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50131 聚焦古建保护 山西:文物大省为何“糟蹋”文物

来源:央视网2015年01月31日 22:30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古建筑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是厚重历史积淀与文化传承。大火焚烧过后的废墟,拆、盗过后的累累伤痕,不仅是古建的伤痛,更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殇。然而珍贵文物摇摇欲坠,迟迟不得修缮,原因在于何处?《经济半小时》记者带您深入山西古建筑失修背后的重重迷雾。】

  近年来各地古建频频遭受人为损害,面临败、盗、卖、拆等一系列威胁。古建筑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承载了厚重的历史积淀与文化传承。大火焚烧过后的废墟,拆、盗过后的累累伤痕,不仅是古建的伤痛,更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殇。山西是古建大省,《经济半小时》记者在过去的十天里,行程上千公里,走访了山西省长治、晋城、临汾、晋中等地,对这些地区的古建筑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一大批珍贵的古建筑,都处于失修的状态,岌岌可危。来看《经济半小时》记者李雪峰来自山西的报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坍塌严重 村民:根本没人管过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李雪峰:我现在是在长治市壶关县的秦庄村,那么我身后的这个建筑就是秦庄东岳庙。那么根据文物部门的鉴定,该庙始建于元代,距今已经有六七百年的历史。那么2004年,该庙被定为了山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那么就这样一个省级的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多年的缺乏维护,现在导致了一个面阔五间的大殿,已经坍塌了四间,只剩下一间的屋顶在摇摇欲坠。那么殿内的情况,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进去看看。

  记者李雪峰: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这个里面的顶子已经完全坍塌下来了,那么坍塌下来的大梁就已经散落在了地上,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在这些木质大梁上面写着捐资人的名字,还能清晰地能够看到。而且这个大梁上已经布满了虫眼,这些木质已经酥掉了,已经完全地就腐烂了,一捏都成了粉沫状。那么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屋顶坍塌下来以后,这些散落的琉璃已经遍地都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琉璃,虽然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但是这个琉璃的色彩还是非常的鲜艳的。那么我们可以看,这些地上的大梁最粗的直径应该得有六七十公分粗,那么就这样粗的一根大梁也已经断裂了。看到此情此景,确实也非常的让人心痛。

布满虫眼的木质大梁 上面写着捐资人姓名

布满虫眼的木质大梁 上面写着捐资人姓名

  记者:您觉得这个庙跟其它的庙有什么其它不同之处?或者它的价值在什么地方?

  民间古建保护志愿者唐大华:在这一代元代建筑当中,是少有的大面积的大殿,另外整个庙里头,前面还有三个前殿,布局也很奇特,前殿有明代的,有清代的,它整个一座庙是元、明、清三朝的建筑逐渐累积起来的。

  唐大华,民间古建保护志愿者,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拯救古建公益基金创始人,从2010年至今,他已先后到山西走访20余次,调研山西古建筑近700多处。唐大华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2012年他发现省级文物秦庄东岳庙,由于常年缺乏维护,损毁严重。随即在个人微博上发布了这一消息,呼吁政府尽快抢修维护,可两年多时间过去了。秦庄东岳庙依然没有得到任何的维护,受损情况越发严重,大殿仅存的一间屋顶,只靠一架大梁来支撑,随时可能坍塌不保。更令人担心的是,不仅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如此,就连被列为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也命运堪忧。

  记者:我现在是距秦庄东岳庙100多公里以外的晋城市的泽州县的川底村,我身后的这个建筑就是川底佛堂,2013年川底佛堂被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么就这样一个国宝级的建筑,也同样遭受了跟秦庄东岳庙一样的悲惨命运,我们可以看到房顶依然也已经坍塌,那么主体结构仅靠着这样几根木棍在做着支撑,看上去是岌岌可危,命悬一线。

  记者:这个是?

