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41226 聚焦土地流转(五)

来源:央视网2014年12月26日 23:11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土地流转必须尊重每一户农民的意见,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地方采取的办法是少数服从多数,这样做究竟有没有合理性?在遇到具体矛盾时,村干部的智慧和能力就尤其受考验。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进程正在加速,这意味着中国农业告别几千年小农经济,步入规模化、现代化的发展。然而在实施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冲突,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有的地方并没有遵照农民自愿的原则进行流转,记者在山东省汶上县辛店村就发现, 这里的土地流转遇到了难题。】

  土地流转遭遇难题化解矛盾考验村干部智慧

  当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见到山东省汶上县辛店村村民杨文义时,他正租住在临村的一处民房里,因为家里的四亩土地已经流转出去,平常就靠这辆三轮车赚点零花钱。
  记者:他们给你们流转土地费用是多少钱?

  山东省汶上县辛店村村民杨文义:一亩地是1300元。

  记者:给你们签流转的协议吗?或者说有什么手续吗?

  杨文义:以生产组流转出去的。

  杨文义告诉记者,他们的土地流转合同是以村小组的名义签署的。个人没有保留。他已经在这每年4000元租金的民房里住了一年多,他很想搬迁到新居里,但拆迁后的新房迟迟不能完工,他认为,这和村里一些人没有流转土地有关。

  杨文义:现在有个别户为了占点小便宜,觉得个人亏了就不给流转。

  是否像杨文义说得那样,村里的土地有人不愿流转?土地流转和拆迁房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在杨文义家门口,我们遇到了前来串门的杨克学。

  记者:你在这里租房子是吗?

  山东省汶上县辛店村村民杨克学:我在这里租房子。

  记者:你们家土地流转了吗?

  杨克学:没有。

  记者:为什么没有?

  杨克学:我的土地没有流转。

  记者:为什么没有流转呢?

  见记者追问,杨克学一直闪烁其词,最后终于说出了实情。

  杨克学:土地流转,不是盖房子,现在允许盖房子吗,在地里盖房子。

  记者:让谁盖房子?你们自己吗?

  杨克学:不是自己,我们盖着呢。

  杨克学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他家六口人有七亩地,就在前几个月被通知要改用,盖成回迁楼,因为条件没有谈拢,他没同意,一直僵持着。现在是村里人替他代种。

  记者:给你们租金了吗?

  杨克学:我没有领,因为牵扯到事没有落实。

  记者:你们想落实什么?

  杨克学:我们想落实,你承包种地行,种地到最后还是我们的地,到最后盖楼。

  杨克学家的地到底有没有被占用盖楼?他说的盖回迁楼究竟在什么地方,占地多少呢?
随后,记者找到了汶上县辛店村的支部书记赵长洪。

  记者:你们用这个地盖楼了,做建筑了,是这么回事吗?

  山东省汶上县辛店村支部书记赵长洪:现在还没有,现在还没有盖。

  记者:没有盖。

  赵长洪:没有手续,我们不敢占用土地。

  记者:要盖什么楼,要做什么事情?

  赵长洪:回迁楼,我们村民的回迁楼。

  赵长洪告诉记者,辛店村属于城乡接合部,紧邻105国道,从去年开始启动了棚户区改造建设,用地位置在105国道以东,辰欣路以北,南店镇辛店村土地以西的地方。

辛店村属于城乡接合部 紧邻105国道

辛店村属于城乡接合部 紧邻105国道

  记者:我们村有多少户老百姓?

  赵长洪:460多户回迁。

  记者:这是几栋楼?

  赵长洪:8栋。

  记者:不够住吗?

  赵长洪:不够,还差12栋。

  记者:8栋还差12栋,应该是盖20栋是吗?

