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70226 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地如何“同城”

来源:央视网2017年02月26日 23:39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今天,对于北京,天津和河北的老百姓来说,是个有些特殊的日子。因为就在三年前的今天,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过去的三年里,京津冀三地一直在共同努力,把北京的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到天津、河北等地,这样,一方面缓解北京的人口、交通、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通过交通一体化,人才自由流动,市场的优势互补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年时间过去了,咱们老百姓的生活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呢?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带您去了解这些商户的变化。

买新房、落户口、赚大钱,北漂菜商终于在河北高碑店安居乐业
一大早,河北高碑店新发地批发市场的冯伟丽就忙着和工人一起加工香蕉。香蕉从云南产地刚运过来,全部是又青又硬的,必须要催熟加工。

河北高碑店新发地农副批发市场香蕉批发商 冯伟丽:加工就是通过库房的冷机、冷带那个,加工剂那个,最后通过七天以后才能黄,才能出库。这个药包都是特别安全的,可以食用的。 ?

讲起香蕉,冯伟丽十分在行。她和丈夫原来是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一级批发商,做了十几年的香蕉批发生意。2015年,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政策出台,部分新发地农批市场要疏解到河北省高碑店,并在当地建造一个新的农副产品物流园。冯伟丽和丈夫便成为第一批迁入新市场的商户。眼下,他们正要给高碑店市的超市出货。

冯伟丽:今天大概惠友超市出一千多件。

以往春节过后,香蕉的销售量会减少。可是今年节后,香蕉的需求依然旺盛,来河北高碑店订货的客户越来越多。眼下,让冯伟丽发愁的是,这两天冷库里成熟全黄的香蕉已所剩不多,黄蕉全部挑出来,也只有2500件左右,根本供不应求。

冯伟丽:今年过完以后,这个客源增长量比去年还要多,像周边的像大同、山西那边都过来到这边来采购。

从前在北京新发地,冯伟丽家的香蕉主要给北京的超市供货,可是搬到河北新发地之后,来自河北周边地区的客户不断增加,甚至远在内蒙和东北的采购商也来到这边采购。随着新市场知名度越来越高,冯伟丽家的香蕉生意也越做越红火。

冯伟丽:今年的进货量已经在提高了,现在进货量差不多在五六千件一天。后续还会增加。

虽然进货量在不断地增加,但冯伟丽没有丝毫压力。因为她们家租了市场三个冷库,每一个面积都有300平米,用来存放和催熟加工香蕉。这要放在过去还在北京新发地做生意的时候,根本不可能。过去苦于冷库太小,香蕉生意想做大都不行。夫妻俩经常是看在眼里,愁在心里。

冯伟丽:以前在北京新发地的时候最多一天一千件撑死了,因为那会儿库房小,没有现在这个库房这么大,它放的香蕉箱数少,所以没有那么大的空间去储存这些香蕉,心有余而力不足。

冯伟丽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以前在北京新发地的冷库才100多平米。租金一年却要十几万元,现在在河北新发地一个冷库300平米,租金一年才6万多元,面积大了好几倍,储存成本却低了一大块。更重要的是,香蕉的进货量和出货量不再受冷库容量的制约,销售收入轻轻松松就翻了一倍多。

冯伟丽:以前我们香蕉要是一件50块的话,也就能挣二块钱到三块钱。但是现在的话有五六块钱的盈利。

早在2015年,就在冯伟丽和丈夫为冷库的问题大伤脑筋时,他们从电视里偶然得知了北京新发地要在河北建新的仓储中心的消息,夫妻俩顿时眼前一亮,赶紧过去考察。
冯伟丽的丈夫樊金锁:这里比北京,或者比别的地方要好,因为四通八达,什么高速路,有四五条高速公路通这儿。

生意搬家对于冯伟丽夫妇来讲可是一件大事,他们对河北新发地市场考察了十几遍,最终拍板儿决定抢占先机,做大生意。2015年4月,夫妻俩率先把店铺迁到了新市场。

随着生意搬家,冯伟丽和丈夫也把自己的小家搬到了高碑店。冯伟丽当初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上学问题。能不能在高碑店找到合适的小学,教学质量怎么样,都曾困扰着冯伟丽。可是没想到,河北的新市场为迁来的商户解决后顾之忧,第一件就是帮助他们的子女就读本地的重点小学-----幸福路小学。而且学校就在家门口,走路只需要5分钟。这让冯伟丽非常满意。

北京新发地高碑店农副产品物流园商户 冯伟丽:这里她放学可以自己回家了。

冯伟丽告诉我们,以前北京新发地狭小拥挤,周边没有学校,女儿上学放学都需要她开车接送,来回一个多小时,大人累,孩子也遭罪。自从迁到了高碑店的新发地,接送十分方便。现在,在他们的带动下,北京新发地的其它商户也都陆续迁到了新市场。

