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50411 河南唐河:缺水的稻田

来源:央视网2015年04月12日 06:15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在河南,每年4月底前是水稻种植户的育苗时节。但眼下,马振抚乡牛寨村村民刘克升却非常犹豫,今年到底还敢不敢种水稻。当地连遭几年大旱,水库无水,水井干涸,水稻生产滑坡严重,今年他至今还没打听到关于水库放水时间的消息。而当地千万农田水利投资为何依然不“解渴”?]

  前年种十亩 去年种两亩两分 今年连种子都不敢买

  刚吃过午饭,71岁的刘克升便张罗着把家里积攒下来的稻谷拉到镇上卖给大米加工厂。眼前的这个小屋里存放的是一家人去年收获的稻谷,每袋重约八九十斤。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这是去年收的稻谷?这是几亩地的?

  河南省唐河县马振抚乡牛寨村村民刘克升:二亩二分地的收成。

  记者:这收了多少斤?

  刘克升:两千多斤。

  再过半个月,就是水稻的育苗时间;两个月后,地里的冬小麦一收,立马就要种植秋作物,但眼下买化肥农药的钱还没着落。这让刘克升非常着急。他想来想去,决定把去年收的那些稻谷卖掉来筹钱。

  为了抢收稻米 刘克升和儿子争分夺秒 十几分钟就装了十几袋大米

  通过地磅称量,他的这车稻谷称了885公斤。卸完了稻谷,刘克升来到办公室领钱。不过拿到钱的刘克升情绪并不太高,他告诉记者,比起往年,今年卖粮的收入还是少了很多。

  刘克升告诉记者 比起往年 今年收成并不算多 最多的一年曾经卖过一万元钱

  以前刘克升种了近十亩水稻田,去年只剩下2亩2分,种植面积锐减,收入也减少了很多。对于水稻种植的减少,经营米厂的胡明生感受非常直接。

  河南省桐柏县金汇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明生:你看2015年今年4月份,也就收购了几千吨。

  记者:往年这个时候到4月份您该收多少?

  胡明生:正常应该收个一两万吨没问题。

  马振抚乡牛寨村共有600多户人家,3600多亩地,其中2000亩为水田。刘克升的家就在这个村里。他种了9亩地,其中6亩是水田,过去一直种的是水稻。然而2013年的一场干旱,让他一下子对种水稻敏感起来。

  刘克升:前年种得多,前年种那些水稻后面都瞎了,都旱坏了。

  马振抚乡属于虎山灌溉区,紧邻虎山水库。那场干旱,让刘克升家里的6亩水稻损失惨重。水库不放水,他也曾经试图从井里抽水,但是村里2010年打的几口井却根本抽不上水来。

  2013年一场严重的干旱席卷马振抚乡 村里的井却打不出水来 村民们种植的水稻损失严重

  刘克升告诉记者,这井当时是请外面来的专业人员打的。这座黄色的井房当初是包给当地村民修建的。虽然打井的造价他不清楚,但光井房就花了三千块钱,在刘克升看来,这么大的投入却丝毫没有派上用场。记者也用手电筒照了一下这口井,通过目测,井深大约有十来米,里面也没有水泵之类的配套设施。刘克生告诉记者,唐河县一共给村里修建了四口这样的井,全部都无法使用。

  记者用手电查看了这口井 里面没有任何配套设施

  在另外一口能见到水的井边,刘克升说,虽然这口井能看到有水,但用的时候也有问题,近几年的干旱,这口井始终也没有派上用场。

  刘克升:它底下淤住了。水面太浅了。

  记者:就是说一抽就没了?
  刘克升:对,抽几分钟就没水了。

  即使是有水的水井也并不能使用 刘克升告诉记者 这些有水的水井水量都太小 抽不了几分钟就没水了

  记者了解到,2013年马振抚乡的水稻基本绝收,农民可估算的损失将近百万元。到了2014年,第一茬庄稼是冬小麦,唐河县的旱情仍然没有缓解,麦子的收成比正常年景减产了30%左右。刘克升只好将大部分田地改种成花生这样的耐旱作物,仅仅保留了两亩水田来种植水稻。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即使是花生这样的旱作物,也经受不住旱情的考验。他和村里的乡亲不得不想出各种办法来浇地。

  在刘克升家的仓库里,记者见到了去年用来抽水的水管。这样一捆蓝色的管子长度为一百米,使用时需要几根管子拼接在一起,刘克升告诉记者,最远的一次他用了七根水管、两台水泵,才把水从河道抽到他家地里。但随着距离的增加,抽水的成本也越高,所以远一些的地,只好放弃浇水。浇过的地收成还算不错,没浇过的地则减产一半以上。

  去年刘克升就是用这样的管子抽水 最远的一次用了七根才够

  除了抽河里的水来浇他的花生地外,对刘克升来更重要的是,要让水稻田能满足用水。为此,刘克升求助于村里的承包大户。因为人家自己花钱在地里打了几口井,刘克升的这两亩水田正好紧邻其中的一口井。

  眼下,刘克升非常犹豫,他家的地到底敢不敢种水稻。因为直到现在,他依然没有得到水库放水的通知。

  记者:买种子了吗?

