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30803 贫困生的大学梦

来源:央视网2013年08月04日 02:16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伴随着一年一度高考的结束,大学录取通知书被陆续送到各考生手中,然而有这样一个群体,面对着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他们却早已没有了"金榜题名"的喜悦。那么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到底有着怎样的求学故事?他们能不能在开学前凑够学费?《经济半小时》记者侯珍玛来到陕西安康市镇平县,走进三位贫困孩子临学前的暑期生活。  

  一、县里高考第一名女孩因贫困无力读书 大学梦正渐行渐远

  在镇平县的一个小餐馆里,一名叫袁晓荣的小姑娘正低头忙着干活收碗,她今年18岁,与这里其她女服务员不同的是,袁晓荣还是今年县里的高考文科状元。

  在今年的高考中,袁晓荣烤了585分,以高出一本线45分的好成绩被西北大学英语专业录取。然而,这份喜悦只让袁晓荣高兴了还不到半天时间,她便陷入了深深的烦恼和担忧之中。

  录取通知书马上就要寄来了,袁晓荣的学费却始终没有着落,她估计学费怎么也要七八千元。为了给自己挣学费,晓荣来到县城一家老乡开的餐馆打工,并谈好了一个月领1200元的工资。于是这个暑假,端盘子、擦桌子、拖地、洗碗,都是她要干的活。

  晓荣现在每天早上八点开始上班,一直到晚上九点下班,从早干到晚,一整天下来要站上十几个小时,如果晚上客人多,可能还得忙到更晚。晓荣告诉记者,现在回家,脑袋挨着枕头就可以睡着了,以前没打过工,现在才知道挣钱真的很不容易。

  虽然辛苦,但晓荣并不抱怨,让她更发愁的是没有办法更快地挣更多的钱。仅仅1200元一个月的工资,对于晓荣来说实在太少了,她想着也许连着多干几个月的活,她还能攒够。眼看着距离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晓荣的心里也越来越着急,不停的问自己到底该不该去念大学。

  不巧的是,这两天,晓荣得了热伤风,有些发烧,但她不敢请假,因为担心被老板扣工钱。这个18岁女孩的身上,为什么会背负着一个在这个年龄完全不该有的沉重负担?她到底有着一个怎样的家庭?这一天餐馆歇业后,记者跟随着袁晓荣走了一个半小时的山路,来到了山坡下她的家。

  这里其实是袁晓荣的大伯家,晓荣告诉记者,她自己的家还在对面的大山里,因为年久失修,房子早就成了危房,三年前,她和爸爸跟着爷爷奶奶一起搬到了大伯这里。

  袁晓荣的爸爸袁瑛,1996年在外地矿上打工时摔成了重伤,头给摔破了,腰也给折断了,在床上昏迷了好几个月。医生对晓荣爸爸的诊断是终身残疾。而当时,晓荣才刚刚出生不久。晓荣的妈妈照顾了重伤的丈夫几个月后,医药费和生活费就都用尽了,然而医生却告诉她治愈的机会很小,再加上她在矿上不但要不到医药费,连生活费也没有。最终因为无法承受生活的重担和压力,选择了服毒自杀。

  在这本相册的第一页,晓荣给我们看了她珍藏着的和妈妈的唯一一张合影,那是晓荣仅仅三个月大的时候,妈妈抱着她在山坡上照的。18年来,晓蓉在梦中无数次的梦见妈妈,她说,有一次梦到她的妈妈其实没有离开,当时她在梦里就特别高兴,结果醒来发现这只是一场梦……虽然对妈妈的样子已经很模糊了,但这些年来,却是脑海中的妈妈一直在给予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多少年来,这已经逐渐成为了她的一种信念,仿佛妈妈始终在天上看着她保佑着她。

  晓荣的爸爸在丧失劳动能力后,只能在家简单地干些劈柴、洗衣服之类的轻活。晓荣从小是被爷爷奶奶拉扯长大的,但奶奶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和脑血栓,前两年刚动完大手术,也不能干重活。68岁的爷爷就成了家里唯一的劳动力。

  晓荣想趁着自己在家的时候帮爷爷多砍些柴。可她个头不高,力气也不大,大一点的柴还是要靠爷爷来砍。但爷爷毕竟年纪也大了,干活显得很吃力,在把柴拖回家的路上,老人家通常要歇上好几次。

