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养老: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20121012)

来源:央视网2012年10月12日 22:32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晚上好,欢迎收看经济半小时。从8月20号开始,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多栏目联动,连续报道,从多个角度关注明天我们如何养老,引发了广泛热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是国务院主管全国老龄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负责研究、制定老龄事业发展战略及重大政策,协调和推动有关部门实施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等。系列节目播出后,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阎青春日前就报道中涉及的诸多问题接受了财经频道专访。来看报道。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 阎青春

  记者沈竹:首先非常感谢阎主任接受我们的采访,听说您做老龄工作已经很多年了,今年以来呢,我们看到全国社会各界应该是对于养老的问题是特别地关注,从养老经济亏空,到我们到底需要多少钱养老,等等等等。似乎这话题是一浪高过一浪的,那您作为一个长期研究老龄问题的学者、官员,那您自己有没有计划过您自己的养老?

  阎青春:按照咱们中国的国情和整个全世界养老发展的大趋势看,我们在制定或者说发展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的过程当中,也是提出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照顾为依托,以机构供养为支撑,现在叫,这样的一个养老服务体系。那么从个人的角度呢,我还是希望在家里,肯定是度过晚年的,因此呢,对自己的子女也曾经说,你们不管走到哪,将来都要回来养我们老。

  记者沈竹:您做此决定的理由是什么呢?因为我们看您肯定接触过很多很多的养老方式,也接触过很多很多的老人,我们中国的国情是空巢率比较高,然后呢,因为独生子女的这样一个现实状况,每个家庭的孩子也比较少。

  阎青春:因为老年人他老了之后,他是需要亲情,需要照顾,需要保障的。我觉得我们国家特别用宪法和民法通则都把它固定下来,子女有赡养照顾父母和老人的义务,这也是他的责任。第二呢,是照顾,家庭成员的和子女的照顾与帮助,这个是老年人必不可少的,它渗透了浓浓的亲情,那么子孙绕膝的这种天伦之乐是任何别的什么都替代不了的。

  阎青春,1956年出生,部队转业后在国家民政部从事社会福利工作,2005年调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2011年12月任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党组成员、办公室副主任。阎青春说,根据我国制订的2011至2015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着眼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优先保障孤老优抚对象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困难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兼顾全体老年人改善和提高养老服务条件的要求。客观来说,这种三级养老网络架构符合中国现实的国情,但在具体落实上,也存在着诸多难题。

  阎青春:目前我们中国的养老机构大体上不到四万家,有三万九千多家。养老床位呢,按照民政部的统计,现在有二百六十多万张,那么假如说这个机构和床位都住满的话,也只占到老年人总量的1.7多一点,不到1.8。那么咱们就设想,还有98.2%到98.3%的老年人要生活在家里,那么由此就可见,你说整个老年人的群体,咱们讲老年人群体的养老如何解决,98%以上的老年人的养老假如说都解决好了,那我们可以说,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记者:很多现实的状况呢,似乎不是那么的让人心满意足,包括我们在拍摄失能老人的时候,寻找这样的养老机构,您说的,提供专业服务的,集中赡养的机构解除这个家庭困难的一些机构,似乎是比较的困难,那现实的状况中,哪些问题您觉得现在是最突出的?

  阎青春:我们国家呢,现在的养老机构从服务对象的设定上它是有一些错位的,。。由此就造成一种什么现象呢?大量的健康的老人入住了政府办,或者政府资助办的养老机构,占据了公共资源,可是呢,那些失能、失智的困难的老人由于支付能力不够,它进不了这种养老院,由此就造成了一种新的不均衡,这种现象我想应该改变,不然的话呢,政府大量的养老资源本来在二次分配领域,是要追求社会公平的,结果拉大了不公平。

  阎青春打算居家养老,这个选择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目前我国政府已经确定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架构,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将解决绝大部分人的养老问题。阎青春认为,在这一体系建立后,最关键的就是要促进养老资源合理、公平分配。