  刘克升:没有,没通知放水,不敢买。

  记者:现在还没有通知?

  刘克升:没有通知。

  新水渠新水井根本不能使  村民:就是摆设

  唐河县2012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区位于虎山灌区,涉及唐河县昝岗乡的昝岗村、赵建庄村、岗柳村以及上屯镇的五美屯村、冯庄村、关庄村等12个村委,衬砌渠道127公里,疏浚排水沟80公里,新建各类建筑物1272座;项目共建设新增恢复灌溉面积2万亩。中央、省配套资金1600万元。

  唐河县2012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区位于虎山灌区 项目共建设新增恢复灌溉面积2万亩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个水渠建成之后,却照样没有用。

  河南省唐河县岗柳村村民涂文义:没水放。

  涂文义是昝岗乡岗柳村的村民。他告诉记者,田里过去的渠道已经用了几十年,质量也还不错。前年为了修新的水渠,将部分原有的水渠扒掉,重新砌了新渠道。本以为抗旱有了保障。然而两年来,这些渠道却一点都没派上用场。这让他有些失望。

  2012年新修建的水渠一点水都没有 让村民们十分失望

  与刘克升一样,涂文义也只能借用别人家自己打的井来浇地。远一些的耕地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记者:那要给人钱吗?

  涂文义:你使人井当然要给人家钱,人家掏几千块钱打井。人家要八十你就给人八十。

  在水闸的牌子上记者看到,这些水渠和水闸等设施正是河南省2012年度财政支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按照当地村民的说法,建成以后一直没有正式使用,不少地方已经被荒草覆盖,一些渠道的内壁也开始剥落,有的地方开始出现了裂缝,甚至出现了漏洞。不少村民担心,将来即使这些渠道通了水,也会浪费水资源。

  涂文义:一放还使不成。你们瞅瞅那个窟窿。

  记者一连走访了虎山灌溉渠覆盖的多个村庄,村民给出了类似的说法。

  河南省唐河县五美屯村村民:没有通过(水)。你瞅瞅,过来水了都漏。

  河南省唐河县苏店村村民:新修的也没通过水,虎山(水库的)水没过来过。

  河南省唐河县苏店村村民:那水渠就是摆设,根本就不中。

  记者了解到,虎山灌区是唐河县的稻米主产区,覆盖马振抚乡和昝岗乡。随着近年来河南连续遭遇干旱,无论是利用原有的水利设施还是新修的水利设施,都无法满足当地种植水稻对于水资源的需求,大部分村民不得不改种玉米、花生等旱地作物。

  在唐河县虎山灌区,村民们守着水库却用不上水。而在唐河县大河屯镇,村民们反映,村里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打的井,有一半以上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唐河县大河屯镇的村民告诉记者 他们这里的井有很多都被不同程度的破坏了

  河南省唐河县高营村村民:像这个盖子和小屋,保护这个机器不叫雨淋,也叫人弄跑了,破坏的占百分之八九十了。

  这位村民告诉记者,村里每隔百十米就建了一口井,前两年的干旱这些井帮上了大忙。然而由于缺乏看管和维护,如今已经坏了一半。不仅如此,当初打井时配备的一些设施也不见了踪影。

  高营村村民:都没有人管。这变压器没有人管,给变压器偷跑了,一下子偷跑六个。

  根据村民的说法,记者随机查看了一些井房,的确都有损坏。这些井房里,要么是没有配电箱,要么是没有通电线。有的即使有配套设备,也是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记者随机查看了一些井房 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我们看到这里就是一个变电房,是农业配套设施用来给电供压的一个地方,但是我们现在看到这其实已经是很不完善,上面已经没有通电线,然后在下面这个框里面应该是有一个配电的一个配电箱,但是现在也不知去向。在我身旁这段电缆就是变电房旁边的一段电缆,那现在已经处于被割断的一个状态,也就是说,变电房里的电,现在已经是无法向外输送。

  在旁边的牛庄村,村民们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河南省唐河县牛庄村村民:有的说安变压器的,安了南阳来了检查,检查了又把变压器弄走。不是偷走了,他是应付检查。

  牛庄村村民:这个井打得是不少,就是这个配套不够。电线太细了,多会一开着,它就抽不出来水了,跳闸了。

  配套设施被偷走 水渠水井没人修 唐河县的水利到底该谁管?

