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30809 “惊人”的3D打印

来源:央视网2013年08月09日 22:34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今天我们关注3D打印,3D打印的概念,可能很多朋友都听说过,但它到底是门什么样的技术?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远?《经济半小时》记者将带大家走进神奇的3D世界。

  一、3D人像打印牛刀小试 吸引各行消费者

  相信看过成龙电影《十二生肖》的观众,会对一段场景印象深刻,在影片中,成龙扮演的寻宝者用手套在兽首雕像表面一扫描,远程的3D打印机便迅速打印出兽首铜像,并且完全能以假乱真,电影中的3D打印有些夸张,但在现实中,3D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

  在北京市第一家3D照相馆,上拓3D打印体验馆,记者决定要亲自体验一下3D照相。过程虽然没有影片《十二生肖》中那么炫,但过程大同小异,工作人员用3D扫描仪对记者360度扫描,然后把她的3D数据采集到系统里。经过两个小时的数据处理,记者的三维信息就被处理成了完整的三维图像文件,输入到一个立式钢琴大小3D打印机,就开始3D人像打印。

  这个情节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已经有很好的呈现,两位主人公花5000美元买来了一台3D打印机,将自己的三维影像扫描后,就打印出了袖珍版的自己,这就是3D照相。

  经过大约五个小时的等待,记者得到了3D照相的半身像成品。一个5厘米左右高的半身像现在的售价大约在五六百左右,而全身像大概做下来大概是在一千五百元左右。

  据工作人员介绍说,虽然现在来参观和体验的人有不少,但是平均下来每天真正做3D照相的人大概只有两三个,他们也期待着随着材料各方面成本的降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体验到3D照相的魅力。

  记者的小小半身像虽没有想象中精巧,但价格不菲。北京上拓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邵漠宇介绍,这台3D打印机国外进口,身价百万,打印材料更是在几千元一公斤。尽管如此, 3D照相馆里还是不乏好奇的体验者。有的是来尝试新鲜的;还有的可能就是用来纪念意义的;有的则是为了在获得人体数据之后,把自己的头像、下半身在游戏和动漫中进行一个组合,换成一个全新的形象,然后再把它打印出来。

  邵漠宇说,3D照相更大的卖点是个性定制,原来只有开模具才能进行批量生产的玩偶,在3D打印的世界里,都可以根据照相者的形象,甚至是想象中的形象制造出来。比如你看中了哪一个角色想打印就能打印,像这种小批量的个性化的生产,3D打印是非常有优势的。

  2012年11月,全球第一家3D照相馆Omote 3D在日本开业,打印出的人像十分精巧逼真。作为国内第一家3D照相馆,2012年年底,上拓3D打印体验馆在北京开业,而就在这之后半年的时间里,全国各地更是有七八家3D照相馆先后开张。

  邵漠宇拿出了一台简易的桌面3D打印机并解释说,3D打印技术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3D打印机的原材料,其实就在这里面,它是通过这个材料输送,给它输送到喷头那里,然后喷头会把它高温给融化,然后一层层往上堆一样,就像那个画师画笔一样,但是不同的是往上去画,一层层堆积,因为本身所有的东西,立体的东西,你都可以通过这个软件给它切成平面的,然后再通过喷头一层层的堆积出来。

  放眼世界,3D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比利时的工程师利用3D打印机制造了一辆全尺寸赛车,名为"阿里翁",最高时速可达到141公里。荷兰建筑师则计划利用3D打印技术,建设一个外形酷似数学拓扑结构--"莫比乌斯带"的建筑物,而这种特殊的打印材料,比混凝土还要坚固。3D打印似乎向人们展开了一个无所不能的世界。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目前打印成本太高,价格太贵,3D照相馆还处在赔本赚吆喝的阶段,在上拓3D打印体验馆花钱体验的普通消费者并不多。不过,来这里探求商机的人却是络绎不绝。

  一位客户来自一家妇产医院,她是想来看看,3D能否打印胎儿三维图像。

  销售人员解释道,他们打印胎儿现在都是用一种白色树脂,这个树脂无论是从质感、颜色上面做出来还是比较新颖的,但是打印机的价格大概需要几百万元。

   这种通过用超声波扫描孕妇腹中胎儿,并打印胎儿三维模型的服务,在日本已经有医学工程公司在提供。虽然打印机和打印材料价格昂贵,但是这位来自妇产医院的客人仍然相信,这项服务在国内会有非常好的市场。

