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30822 万人死守龙江大堤

来源:央视网2013年08月22日 22:32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连续的强降雨,加上上游来水量剧增,东北的许多江河都超过了警戒水位。不断上升的洪水威胁着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黑龙江省同江市位于我国最东北角,是黑龙江、松花江两大干流的交汇处。连日来持续上涨的洪水,让这个东北大粮仓险情不断。《经济半小时》记者来到了抗洪一线进行报道。

  一、暴雨入境农田变汪洋 村民损失惨重 一年辛劳化为泡影

  一进入同江境内,天气十分阴沉,路上不时遭遇强降雨的袭击。记者首先来到了防汛最紧急也是最危险的一个路段八岔乡。由于近段时间黑龙江、松花江水位持续上涨,地处黑龙江下游的八岔乡如果发生溃坝,后果将不堪设想。

  为了确保生命安全,当地政府正在转移危险地段的群众,但是一部分群众并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

  八岔乡新胜村的李老大爷,舍不得自己住了大半辈子的家。最后经过反复劝说,李大爷才开始撤离。撤离时,李大爷家门前已经淤积了一大片水,院内地面也已非常潮湿。

  在同江市二中的安置点,记者看到了被转移出来的部分群众。这里共接待了400多名群众,分为男女宿舍。教室的桌子上铺着被褥,就成了临时的床。这些村民已经离开家三天了,一说起家里的农田被淹,周洪香大妈就难过起来。

  原来,她家种的地是贷款借的,如今看到地全都被洪水给淹了,心里难受。 周洪香说,就是现在不出来,家里也没法住了,洪水一进家里老土房就得倒。现在,老房子的后边都是水,虽然还没进屋但也已泡到了墙根。

  三天前,周洪香陪着96岁的老母亲转移到这里,而家里的三个孩子都留在了抗洪一线。三个孩子中的一个帮着开船,另外两个则负责巡逻堤岸情况。

  目前,八岔乡3000多名群众中,妇女、老人、儿童等都已经全部转移出来,青壮劳力则留下来负责巡堤、护堤,一起抗洪。在八岔乡抗洪现场,我们见到了留下来开船、巡堤的村民褚延旭和李景山。

  由于洪水淹没了坝外所有的农田,褚延旭损失了150亩黄豆地,每亩损失金额为5000元,合计大概十万多元,他说自己这一年是白忙活了,这些坝外田地颗粒无收。不止是他,其他靠种地为生的村民们都在担心着来年如何耕种,李景山已经在想着来年自己得去哪里才能借到贷款。

  在渔业村,我们看到,有的院子已经漫进了水。村民撤离时,因为大件物品无法携带,他们就把三轮车、燃气灶等东西放在船上,或者放在自己搭建的简易木筏上,万一洪水漫过堤坝,能保住多少是多少。

  如今,每两公里以内就有十几个村民24小时连夜来回走,巡视道边是否有管涌和意外,晚上都没空休息。

  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同江市的八岔乡,记者看到黑龙江洪水已经淹没了树木,只剩下了树冠,当地村民跟记者说,洪水下面曾经是坝外田,主要是种玉米、大豆这样的庄稼,而左侧的坝堤和右侧的是一样的高度,右边的树木还能隐约看得见。

  如果不是村民指明情况,记者很难想象这片汪洋下面种植的是成片的庄稼,也难以想像水下有四五米深。在东北,这个季节正是玉米结穗、大豆即将成熟的时候,一场洪水,让农民们一年的辛劳化为泡影。不仅坝外的农田全部被淹,就连堤坝内低洼处的农田也全部浸泡在了水里。

  村民李景山告诉记者,坝外田已经全没有了。坝里面的有一部份是低洼地,有的渗水的,有的进水,但是坝里被淹的还算少,大概只被淹了两成。

  不仅像玉米这样的高杆庄稼完全淹没在水下,堤坝外的房屋也被淹没得只露出了屋顶,坝外的水深都在四五米左右。随后,李景山他们又去大坝上帮忙了。在堤坝上,我们遇到了主管农业的同江市副市长马晓鹏。

