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岷县漳县6.6级地震发生到现在已经一周了,目前前期的搜救工作基本结束,岷县漳县灾区已经逐步进入灾后重建阶段,在过去的这一周里,灾区人民和各支救援队伍携手同心抗震救灾,发生了很多令人难忘的故事,这无疑将成为岷县漳县灾区重新站起来的精神动力。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救援工作并没有就此结束,这些天还不断有余震,未来还可能有大雨甚至暴雨。《经济半小时》记者在岷县梅川镇发现了一个有点像孤岛的村庄,那里的情况有点特殊,但任何人都不能忽视。
一、永光村救援现场如火如荼 文斗村成为孤岛无人过问
7月23日,是甘肃省岷县漳县6.6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在地震重灾区岷县梅川镇永星村和永光村,土坯房几乎全部倒塌,人员伤亡惨重,因此武警消防和兰州军区主力救援部队重点集结在这两个村庄,进行联合紧急搜救工作,一部直升机也在空中进行同步的侦察搜索。
在梅川镇永光村的一处搜救现场记者得知,永光村四社由于地震造成山体滑坡,11户村民的房屋被山体掩埋,6户人家有人员伤亡。甘肃省公安消防总队是首批到达岷县地震灾区的救援队伍之一。消防总队后勤部部长杨孝宁告诉记者,22日下午2点10分,甘肃公安消防总队救援力量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展开搜救。在搜救过程中,消防部队成功地救出了22名生还者和5具遇难者遗体。23日,他们又搜救出失踪的三位遇难者的遗体。
杨部长告诉记者,经过一夜的搜救,梅川镇永光村被山体滑坡埋压的12位村民的遗体,已经成功地找到了11位,记者采访时正在搜寻的是最后一位遇难者的遗体。参加搜寻的是甘肃省公安消防总队和武警交通第一总队一支队的官兵。在搜寻现场,有一些围观的村民,其中两位青年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们是岷县梅川镇的另一个村庄——文斗村的村民,其中一位名叫包文旦的村民告诉记者,他们村离这里只有一个小时,损毁的情况和永光村差不多,他很难过。
记者注意到,看到永光村紧张的救援场面后,两位青年在感动和羡慕之余还有一点失落。这是为什么呢?包文旦告诉记者,这里有那么多人救援,但是没有一个人去他们那里进行救援,领导也没有慰问。
两位青年觉得文斗村像是被人遗忘的角落。包文旦说,虽然没有人死亡,但是有六七人受伤,还都是家属自己想办法把伤员送到了县里的医院去救治的,到目前为止没有见到一个救援者来到村里。另外,他们还说,文斗村虽然在岷县、漳县6.6级地震中还没有发生山体滑坡,但由于村子地形特殊随时可能发生山体滑坡。
那么,文斗村到底有没有被遗忘?甘肃省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救援工作是怎样部署和安排的呢?对此,甘肃省公安消防总队后勤部部长杨孝宁表示,他们是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统一安排和调度的,定西市委市政府确定梅川镇永光村和永星村是重灾区。接着,杨部长向记者介绍了甘肃消防官兵这次的搜救原则和救援力量分布点。他说,他们把大部分救援力量都放在这两个村子。目前他们分了5个小组,下一步将分别在受灾的各个乡镇进行搜寻。
二、震后两天文斗村房毁路断 婴儿嗷嗷待哺等待救援
7月23日中午,永光村被山体滑坡压埋的第12位遇难者的遗体也终于找到,虽然未能挽救遇难者的生命,但对家属来说,死者为大,入土为安。为了抚慰遇难者家属,甘肃省公安消防总队还出资购买了12口棺材。在搜救完遇难者遗体之后,永光村的其它救援工作继续展开。但是让记者放不下的是文斗村几位村民的诉说,这个村民口中的孤岛到底是怎样的情况呢?记者跟着他们去了文斗村。