  民间古建保护志愿者唐大华:这是一只斗,这是个拱,还有那个大的,还有那个小的都是拱,都是前檐掉下来的,碰一下,掉下来了。

  记者:这个地方已经漏雪了。

  民间古建保护志愿者唐大华:这儿也下雪了。

  记者:你看这边已经有雪水化下来了,你看,那边的雪水。

  民间古建保护志愿者唐大华:最危险是这儿,因为大梁整个在露天淋雨,这个雪下了以后,恐怕很长时间化不了,这个大梁一旦朽断了,整个屋干,因为抬梁式建筑,就靠这么一层层梁这么抬上去的,这是最底下一层大梁,它一旦要朽断了,整个就掉下来了。

  记者:那种状况就跟咱们去秦庄东岳庙一样的,整个全塌下来了。

  民间古建保护志愿者唐大华:对对,秦庄塌了四间,那是三架梁掉下来了,未必是三架梁都朽断了,可能就是朽断了一架梁,把两边的一下给拽下来。

  记者:那就是说,如果不去及时维护的话,遭受的是跟秦庄东岳庙一样的命运。

  民间古建保护志愿者唐大华:对对,这边比那儿还惨,有可能它里头一间也剩不下,就剩四面墙。

  为了进一步了解川底佛堂维修情况,《经济半小时》记者找到了看护川底佛堂的村民。

  记者:您在这儿生活一辈子了吧?这么多年这个房子就没有人修过吗?

  川底佛堂村民:没修过。好像七几年还是六几年修过。
  
  这位村民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土改时庙里两厢的房子分给他和另外一家村民居住,正殿归大队使用,是村里的开会场所,后来由于渗漏严重无法维修,所以村里弃之不用,一直废弃到现在。

  川底佛堂村民:想整改,换一个櫕,大队都不来。坏在哪儿大队都没人管整个事儿。后来说这是文物开始重视了,才来看。

  记者:当年文物局知道这个事儿之后有多长时间了,他们就一直没有人管这个事儿。

  川底佛堂村民:6年了。

  记者:6年了。

  川底佛堂村民:以前就没看过。

  记者:这两年有人看了,但还是没有什么动作是吗?

  川底佛堂村民:没有。

川底佛堂村民告诉记者文物迟迟未得到文物局的修缮

川底佛堂村民告诉记者文物迟迟未得到文物局的修缮

  山西现存元代以前木结构古建就有399座,辽金以前137座,元代有262座,占全国约80%。据山西省文物局发布的资料,73%以上的山西古建筑存在不同程度的险情。不仅省级文物保护建筑出现了问题,包括国家级文物保护的建筑,也开始告危,古壁画情势更是岌岌可危。

  明清时建筑损毁严重 古建保护志愿者呼吁多次 文物局仅盖一层塑料布

  新村妙觉寺,位于晋中市太谷县阳邑乡新村,是我国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为明清时期建筑,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布局,中轴线有过殿(千佛殿)、正殿(大雄宝殿),两侧为东西配殿;现存建筑除千佛殿为清代所建外,余皆存明代建筑风格,解放后妙觉寺一直由村委会办公使用,但后由于缺乏维护,损毁严重。后来村委会搬离了妙觉寺,这个寺就一直是荒废的状态。

位于晋中市太谷县阳邑乡新村新村的妙觉寺 外观受损严重

位于晋中市太谷县阳邑乡新村新村的妙觉寺 外观受损严重

  《经济半小时》记者在妙觉寺院内看到,正殿(大雄宝殿)的主体结构相对完好,但屋顶前檐已经严重变形弯曲,墙体多处出现裂痕。唐大华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新村妙觉寺最大的亮点就是过殿(千佛殿)内的满墙壁画。由于年久失修该殿的西侧屋顶已经坍塌露天,那么殿内壁画是否完好?有无受损呢?由于该殿大门紧锁,记者无法进入,只好将设备伸进门缝内进行拍摄,通过拍摄的视频和照片可以发现,由于屋顶的塌陷,致使西山墙壁画大部分被泥水覆盖,损坏程度不容乐观。