  袁晓荣爷爷的腿以前也受过伤,现在还有一些钢钉没有取出来,腿脚很不方便。砍柴是一件困难的体力活,再加上爷爷年纪大了,平常还要去地里干农活,晚上常常疼痛难忍发出难受的呻吟,这一切晓荣都听在心里。看着爷爷每天这么辛苦地干活,晓荣很难受,有时候会蒙着被子大哭一场。晓荣说她长大后一定要努力努力更努力,不能让他们失望,以后要靠自己的努力,再也不让他们过这样的生活。

  家里的饭大多是晓荣做的。她说上学的时候饭菜是爷爷奶奶做,但是奶奶有心脏病,后来爷爷年纪也大了,只要她回来了,她就不会让他们做了。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晓荣心疼爸爸、爷爷和奶奶,经常帮他们分担家务,但她不知道,父亲对她心里有着深深的内疚。每当看到她做农活,干家务,父亲都会想着她本该和同年的孩子一样高高兴兴地在学校里读书,回家有父母的溺爱,然而自己的女儿却在天天忙着那么重的活,承担着本来属于他的家庭重担,每每想到这,晓荣的父亲都觉得自己亏欠女儿太多太多。

  晓荣却很懂事的认为,人的出身谁也不能决定,但是完全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并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晓荣也是一直这样在做的。家里这间破旧的小土屋就是晓荣的房间,她学习用的这张"课桌"是一个用来装粮食的大木柜。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晓荣考出了无数个好成绩。因为考虑到晓荣的家庭困难,她的中学减免了她在高中阶段的学费,而每年晓荣又靠优异的成绩赢得奖学金来作为自己的生活费。这次高考,晓荣成了县里的文科状元,这对于全家人来说是天大的喜事,但同时,四年的大学费用,也像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了全家人的心里。

  晓荣的爸爸算了一笔账,大学四年的生活费学费大概要六七万元,然而现在比较信任且愿意借钱的亲戚都给借过了。因为借的次数太多,现在已经找不到新认识的可以借钱的人了。

  现在,晓荣全家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只能靠政府的五保和低保维持生活,全家四口人每月仅有920元钱。前两年,奶奶因为心脏病动手术,家里还欠着七八万元钱的外债。晓荣的爸爸和奶奶每月还要用去1000多元的药钱。

  记者看到,晓荣爸爸的脚底板几乎完全变形,十几年来,打工时落下的骨髓炎随时流脓灌水,摔伤后的各种并发症的都不停地折磨着他,但是为了女儿能够上大学,晓荣爸爸做出了一个决定:用完这几幅膏药就停止治疗,孩子上学的钱还没有着落,他顾不上想自己的脚。

  除了女儿上大学的钱,晓荣奶奶的心脏病也是另一件让人发愁的事情,心脏病不同于其他病,丝毫不能耽误,如果一天停止用药,那么晓荣奶奶随时就会有生命危险。然而这两天,治疗奶奶心脏病的好几种药都吃完了。

  奶奶的心脏病在手术之后,本应该每个月去医院复查一次,但是因为每次复查都要花上将近1000元钱,为了省钱给孙女上大学,晓荣奶奶已经两个月没去医院复查了,现在如果再停药,后果不堪设想。晓荣的爸爸打算再去借钱买药,但是老人坚决不同意。

  因为晓荣的奶奶觉得自己老了不中用了,这药是活多久就得吃多久,得吃一辈子,不但医不好病还得花很多钱。奶奶觉得总是靠借钱不是个办法,索性自己慢慢在家休养,多省出点钱,让孙女能够去读个大学,这比什么都好。

  任凭全家人怎么劝,奶奶始终都不同意再给自己买药。

  从小开始,晓荣的奶奶一直盼望着孙女能够考上大学,现在终于亲眼看到了,这是她这辈子最骄傲最开心的事。然而,想到读四年大学的钱要怎么办,奶奶忍不住的着急、心焦。现在一提到要先借钱拿去给自己买药,奶奶死活都不答应,她宁愿不喝药,也要把钱省给孙女读书上大学,而自己在家休养着,三四年总还活得过去。