  他们希望这孕妇在怀孕过程中它能够留住胎儿的那个纪念,现在最好的是四维的彩超,它只是能有一个平面的效果。她听说在日本有一些野生产品已经可以打印出很小的三维图像,然后做项链坠戴在身上,如果医院能开展这个项目的话,这就可以让妈妈感觉到你的宝宝和你在一起,对于孕妇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

  记者看到,虽然3D打印像和记者的模样不完全一样,因为像眼镜、头发等现在还无法打印,技术还有待完善。不过从记者的体验可以看出,3D打印其实就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来构造物体。3D打印人像只是牛刀小试,它的现实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比如3D打印的金属骨骼就已经在临床上开始应用。  

  二、3D打印在医疗中大展神通 但一切只是刚刚开始

  刘忠军,北医三院骨科主任。他的一位患者,脊椎发生了病变,需要在体内植入一节人造钛合金骨骼来支撑,而与以往不同的是,植入患者体内的这块钛合金骨骼,正是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他告诉记者,目前已有40多位骨科患者参与了刘忠军主导的临床实验,在体内植入了3D打印的钛合金骨骼。

  刘忠军说,这个内制物在人体里边颈椎里边最长的病例已经观察了有半年的时间,从观察的情况看,他的融合情况,治疗效果都是很好的。

  刘忠军在一线从事骨科近二十年,对传统方式制造的体内植入物一直不满意,2009年,他偶然接触到3D打印技术,立刻眼睛一亮。他把自己的想法和医疗器材企业沟通后,很快便打印出了这种形状复杂,传统工艺无法制造的新型植入物。而且现在也只有3D打印这个工艺能帮他们实现这个。

  虽然与传统植入物的材质一样,但是3D打印的人造骨骼不仅能快速适应患者的各种形状,而且材料表面可以打印出很多孔隙,加快人体骨骼与合金植入体的融合。现在,刘忠军琢磨最多的,是进一步扩大3D打印在骨科手术上应用的范围。

  刘忠军期待着,搭建一个平台,让更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对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展开探索,眼下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

  3D打印的未来有多广阔?今年5月,全球首支3D打印手枪引发关注,3D打印房屋、汽车、飞机,甚至有科幻电影描述用3D技术打印食物,3D打印似乎无所不能。实际上,3D打印并不新鲜,上世纪80年代就在全球范围内发展,90年代我国也已开始推广3D打印技术,经过十几年,中国3D打印现在全世界居于什么地位呢。

  三、3D打印机成功迈出第一步 奈何难敌进口机器

  3D打印的未来有多广阔?今年5月,全球首支3D打印手枪引发关注,3D打印房屋、汽车、飞机,甚至有科幻电影描述用3D技术打印食物,3D打印似乎无所不能。实际上,3D打印并不新鲜,上世纪80年代就在全球范围内发展,90年代我国也已开始推广3D打印技术,经过十几年,中国3D打印现在全世界居于什么地位呢?

  郭峤是北京太尔时代科技公司市场总监,这段时间他心情不错,公司的这款桌面级3D打印机眼下才到七月,销量已经达到了去年全年的总和。就在一年多以前,郭峤向客户介绍产品时,还要费一番口舌,而现在,他在展会上常常会被客户团团围住。有些客户看到真的3D打印机很是兴奋,还问他是否可以打印金属、房子甚至是车。

  记者看到一个咖啡机大小的机器,就是太尔时代制造的桌面级打印机,主要是针对普通消费者的打印需求。2010年,太尔时代试探着推出了这款产品,没想到,首批一百台机器很快被抢购一空。

  记者了解到,2012年底,美国MAKE杂志公布其对全球所有消费型3D打印机的排名,这台小小的产自中国的3D打印机因为稳定性好、打印精度高等综合性能被评为冠军。郭峤告诉记者,目前这台打印机的售价在国内市场上是9999元,在国外是1649美金。现在不仅欧洲、美洲有很好的市场,非洲也已经开始销售,全世界有40多个代售点。去年这款机器卖了四五千台,估计今年翻番没有问题。