  民间古建保护志愿者唐大华:这个大殿是西侧的屋顶大面积坍塌,前后沿都坍塌的面积很大,正好是西边的山墙就露天了,然后这个泥水下来山墙上满墙的都是壁画,明代水路画,壁画现在已经三分之二都已经被泥水遮盖了,损失非常严重,这个壁画非常好,对面墙上没有坍塌,壁画保存的很完整,一组一组的神仙图案看的很清楚。西山墙因为长时间的坍塌没有人管,没有人修缮处理,壁画的损失已经无可挽回了。

  看到满堂壁画受损严重,唐大华感到既无奈又惋惜。

唐大华告诉记者 至今也没有看到有效的维修措施

唐大华告诉记者 至今也没有看到有效的维修措施

  民间古建保护志愿者唐大华:你像这个房子,这六座殿里头原来是全部有壁画的,现在仅仅是保留下来这一座殿,这个殿里留了一点背景,所以有壁画是非常少的。

  记者:而且硕果仅存的一座殿有壁画,但是还漏雨了。

  民间古建保护志愿者唐大华:对,一面墙损失一大半了。这个壁画的概念,留下传统壁画的概念,就是山西相对来说还算多一点,山西以外的省每个省留下的壁画都是屈指可数的,明代风格的壁画有很多省根本就没有。根本一点没留下来。

  记者:所以说尤其珍贵?

  民间古建保护志愿者唐大华:对,非常珍贵。

  为了能够尽早抢修维护妙觉寺,唐大华多次通过个人微博在网上呼吁,虽然政府部门有了回应,但至今也没有看到有效的维修措施,这让唐大华很失望。

  民间古建保护志愿者唐大华:太谷县宣传部的官方微博有个太谷发布,他们回复了一下,说他们要抢救一下,这是4月份的时候第一次来,然后他们回复答应要抢救一下,到5月份的时候我又来了一次,我看他们到底怎么抢救的,来了以后一看就盖了一个塑料布,一刮风以后没起任何作用,那个窟窿还照样漏着,就那么搭了一盒塑料布,而且风刮大了还容易把瓦带下来,不但没有好作用,反倒还能够有可能加重。然后这是5月份到现在半年多了,第三次到这来。还是什么都没有,这个塑料布也已经完全不起作用了。

  在与当地村民采访过程中,《经济半小时》记者感受到当地村民与妙觉寺有着很深的情结。每每提到妙觉寺的现状,村民无一不表露出惋惜之情。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阳邑乡新村村民陈春贵:可惜,心疼,肯定心疼,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原来挺好的,每个房间里面都是彩画,都不错的挺好的,从文化革命拆了到现在没有人管,破破烂烂的。

  记者:是吗?就这种现象有多少年了?就在这放着。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阳邑乡新村村民陈春贵:文化革命之前就一直这么放着。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阳邑乡新村村民王金文:反正太可惜了,老祖宗留下来的好几百年的东西,就这么扔了,太可惜了。

邑乡新村村民为妙觉寺的损毁消亡感到万般可惜

邑乡新村村民为妙觉寺的损毁消亡感到万般可惜

  记者:那像你们这个村子里面的乡亲们,有时候会不会提起妙觉寺?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阳邑乡新村村民王金文:经常提,以前相当鼎盛的这个庙,以前四月四赶庙会,都是因为这个庙。

  妙觉寺当年承载着当地十里八村人太多的记忆,看着一个国宝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就这样荒在村子里,慢慢任它损毁消亡,村民们都感到很是痛心,也很着急。

  记者:尽快修缮起来是村子里面大家共同的希望?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阳邑乡新村村民王金文:对,不是一个村,是整个太谷县的好东西,老祖宗的东西,现在太谷县这样规模的寺庙只有两个,杨毅大寺(音)一个,还有这一个,其他拆的拆,毁的毁,几乎不成样子。现在有的都是新盖的,说实话,以前的结构都变了。
  记者:不可还原。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阳邑乡新村村民王金文:对,不可还原。