记者在三位村民带领下,步行一小时后,来到了一条河边,河道比较宽阔,但当时的河水并不太多。文斗村四社就坐落在河对岸的土台子上面。这个村子有五十多户人家,总共两百二十多人,不少人正站在土崖上向外张望。记者来到通向文斗村其中的一个入口看到,中间是狭窄的通道,两边是一丈多高的土崖。这条进村的主要通道已经在地震中发生坍塌损毁。一进村子,村民包怀义便拉住了记者,要去他的家里看看,一边走还一边催促记者要走得快些,因为房子随时都有可能倒塌。
记者来到包怀义的家中看到,房子的后墙完全坍塌,压住了箱子和柜子。当时由于余震不断,他们不敢抢救。包怀义回忆说,地震时他正在河坝放牛,突然感觉地面震了一下,他马上跑回家,看到厨房里的锅和面柜都被砸了,后面的墙也倒了。他妻子吓得不敢动,儿媳妇抱着孩子跑到较为安全的地带,所幸没有人受伤。
包怀义家里的房子由土坯和砖混合建成,家里的上房、厨房和偏房基本上都毁掉了,看样子以后也无法修补,只能拆掉重建。目前最紧迫的是一家五口人的住宿问题,他们急需帐篷,因为根本没有地方住。记者看到,包怀义家门口的三轮车上搭了一个简易帐篷,他觉得即使危墙倒了,也砸不到三轮车。但是家里6口人,这一个帐篷不够住,儿子媳妇只能住在河坝上。虽然这个自己临时搭起的帐篷只能救救急,但是他和老伴晚上还是坚持住在这个帐篷里,为的是照看家里的物品,因为所有贵重物品以及粮食等日常必需用品都压在危房里。
那么,他们家每天吃的东西是从哪儿来的呢?包怀义告诉记者,因为灶房不能生火,所以他们每天只能吃方便面。而且吃的方便面都是自己买的,因为村子距离交通线较为偏远,所以那些救灾物品直接拉到其它地方了,他们这个地方就被落下了,好在这里山泉水丰富,饮用水很充足。只是锅在家里被压住了,想拿锅做饭也无法往外拿。
记者了解到,在文斗村四社,几乎所有村民都和包怀义家类似,住在家门口或者河边的临时帐篷里,吃的都是从河对岸一个商店里买的方便面。不过,大人吃方便面总能对付过去,孩子可就不好办了。村民包福龙的孩子现在还没有过满月。他无奈地告诉记者,孩子的奶粉全都被压在家里了,稍微值钱点的东西也都压在里面了,都没有办法取出来,现在只剩两包奶粉,以后的奶粉还不知能不能买得到。
包福龙说,他现在最担心的是孩子的伤势。不满20天的孩子,在地震发生时,正在床上睡觉,屋里的砖头砸到孩子的下半身,耳朵也破了。他的孩子受伤后,一直和妈妈一起,躺在三轮车上的帐篷里。那么,孩子不到20天大,就在地震中受了伤,他为什么不送到医院里去呢?包福龙无奈地说,媳妇在坐月子,怕受风后落下病根,所以不敢出来走动。
包福龙说,没有送孩子去医院,除了媳妇坐月子有讲究轻易不能出门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文斗村道路损毁,又有河流阻隔,出入不太方便。村民们不好出去,而救援的人也没有进来。村民包学义、包怀义说,别的地方自从地震发生以后,车辆就没有停过,但就是他们那儿没人来。从地震发生到记者采访时已经接近40个小时了,但是他们村的情况还没有人汇报上去。
在文斗村,震后头几天,没有救灾物资,方便面成了奢侈品
虽然救援人员还没有进村,但文斗村并没有被人遗忘,住在文斗村村口的包想中老人说,地震的第二天,他看到文斗村来过一个人,那个人是包村干部。包想中回忆说,这个包村干部是从乡里来的,统计了一下文斗村的房屋损毁情况后就走了,再也没有其它消息。地震两天,他家断炊两天,孩子连方便面都吃不上。没办法他只好去了别的村子,看到有发方便面的,就给孙子要了两包救急。
三、文斗村连续三年三次天灾 担心危房被冲走村民寝食难安
文斗村的两百多位灾民房屋倒塌,没有帐篷,道路损毁,出入困难。还缺乏食品等其它急需物资。灾民们虽然在7月22日的6.6级地震中逃过一劫,只有几个人受伤,其他绝大多数人员安然无恙。但地震发生两天了,还看不到救援队伍,让村民有些焦急。除了这些,还有让他们更为担心的威胁,日夜悬在他们的头上。究竟是什么呢?
