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13 焦点访谈

《焦点访谈》 20140407 科学面对PX传言

来源:央视网2014年04月07日 20:21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首播:

CCTV-1

4月7日19:38

 

CCTV-新闻

4月7日19:38

重播:

CCTV-新闻

4月8日03:45

 

CCTV-新闻

4月8日05:45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对很多人来讲,PX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最近因它而起的纷争不少;说陌生,是因为,它到底是什么,其实很多人并不了解。其实说简单点,PX就是一种化学物质,低毒。可是前几天,如果上网搜索,却可能发现,它在某些词条下被标注成了“剧毒”。原来,这是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平台的开放性,擅自对PX的毒性进行了篡改。但是这样的篡改,立即遭到了许多化学专业的大学生的坚决抵制,他们为此还发动了一场“词条保卫战”。

  4月2日,清华大学化工系大四学生毕啸天偶然发现,在百度百科PX项目的词条上,有人把安全性描述一栏中的“低毒”,改成了“剧毒”。这种违反科学常识的作法,让他感到不可思议:“PX其实是平时生活中非常普遍接触的一种物质,就是像我们平时衣服的涤纶或者是塑料水瓶这些都是。如果在民众得到了错误的认知的话,可能会激化抵制项目继续扩大化,所以我们希望第一时间给民众反馈最正确的信息。”

  4月2日当晚,毕啸天为PX正名,将其安全性改为“低毒”。但随后却遭到迅速“反扑”,有一个用户两次把它修改为了“剧毒”。在数次交锋之后,一名学生率先表明清华化工系学生的身份,并声明“以专业知识担保”,更正词条为“低毒”。但随即,多次篡改PX属性的网友再次将其改为“剧毒”,并留言说“明明有毒”。这时,清华化工系大四学生蔡达理忍不住发出了“清华化工系今日誓死守卫词条”的呼吁。

  此言一出,立刻有多位清华化工系学生响应。同样是化工系已保送读博士的大四学生常宽留言:“有责任解除民众的误解,有责任捍卫科学的阵地。”而此时,更有复旦、对外经贸等高校学生加入“保卫队”行列,完善细节、留言声援、刷存在感。在“战斗”最激烈的4月2日晚,词条每过半小时就会被刷新一次。5天内,词条被反复修改多达35次。

  有同学通过网络找到了数次篡改PX为“剧毒”的那名广东茂名网友,并告知其行为的后果。该名网友在随后的回应中说:“我在这里向你们道歉”。记者也在今天联系到了这位网友,他拒绝了采访,说没想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目前,百度百科已经按照科学的表述锁定PX词条,不允许随意篡改,网站上介绍PX仍为“低毒化合物”。

  毕啸天说:“我们希望捍卫的不仅仅是PX毒性这样一个科学事实,而是化工业在人们心中的一种意义和地位。”

  百度词条是对各种事物、现象等概念的解释,那么,像PX这种专业词汇,为什么普通网友能够随意篡改呢?这种行为是否违反了相关法律呢?

  对于某些网友篡改PX词条的行为,专家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这种行为很难避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汉华表示:“通过良性的竞争机制,不断有人去完善它,如果恶意篡改,有科学知识的人很快就会改掉,就像这次清华的学生都是化学系的,所以他们来坚守,把错误的词条改掉。科学本身是在不断辩论、不断竞争过程当中形成的,最后科学一定能够战胜愚昧,正确的一定能够战胜错误的,能够发现最终的真理。”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网络研究中心副主任华清表示,清华大学学生日夜去坚守,很值得肯定。作为网站,网络信息服务提供商在词条的编译方面,也应该有责任去维护科学性,严肃性和专业性。

  科学,容不得半点含糊、更容不得恶意歪曲。认识科学问题、解释科学现象,要用科学的方法、要有科学的态度,特别是利用网络,参与科普、获取知识,就更要有原则、会辨别,因为有人会利用网络平台歪曲科学概念。这虽然不能改变事实,但却可能误导公众,实在值得高度警惕。

  PX是无色透明液体,是一种芳烃类化合物,中文名称是对二甲苯。PX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可以制造颜料、油漆的稀释剂和工业溶剂,更主要的是可以用来制造聚酯材料,而聚酯材料则与生活密切相关。

  那么,PX到底有没有毒性?会不会致癌呢?在2002年我国颁布的《危险化学品名录》中,PX虽然位列其中,但它最大的危险性在于易燃性,只有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时,遇明火、高热才能引起燃烧爆炸,而这种危险性低于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PX属于低毒类物质,只有当人体吸入过量的PX时,才会出现急性中毒现象,通常情况下不会对人体有影响。

  目前包括美国等很多国家,都没有把PX列为危险化学品,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PX定义为“第三组致癌物”,即现有的证据不能证明其对人类致癌。

  反对PX项目的人还认为,在生产PX的过程当中会排放出很多有害物质,从而对环境造成污染。事实究竟如何呢?

  金涌是清华大学化工系的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一直从事化学工程科学的科学研究工作。金院士认为PX对环境的污染行为和其他化学品一样,主要体现在饮用水和大气中,但是残留和蓄积并不严重。PX在环境中可以被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而挥发到大气中的PX也可以被光解:“它的组成只有碳和氢,没有氯,没有其他有毒的化学元素,它燃烧以后就是二氧化碳和水,没有氯气或者一氧化碳等,所以它燃烧了以后也不那么可怕。”

  除了担心PX有毒,会污染环境,还有一些网友盛传PX项目是被发达国家淘汰到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国家没有PX生产工厂。事实上,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都是PX的生产和出国大国。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表示,全世界PX产能是3840万吨,其中亚洲的产能是2200万吨。韩国是PX生产大国,年产能520万吨,除了满足国内需求还出口将近150万吨;日本也是PX生产大国,产能大概在390万吨,一年出口200万吨,这些出口都往中国来了。

  那么,能不能不在国内建设PX项目,而纯粹依赖进口呢?相关数据标明,我国是世界化纤品生产第一大国和出口大国,合成纤维生产需要大量的PX,消费量占到全球的30%左右,但产能却只占全球两成,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2011年PX进口依存度已高达44%,但目前PX的定价权主要掌握在日本和韩国的炼油企业中,所以PX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聚酯工业发展的瓶颈。

  金涌表示,假如我们PX项目不做,那就要跟别人买,他有定价权,你买他就要涨。所以一定要掌握PX的生产能力,才有话语权。

  还有网友认为,国外即便有PX项目,工厂也都距离居民区至少100公里。国内的距离太近了,会对居民造成潜在威胁。而据调查,国外很多PX工厂与居民区都是“亲密接触”:美国休斯顿PX工厂距城区1.2公里;新加坡裕廊岛埃克森美孚炼厂PX工厂距居民区0.9公里;日本横滨PX生产基地与居民区仅隔一条高速公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表示,PX和周边老百姓是可以做到和睦相处的,当然工厂自身的安全管理和环保管理要特别严格,不能随意排放。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余刚表示,关于厂址的问题,实际上最重要的是环境监管。如果把它的环境监管做得很好,那距离就不是一个主要问题了。

  保障权益,首先要认识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否则就很可能南辕北辙,适得其反。运用科学知识,更要有理性的头脑、严谨的态度,否则也可能打着科学的旗号却干着违背科学的事情。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4年04月07日 20:21

视频简介:《焦点访谈》 20140407 科学面对PX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