  马晓鹏介绍说,这次洪灾中被淹的地大概有30万亩,就算平均一块钱一斤,大豆的产量要低一些每亩是300多斤,如果是玉米呢亩产在一千斤,平均的话大概要700多块钱,那么30万亩就是两个多亿。

  马晓鹏向我们介绍,眼前的这个堤坝是1986年建造的,当时的标准是可以抵挡20年一遇的洪水,1998年洪水时,对堤坝又进行了加固,而这次的洪水比1998年来得还要迅猛,形势非常危急。记者看到,这个堤坝有三四米宽,紧邻堤坝几十米外的地方就是村庄、房屋和农田。一旦更大的洪峰到来,洪水极有可能漫过堤坝,甚至出现垮堤,村庄将毁于一旦。  

  二、堤坝管涌频现 武警官兵用生命筑起堤坝 守护同江数万居民

  8月17日,为了防备更大的洪峰到来,武警官兵们开始加固堤坝。他们在防雨布上绑上沙袋,借助沙袋的重力,把防雨布铺在漫过水的堤坝上,以减少洪水对堤坝的浸泡和冲刷。

  武警哈尔滨森林支队车伟说他们原计划是打桩往桩上梆,后来发现桩子入水太危险了,所以就用另一个方式,先绑一个袋,把它沉下去,然后再用一些沙袋把它压住。

  记者看到,这些官兵两两一组,用绳子绑在腰间,系在一起,互相保护,防止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

  武警哈尔滨森林支队尉建平说,前方的几公里处,已经出现过管涌了。而明天三点,就要把整个1.7公里全部安排,所以今晚得连夜工作迎接明天更大的洪峰过境。

  这批官兵是8月13日到达洪灾现场的,眼看下一波洪峰即将来临,所有的救灾人员们都严阵以待,连夜工作。

  在八岔乡政府,记者找到了负责协调后勤保障的乡党委书记张曙新,不过,记者一直没有找到机会跟他说句话,他一直在忙于电话协调各种安排。

  记者听他说到:现在绑绳的袋子和彩条布,用量非常大,现在就应该装车往这儿发,要不怕接不上用。要是能出20万袋子,彩条布还得来一百捆,现在当兵的晚上过来,多拉点儿,要不然怕供不上用,再来20万袋子,再来3000捆彩条布。

  张曙新一边协调救灾物资,一边帮助村民们装车。协调物资的电话刚刚放下,那边,又需要他安排救灾人员住的地方,因为一会儿有700名支援的官兵会到,明天早晨6点还要再到300人,到现在都还没安排地方住,更没有电。

  一直忙到晚上8点多,张曙新也没有顾上吃口饭。因为八岔乡地势低洼,又处于水流冲刷的一侧。眼看新的洪峰即将到来,形势非常危急,增援的官兵和民兵正在不断赶来,但是只有100多户的小村子没有什么接待能力,乡政府、学校,只要有块平地,就得支上一张床,为救灾人员提供一个勉强休息的地方。

  记者了解到,从8月17号早上4点半一直到晚上8点半,武警官兵已经持续工作整整16个小时。接下来还有新一波洪峰将抵达八岔乡,而记者注意到洪水距离坝顶也只有1米多的距离,形势也非常严峻,那么这些武警官兵们必须连夜加固堤坝,这就意味着他们将渡过一个不眠之夜。

  武警哈尔滨森林支队的这400多名官兵从13号到达八岔乡之后,就一直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今天他们还将连夜奋战,加高加固堤坝,死守堤防安全。