  昆明市的美好时光养老院,现在位于昆明市的远郊,沿着泥泞崎岖的山路走到尽头,这家规模不大的养老院在大雨之中显得有些凄凉,雨天里老人们无处活动,只能在这块狭窄的遮雨棚下闲坐,望着大雨发呆。李永红是这家养老院的院长,她告诉我们从2009年开始,她所办的养老院共经历四次拆迁,养老院的状况也急转直下。

  昆明市美好时光养老院院长 李永红

  昆明市美好时光养老院院长李永红:第一次的时候我们在那个五华区,第二次2009年的时候就在这个盘龙区,第三次的时候又回到五华区,第四次现在又回到盘龙区,就是这两个区交叉的搬了。

  记者:这距离已经很远了吧?

  李永红:对,距离已经很远了,距离已经相差几十公里了。

  2009年第一次搬迁的时候,李永红直接损失了将近200万元,没有得到任何的拆迁赔偿,有了这样惨痛的教训,当她再选择地点时,特地去了省市两级规划部门,是否拆迁成为她最关心的问题。

  李永红:说不在红线范围内,不拆迁的,所以我们才投资。

  有了这些保证,李永红卖掉了自己的两套房子,筹资500多万元开始建设新的养老院。让李永红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就在第二个全新的养老老刚刚建好才半年,李永红再次接到了拆迁通知。

  李永红:2009年五月份的时候开始建,到年底十一月份建好,十一月份十月底的时候全部老人搬迁过去了,搬迁过去了,到2010年的时候,就知道要拆迁,政府要搞新的北部山水新城。

  2010年年底李永红离开了仅仅使用一年的养老院。

  李永红:当时批的地在龙泉这儿,盘龙江上游。

  记者:现在做什么呢?

  李永红:现在搞房地产了,房地产开发。

  记者:是已经建好了吗?

  李永红:正在建。

  承诺留给养老院的安置用地,在李永红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卖给了房地产公司。无可奈何之下,李永红只好再次举债,租借了一处度假村,但不久之后,2011年的9月,李永红收到了第三份拆迁通知,度假村再次因为拆迁而被收回了,最终她带着老人们搬到了这个地处远郊的农家乐暂时维持,空间一下子变得极其局促,甚至于老人每天的换洗衣服只能在路边这样冲洗。

  李永红:因为是没有地方,所以你看洗衣服都是在露天下边洗,常年是这样,就是像这样没有地方洗,洗了就去那些栏杆边上,去那些树上晒一会儿。

  在不断的搬迁中,老人们不断散去,在剩下的这些老人中,今年71岁的罗刚,三年多来始终无人探望和缴费。第一年老人的儿女送他来时,还偶尔来探望,不久就再没了消息。四次搬迁中,实在是无处可去的老人,只能跟着搬来搬去。

  记者:你是四次搬迁他都参与了吗?

  美好时光养老院老人罗刚:对。

  记者:这么搬来搬去您能适应吗?

  罗刚:不适应也没办法。

  记者:我们在拍摄养老机构的时候,公立的养老机构似乎是人满为患,而民营养老院呢,似乎永远都是因为土地的拆迁问题或投资的不够,或者是入不敷出的等等问题,

  阎青春:社会力量办的养老机构更多的得不到政府资源的配置。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力量靠自己,主要靠自身的财力、物力,把那个养老机构建起来,从盖房子,或者租房子,添设备、雇佣人员都是自己的钱。土地的问题,过去呢,在没有合同法出来之前呢,他租赁土地,租赁农村、农民的土地还有50年、70年。但是合同法一出来说只有30年,其它你超过30年的租赁期,那就是无效合同。所以它过去签订的合同就面临着无效的这样一种境地。现在地方政府咱们都知道是土地财政,大部分地方是土地财政。由此呢,政府掌握的土地用地指标又很有限,它大量的都用来去市场招牌挂了,卖高价了或者说。养老如果拿这种高价的土地肯定是发展不了的。

  就全国来说,养老院拆迁并不少见,2008年8月,南京市白下区一家民营养老院遭遇拆迁,40位老人无处可去;2012年5月,北京市大兴区旧宫镇幸福舒适养老院,拆迁中未撤离的45位老人被断水断电35天。等等。拆迁的原因虽然各地都强调是“规划变更需要”,“公共用地需要”,但实际根本的原因还是经济利益,那么这种局面有可能发生转变吗?