  尽早地将妙觉寺修缮起来,保护起来,让文化传承下去,是当地村民共同的心愿。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阳邑乡新村村民陈春贵:希望能修好,对我们都挺好的。

  山西是全国唯一一个保存了从唐代到清代完整建筑体系的省份。其中,早期木结构建筑存量占全国总量的75%以上,多为明清建筑。但是在调查时《经济半小时》记者却发现,多种破坏方式正在危及山西古建古壁画。多处古建的柱础、雕花、壁画年久失修。山西不仅是煤炭大省,也是古建大省,但令人惋惜的是,这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国宝级古建筑处于失修状态,其中的原因除了由于常年缺乏维护导致的自然损坏外,管理不善导致的损毁现象也非常严重。

  常年失修 管理不善 全国超20%国宝级古建筑岌岌可危

  太谷圆智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远近闻名的佛教圣地,香客众多。2015年1月20日,记者来到了位于山西晋中市太谷县范村的圆智寺,前来上香的香客络绎不绝,但该寺却大门紧闭,为了一探究竟,《经济半小时》记者跟随香客一同进入了寺外的办公区。

圆智寺外观,大门紧闭。

圆智寺外观,大门紧闭。

  圆智寺工作人员:不开放,不开放。

  记者:我们进去上个香,这边为什么不开放呢?初一、十五不是都可以上香吗?

  圆智寺工作人员:文物局不让开,修文物呢?

  记者:文物局有什么问题吗?

  圆智寺工作人员:那个殿烧了,火烧了,所以不让在里面烧香,点蜡,三月初一着了一把火。

  对于寺院失火的消息,香客们先前并不知情,得知这一消息都感到很惊讶。

  记者:以前你们来过吗?

  香客:来过,每年都来。上半年还来过呢!

  圆智寺工作人员:你看那个不是搭着呢,就是那个殿烧了,所以就不开放。

  香客:进都不让进。

  圆智寺工作人员:他文物局不让开放。

  记者:我们不烧香,我们进去看看行吗?

  圆智寺工作人员:我也没有钥匙。

  千佛殿大火付之一炬 资金不畅 政府修缮遥遥无期

  通过与寺院工作人员再三沟通,最后寺院工作人员允许记者进入了圆智寺。圆智寺建于唐朝贞观年间,明清两代多次重修,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所建,其过殿千佛殿是我国罕见的无梁大殿,根据资料显示在千佛殿的四面墙壁上,密密麻麻绘满了大小基本一致的佛像,只是这些佛像的形态各异,让人叹为观止,而当年画师们所付出的心血可见一斑,这也成为了该寺最大的亮点。2014年初的一场大火,将这座大殿连同壁画一同付之一炬。

  记者:我看壁画这些怎么都已经发黑了,是被熏的吗?以前也是这个颜色吗?你当时来的时候?

大火一炬,珍贵壁画已然熏黑。

大火一炬,珍贵壁画已然熏黑。

  民间古建保护志愿者唐大华:不是,原来这个颜色很鲜艳,就红的、绿的都很鲜艳,这个黑的,这是过去的红色,过去红色用朱砂,朱砂一遇高温以后就变黑了,就变成黑色了。过去绿色,颜色都烧很浅了,颜色已经完全失真了,而且这个东西是不可逆的,没有办法恢复了。不是一层灰一擦掉了,就完全不可逆了。

  唐大华几年前曾到访过圆智寺,曾被该寺精美的壁画所吸引,被奇特的建筑结构所折服,但现如今一把大火将这一切毁于一旦,他对此深感惋惜。

  记者:您觉得最惋惜的是什么?