  牛庄村这些井属于唐河县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那么刚修了三年的井为何就已经变样了呢?带着疑问,记者找到了唐河县县委农办负责人李鑫。

  河南省唐河县县委农办主任科员李鑫:项目建成以后,我们当年就移交给项目所在乡镇了。管护运行一般情况下我们开发商就不再管了。

  李鑫告诉记者,配套设施中变电房里的变压器等设备是由电力部门负责,农办只负责配备水泵和发电机组,并交给村委或是承包人来负责后续的维护。

  然而根据记者在大河屯镇的调查,实际情况却是根本无人管理。李鑫还告诉记者,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目前只在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地区建设,像马振抚乡、昝岗乡等并没有纳入这一范围。

  李鑫:全部靠打井解决水利措施的,和打井比较深的这些乡镇,那就不属于我们开发的,不属于我们开发的范围。

  原来,记者在马振抚乡看到的这些不能使用的水井并不是由农办负责开发的,而是由当地土地局修建的。由于不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范围内,对于马振抚乡和昝岗乡来说,目前用水最大的希望还是来源于虎山水库。那么近几年虎山水库为何屡屡“不放水”呢?带着这一问题,记者也来到了虎山水库管理处。水库管理处处长告诉记者,由于连续3年干旱,因此截至2014年9月,虎山水库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水源补给。

  河南省唐河县虎山水库管理处处长王有安:从2011年到2014年的9月份,水库的水量没有有效补充,每年的水库水位量在逐步地递减,特别是2014年的9月份以前,水库达到了最低水位是132.5,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的生活饮用水。

  王有安告诉记者 由于连续三年干旱 虎山水库的水也在逐步递减 只得先保障城乡居民的生活饮用水

  王华立,虎山灌区管理所所长。负责虎山灌区内渠道的使用和维护。他告诉记者, 2012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区涉及的渠道为干渠和支渠,灌区管理所申请虎山水库放水到干渠和支渠中,2014年由于干旱已经持续3年,即使是干渠和支渠也不能实现全部通水,至于田间渠道的水量则不在他们的管控范围内。

  王华立:有些做了之后,交给这个村里,乡村管理。咱们主要是管灌区,咱们划定的产权主要是大干渠和支渠,放水咱们放到田间,田间都是村里放。

  2014年9月份以后,虎山水库及其上流流域陆续从干旱的阴影中走出,在记者采访期间,虎山水库的水位线已经上升到138.25米,接近139.5米的正常蓄水位。

  王华立:现在蓄水量可以保证咱们灌区连续两年的生产。正式放水到6月1日。到4月20日咱们就放育秧水了,给老百姓一个信号,咱们渠道水过去了之后,这水都过来了,你可以种稻谷了。

  半小时观察:农村水利该谁修,又该谁来维护?

  近几年来,为了改善农田灌溉问题,破解群众饮水难题,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国家持续加大对农村小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投入大量扶持资金,大干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在一些地方“重建设、轻管理”的做法,让国家的投入效果大打折扣。从记者的采访不难看出,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和维修保护措施,农村的一些小水利基础设施出现“用水大家抢,坏了没人修,好工程也难用长久”的恶性循环,这样的局面让人痛心。说到底,这是责任主体不明、管理机制缺位、责任追究不力造成的,必须引起农村基层组织和水利等相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真正把好事办好。不要再因为个别部门、个别人的失职,而挫伤农民的积极性,损害粮食生产的大局。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5年04月12日 06:15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在河南,每年四月底以前是水稻种植户的育苗时节,所以现在正是一些农户在一年之中最忙碌,播种希望的季节。而唐河县的刘克升虽然心里很着急,然时却迟迟没有行动。原来再过半个月,就是水稻育苗时间。两个月后地里冬小麦一收,立马就要种植秋作物,但眼下买化肥农药的钱还没有着落。最终他决定把去年收的稻谷卖掉来筹钱。然而近些年来的干旱,使得种植水稻的村民越来越少,生活月越来越艰难。(《经济半小时》 20150411 河南唐河:缺水的稻田)






收视TOP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