  赵长洪:对,才够460多户呢。20多亩地。

  赵长洪说,现在已经盖好的8栋楼,每栋能入住30多户,只能解决一半村民的住房问题。而所要拓宽的20多亩地,其中包括杨克学家里的农田,就在楼群的后面。

  记者:就是说这边的房子还需要往后盖,才够住。

  赵长洪:对,不然没办法住,不够住,成天开会给老百姓说,你看咱都没给自己兄弟盖房子。

  赵长洪随后带记者爬上六楼,指认要增加的土地面积,因为没有跟农户协商好,这20亩地依然还种着农田,那么赵长洪所说的回迁房是否是经国家批准的棚户区改造建设?他们盖好的房子是否有国家各部门的资质证明呢?

  记者:这些手续都是正规手续吗?

  赵长洪:都是正规手续,通过市环保局的,有工程施工证,用地批准证,国土资源局的,这个项目验收,这个是规划工程许可证,都是按照标准审批报的。

赵长洪向记者出示棚户区改造手续

赵长洪向记者出示棚户区改造手续

  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四部门联合下发的文件当中,我们看到2014年棚户区改造任务里,确实包含辛店社区改造项目的内容。

  赵长洪:现在是462户。

  记者:现在有多少户没有流转的?

  赵长洪:还有30户吧。不到30户,29户吧。

  记者:这个都是来领钱的。

  赵长洪:凡是签字的都是把钱领走的。

  在村里的这份土地流转合同里,赵长洪解释说,如果要盖回迁房会涉及10户人家的农田。为此,他也很为难,所以一直在做村民的工作。

  杜志雄,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近期一直深入河南、安徽、黑龙江等各地调研土地流转情况。他分析,辛店村的回迁房用地问题有可能存在两方面的原因。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志雄:第一个的确有一部分农民他就不愿意改变他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就愿意当农民,我就愿意采取一种分散居住的方式;另外可能也不排除,就是这部分村民他可能是拿着这件事情来要求提高这个,比如说流转的租金。

  但不管是因为哪种原因,杜志雄认为土地流转都要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进行,地方政府特别要针对农户的真实想法做深入沟通。而针对于回迁房用地,属于国家积极推进的棚户区改造安居工程,杜志雄认为,可以借鉴目前在河南、西安等地尝试的“异地安置”的人性化办法,即能保护农民利益,又能推进棚户区建设。

  杜志雄:针对有一部分农民,他就不愿意把土地让出来,他就愿意从事农业。那可以通过更上一层的政府协调的方式,就是把这部分愿意从事农业的,你可以把他进行一些调整,就是从这个地方、从这个村,或者说从这个社区把他调整到另外一个社区,你给他再安排一块,同等价值的这样的一部分土地也好,或者说包括房子,因为他要过去还有房屋问题,所以我觉得还是采取这种比较人性化的这种方式,我觉得这个可能是对于保护农民利益,然后同时也维持当地的社会稳定,更重要的事情就是这个所谓的回迁这样的一个项目能够真正地运行。

  辛店村的土地流转进程中遇到的难题,可能在许多地方都会发生。一方面农民个人自主自愿决定权需要维护,另一方面村集体和其他村民的公共利益也应该予以解决。在这个时候,村干部化解矛盾的智慧和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在采访中,我们记者发现,同样是在山东省汶上县, 就在离辛店村不到20公里的地方,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以汶上县供销合作社为经营主体,开展土地托管,解决了以往的“空巢村”无人种地的难题。

  土地托管打破“打工顾不上种地 花钱种地成本高”困局

  刚刚打工回来的徐恩忠正在庭院里收拾着归仓的玉米。他家的5亩多地全交给了供销社进行“全托管”,自己啥事不用管,秋收后直接卖粮即可。但在几年前村里刚刚开始土地托管时,他当年心里很不踏实。

  山东省汶上县义桥镇徐村村民徐恩忠:当时就是说,他们说种了给个人,不一定现在土地一承包,谁知道是流转他们,给他们(还是)个人种,原来就有这个想法,到后来他们有先加入的,慢慢地一看这个情况很好。

  徐恩忠给我们拿出了这份土地托管协议,上面明确标明,农资、浇水、喷药等全托管服务。徐恩忠告诉记者,产量是按以前三年正常年份亩产平均值来定的,亏了由县供销社补足,超产则归农户所有。