文斗村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村民们感到的是危机四伏
地震发生后头两天,文斗村的村民们都急切地盼望着能够领到救灾帐篷,因为自家临时搭建的帐篷漏风又漏雨。但记者在这个村子里发现,有一户村民家的帐篷明显是专门的救灾帐篷。这户村民包学义说,那个帐篷是2011年地震时留下来的。
对于发生在2011年冬天的那一次地震,文斗村的村民们记忆犹新。包怀义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他们在挖党参,1点20分左右发生地震。2011年11月2日,甘肃省岷县与漳县交界处发生里氏4.5级地震,两县共造成9个乡镇25个村、3505户、14884人受灾,损坏房屋2024间。其中岷县梅川等乡镇灾情严重,文斗村成为当时的重灾区之一。
包怀义家中的墙在那次地震中有了裂缝,但受损并不算严重,他用木头把房子顶上支撑住直到现在。而包学义和另外五户村民房屋受损严重,房中的墙已经塌了,于是他们领到了危房通知书。
在文斗村,土坯房悉数被毁
之后,当地政府要求这些危房户把危房自行拆掉重新建房,包学义家也盖了新房。记者了解到,他家的新房主要采用水泥和砖石结构,但在今年的岷县、漳县6.6级地震中依然未能幸免,房屋出现了不少裂缝。包学义说,对于这个受损的新房,他没钱维修也不敢维修。因为他家就在山坡下,屋后的山坡在这次地震中已经有了很多裂口,局部还发生了山体滑坡。如果裂口浸满了水,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个山坡上,记者随处都能看到山体裂口和坍塌,还不包括其它地方的隐患。裂口随处可见。而整个文斗村四社就处在隐患重重的山坡下面。这还只是文斗村面临的一个安全隐患,文斗村另外三面环水,在每年雨季到来时,河水三面冲击,村子所在的黄土平台会不断发生侵蚀坍塌。包学义告诉记者,水大的时候黄土平台很容易就被冲走。
文斗村背靠山坡,震后出现多处塌方裂口,滑坡隐患重重
记者从河道上看到黄土平台上有一户人家,是村民包想中的家。那么,他家为什么把房子建得那么靠近河边呢?包想中告诉记者,以前的房子距离河边很远,发大水黄土平台被冲刷,房子就离河边越来越近,而这次地震黄土平台又塌下来一些。
他回忆说,最近十年间,每年雨季河道涨水,文斗村所在的这个黄土台子已经被冲走了二十多米的宽度,去年岷县发生“510”冰雹山洪灾害,文斗村再次受到重创,包想中家的房子被下发了危房通知。而不到一年时间,又赶上了岷县、漳县6.6级地震。包想中说,他家人时刻都担心房子会坍塌到河道里被水冲走,只要下雨,他就要把6岁的孙子带到崖顶上站着,不敢睡觉。
由于文斗村三面环水,因此,目前已有近十户村民的房子受到了河水冲击的威胁,整个村子都感受到了河道的步步紧逼。这次地震之后,大雨暴雨天气又可能随时来袭。包想中说,对他们来讲天气预报是最重要的。那么,应该如何化解河道侵蚀的威胁呢?村民们希望,当地有关部门能尽快在靠近文斗村村子那一边的河道上修建一道坚固的防护堤坝。村民们告诉记者,村边河道上曾经修建过防护坝,但都被洪水冲走,他们要河坝要了几次都要不来。而今年7月之前,这条河流的上下游重新修建了防护坝,唯独文斗村这一段不到1公里的河道没有修坝。他们了解到去年5.10泥石流灾害之后,上面拨了专款修坝,但不知道为什么唯独把他们中间这一段给绕开了。
四、文斗村民左等右等:震后第三天终于等来救援队
文斗村的村民盼星星盼月亮希望能等来救援,他们可以买方便面充饥,可以住在临时搭建的棚子里。但是危险就在他们身边。一旦下大雨,发生泥石流,后果不堪设想,而文斗村本来就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那么他们能不能等来救援呢?在苦苦等待了2天之后,文斗村终于迎来了一支救援队伍:武警交通第一总队一支队。
文斗村村民站在悬着的崖顶上,望眼欲穿,期待救援
7月24日,是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当天中午,文斗村村外河道上过来了一辆武警车,这是武警交通第一总队一支队的救灾侦查人员。半小时后,一支武警救援分队抵达文斗村村口。这支武警交通救援分队立即对文斗村内外进行了地形勘察,制定了行动方案。
王俊海勘察后告诉记者,他发现一条与外界联系的必经之路被塌方堵死了,必须马上打通。只有道路打通,他们的挖掘机械设备才能进到村子。二十分钟过后,武警交通第一总队一支队的另一支救援分队火速驰援文斗村,迅速对文斗村村庄废墟、财产进行抢救,把物资转移,危房拆除,打通道路。7月24日下午两点,武警交通第一总队一支队终于从两个方向打通了进入文斗村的救援通道。第二天,从文斗村传来消息,村民们领到了救灾帐篷和其它物资。
半小时观察:
地震的第三天,救援队伍终于开了进来,但这仅仅是开始,随着道路打通,后续的救援会依次展开,但村民们最关心的,仍是村子下面的防护坝,是村后的山坡等威胁。而灾难过后,生活还要继续。在95人死亡、逾千人受伤的背后,是定西山区脆弱的自然生态条件和贫穷的生存状态。岷县和漳县地区,自然生态条件非常脆弱,加上部分人为植被破坏,几乎是十年九灾。此次的地震大灾或许会再次唤醒人们对那些生活在贫困地区的父老相亲的关注,帮助他们走出贫困,甚至走出那个并不安全的家园,重新开辟新的生活。
主编:熊曼琳
记者:刘煜晨
摄影:李 培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3年07月31日 01:26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发生在甘肃的地震已经过去一周多的时间了,前期的搜救工作基本结束,灾后重建也正在进行当中。在过去这一周里,灾区人民和各志愿队伍携手同心、抗震救灾,发生了很多令人难忘的故事。记者在灾区发现了一个“孤岛”般的村庄,这期节目我们将关注这几天中这个村庄里发生的故事。更多详情,敬请收看。 (《经济半小时》 20130730 地震中的“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