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规划明年经济任务和目标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制作了一份问卷,发放给200位经济学界和企业界人士,收回有效问卷109份。问卷的核心是关于中国的改革和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和研判。在即将到来的2014年,中国经济将会面临哪些风险和挑战?来看《经济半小时》接下来的问卷调查。
警惕2014年物价水平反弹 房地产泡沫或成最大风险
《经济半小时》问卷调查的第六个问题是,您对明年CPI的预判情况如何?在我们的调查中,75%的企业家和经济学家认为2014年的CPI增幅将处于3%-5%之间,占到了绝大多数。有13.5%的人认为2014年CPI会保持在3%以下。认为会达到5%-7%的有8.3%,另有3.2%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认为,2014年的CPI增幅将超过7%。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我们国家的物价水平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基本上我称之为大年小年的格局,如果今年的物价比较低的话,那么明年的物价可能就会涨得比较高。所以由于2013年的整体的物价水平是比较低的,我估计在2.8%左右,因此应该警惕2014年物价水平的反弹,所以我想明年如果能够控制到3%到4%,甚至于在3%到5%,再突破一点,3%接近到5%,都是可以接受的。
多数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对于明年通胀预期并不担忧。事实上,在调查中,有13.5%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认为,2014年CPI增速会保持在3%以下。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物价上涨的压力,你会看到过去两年主要是农产品,这一段时间主要是猪肉。但是消费物价中间,除了农产品还有其它的构成,但是会看到其它的产品都是不涨的,尤其注意到PPI一直是负的,PPI对CPI的传导压力是非常弱的,也就是说未来上涨,在明年中间如果要上涨,还是农产品,而农产品从目前来看,也就是这个样子,我们认为不会涨得太快。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
2013年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6%,年初确定的2013年通胀控制在3.5%的目标预计可以完成。但是与此同时,从今年9月份开始,保持了长达半年之久3%以下的CPI增幅再次抬头,目前已经连续三个月超3%,再次走高的趋势也引起了市场的警觉。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报告显示,明年价格运行面临较大的上行压力。
高盛投资管理部中国区副主席哈继铭:我们最近的这一段时期的货币增长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年初定的目标13%,大部分的月份都是在14%,或者更高水平以上,所以货币发行这么一个速度它对货币政策会有一定的滞后作用。但是根据我们的测算,这个滞后的影响是12个月,就是对第二年的价格CPI产生影响。
经济学家和企业家普遍认为,尽管通胀压力不是很大,但2014年,控制通货膨胀依然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目前国内经济稳中略降、产能过剩、输入性通胀压力较轻和粮食丰收等因素抑制了物价上涨的幅度,但通胀预期已经开始增强、蔬菜和猪肉价格正在回升、加上劳动力成本上升、货币环境稳中偏松和翘尾等因素的影响,都有可能带来通胀压力。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明年来讲,价格肯定较今年有所上扬,因为今年来讲,全年平均的CPI的水平可能在2.0到2.7的水平,已经在我们的3.5的目标值之内,但是明年,我们就会发现有很多的价格上扬的这种因素。第一个就是价格改革,明年是推出各类价格改革的一个最重要的一年,特别是一些公共服务,和一些基础能源产品,这里面的改革,对于我们CPI的影响可能会比较大。第二个很重要的,我们这几年经济增长不太好,但是我们工资成本的上涨速度依然是将近两位数的,当然还包括我们前期的货币存量太高,它所带来的货币冲击依然存在。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
《经济半小时》问卷调查的第七个问题是,2014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什么?在被调查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中,有31.5%的人选择了房地产泡沫破裂,选择产能过剩和地方债的分别占到24.3%和22.6%。另有19.8%选择产业升级受阻。
2014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就是房地产泡沫的问题。因为房地产目前很多参数已经的确是超过我们一般宏观经济能承受的一种范围,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目前我们的房地产价格的偏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更重要的一个,它占投资的比重达到20%左右,房地产贷款占我们整个全社会贷款达到22%左右,如果房地产这里面出现一个明显的一些波动,特别是这种下行波动太大的话,可能就会导致我们整个经济会出现一些灾难性的后果。但是如果房地产持续像现在今年这样的一个一线城市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我们现在就相当于利用房地产来带动经济,就好像一个人抓住老虎的尾巴,松开也不是,抓住也不是,所以这里面就要考验我们决策者在调控中间的意识和决策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7412亿元,同比增长19.5%;商品房销售面积11080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达20.8%。可以说,2013年,虽然面对着多项调控政策,但房地产行业增速仍然很快。这对接下来的调控政策带来新的考验。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2014年是考验大改革全面拉出一年,但同时也是房地产考验我们整个宏观调控的核心问题。特大型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房价可能还会持续上升,因为这部分的城市的人口聚集能力还是非常强的,产业聚集能力还是非常强的。同时它的土地的供应是供不应求的,所以房租还会涨,房租涨了以后,反过来支撑房价的持续的上涨,这是个问题。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
除了房地产泡沫这个巨大风险之外,24.3%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认为产能过剩将威胁2014年中国经济的发展。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明年最大的风险,我觉得风险比较多,现在比如说这个有一些重工业这个产能过剩的问题,这个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