徐恩忠给我们拿出了这份土地托管协议

徐恩忠给我们拿出了这份土地托管协议

  徐恩忠:个人种这个地光耕种得300多块钱,雇小农户的机器家上打药、播种这些又得几百,我们原来光收这个玉米将近100多,加下来得800多块钱,加在一起,那还得个人忙活,个人亲自动手,现在不用个人动手了,人家直接收了给你拉家来。

  至于土地托管后的实际收益,徐恩忠有笔账算得很明白。家里的土地全托后,2010年分成是小麦1100元/亩,玉米1200元/亩,2011年分别涨了100元。2012年价格随市场价上涨,小麦1400元/亩,玉米1350元/亩,去年的小麦、玉米也维持1400元/亩。而每年他每亩地只需要交七八百元的托管费用即可。关键是农忙时间建筑工地用人也很紧张。土地托管后他能轻松地再打一份工。

徐恩忠土地托管后的实际收益

徐恩忠土地托管后的实际收益

  徐恩忠:我自己打工就是做建筑,保温,跟人家干点什么散活。

  记者:大概一个月的收入能有多少?

  徐恩忠:一个月的收入不一定,能合六七千块钱。

  和徐恩忠一样,徐海清也签订了全托管的协议。他领着记者来到自家的七亩田里,土地托管后统一耕种,统一管理,打破户与户之间的界限,这让他们的田地也有了变化,以往的很多田垄都不见了。

  山东省汶上县义桥镇徐村村民徐海清:以前就是一个垅也得这么宽,这个垅是带土坡。

  记者:大概可能有将近多少厘米?

  徐海清:将近有50厘米。

  记者:50厘米是吗?之前一亩地有多少垅?

  徐海清一亩地里有两到三个。

  记者:现在一亩地有多少个?

  徐海清:现在没有了全去掉了,现在是20米一个。以前两米多一个,以前是两米多一个。

  徐海清解释说,现在是地下涵管喷灌,去掉了之前户与户之间和为浇水设置的田埂,每亩地可增加20%的有效种植面积,可增产200-300斤。

  徐海清:原来个人种的时候,一亩地也得回来,两亩地也得回来,现在不用回来了,到时候收的时候统一给收,那边有两户接着卖了,钱就收入了。

  记者:一年打工的收入有多少?

  徐海清:四万多块钱吧。

  徐海清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土地托管服务的费用低于市场价格,每亩土地每年减少支出172元;去掉田垄有效种植后,年亩产量可增加200-300斤。按每斤粮食1元计算,可增收200-300元;外出打工农忙时不回家,每户可增加收入5000元。在义桥镇徐村,人均土地1.5亩,这样三项累加每户每年就可增加收入5558-5708元。

徐海清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

徐海清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

  与徐海清不同的是,承包了1700亩土地的种粮大户贾维涛选择了半托管的服务。一亩地,小麦、玉米两茬作物,光种子这一项就节省了很多钱。

  山东省汶上县种粮大户贾维涛:现在的玉米种接近省20块钱,现在供销社直接从厂家拿货,不再需要中间所有流通环节,中间需要流通多少环节,省级批发商、市级批发商、县级批发商、乡镇批发市、零售商五家,每家都要加价。

  贾维涛给我们拿出了一份土地托管项目价格表,从上面可以看出,大到耕种,浇地,小到除草,收菜。每个服务后面都有对应的工时和价格。贾维涛说,半托管就是订单服务,他需要什么,对方就来做什么。特别像他这种规模化种植的,更需要供销社提供的针对性服务。

  贾维涛:以前打药的时候就用这一种机械,一天打十亩地,很费劲,没有节省劳动力,人还受累,现在我们用飞机。

  记者:这台机器能打多少亩地一天?