  虽然这台小小的机器为太尔时代在全球市场赢得了漂亮的一仗,不过要想在这股3D打印浪潮中站稳脚跟,太尔时代还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比如说美国的部队里面配备的3D打印机,只要有图纸,就能现场打印、制造设备中的某一个零件。但这些工艺对他们来说是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研发3D打印设备时,太尔时代遇到了材料学,微滴喷射技术和激光技术一系列门槛,这些无法自主突破的技术,也正是中国3D打印产业升级的瓶颈。太尔时代首席技术官唐果林介绍说,目前,他们工业级和消费级的打印机都只能打印一种他们自主研发的材料,打印出来的产品也主要以塑料材质的模型为主。

  虽然也想在材料和精度研发上有所突破,但对于一年销售额只有几千万元的企业来说,仅仅是现有的这一种材料的研发,就耗费了他们很大的人力和物力。郭峤说,他们使用的ABS功能塑料这个材料就花费了他5年的时间,而且投入大。一种材料从开始做,到最后做成,包括检验、检测、配方、配比、试验、设备等各个部分加起来总共要上千万。

  在核心技术上,中国的企业要比国外企业矮一头。在迅猛发展的市场上,中国的企业也要与进口3D打印机艰难地争夺。

  房彦彬是北京华科恒业科贸有限公司总经理,2009年,房彦彬开始代理国外的3D打印机。由于国外厂商控制了打印机和打印材料的价格,他做代理和打印服务的利润不断地被挤占。眼看着国内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他却赚得越来越少。因为成本太贵,机器买得起用不起。

  房彦彬有几分不服气,他做出了个大胆的决定--自己研发和制造3D打印机。在这个河北省沧州市的钣金厂房中,房彦彬开辟出了一角,和技术人员一起研发出了这款3D打印机。

  国内3D打印机的市场潜力有多大?房彦彬经常会走访那些可能用到3D打印机的传统制造企业,推销自己的产品。他听说,附近的一家注塑企业就刚刚购买了一台3D打印机,他打算去看看。他发现,这家注塑企业主要生产塑料管件,在批量生产之前,一般需要制作一些样品。

  一个多月前,这家企业的老板花3000美元从美国订购了一台桌面级的3D打印机,成了周边的注塑企业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家企业欣喜地发现,自从用3D打印制造样品,成本从以前的几千元降到了几百元,制作时间更是从五六天缩短成五六个小时。他们还打算,再购置一台精度更高的工业级3D打印机,当然这要花费几十万到二三百万。

  房彦彬看到,制造企业对于3D打印的需求才刚刚开始增长。趁此机会,房彦彬也试着向对方推销起了自己的打印机。但是,在性能稳定,名气更大的进口打印机面前,房彦彬的推销又一次失败了。

  虽然房彦彬依然相信,在3D打印的大潮下,还有千千万万个传统制造的企业都可能要用到3D打印机。不过在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中,他们自主研发的打印机能否从已经占取先机的进口打印机那里抢回一杯羹,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因为目前虽然有人对此表示感兴趣,但是下订单的客户并不多。

  四、3D打印前景广阔 合作机制亟待完善

  一直是传说中的3D打印技术终于来到了我们身边,3D打印照相馆,3D打印金属骨骼,甚至是打印房屋、汽车,3D打印正在丰富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3D打印这个赛场上,中国起跑并不算晚。但现在看,我们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拉大。曾有媒体预言,3D打印将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那么在这一轮革命中,中国能否迎头赶上,甚至来引领这场变革?然而,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3D打印领域的差距正在拉大,如何才能缩小这一差距甚至是迎头赶上呢?

  2011年2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一篇文章《3D打印如何改变全球》,轰动了世界。文章认为, 3D 打印技术被赋予第三次工业革命引领者的地位,它将改变人们传统的制造思维和制造方式。而随着新的制造方法普及,全球制造业的中心也许会从中国重回美国。

  今年4月,北京隆源自动成型系统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冯涛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这位客人,正是把3D打印技术称作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英国《经济学人》记者。

  对中国企业的采访结束后,《经济学人》杂志又刊登了一篇新的文章,《3D打印技术为中国经济长城添砖加瓦》,配图是一台3D打印机正在一层层地制造长城。冯涛说,传统的中国造长城是人工把砖一块块背上去再砌起来的,现在是用机器来盖长城。说明中国在很多先进的技术制造方面不落后。