  阎青春:由此我们就想规定,在地方政府各级政府掌握的有限的用地指标当中,必须拿出一定的比例用于养老,给你限定死。你就不能都去卖高价,不能都去搞那种帝王什么的。那样是不符合我们整个政府的职能,政府要支持基本养老建设、设施、机构、网点的发展。由此呢,想在土地上有点突破,但是能不能突破现在还不好说,

  这块地过去是一个奶牛场,2006年奶牛场倒闭,宋玉梅投资1个多亿兴建了十三陵温馨老年公寓,于2007年正式营业。

  宋玉梅:零七年营业的时候只有五百多张床位, 零七年五月份营业的,八月份五百张床位就住满了,这样我一看发展趋势挺好的,接着又投二期。

  然而好景不长,当宋玉梅用完了自己的资金,打算从银行借贷时,却没能拿到一分钱的贷款。

  宋玉梅:银行不给咱们老年公寓贷款,福利行业银行不给贷款的。反正是我们也是到处,而且还找过很多担保公司,基本上没找到银行,担保公司我们都找过,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厘钱都没从银行贷过。

  此时老年公寓里已经入住了几百位老人,二期工程又已经压上了自己全部的积蓄,为此宋玉梅一咬牙,决定走民间借贷这条路,又筹集了8000万的资金。

  宋玉梅:这个时候压力就非常大了。

  记者:到现在借贷有还清吗?

  宋玉梅:没有,到现在那个民间借贷每年能有大概齐的一千多万的利息要支付的。

  10%左右的利息已经给宋玉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没想到更大的压力还在后面。

  宋玉梅:真的是觉得八千多万在那儿放着,启动不了了,房子破破烂烂都是水泥,也经营不了,完了八千多万投资还投进去了,那都是自己投资失误吧,反正没想到,后续的资金跟不上,断链了,倒是想还能不能经营下去了。

  阎青春:金融扶持一直就没有体现出来,因为市场经济,金融部门说我们的金融机构都是市场化企业化运作的,因此不可能对你的这些民营的养老机构提供专门的优惠的什么贷款啊、贴息等等,它说这个得国家政策来做,国家如果没有这样的政策,靠我金融机构我是不干的。

  记者:您觉得政府的政策如果调整的话,应不应该支持这样的社会资本,社会力量进入这样的一个行业?

  阎青春: 咱们就距离举个最现实的例子,说以上海为例,上海市民政和老龄的同志们告诉我,在上海市要建一张养老机构的养老床位,在市区范围内,大体上需要30万到50万的投入。

  记者:太贵了。

  阎青春:在城郊结合部可能也要二三十万,但是上海市,,社会力量办一张养老床位,当然必须经过批准了,政府补贴两万块。但是反过来咱们就试像一下,你政府办一张30万到50万,补贴一张才两万,最高限额现在十二五大到了两万。那么政府办一张床位的钱,就按30万算,可以补贴成15张床位,你政府养一个老人的钱可以用来养15个老人,你说哪头效率高啊。这不就显而易见了吗是不是?

  记者:财政补贴如何支持才能让这些经营者们不再这么困难?