2013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重点锁定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这五大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在全球经济放缓、需求不旺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这部巨大的机器依然在全速开动,难以“消化”的巨大产能,最终成为中国经济的“拖累”。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们普遍希望这个问题能够在2014年得到重大改善。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现在很多产业都产能过剩,钢铁八亿吨,水泥、电解铝很多重工业、轻纺产品都过剩,生产越大可能越不赚钱,怎么调整过剩的产能,使恢复相应的水平是关键。
除了房地产泡沫和产能过剩之外,约有22.6%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认为地方债是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所在。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房地产也是政府跟地方债务相关,靠卖地形成收入。如果现在改革,政府退出市场,重新界定政府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退出市场,是不是还有能力再支持这个债务?是不是还有能力再去卖地?所以就变成新的风险。
据了解,为应对地方债风险,中组部近日下发通知,加强对政府债务状况的考核。把政府负债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强化任期内举债情况的考核、审计和责任追究,防止急于求成,盲目举债搞“政绩工程”。这被视为管控地方债的最新举措。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地方债务大部分是从银行,不管是从政策性银行还是商业银行,那些银行就有了问题了,是不是?我们现在资产负债表里面负债率杠杆率太高,这个是蕴藏着风险的,如果把这个一撤掉,这个风险它有可能暴露,那你必须要想办法。
此外,还有19.8%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认为,产业升级受阻将是2014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最主要风险。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无论是地方债,房地产泡沫,产能过剩等等,这些问题都会有一些解决的办法,但是产业升级,这个目前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产业升级,但是往哪儿升,升什么,用什么来支撑,这个也是很难的问题。其他的问题解决是一个治标不治本,可能一两年会增长,但是长久的持续就很难发展了,只有产业升级,产业的转型完成了,我们的经济才会进入快速良性的发展,这个是一个关键点。
《经济半小时》问卷调查的第八个问题是:2014年,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您认为最大的阻力是什么?有多达46.7%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认为政府干预过多、垄断过多是最大阻力,占到受访者近一半的比例。有25.5%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选择了法制不健全。此外还有20.6%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认为是GDP崇拜阻碍了转型升级。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经济转型过程的最大阻力,其实还是政府自身的行为的转变,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经济转型,要不然是政府拼命的提倡,看准了一两个行业,出台各种措施去鼓励它,像太阳能光板就是一个负面的例子。因为往往政府是看不准哪些行业有前途、哪些行业没前途,这是一个问题,所以这个需要解决。
多数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认为政府的过度干预,造成很多问题长期存在,如资源浪费、不顾环境的粗放发展方式,甚至存在权力寻租等腐败问题。政府需要转变角色,市场能够做好的,政府就应该少管,要做“有限政府”。他们普遍希望2014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可以更加顺畅。在调查中,25.5%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还选择了法制不健全是中国经济最大的阻力。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名誉教授江平:法制应该说在市场里面,就是两个核心的问题,一个市场自由,一个市场秩序。要从这两个角度来看,应该说我们过去市场自由是不够的,而市场的秩序也很混乱,要从这个角度来看,应该说我们也来完善这个市场经济的法制,这两点都要考虑。可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思想,虽然在起草行政许可法的时候包含着这种思想,但是在实践中很不理想,也就是实际上各级政府的批准权、许可权依然如旧,或者没有多大的改变。这就说明思想这种东西,往往不益于法制的建设,它就跟着改变了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名誉教授江平
在调查中,20.6%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认为GDP崇拜是中国2014年经济转型升级的最大阻力,略低于法制不健全选项。
高盛投资管理部中国区副主席哈继铭:我们现在看到无论是这个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乃至于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都看GDP,我们每年都建立GDP的增长目标。我个人认为中国就没有必要建立一个GDP的增长目标。我们是一个市场经济,也希望全球各个国家来承认我们市场经济的地位,所以我们可能不应该再不断制定GDP的目标,而且不遗余力地加以实现。
高盛投资管理部中国区副主席哈继铭
事实上,中国经济发展中,淡化GDP的倾向已经开始越来越明显。中组部在12月9日下发的《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考核评价政绩的主要指标,也不搞相应排名,应该淡化增长,将力气用在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上。对此经济学家和企业家普遍认可。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宏观经济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充分就业。如果在这样的水平上这一点能满足,不需要很高的速度。而且从中国过去两年的情况,已经证明在7.5左右就业都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经济半小时》此次调查的第九个问题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强调,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同等重要。2014年,您认为两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将会如何?