  奶奶的态度很坚决,无论怎么劝说都没有用,但是晓荣和爸爸还是坚持先给奶奶买药。决定后,晓荣的爸爸起身离开,走在里屋悄悄地数着自己还剩下多少钱。尽管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已经被借了个遍,尽管还有七八万元的债没有还上,晓荣爸爸还是拿起了电话一个个的打,借钱给母亲买药。

  晓荣还在劝奶奶,劝着劝着,祖孙俩都哭了。奶奶觉得孙女从小就可怜,很小的时候就没了母亲,做奶奶的也没能力让孙女享一天福,就这样受着苦给拉扯到大。现在孙女好不容易要上大学了,自己还要拿着孙女上学的钱来看病,真是太造孽太对不起这孩子了。

  奶奶的病,爸爸的病,家里的外债,再加上这份让人喜更让人忧的大学录取通知,百般滋味,都压在了这个18岁女孩心里。她觉得自己不能因为想读大学,就把奶奶的药给停了,奶奶活着按时吃药比什么都重要。相反,如果自己不去读大学,还可以给家里减轻不少负担,再加上在外打工挣钱,这样就可以早点为爷爷奶奶和爸爸、为这个家出份力。她心里默默想着,如果到时候学费还是没有着落,那自己就不读了。尽管还是很舍不得,但是晓荣现在最担心还是爷爷奶奶的身体,害怕"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害怕还等不到自己享福的那一天爷爷奶奶就先走了。

  第二天一大早,晓荣的爸爸拿着借来的1000元钱和母亲的病历,拄着拐棍,坐了5个多小时的车到安康市给老母亲买药。而晓荣想着在回县城打工前去顺道去看看妈妈,给妈妈上坟。

  现在,除了自己打工,晓蓉也向很多助学项目提出了申请求助,不过懂事的她也早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晓荣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到大得到了很多帮助,也许不能所有的好事都只落在她一个人头上,因为也有很多像她一样的孩子需要帮助,至于自己,还是走一步算一步吧。

  在妈妈坟前,晓荣乐观坚强的告诉妈妈,今后自己一定会好好努力,让爷爷奶奶过上好一点儿的生活,让爸爸接受好的治疗,爷爷常说,困难最能锻炼意志和动力,自己会好好实现,愿妈妈在天之灵能够好好保佑她。

  高考后的暑假,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说是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光,但对于袁晓荣来说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面对大学录取通知书,她的心中充满了无奈。这名文科女状元的大学梦,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及,同样为学费发愁的还有一对孪生兄弟。  

  二、伟大母亲艰难拉扯三个孩子考上大学 兄弟俩努力打工赚学费钱

  "十年寒窗终有果,家境贫困梦难圆",在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我们的记者还认识了一对双胞胎兄弟,今年双双考上了重点大学。但是同样因为家境贫困,兄弟俩还在忐忑不安的为学费奔波。

  7月19日和7月20日两天双胞胎兄弟相继收到了录取短信,兄弟俩考入的都是重点一类本科,哥哥王亚光被西安石油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录取,弟弟王亚明则去了南开大学历史学专业。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双喜临门的大好事。但是妈妈谭凤英却犯了愁。

  谭妈妈说自己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觉得两个儿子很争气,心里很高兴,可是,女儿刚刚大学毕业,现在两个儿子又考上大学,通知书上清楚写着住宿费1200元,书费1000元,学费4200和4500元,再加上生活费和去时的路费,光是上个四年大学就得花个十几万。

  一下子要同时供养两个大学生,这让在家务农的谭凤英感到难以承受,而早在5年前,她的丈夫在外地打工时发生车祸,不幸去世。从此以后,一家四口的生活重担都压在了她一个人身上,巨大的压力和劳累让谭凤英心力交瘁,瞬间苍老,身体状况也没原来好了。

  谭凤英家里的口粮都靠着地里三亩多的水稻,平时孩子们在学校上学,很少回家,地里的农活从栽秧,施肥,放水,韬割,栽田,到最后收谷子,全都靠谭凤英一个人完成,这对于身体不好的她,已经明显有些吃不消了。可是三亩稻田还远远不够生计,在最艰难的时候,谭凤英常常急得暗自流泪。

  为了供孩子上学和生活,谭凤英在农忙时期把自己活干完后,还给人家栽秧,割菜子挣点钱;在农活不忙的时候,50多岁的她在建筑工地上给人家打散工,搬砖头,锄灰、和水泥,有时候还要打扫卫生。就在前几天,她刚从一个建筑工地打工回来。