  在八岔乡抗洪现场,记者碰巧遇到佳木斯市委书记王兆力正在指导堤坝的加固工作,督促大家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尽管武警官兵们仍然在不断地加固堤防,但是面对18日的小洪峰和27日即将到来的大洪峰,王兆力觉得不能掉以轻心。如果这一段低洼处的堤坝不保,那么洪水会直接涌向周围的村庄和农田。

  王兆力指着堤坝说,整个大堤应该还可以,但是这个地方是迎水坡,有浪水容易往这边呛。王兆力要求必须连夜往这段低矮的堤坝上加土加固,根据当地的水文监测显示,这里已经超过警戒水位,洪水随时有漫过堤坝涌向村庄的可能。

  王兆力介绍说,现在预测同江段可能是27号洪峰,但是这个不一定准,就从昨天的情况来看,在昨天水位基本上涨1米,而这个堤坝的水位按照昨天的推算也得涨80公分左右,目前情况下他最担心的还是原来堤防的质量不够。而另外一段地方根据目前最大的洪水来看,高度还不够。

  目前在八岔乡抗洪现场,有1500多名武警官兵连夜奋战,200多台装载机、挖掘机在24小时工作。就在记者采访的时候,新的险情出现了,下游堤坝发生管涌,形势紧急,黑龙江省水利部门的专家技术指导组正准备立即赶往现场。

  十几分钟之后,船只停靠在了几公里外的堤坝上,村民们正在奋力用沙袋堵一处管涌点,险情已经排除。由于八岔乡附近的堤坝都是土堤,经过长达半个月的洪水浸泡,发生管涌的风险非常大。

  黑龙江省同江市副市长马晓鹏说,他们现在每天都在处理管涌,每天处理管涌的数,大约都在5个以上,有的是10几个。这段时间处理管涌大概有100多个。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怕水位上涨,因为涨的幅度他们并不了解,水位越高,堤坝的危险性就越大。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边的险情刚刚排除,另外一个路段又出现了管涌,村民们站在齐腰深的水里,往管涌处铺设无纺布,再在上面用沙袋压实压牢。

  武警官兵和村民们对即将到来的洪水严阵以待。而随着水位上涨和浸泡时间的增加,大堤面临的考验也越来越严峻。随时可能出现的管涌让每一个人都紧绷着神经。在八岔乡的大堤上,人们日夜严防死守,密切监视,防止随时可能发生的管涌。而更让人们担心的是,根据天气预报,8月27日到8月30日,同江到抚远段将迎来历史最大洪峰,那么大堤能否经受住更大的考验?

  8月18日,记者来到了黑龙江省同江市的三江口,黑龙江水和松花江水在这里交汇并入乌苏里江,三江口是同江市城区几万居民的第一道防线,由于连日来的水位不断上涨,江面的水位高度已经超过了路面,如果一旦有新的洪峰来临,那么这第一道堤坝将最先失守。

  在这生死攸关的考验面前,除了死死守住大堤,没有别的选择。

  在三江口,记者遇到了一位老大爷,他正在忧心忡忡地查看这里的水情。

  老大爷告诉记者,他天天都来看看,原来那层马路牙子还露得很高,结果第二天早上一看一圈就没了,现在这里已经全都被淹平了。

  这位老大爷50多岁,家就在附近,在这里住了40年。在这40年里,经历过两次特大洪水,但都没这么大。看到水位一天天漫上来,他心里非常焦急。

  老大爷说,原来没水的时候,想取水浇地连水都提不上来,而现在的江面涨的很高,与平常江面的落差已经达到5米。

  眼看水位不断上涨,洪水极有可能漫过这第一道防洪堤,直接涌向农田,甚至涌向同江城区,危及同江城区数万居民,同江城防非常危急。

  刘松涛同江市公安消防大队大队长介绍到,第一道堤坝因为地势低洼,堤坝也有口子恐怕快要顶不住了。如今,在不远处地势稍高的地方,一道6公里长的第二道堤坝正在紧张的修筑中。前面是滔滔洪水,后面就是他们需要日夜保护的同江人民,现在他们只能死死地盯在这里,

