时间过来了你们又。

  农民:我们有工作了。

  韦云峰:老王你好。你原来说找工人过来,给我们砍甘蔗,现在怎么样了?

  农民:有人来,我打电话给你。

  韦云峰:好。

  十多分钟的时间里,韦云峰连续打了四通电话,每一个都是往年来这里收割过甘蔗的老蔗农。然而今年的用工情况却并不乐观。

  韦云峰:找了几个,这个他原就说过来的,但是原来(糖厂)一直没开榨机,没叫他过来。他是可以过来的,他那大概有二三十个人。

  记者:感觉今年找人工比往年怎么样?

  韦云峰:难,今年难。

  韦云峰告诉记者,公司在田东县一共有上万亩甘蔗,每年的产量在6万吨左右,按照每人一天能收割一吨 蔗来计算,如果全部依靠人工来收割,则需要几百名蔗农。然而,近年来,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农村的劳动力严重不足,加之蔗价下跌,生产成本上涨,导致人工越来越难找,眼看着地里的甘蔗即将收割,韦云峰迫切希望能够购买到合适的甘蔗收割机。

  青壮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农村的劳动力严重不足,加之蔗价下跌,生产成本上涨,导致人工越来越难找。

  韦云峰:现在人工越来越难做。年轻的都出去打工了,老年人在家里做也做不得,所以人工还是头疼的事情。

  广西是我国的蔗糖主产区,然而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低一直困扰着广西糖产业。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14年以来,广西启动了500万亩高产、高糖“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计划。欣盛农业公司的这上万亩甘蔗地也被纳入到其中。

  韦云峰:农民也好,种植大户也好,都希望就是买到这个适合自己收割的机器,这样提高工作效率,效益更高。

  12月31日,韦云峰的甘蔗基地终于迎来了第一台国产甘蔗收割机。韦云峰告诉记者,自己在2015年9月份购买了一台国外的甘蔗收获机,和国外的机子相比,这台国产收获机价格要便宜几十万,体型较为适中,履带式轮胎也更适合自己的甘蔗地。

  12月31日,韦云峰的甘蔗基地终于迎来了第一台国产甘蔗收割机。和国外的机子相比,这台国产收获机价格要便宜几十万。

  韦云峰:它可能更适合于丘陵地带,有一些据厂家的介绍,坡度它可以超过13度,20度以内它都可以收割,这样子的话更适合我们百色这一边。

  不过对于机器长时间的作业效果,韦云峰还有些顾虑。为了给韦云峰吃下定心丸,生产商决定免费提供一台机器让他试用一段时间。

  虽然刚刚下过雨,土壤的硬度还没有达到机械化作业的条件,但是为了尽快让客户检验收割机的效果,厂家决定立刻给客户展示收割机作业。开始的几分钟,收割机工作得很顺利。然而就在演示快要结束时,一个意外发生了。

  工作人员:不能动,拖拉机一动,不知道动哪里去了。

  工作人员:拖拉机不能动。

  原来,由于连续降雨,田里的土地过于松软,大型的拖拉机轮胎在地里打滑,导致车厢与甘蔗收获机的机械臂撞在了一起。厂家的员工不得不立刻停下来修理机器,演示也只能中断。

  第二天上午,韦云峰决定再一次检验这台甘蔗收割机。这一次为了不影响收获机的效果,韦云峰撤走了一旁的拖拉机,让这台甘蔗收获机单独作业。尽管土壤依然泥泞松软,但是借助履带,这台甘蔗收获机终于步入正轨,开始正常作业。

  韦云峰:刀片一般多久换一次?

  工作人员:只要是不搞到石头的话,半个月到一个月换一次。

  韦云峰告诉记者,等过几天地里完全晒干后,他还要让这台机器在自己的甘蔗地里连续工作几天,进一步检验这台机子的工作效率。如果没有问题,他便立刻购买几台投入到今年的收割中。

  韦云峰告诉记者,等过几天地里完全晒干后,他还要让这台机器在自己的甘蔗地里连续工作几天,进一步检验这台机子的工作效率。

  韦云峰:上一次在扶绥那里比较好效果,那一次没有下雨。还要观察一下,还要观察一下,等到天气晴了,我们再收割,实际操作一个礼拜以上,这样子来看效果。

  赵仁伟是这台甘蔗收获机的研发负责人。他告诉记者,这台收获机从2012年开始立项,研发花费了近两年的时间,2015年首次在广西上市。

  中联重科甘蔗收获机研发负责人赵仁伟:目前为止,我们投到广西市场已经投下来十台,刚好现在又是年底,明年我们规划要做到,做到60-100台,60-100台,目前我们已经有意向,有订单的已经有15台。

  目前,甘蔗收获机已经纳入到中央财政资金补贴机具种类范围中,根据《广西2015-2017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及其附件,符合标准的甘蔗收获机单机补贴最高达6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40万元、广西壮族自治区补贴25万元。