  由于家里负担重,还有两个儿子要上学,谭凤英努力地维持着全家人的生计,每天晚上都累的浑身酸痛地去睡觉,第二天一早便又再起来坚持干活,实在干不动了就休养两天然后再接着干。尽管如此操劳,谭凤英这些年为了孩子上学和生计还是欠下了两万多元的外债。她身上的衣服都是街坊邻居给的,平时生活更是省吃俭用。

  为了尽可能的多赚钱,谭凤英常常晚上十点了还在地里割麦子。看着母亲的艰辛付出,兄弟俩都觉得非常心疼。孩子们告诉记者,母亲就是他们的全部。

  谭凤英一个人含辛茹苦的把孩子们带大,兄弟俩又都争气的考上了重点大学,然而,一年将近两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让此时的谭凤英陷入了困境。她把希望都寄托在了这些稻谷上。

  袋里和仓里的稻谷都是去年收成的,现在生了虫,谭凤英这伙儿正在指挥两兄弟晒谷子。由于谷子的价钱直往下跌,本来打算把这两千多斤的谷子卖了给儿子凑学费的谭凤英,此刻显得无比着急,但她还是决定,不管谷子的价格掉得多低,她都要把谷子全卖了给儿子凑学费。

  但即使把这两千多斤稻谷都卖了也只有2000元,然而仅够其中的一个儿子上大学,如果再想不到别的办法筹钱,这就意味着在王亚光、王亚明兄弟俩中,只有一个能跨入大学的校门。

  弟弟王亚明说,当梦想照进现实,他觉得现实就觉得有点残酷。那么,当面对着残酷的现实,哥哥王亚光、弟弟王亚明又将如何抉择呢?

  王亚明毫不遮掩的告诉记者,如果就一个人能上,他愿意把机会让给哥哥,因为家里需要哥哥来支撑,至于他就会选择去打工。同样的,哥哥王亚光也想把机会让给弟弟,因为哥哥觉得弟弟考上了南开,而南开大学就业十分有利,未来的前途也很好,应该说比自己好得多。如果自己不能去上大学了,那就去打工挣钱去供弟弟上大学。

  其实,在学校里,兄弟俩的成绩一直都是轮流排名第一,一起走进大学校门是他们共同的梦想,他们也很想通过上大学来改变他们的环境和未来,可是家庭的处境有时候让他们感到害怕,使他们望而却步、不知所措,虽然他们每天都无比努力的在学习,但他们真不知道学业会不会有终止的一天。

  但是面对记者,他们都毫不犹豫地把机会让给了对方。

  面对眼下的难关,兄弟俩也没有选择放弃,他们打算再次并肩作战,共同进退,要靠自己的双手把第二个人的学费给挣出来。

  上午九点,王亚光、王亚明兄弟俩准备出发,他们要到镇上去做家教,打算利用开学前的这个暑假,发挥自己的特长给初中的孩子补习功课。

  哥哥王亚光教数学,弟弟王亚明教英语。他们每天给一个孩子补课可以赚200块,如果有6个孩子,就是1200块。

  尽管离入学所剩的时间越来越少,尽管目前挣来的钱依然不够第二个人的学费,但是兄弟俩还在积极的争取着,努力着。

  在安康镇平县、在汉中南郑县,甚至是在陕西、在全国,随着高校开学的日子一天天临近,还有很多像袁晓荣、王亚光、王亚明这样的贫困家庭的"准大学生们",还在为学费奔波。我们期待他们最终都能够迈得出"家门",进得了"校门",别让贫困打碎了他们的大学梦。  

  半小时观察:别让贫困打碎他们的大学梦

  每年,都有这样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在高考后收获喜悦却又忐忑不安。他们在困境中顽强拼搏、奋力求知,试图用知识改变命运,但是却被贫困的枷锁束缚了梦想的翅膀。帮助贫困学生、减少贫困学生,这些年来,政府、高校已经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勤工俭学等方式,帮助了无数寒门子弟,也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现在与未来。我们仍然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捐助特困大学生的爱心行动中,给每一个贫困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帮助他们实现大学梦。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3年08月04日 02:16

视频简介:《经济半小时》 20130803 贫困生的大学梦






收视TOP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