  贾维涛:一天300亩到400亩地之间。

  有了托管队的服务帮助,贾维涛准备明年把土地流转量增加到3000亩。而托管服务的创建者,徐锋也正研究着如何完善托管服务内容和服务价格。

  山东省汶上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理事会主任徐锋:以同期市场价格为准,那个意思就是人工费都是变动的,比如说机械了,油钱都是变动的,但是我们有一个市场价格,统一托管服务价格均低于同期市场价格10%,这是我们总原则。

  徐锋给我们拿出的这份托管协议可以看出,这是由农民、县供销社以及本村受群众信任的村民代表或种植大户,三方共同签署土地托管协议,而土地托管,不改变土地的承包权、经营权、收益权,由基层供销社和村“两委”合办合作社,组织农民入社,这就让农民放下顾虑踏实了很多。汶上县是农业大县,有耕地83万亩,全县66万农业人口中有36.2%的人常年外出务工,县长王宏伟告诉记者,土地托管正在破解“打工顾不上种地、花钱种地成本高”的困局。

  山东省汶上县人民政府县长王宏伟:我们供销社部门就发挥他们的职能作用,采取土地托管的方式,解决了农民外出打工顾不上种地他来给农民打工。目前我们托管了将近10万亩以上,这样他们测算一下我们全年能够为农民节省经费2000多万,他们自己流转的经费还将近6000万收入。

县长王宏伟告诉记者 土地托管正在破解“打工顾不上种地、花钱种地成本高”的困局

县长王宏伟告诉记者 土地托管正在破解“打工顾不上种地、花钱种地成本高”的困局

  汶上县供销合作社开展土地规模化服务至今快四年了,建立了耕种、管理、收储、深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链条,截至目前,全系统共领办专业合作社34个,培养职业农民600多人, 托管土地10.6万亩。大大促进了地方土地的流转。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汶上县供销合作社开展土地规模化服务发展迅速,但供销社仅仅是负责产销渠道的经济组织,并非政府职能机关,所以在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链条中就会涉及与种子、化肥、农机、水利、粮食收购等多个部门的分工与利益协调。他们该如何整合资源,自身又该如何盈利发展呢?

  规模化服务一站式农资实现供销社盈利农民满意是最大生命力

  山东省汶上县供销社土地托管服务队何召彬:这个是8月14号的,这个是烟农二铵,这个是比利时复合肥,还有东平尿素,这几个是678元。

  接近年底,周庄村村主任张庆营找到供销社托管队的何召彬,一起来对化肥的账目。

  何召彬:总共是还差3万2千多,现在你收了多少钱,还有多少钱没收上来。

  山东省汶上县周庄村村主任张庆营:还有一万多块钱。

  周庄村的村民购买了三万多元的化肥,但这个时间大家都没卖掉粮食,化肥钱有一半没能到账。负责托管服务的何召彬告诉记者,村民都是先卖粮后付钱,这种拖欠很普遍。

  山东省汶上县供销社土地托管服务队何召彬:我们是37个行政村我负责十几个。

  记者:一个村将近有几万块钱,十几个村?

  何召彬:现在大概是资金还有20多万。

  记者:还没有回笼?

  何召彬:没有回笼。

  土地托管服务覆盖了汶上县近20个乡镇,涉及近百个行政村。按这样计算,每年汶上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就要备出几百万元的农资资金,但是它们的对外托管服务又低于市场价格10%。那么供销社的资金哪里来?它们究竟靠什么来盈利呢?

  徐锋:你低于10%你的利润在哪里,你是靠规模,原来耕地在村东头是五亩,村西头是一亩,这一次耕地就是100亩,这一次耕地是200亩,节约效率提高三分之一还高了,我们既给老百姓降低成本,我们也实现了盈利。

  而在进行跟踪服务的过程中,徐锋还发现了一个大问题。因为当地的粮食之前没有良好的烘干和仓储设备,经常霉变,大大影响了粮食质量和价格。

  徐锋:特别是汶上这个地方呢,小麦和玉米储存的湿度不能超过14,如果超过了14就发生霉变,我们一般小麦收了之后在20到25之间的水分,玉米是30个水分,我们就必须烘干,把这个水分降到合理储存的14个水分,然后你才能仓储。