  8月18日晚上的一场降雨,险情再次发生,距离八岔乡100公里外的八屯闸附近告急,记者又迅速赶到这里,几百名武警官兵正在冒雨运送沙袋,发生险情的是10公里外的八屯闸堤坝附近。

  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副司令员杨立新告诉记者,这里出现了坍塌现象,现在官兵已经连续奋战了四昼夜,忙于巡堤、固坝、装沙袋……据气象部门预报,今天将有洪峰通过,所以他们投入近有一千多人的重兵,在这儿突击决战,确保这段最险的江段绝对安全。

  发生险情的地段位于10公里外,而这里的土堤经过半个月洪水浸泡后土质非常松软。暴雨之后,道路泥泞,不能用车辆来运送沙土,只能靠人力一锹锹地把泥土装入沙袋,再把沙袋运送到小船上,通过水路,把沙袋送往对岸。

  记者了解到,由于前一天晚上下了一场小雨,第二天早晨八屯闸便出现了险情,但由于现在道路不通,所以必须通过这种小船把泥土从对岸运到八屯闸。记者坐上快艇,发现小船行驶过的水面下种的全是玉米、大豆等庄稼。

  乘坐快艇15分钟左右,记者来到了出现险情的堤坝处。在那里,一船船的沙袋正在紧张地从对岸运送过来。在沙袋运过来之后,武警官兵们就迅速卸货,冒雨加固堤坝。

  记者在加固现场看到,八屯闸附近的水面距离这个堤坝也就二三十公分的距离了,随着水位的不断上涨,这些洪水将会直接漫过堤坝流向周围的村庄和农田,由于在这一面取土非常不方便,所以几百条船就到对岸把泥土一船船运送过来给官兵不断加高堤坝,来确保大堤的安全。

  救灾人员说,现在要保证他们筑的堤坝跟水面的距离高达1.5米,才能确保下次再有新的洪水时堤坝是安全的。

  洪水这一边是官兵们焦急地等待沙袋,另一边则是争分夺秒地装沙袋,装船。每一个装上粘土的沙袋都有七八十斤,一个人很难扛上肩,武警官兵们不得不三两人一组,互相帮忙抬上肩膀,连夜奋战的官兵们身上脸上满是泥土,他们都顾不上擦一把,都在抓紧时间加筑堤坝。

  时间回顾:

  8月19日,八岔乡16.8公里的低洼路段的堤坝已经全部加高。

  8月20日,八屯闸的近7公里的低洼路段也已经全部加高。

  8月21日,三江口的6公里长的同江城区第二道堤防加筑完成。

  截至目前,黑龙江省洪涝灾害已导致11人死亡、3人失踪,19趟列车停运,197.76万人、144.36万公顷农作物受灾。目前,黑龙江第四次洪峰已过黑河,持续降雨和俄罗斯来水还将使黑龙江干流形成第五次洪峰,汛情将更加严峻。

  

  半小时观察

  东北的抗洪一线险情不断,连续的奋战也让人们的体力耐力经受考验。此次东北的洪灾历史罕见。而越是这样罕见的灾害,人们对它的戒备就越有可能松懈。眼下,抗洪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根据上游降雨情况及天气预报测算,几天后同江堤防将可能迎来历史最大洪峰。要战胜这场不期而遇的洪灾,守住大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做好组织工作,巡查堤防,保持警惕。安全渡汛需要我们齐心协力,需要我们的共同坚守。让我们一起加油!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3年08月22日 22:32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黑龙江省同江市即将迎来历史上最大的洪峰,当记者赶到这里时,发现堤坝保卫战正在进行,军民连夜巡视堤坝,但很多堤坝是土坝,究竟能不能抵御这场洪峰呢?敬请关注本期节目。 (《经济半小时》 20130822 万人死守龙江大堤)






收视TOP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