  虽然这次采访让国外的媒体也注意到了中国3D打印企业的成长,但是未来,中国企业是否能在新的全球格局中异军突起,冯涛也感到忧心忡忡,比如在一些核心的关键部件和材料技术等方面,我国的实力并不强。

  冯涛在1993年就加入了这家企业,虽然经历了20年的技术发展,但是单靠企业自身的积累,想获得核心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对于身量尚小的中国3D打印企业来说尤为困难。对于冯涛来说,他们每年的研发费用非常有限,只有200万,现在从技术上还很难有力量做外延的扩张。

  目前,国内的3D打印设备,规模最大的年营业收入也只有几千万元。而全球第一大3D打印企业美国Stratasys公司,在2012年实现了营收3.22亿美元,全球第二大的美国3D系统公司,实现营收1.88亿美元。世界3D打印机2012年的市场规模是22.04亿美元,并且进入快速成长期,而我国目前的产业规模大约只有几亿元人民币。

  虽然技术和市场都尚未成熟,但在3D打印的热潮中,许多地方政府正积极介入。

  今年1月,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与四川双流县政府,拟共同出资5亿元在双流建设3D打印技术产业创新中心。

  今年 3月,中国首个3D打印技术产业创新中心正式落户南京,江苏省出台了相关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武汉东湖高新区也提出打造3D打印工业园,规划首期用地500亩。

  今年5月,青岛市表示,要把3D打印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3D打印产业为主导的青岛市高新区盘古科技园计划8月投入使用。珠海等地的3D产业园也在建设当中。

  在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副主任兼激光快速成形中心主任林峰看来,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并不是目前中国3D打印产业最需要的。因为三维打印这个产业,目前还是一个小产业,在美国也就是20多个亿(美元),国内也就是几个亿的产业,他担心要是大量的投入去促进它,最后只怕落得和光伏产业一样,最后不可收拾。

  林峰说,在这轮3D技术带来的革命中,中国更应该向美国学习,2012年3月9号,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了重振美国制造业计划,在美国成立一个制造业创新网络,由15个研究中心组成,每一个研究院致力于开发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前沿技术,来提升美国制造业在全球的领导地位。

  4月17号,奥巴马选择了第一种技术来成立第一家研究中心,这就是3D打印。林峰说,美国政府设立了一些创新研究院,把不同的领域,特别是教育应用方面,把企业还有院校集中在一起,让它的技术迅速地转移到工业领域,同时也促进技术的应用。同时还进行人员的培训,让人员进行交换,促使毕业生到工厂就业,这样一来,可以从应用的角度来牵引技术的发展。

  今年8月,美国国家3D打印创新研究院成立。这个研究院政府投资3000万美元,企业投资4500万美元,主要由联邦政府负责管理和组建,连通产学研。中国能否在这轮竞争中迎头赶上?

  林峰认为,最迫切的不是建园区,占土地,而是建立合作研发,引领技术和市场的平台,因为我国缺乏一种各种学科交叉的条件和环境。太尔时代郭峤也表示,他们需要跟社会各界一起来进行这方面的合作,但这方面的合作机制有所欠缺,不够完善。如果国家能够组织大家在一起,少一些利益之争,多做些实事会更好。

  

  半小时观察:

  3D打印会给世界带来什么,现在还没人能给出答案。如果一定要回答,我们只能说,想像飞翔多远,3D打印就能走多远。然而,面对争先恐后上马的3D打印园区,我们却似乎看到了光伏产业的身影,从蹒跚起步到世界第一,中国光伏产业只用了不到十年,随之而来的是产能过剩和惊心动魄的全面亏损。光伏产业风光不再原因很多,但重要的一点就是园区遍地开花,产能过剩,恶性竞争。事实上,任何一个产业的推进,从来都不是行业自身的事,正如节目中所说,3D打印技术需要从材料学、微滴喷射技术、激光技术等方面进行同步推进和突破。3D打印产业健康发展需要的是鼓励创新的环境、人才培养和投融资平台等条件的支持,在这些方面,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3年08月09日 22:34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3D照相、3D打印金属骨骼,传说中的3D打印终于来到了我们身边,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起步不晚,发展却很缓慢,各地争相建设相关园区,遍地开花,3D打印会否重走光伏产业的老路?本期节目正在关注。 (《经济半小时》 20130809 “惊人”的3D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