  徐锋筹集资金建了仓储粮库,并把托管小麦全部按高于市场价0.02元/公斤的价格卖给直属库,随后 他还购置了烘干设备,通过延伸产后服务,增加盈利。

  徐锋:这个烘干塔大的是84万,小的是25万,一天两个能够烘干315吨左右,能服务到六百多亩地。如果要是按斤算这一斤烘干价格的成本在7分钱左右,一亩地大概就是需要七块多钱。

  徐锋告诉记者,供销社真正的资金支持来自于,他们依托土地托管,流转了2万亩优质小麦基地,开办了这个面食加工厂。基地种植的是汶农6号小麦品种,形成了有种植、有收购加工、有销售的粮食产业化链条。

  山东省汶上县联创食品公司负责人倪训练:这个馒头没放任何添加剂,不发白,而且发黄,黄色的,市面的馒头都是太白。它添了增白剂了。

  记者:你们种的汶农6号的小麦品种 它能产生什么作用?

  倪训练:它这个面筋度高,它品质不发白,主要是不发白,品质好,麦香味浓。

  记者:所以你托管的地里都是这一个品种?

  倪训练:我托管的两万亩地里全是这个品种。

  倪训练告诉记者,工厂每天加工馒头达到3万斤,日销售收入4.2万元,利润4200元;而公司的员工都是本地的农民,在收取地租的同时,还赚着第二份工资。

  倪训练:一个月1500元,一月1500多块钱,如果干满一年再加200块钱。

  记者:他们愿意来这里打工吗?

  倪训练:他们就是附近社区的,地已经流转出去了,本来就没什么事干。

  通过规模化服务和一站式农资的节约效益实现盈利;通过烘干设备粮食仓储延伸产后服务增加盈利,通过粮食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条提高盈利能力。徐锋给我们交了一份去年的盈利情况数据。2013年,供销社实现收入3214万元,服务利润327万元,为农民节约生产支出645万元;土地托管后,在外务工的农民不用回家农忙,增加务工收入2300多万元;村两委的积极参与,增加集体收入123万元。

2013年供销社盈利情况数据

2013年供销社盈利情况数据

  山东省汶上县人民政府县长王宏伟:形成一个联动机制,来支持扶持供销社的土地托管流转,增加了农民收入,把供销社盘活了,把我们的惠农资金项目整合使用,关键是通过乡镇村,而且供销社的发展带动村集体的发展这样实现各方面的共赢,我想这是一条非常好的路子,当然我们这条路子还在探索之中。

  王宏伟告诉记者,供销社是负责产销渠道的经济组织,在推进土地托管的工作中,他们最大的困难就是要和与种子、化肥、农机、水利、粮食收购等多个部门的分工与利益协调。县政府也在积极协调各部门形成联动机制。但最终还要农民满意,还要靠市场运作来说话。
  王宏伟:关键它还是一个市场行为,政府是一个扶持引导,不能包办和代替,也作为一个市场主体作为一个运营的主体跟农民对接,这样就有生命力。

  张红宇,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他认为以供销社为经济主体的农村土地托管服务在当前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而它的生命力最终要取决于是否农民受益的根本。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还是听人民群众的,农民同志认同的,大家认同,而且实践中效果也不错的,那么特别是我刚才反复强调的,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改变农村土地的用途,没有侵犯承包户的利益,没有给农民的利益造成损失,没有影响农业的生产能力和生态环境,如果达到这几个,我讲的话,在一个范围内是可以做一些探索的。

  半小时观察:土地流转应谋求共赢

  农业部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土地流转呈“加速跑”态势,其占承包地比重在2012年超过20%,2013年超过四分之一,截至目前则已接近30%。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矛盾。那么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和矛盾,需要我们在坚持土地流转的几大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发动群众的创新积极性,发挥市场的资源调配性,只有土地流转的各方都能成为赢家,这项工作才能顺利推进。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26日 23:11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土地流转必须尊重每一户农民的意见,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地方采取的办法是少数服从多数,这样做究竟有没有合理性?在遇到具体矛盾时,村干部的智慧和能力就尤其受考验。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将看到山东省汶上县辛店村和义桥镇徐村两个村落,不同的处理方式得到的完全不同的结果,敬请收看。 (《经济半小时》 20141226 聚焦土地流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