有64.2%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表示,非公有制经济将获得更大发展。16.8%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认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将维持现状。11.6%的人觉得不好说,7.4%的人认为公有制将获得更大发展。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2014年来看,非公有制经济,就是民营经济将会有很多新的投资的空间,这些跟落实改革政策密切相关的。所以比如说要可以允许办一些区域性的、小型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所以2014年,我想它会给一些投资者,主要是民营投资者,带来一些新的商机,所以2014年对于民间投资者而言,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年。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党的文件第一次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这样并列提出,因此很多经济学家企业家对接下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表示乐观。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我是比较乐观,我觉得这个三中全会《公报》提出来,应该是一个正面的东西,也就是说应该比今年或者过去更好,非公有经济将获得更大的发展。至少我认为民营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会在三中全会《公报》的鼓舞下,更多的去进入以前没有进入的领域,我相信它至少比现在更好,可以说得到更大的发展。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
虽然大多数受访者对2014年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但仍有16.8%的专家认为2014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会维持现状。
高盛投资管理部中国区副主席哈继铭:我觉得我们从《决定》的内容上来看,虽然谈了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同等重要,但是依然强调公有制是主体,所以在未来的这一年当中,我觉得也很难对大型的国企进行改革,而很多大型国企是处于垄断行业的。我们可能不一定能够再像过去几年看到这种国进民退的现象,因为政府现在也认识到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但是也不太可能出现一个很明显的逆转。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我们说这次文件很重要,提出同等地位、同等法人,这是权力的概念,并不意味着比例上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国有企业也在改革,将来肯定是国有企业占的比重小一点,但在一年之间变化不会太大,因为这是2014年。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多数经济学家企业家认为,中国经济在转型过程中,政府干预过多导致的部分垄断,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阻力。不过十八届三中全会释放的改革信号,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成为共识,也让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看到了希望。哪些领域会是他们的机会呢?房地产市场的疯狂在中国早已不是新闻。面对房价上涨压力,京深沪相继出台收紧政策,但表态为主,实质影响有限。而关于房地产调控支持和反对的声音都同样响亮。那么在接下来的一年,房地产调控究竟是向左还是向右?
征收房产税抑制投机 完善社保改善买房养老
《经济半小时》问卷调查的第十个问题是,2014年房地产调控将会如何进行。在受访者中认为2014年房地产市场调控将继续深化的占47.9%,认为调控会放松的占到被调查者的22.3%,认为会维持现状的占18.1%,选择不好说的占受访者的11.7%。
高盛投资管理部中国区副主席哈继铭:有很多人买房,就是为了养老,现在买房就是为了老年以后卖房,套现来进行养老,所以他们通常买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房子,这样的现象非常普遍,他把房子当成自己的退休金在买。在这么一种巨大的动力之下,推动之下,我们很难控制住房价,而且中国老百姓的为养老而储蓄的愿望,又很难在其他的投资载体上实现,因为我们其他的投资渠道非常的狭隘,中国除了买房子,还能有什么其他的投资渠道呢?
部分经济学家认为,由于买房养老的观念深入人心,加上投资渠道狭窄,使得房地产的购买需求始终很旺盛。因此一些专家认为,对于房地产的调控从眼前来讲,可以通过征收房产税的方式抑制投机。从长远考虑,应该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打消中国人买房养老的念头。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我自己的主张,要考虑房地产税的事情,三中全会《公报》也提出来。这个信号要放出来,信号放出去以后,很多人就不会说占用那么多空房,除非我正要住,因为空房是有成本的,当有成本的时候,它就不会出现……再有二三十套房子,它根本房产税都付不起,哪怕很低的房产税,它都付不起,它就不可能占这么多房子,所以从根本上打击投机也好,投资也好的这种需求。
高盛投资管理部中国区副主席哈继铭:这个现象,我们过去的这些政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能够从根本上来,应当是说建立更好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大家解除这种后顾之忧,不要一味地买房子来养老。另外就是要开拓更多的,让老百姓可以投资,并且投了以后能够增值保值的渠道。
【半小时观察】
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为2014年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了方向。中国经济的大船能否顺利健康前行关乎我们每一位乘客的切身利益。我们希望能够在来年住上自己心仪的房子,希望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希望在创业的时候不会遭遇天花板。我们也同样期待改革能够少些羁绊,多些共识,以责任、勇气和智慧,共创中国经济的美好未来。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3年12月15日 22:18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经济半小时》栏目组制作一份调查问卷,发给百名经济学家企业家,问诊中国经济,问卷核心主要在于中国改革和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和研判。稳增长、调结构、控房价,每个问题都事关中国经济未来走向。在即将到来的2014年,中国经济将要面临怎样的风险和挑战。 (《经济半小时》 20131215 百名经济学家企业家问卷调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