  民间古建保护志愿者唐大华:这个殿有几项珍贵的地方,一个是它这个木结构,整个木结构,明代的木结构用的是一个无梁殿,就没有用大梁,整个殿里头,就靠角梁把整个屋盖挑起来,像这种结构的殿,全国也没有几座,全国只有几座,这个数量非常少。这种结构非常精彩的一种结构,就用材很少,不用大尺寸的木料,就能把这个屋子盖起来,这是一个木结构无梁殿。第二个就是它这个壁画,这个壁画四面墙全部都画得满满的,而且保存的非常完整,现在经过失火以后,你们看看,这个已经有些个已经脱落了,尤其是门口这一对天王像完全已经脱落了。

  记者:现在这个地方还有一点点?

  民间古建保护志愿者唐大华:对,过去那个衣纹,衣服那个飘带,衣纹还有一点,留下来一点了。过去天王像大概高度这么高,壁画,另外就是屋定的琉璃,圆智寺整个庙的琉璃瓦顶全部都是保留了明代的原构,经过大火烧毁以后,屋顶塌下来以后,这个琉璃,刚才我们看到这就是残件了,也是大量的损毁掉了。所以这个殿三样宝贵的东西,经过这一场大火以后,全部都损失了。 

  《经济半小时》记者一连多天,行程1千多公里,在山西各地走访调查。通过调查,记者发现在山西,这些被列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及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代建筑,都存在年久失修,或因为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损坏,还有的因为缺乏技术维护及未能合理利用等因素,在岁月风雨侵蚀下,迅速破败,现状令人担忧。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像秦庄东岳庙、川底佛堂这些极为珍贵的古代建筑,多年来一直未能及时得到修缮呢?带着疑问《经济半小时》记者找到了相关文物主管部门。

  记者:这么多年,咱就没给修缮修缮,就成那样了。

  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文物博物馆长李军:修缮修缮肯定要(钱)。光靠县级的文物部门,还是比较困难。

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文物博物馆长李军论修缮难题

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文物博物馆长李军论修缮难题

  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文物博物馆长李军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壶关县古建众多,各级古建文物就有100多座,由于每年维修资金没有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只能靠报批维修项目,审核通过一个项目市里拨付10万元。 

  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文物博物馆长李军:这十万块钱,设计设计五六万(元),市保的必须是市里面组织,设计,审计完评审,专家要评审,专家要签字,然后招标,工地一进,进去以后,三通,通水、通电。施工的期间还要住房子、吃饭。

  一个项目固定额度10万元,对于受损严重的古建维修费根本就不够,可按照市里规定项目必须专款专用,即便有钱也不能集中统一使用。

  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文物博物馆长李军:我们这个款项不能挪用,不能说把其它庙,建起来,用上50万元钱,把钱集中起来一起用,不能这样干。

  对于2004年便被认定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的秦庄东岳庙,至今已经过去10年了,现在损毁越发严重,已经岌岌可危。那么到底这个修缮责任归谁呢?

  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文物博物馆长李军:修缮的责任到底归谁,多方面的。这个是多方面的,因为这些都是在村里边,村里边首先它有责任,县里边它也有责任,市里边也有责任。再一个时间长,主要是时间长。你要是让我跟你说为什么没有修,责任到底在哪,我不好说这个事情。

  山西省文物局原总工程师柴泽俊,已经是80岁高龄,从事古建筑、地下文物的考查研究及保护工作42年,实地勘察研究过上千座古建筑实例。他主持和指导修缮了包括平遥古城、五台山、永乐宫等一批有价值的古建文物。年过古稀的柴教授,由于身体原因现在很少出门,得知记者是为保护古建的问题而来时,老人欣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当柴教授得知圆智寺千佛殿被大火烧毁时,老人显得很是吃惊。

八十高龄的山西省文物局原总工程师柴泽俊地下文物考察笔记

八十高龄的山西省文物局原总工程师柴泽俊地下文物考察笔记

  山西省文物局原总工程师柴泽俊:那个庙上的琉璃,我在《山西琉璃》那本书上就有记载。我原来跑的很多,我就觉得有些人对这个事情不重视,尽量把它记录下来,将来查找一些东西还有用。