  阎青春:我觉得根本的问题在哪呢?政府办的什么都给,民营的基本上什么都不给,而且呢,在同样的养老市场上去竞争,你说这样的体制合理吗?肯定不合理,所以呢,如果不从体制上去改变这种状况,我想民营机构要想有一个快速的,高品质的发展恐怕是一个口号。


  数据显示,全国养老床位总数仅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59%,远低于发达国家5%至7%的比例。阎青春呼吁,各地应以土地和金融为突破口,促进民办养老发展,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早日完善。怎样的力量才能推动这一进程的发展呢?广告之后,继续我们的报道。

  欢迎回来,继续关注明天我们如何养老。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并且正在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在全国1.85亿老年人口中,有超过六成以上生活在农村。2010年全国老龄会的一份调查显示,农村老年人月均养老金74元,还不到城市居民的5%。这样低的养老金,农村老人该如何养老?

  家住黑龙江双城市幸福乡久援村的赵申今年71岁了,妻子南淑君也已经68岁,老两口在家门口的土地里忙碌了一辈子。

  赵申:我们俩看看就暂时自己过,不能和儿女在一起过,都这么大岁数了,活一天算一天吧。

  已经中午12点了,虽然早就饿了,赵大爷老两口还是放弃了生火做饭,妻子南淑君端出了早上剩下的饭菜,剩菜只剩下一个盘子底儿,老两口还是勉强对付着,过日子,对赵大爷老两口来说,就是一分一厘地从牙缝中节省着。

  赵申:年年吧,把苞米卖了,我把大米就买了,够一年吃的,就怕以后咱没有钱了,你饭得吃啊!

  南淑君:买三袋子大米。

  赵申:别的不花行,这个你得,吃饭这玩意你不能不吃!

  虽然有孩子,但养老,是他们老两口自己的事。

  南淑君:活一天算一天吧,那你怎么整?我就寻思了,我们咱俩要掉头一个,剩一个,不管他谁先走,归到儿子那是归哪,我就不管了,我得先走,他没毛病。我得走他头前去。

  钱不好挣,物价却越来越高,他和老伴过日子也只能精打细算,一点一滴地省着。

  赵申:生活中你啥不得花钱呐,你买油盐酱醋,啥不得花钱啊,就得节省点,或者是,有些该买的,该买的就买,不该买的就不买了,你像买点水果,副食,有条件的就多花俩个吧。

  为了多赚些钱贴补家用,70多岁的赵申每年都会到外面打工。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老赵却很难找到合适的活干。听说哈尔滨的一个工地缺人,他决定,到工地上碰碰运气。

  工头:能不能行?你能干啥啊?你看看……多大岁数?70来岁了,我就还有啥说啥。70多啦,70多不行。没有也不能太让你为难啊。咋这么说,说难听一些,老眼昏花,跟不上速度了。

  在全国1.85亿老年人口中,有超过六成以上生活在农村。也就是说,仅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就超过了1个亿。和城里的老人比起来,农村老人又该如何养老呢?

  阎青春:现在农村的老年人呢,确实境况非常的不乐观,我们不能用凄惨这个词形容,但是很不乐观,甚至有些农村的老年人告诉我,我跟过去相比,虽然物质生活衣食住行用,跟过去比强了一些,但是,我的照顾、我的精神慰藉,我的休闲养生、养老跟过去比不是前进的,是倒退。农民大量地青壮年进城务工,农村剩下的基本上都是留守老人带着留守儿童。

  记者:我们也看到近期的一个政策,包括大病医疗啊,包括一些社保也开始进入到农村了,那现在有没有改观。

  阎青春:现在呢,一说发展养老事业,大量地投入还是面向城市,农村贪得的份额很少,因此呢,农村落后城市就是养老服务事业落后城市的状况不仅没有缩小,而且拉大。

  记者:现在的比例是多少?

  阎青春:现在是这样,城市社区当中养老服务设施啊、服务网点的建设呢,可以达到60%左右,就是覆盖社区的程度,农村呢,现在我们乐观地说,不到三分之一,但是呢,绝大多数中西部不发达,欠发达省份的农村可能空白点相当多。

  记者:那针对流动人口现在非常的多,老年人在农村比较孤独的这样一种现状,所谓子女回家养老的这种现实状况很难达到的这种现状来说,您对未来的一个判断是什么样子,您期待的一个样子是什么样的?有没有一个解决的方式?