冯伟丽的丈夫 樊金锁:我们有差不多跟我们一起有30%的也上这儿弄了当口,也卖香蕉,都搬到这儿。

忙活了一上午,黄蕉终于全部顺利发货,临近中午,冯伟丽腾出手来给工人们做午餐,山西刀削面。冯伟丽夫妇现在雇用了五个工人帮忙收货、发货、搬运和加工香蕉。和北京的新发地不同,新市场的冷库边上就配备了小宿舍,可以做饭,也可以休息。冯伟丽告诉我们,在新市场,工人们吃住的成本节省下来,等于又增加了收入,因此工人的数量也由原来的3名增加到5名。

每天上午香蕉发货最紧张,下午工作要轻松一些,今天得空儿冯伟丽决定去看看正在装修的新居,新居就在高碑店新发地配套的幸福城小区,离市场很近。冯伟丽告诉我们,过去自己和丈夫十几年在北京“北漂”,一直都是租房子住。一家三口加上三名工人挤在一套80平米的小两居室里,生活很不方便。

现在从跟别人合租到现在拥有自己的小天地,冯伟丽是说不出的满意,这套新居价格便宜,每平米只要4100元,夫妻俩花40多万就买了100多平米的三室一厅,孩子也有了自己的房间。买了新居,接下来冯伟丽要把一家的户口从山西老家迁到新市场来,真真正正在高碑店新发地安家落户。

冯伟丽:心里特别踏实。我们到河北新发地这边就感觉特别的温馨,有了自己的家,享受赚钱的同时,而且还能感受家庭的氛围,对孩子的成长也特别好。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首批落地运营项目,河北新发地农副产品物流园目前直接疏解了在京商户4000多户,间接疏解外来在京人口2万人,每天能减少东北、华北和西北进京车辆2000余辆,有效缓解了北京的大城市病。疏解后的北京新发地正全力保障北京的农副产品供应,占地面积也会大大瘦身。

北京新发地集团董事长 张玉玺:我们原来占地1680亩地,现在政府批了我们670亩地,少了1000亩地。政府要求我们钻天入地,菜车要上楼。

升级之后的北京新发地“内升外扩”,将分类建成几栋5层楼高的交易大厅。地下两层,地上三层,汽车可以进去。整个使用面积还比原来多。同时未来的北京新发地还要增设很多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变成一个公园式的新型农产品批发市场。

北京新发地的人员减少了,交通缓解了。河北新发地正在崛起,成为“大仓储、大中转、大物流”集散中心,不仅承接了北京疏解的仓储加工中转等项目,还直接带动了河北省果蔬种植基地50万亩,有效拉动了当地的就业。

河北新发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魏树俭:市场启动以后直接带动就业岗位6200个,间接带动就业岗位1.3万个,直接拉动河北省果树种植基地达50万亩,产量100多万吨,有效带动贫困区农户3.2万人,既支持了北京又服务了当地,积极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

90后小伙儿创业扎根保定中关村 半年盈利400多万元

在北京,除了新发地这一块响当当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品牌外,还有另外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那就是中关村。中关村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被誉为“中国的硅谷”。眼下,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脚步,中关村已经不仅是北京的一块“金字招牌”,而且还“花落”天津和河北。吸引了一批创业团队。

这天是正月十五,星期六,一大早王世杰就和公司的同事们赶到位于河北保定的中关村创新中心,创新中心的一层有他们公司的两个大展厅。

保定幻亚中视有限公司创始人王世杰:我们去年做的交互式的设备,在现在看来在做工方面,在工艺方面,还欠缺一些改造。

1992年出生的王世杰是保定幻亚中视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公司从事的业务是目前最前沿的工业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公司从2015年正式成立到现在,短短一年多就实现了盈利,还在上海中心开设了分公司,业务已经开始爆发性增长。不过眼下,王世杰觉得,公司成长太快,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少,所以整个春节假期他一直没有好好歇着。元宵节也赶到公司来加班。

王世杰:去年最夸张的时候,我们一天工作十八九个小时。我们的这个技术叫无标记动作捕捉,就是我通过双目的红外识别系统,可以对整个的人体生物体,进行一个无标记的一个数据采集。这是我们独立知识产权的一个技术,通过我们的这个算法,把人的25个关节点,可以完全地采集出来,而且它的帧率是120帧,这个在业内也是非常超前的一个数据。

无标记动作捕捉技术让王世杰引以为傲,一年多前他正是凭借这项技术敲开了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的大门,创业道路也发生了180度的大逆转。