  记者:那现在您当年记录的佛像,那两个大殿里的佛像壁画已经成为最珍贵的照片了?
  山西省文物局原总工程师柴泽俊:对,现在已经没有了。

  柴教授看完记者手机中拍摄的古建现状的照片后,感慨颇多。指出了目前山西省古建文物保护方面多年存在的问题。

  山西省文物局原总工程师柴泽俊:政府没有把文物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排上议事日程,如果一年检查一次两次,对于不作为,或者不保护文物,在保护文物不作为无作为的人要追究一下,那么这个文物保护也就重视起来了。文物保护不好,或者文物受到损坏,甚至连报告都没人报告,又谁去追究呢?不重视历史文物的表现是没有文化的一种现象,或者是文化太低的一种现象。任何一个发达的国家,对它的历史遗产都是非常非常重视的。

  重视不足 人才匮乏 文物保护亟待改善

  在柴教授看来,修缮资金短缺并不是主要原因,根本原因还在于政府对古建文物保护认识的匮乏和重视程度的不够。

  山西省文物局原总工程师柴泽俊:所以我就说,山西这些古建筑要想保下来不排上政府的议事日程,不受党委和政府的重视,要想真正的保下来太难了,每年看每年坏,心疼也没有办法,无能为力。

  柴教授认为,除了政府足够重视,古建保护专业人才的匮乏,也是古建保护的一大瓶颈,专业人才梯队式的培养是政府另一项重要的工作。

山西省文物局原总工程师柴泽俊对有关部门不重视古建筑 感到无能为力

山西省文物局原总工程师柴泽俊对有关部门不重视古建筑 感到无能为力

  山西省文物局原总工程师柴泽俊:我想山西如果没有一个学校培养这样的人,就这样发展下去再过上三十年,没人会修了,就这钉个钉子,那钉个钉子,就拿个铁箍给你套住,就了了。修古建筑不会修,技术全丢失了,研究认识它的价值丢失了,实在不行我是觉得如果国家能够重视,就成立一个学校一个高等班一个中等班,一个低等班,培养研究人员和工程勘察技术人员,培养你的监理人员和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培养你的工人,如果技术全部失传了,将来保护文物只不过一句空话而已。

  在即将结束对柴教授采访的时候,他深情地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从事了一辈子古建保护工作,他毕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山西古建保护工作得到政府的重视,损毁的古建能够得以妥善修复。

  山西省文物局原总工程师柴泽俊:中国是世界闻名古国,那么山西就是全国地上古建筑保存的最古老对完整的省份之一。如果这一部分东西就要丢失了,不仅受到中国人的责备,我想都要受到世界人的责备。

  【半小时观察】古建筑被毁 国之痛

  古建筑是一个民族、一个城市、一种文化的生动面孔,也是人们血脉相连的共同记忆和身份凭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段古建筑保护的文字是这样说的:“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现在许多城市在开发建设中,毁掉许多古建筑,搬来许多洋建筑,城市逐渐失去个性。在城市建设开发时,应注意吸收传统建筑的语言,这有利于保持城市的个性。”很显然,古建筑不仅仅是建筑,更是一座城市,甚至是一个国家文明文化的承载体。无论任务有多繁重,难度有多大,成本有多高,也不能改变我们所负有的保护责任。保护古建,刻不容缓。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5年01月31日 22:30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古建筑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是厚重历史积淀与文化传承。大火焚烧过后的废墟,拆、盗过后的累累伤痕,不仅是古建筑的伤痛,更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殇。然而珍贵文物摇摇欲坠,迟迟不得修缮,原因在于何处?敬请收看。(《经济半小时》 20150131 聚焦古建保护 山西:文物大省为何“糟蹋”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