  阎青春:我们的新农保现在要求今年年底实现全覆盖,但是呢,基本养老保障咱们都看到了,每个月55块钱的基础养老金,还有呢,就是农村新农和,现在也基本上普及了基本普及了农民看病大病特别是住院治疗的大病,手术之类的,可以有一个相应的报销,第三从服务的角度,我们现在在提出了要加快发展农村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和网点,建立农村的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化队伍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希望能像城镇社区那样,有一个老年人聚会这个大家一块儿聊聊天、下下棋,倾诉倾诉自身的苦闷。

  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着事实上的城乡二元结构。阎青春说,农村养老更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投入,从总体上来说,促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更需要打破另一种二元结构,在养老领域“国退民进”,改变养老资源的配置方式。只有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才能真正把政府的资金通过市场化的配置去鼓励支持养老事业的发展。

  中国“老龄化”进程加速“以及”未富先老“的现状,都考验着养老事业的发展。随着中国成为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1亿的国家 ,再加上老龄人口基数大、增加快、 困难多等特点 ,使得我国养老制度的改革进程必须提速。

  记者沈竹:那这样一个现实状况中,我们的养老政策需要有什么样的突破才能面对这样的一个现实问题呢?

  阎青春:从养老整个养老事业的发展来讲呢,我们做了一个十二五的规划,提出了一个发展的思路和方向,从两个方面做一个突破,一个刚才我说了,土地问题,由此我们就想规定,在地方政府各级政府掌握的有限的用地指标当中,必须拿出一定的比例用于养老,给你限定死。第二个,我们说需要从金融政策上有一些突破,我们想呢,一个是国家能不能通过政策性的投资和鼓励给养老事业发展划出一定的投资份额。就是比方说政策性的投资,通过开发行给一个政策性的投资额度,下达给各地,那么办养老的一申请不就有了相应的额度不有资金投入了吗。

  阎青春告诉我们,在土地政策和金融政策作出改变之后,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的养老事业的快速发展,不过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未来中国养老难题,还要从自身体制上作出改变。

  阎青春: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政府的这种二元化体制、机制的运作方式。改变二元体制并存的状况。

  记者沈竹:而现状是什么样的?

  阎青春:而现状不是这样,现状就是政府想办一个养老机构。大量的就是委托民政部门去投入、去经办、去管理,从办到管都管起来,并且政府一办就变成一个事业单位,要配人员、配编制,当然了,这些物质的资料建设那政府也要全部出。

  记者沈竹:这样的后果是什么?

  阎青春:后果就是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这个弊端我觉得是任何人都否定不了的。

  记者沈竹:我们看到应该都是政府来做吗?还是说?

  阎青春:政府呢,我是主张政府以后尽量地少办,或者不办,当然现在呢,一下子就终端可能做不到,因为社会力量还接不上来,但是我们逐步退出,我觉得是必要的,不要在又当裁判员、又做运动员,又是掌舵、又是划船,那能不翻吗?


  半小时观察: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目前我国的养老存在着养老机构总量不足、养老人才短缺、养老体系薄弱等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办法还是改革。正如阎青春所提出的,打破养老领域的二元结构,尝试民办公助、公建民营,对现有的政府养老机构加速改制改造,加快”国退民进“的进程。这其中最关键的意识是退,彻底转变政府的角色和职能。只有这样,才能换来养老服务体系的社会化进步。

  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感谢收看,请继续收看财经频道其他节目。再见。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2年10月12日 22:32

视频简介:本节目主要内容:养老:市场化的边界:因政府不能对民营养老院提供资金和政策扶持,再加之地方政府以售地增加财政收入,使得民营养老院生存困难。一些农村的老人基本没有什么收入,养老服务机构也很少,政府补贴的养老金也很微薄。养老也需“国退民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