王世杰从10岁开始学习编程,在软件开发方面很早就表现出出众的才华。和保定市的很多年轻人一样,王世杰最初也选择到首都北京发展自己的事业。而且由于技术研发能力突出,大学没有毕业,他就被吸收到北京一家航空企业负责一些科技项目的开发。在北京创业也曾经是他一直怀揣的梦想。然而,对这个90后只懂技术却根本不懂经营的编程高手来说,创业困难重重。

王世杰:当时北京还没有三证合一,当时需要跑质检,需要跑工商、跑税务,北京那么大排队的那么多,第一回注册,没想到那么难,碰了一次壁,也是感觉这事儿太难了。

创业比想象的艰难许多。2015年,一次工作上的挫折,使王世杰回到了保定老家。休息了两个月之后,正当他拿起行李箱,准备重返北京的时候,他意外地在街上看到了保定中关村创业中心的牌子。保定也有中关村创新中心?王世杰特别好奇,他鼓起勇气敲开了创新中心的大门。

王世杰:正好就碰上了我们创新中心的这个老扈,我说我要创业呢,但是我有技术没钱怎么办,就是也是非常传奇的一个情况,他说我什么都不说,直接他就拍板白给了一间房。

王世杰在中关村创新中心碰到的正是负责人扈德辉。2015年,中关村创新中心刚刚入驻保定,正在物色和引进好的科技项目。王世杰的无标记动作捕捉技术吸引了扈德辉的注意力。

王世杰:第一眼就是说,我这个东西确实炫,他们说这个是以前在科幻片才能看见的,但是现在从实地里面,这么大的一个小孩,一个年轻人实现了,所以他们感觉很新奇。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负责人 扈德辉:我们会通过多维度来考察企业在模式、产品、技术这几个维度上是不是具有创新性。我们看到了它的技术很不错,它的负责人王世杰此前技术水平也非常高,也有一定的经验。

负责人扈德辉当场拍板给了王世杰一间办公室,作为创业的孵化器。2015年11月王世杰在这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开启了创业的道路。

王世杰:当时没想到这么快地创业,更没想到我会在,我当时认为三线城市的保定创业,也是点燃了内心里面积蓄已久的创业热情,而且事实证明了,当时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本来还将信将疑的王世杰很快发现,在中关村创新中心的创业比想象中简单很多,他只需要踏踏实实做好技术,其它都有创新中心的服务团队为他打理。在创新中心的帮助下,王世杰的创新技术得到了市场的迅速反馈,业务量剧增。公司扩张的规模让他也感到吃惊。

王世杰:我们基本上一年就实现了产品化,而且实现了规模的扩张,而且实现了盈利。

2016年下半年,保定幻亚中视有限公司还在上海设立了以市场化为主的分公司。截至目前,王世杰创业启动的两百万元的前期投入已全部收回。并盈利了400多万元。

王世杰:基于我们自己开发的专用的工具,可以实现批量化的三维内容的开发。预计今年第一年试水,我们可以整个产值可以做到四千万以上。

王世杰告诉我们,如果在北京创业,竞争会更激烈,耗费的精力和成本都很高。可是现在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好形势,身在河北保定,他也可以迅速对接北京的人才技术资金的资源,使企业实现“弯道超车”。

王世杰:很多这个人才,很多的技术很多资金,我在保定甚至这个对接他们的便捷度要大于我在北京。

扈德辉告诉记者,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是京津冀协同创新的一个示范基地,通过植入中关村基因,将中关村在创业孵化、科技服务、金融服务、配套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向保定区域延伸。经过21个月的运营,创新中心目前已经入驻了86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45家来自北京,占到50%以上。像王世杰这样的创新科技型企业还有不少,目前这些企业正在为保定产业转型和升级发挥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三年以来,北京加快“瘦身提质”,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速6.7%;天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6.8%;河北推动“强身聚核”,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增速9%。

此外,三地交通网络正在加速构建,计划新建24条城际铁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也在进一步发挥作用。

半小时观察:

“发达的中心,落后的腹地”,这是一些学者十几年前对京津冀发展落差的描述。也有人用“北京吃不下”“天津吃不饱”“河北吃不着”来形容要素流动与资源配置的窘境。

事实上,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京津冀三地已成为我国人与自然关系最为紧张、资源环境超载矛盾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这样的情况正在迅速改变。通过协同发展,人才、交通、资源、环境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与共赢正在取得看得见的效果。

这再次印证了,一个科学的战略,总是由问题出发,而后思变谋篇布局。在当下,不把难题留给后人,不得不说是一种勇气和担当,也注定会开辟出一片更宽广的新天地。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7年02月26日 23:39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三年前的今天,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过去的三年里,京津冀三地一直在共同努力,把北京的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到天津、河北等地,这样,一方面缓解北京的人口、交通、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通过交通一体化,人才自由流动,市场的优势互补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经济半小时》 20170226 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地如何“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