  广西思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闭玉春:我们买到手的话是240万元,但是我们广西的话是补贴50万元,应该是190万就可以拿到这台机子,补贴这台机子以外,在作业上还是有补贴的,像我们广西今年,给我们的是,机收一吨就补贴30块,如果我市场定价是100块的话,实质上的业主,我们农场主,只需要出70块就可以了。

  然而广西多丘陵,地块分散,加上雨水天气也给推进机械化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眼下,除了百色地区,柳州市也一直阴雨绵绵,在一片甘蔗地里,十来名农民正在忙着收割地里的甘蔗。雨天,田里的土地十分泥泞,甘蔗不仅湿滑,还有倒伏的现象,这大大增加了收割的难度。

  雨天,田里的土地十分泥泞,甘蔗不仅湿滑,还有倒伏的现象,这大大增加了收割的难度。

  记者:你一天能收多少亩啊?

  广西蔗农:一天半吨。

  记者:几点开始干的啊?

  广西蔗农:六点半。

  记者:干到几点啊?

  广西蔗农:砍到天黑为止,不得什么钱的。这甘蔗太差了。

  记者:像您一天能砍多少吨?

  广西蔗农:我啊,最多是一吨左右。

  这些蔗农收割的甘蔗地属于广西思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家农业公司在柳州一共流转了上万亩土地种植甘蔗,是当地最大的甘蔗种植基地,也是当地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公司,每年12月初到第二年的3月份是甘蔗收割的黄金时期,往年的这个时候,地里已经可以看到两台甘蔗收割机和多辆拖拉机忙碌的身影。然而今年天公不作美,一个月来雨水不断,严重影响了机械化作业的进程。

  闭玉春:雨天影响很大,主要是因为地里面太湿了,机械进去会陷下去,所以说受到雨天(影响),特别是(2015年),从12月初开砍到现在已经整整一月只有四五天是能机收的,所以今年比较被动。

  院子里停放的这两台机器就是公司购买的甘蔗收割机。为了不影响收割的进程,公司一方面让农机手随时检修、保养收割机,等到天晴,地里晒干后就立刻下地作业;一方面也雇佣周边的农民来增加收割甘蔗的人手。

  记者:一个人一天能收多少?

  闭玉春:一般就是1.2吨左右一个人。

  记者:多少个小时?

  闭玉春:要10个小时左右。

  记者:要是机械收割呢?

  闭玉春:一般就是6个小时的话,就可以收得250到300吨。6个小时左右。如果说机收满负荷,如果一天它满负荷得250吨的话,照这么计算,包括折旧还有油耗还有机手的工资,包括保养等,(每吨成本)大概是63(块)到70块钱左右,但是如果是人工砍收,现在的人工要130(元)到150(元)左右。

  尽管人工收割的成本是机械收割成本的两倍左右,但是眼看着雨一直下个不停,公司的这些农机手们也只能暂时停工,一边休息,一边等待着天气尽快放晴。

  闭玉春告诉记者,推广机械收割,除了要引进收割机械,土地也必须平整,这样才能便于操作。公司在2014年投入资金进行 3000多亩双高项目的土地平整,2015年初全部完成。然而直到2015年末,这一块的补贴资金依然有600万没有到位。

  闭玉春:补贴达到一千五百块钱一亩地,但是因为它是属于先建后补,意思就是说,由企业先自己垫资投入把这个小块并大块,还有一个是把机耕道搞好,符合机械化。但是因为审批整个项目完成之后,资金的拨付这块,这个环节很慢。所以说2015年再给了我们5832亩的任务,到现在的话我们也只能完成了2700亩,因为资金没到位,没有钱再往后面投,所以这一块就影响了我们整个农场全程机械化这一块。

  半小时观察:农机推广还需打好“组合拳”

  从政策来看,国家对农业机械的扶持是一贯的。2004年,国家颁布了《农业机械促进法》,十多年来,农业机械补贴的金额有了大幅提升。2015年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迎来大调整,相比往年,补贴范围有所扩大,补贴类目更加集中,补贴流程更加简洁。但是也有一些省份补贴资金使用不足50%,上年度资金兑付尚未完成的情况。

  其实农机的使用推广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农机质量、农机标准、人员培训、土地的平整以及不同地区耕种标准的协调统一。这就好比你买了一部汽车,如果你不会开车,或者你门口的道路坑洼不平,方圆十公里也开不到,那样你的车子最多也就是一个摆设而已。

  和过去比,我们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而对照现代农业对农业机械的要求,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这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当仁不让地吹起农业现代化的号角,积极扶持、协调、统筹农业的推广工作,只有这样现代农业的春天才能早日到来。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01月08日 22:22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海南省琼海市一家农业合作社的圆茄种植基地,两个月前,这里迎来了这个喷洒农药的新帮手。海南省琼海市一家农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利用无人机,在田地上空喷洒雾化农药。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周考健决定将自己试验了几年的圆茄种植技术在合作社里推广。他鼓励社员们种植过去从未种过的圆茄,除了技术指导,还推出了最低收购价等措施来保护农民的利益。(《经济半小时》 20160108 乙未农村纪事:农业转型“机”不可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