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13 焦点访谈

《焦点访谈》 20130626 神十开启新梦想

来源:央视网2013年06月26日 21:14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首播:

CCTV-1

6月26日19:38

 

CCTV-新闻

6月26日19:38

重播:

CCTV-新闻

6月27日03:45

 

CCTV-新闻

6月27日05:45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在经过了15天的太空遨游之后,今天上午8点07分,神十返回舱在内蒙古成功着陆,三名航天员凯旋。神十回家,也意味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完美收官。

  6月25日一大早,三位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内通过话音和手语同时向地面科技人员表达感谢和敬意。随后,他们离开天宫一号,进入返回舱。天宫一号的设计寿命只有两年,如今已经到了末期, 将不会再有航天员入住,因此,天宫一号里面的所有必需品已经被航天员带到了返回舱内。在做完绕飞交会实验之后,他们剩下的最后一个任务就是安全回家。

  6月26日7点21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神舟十号飞船发出返回指令,轨道舱和返回舱成功分离。随后,推进舱和返回舱成功分离。7点48分,返回舱开始进入黒障区。黒障区是由于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高速摩擦,导致返回舱变成一个燃烧的大火球,表面温度将达到一千多度。 这样的燃烧会使返回舱周边形成一个离子层,造成通讯中断。

  7点55分,降落伞成功打开。这是航天员返回最关键的一个节点。

  8点07分,返回舱成功着陆,在地上激起一阵烟尘。这是因为返回舱在距离地面只有一、两米的时候,反推火箭启动,给返回舱一个向上的升力,以此来减少返回舱着陆的冲击力。

  8点12分,地面搜救分队赶往返回舱落地点。搜救人员身着三种颜色的制服,身着橙色衣服的为着陆场的搜救人员,身着白色衣服的为航天系统的医监医保人员,身着蓝色衣服的是神舟十号飞船的系统维护人员。

  8点20分,搜救人员成功打开了舱门,医监医保人员进入返回舱查看三位航天员的身体状态。因为三位航天员在太空停留了15天的时间,他们重返地球后需要有一个重力再适应的过程,大概需要60到80分钟。

  神十的背后,有很多人都在默默努力,比如在着陆场的各位工作人员。穿橙红色工作服的李涛正在打开舱门,从神一到神十,都是他第一个打开舱门,所以也被人叫做“神舟第一开舱手”;还有这位穿白色衣服的医保人员,从神五开始,他总是第一位进舱迎接航天员的人。老航天人在默默奉献,年轻的航天人大有作为。很多热心的观众发现,两年前被网友称为“天宫神八哥”的小伙子,这次又出现在了屏幕上,成了“神十哥”。我们没有办法在一个短短的节目认识更多的航天人,但是我们知道,此刻他们都在为神十而欣喜,也都在为未来的航天任务忙碌。

  相对于以往的神舟系列飞船以验证技术为主要目的试验性飞行,神舟十号的成功返回,标志着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任务圆满完成,在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飞行期间,航天员进行了大量的太空科学实验。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介绍,这次总共进行了37项在轨实验,为未来长期在轨飞行或者深空探测做准备。

  除了空间科学实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期间,也开展了航天器在轨维修试验和空间站有关关键技术验证试验,更换天宫一号的地板材料是其中之一。这代表着,将来可以通过人员和物资补给,延长在轨载人航天器的寿命。

  航天员长期驻留空间站是载人航天未来发展的趋势,为更长期的太空飞行积累经验也是神舟十号飞行任务之一,在神舟九号飞行任务期间,三名航天员是采用值班制,任何时候都需要有人对天宫一号进行值守,为了进一步提高航天员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质量,神舟十号飞行任务期间改进为航天员天地同步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中国已经奠定了建设未来大型空间站的基础,而走到今天这一步,中国的航天人奋斗了整整21年。1992年9月21日,中国政府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正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作。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不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锻造了一个全方位的人才梯队。我国航天科技队伍的一个特点就是年纪轻、素质高。以飞船系统为例,科研团队的平均年龄只有32岁。

  从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进入太空以来,很多国家都一直在为载人航天做着各自的努力,但由于技术门槛高,目前,在太空中运行的空间站唯有1998年开始建造的国际空间站。十几年来,国际空间站承担了大量的空间试验任务,但对参与实验的国家来说,除了要支付费用,时间安排上更需要彼此协调。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意味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始向自主建设空间站的时代进发,按照计划,中国的大型空间站将在2020年左右建成。张柏楠告诉记者,国际空间站到2020年就可能退役了,那时候没有其他的空间站了,所有的太空实验可能都要在中国的空间站里进行。

  按照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为了最终建成我国的大型空间站,在神舟十号任务完成之后,下一步将在2015年左右发射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以及后续规模更大的系列飞船。中国航天人早已开始着手准备,迎接挑战。

  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介绍,与发射神十长征二号F的直径3.35米的火箭不同,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直径是5米。现在的运载能力只有8吨,只能送天宫一号8吨的小仓上去,将来要送60多吨级实验室。

  随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带动和引领相关领域的基础科学与应用研究深入开展。近年来,越来越多不同领域的机构也开始主动与航天部门展开合作,航天科技中的火箭技术甚至在医学领域也有了用武之地,在天津的一家医院里,一只叫“天九”的绵羊牵动着医学专家和航天科技人员的心,因为它的体内装着结合我国航天科技和现代医学技的最新一代人工心脏。

  医学专家表示:“晚期心衰唯一的办法就是心脏移植或者人工血泵,在研究了两代血泵以后,我们感到没有前途,于是2009年开始和航天科技合作,采用火箭技术的磁液悬浮技术,医工转化,产生了第三代血泵,它和世界上最好的血泵几乎并驾齐驱。”

  到6月25日,这只叫“天九”的羊已经健康成活了104天,而目前国内类似的实验最高纪录是34天。专家告诉记者,这只羊目前一切生理指标正常,甚至比开始还长了2公斤,按照目前的状况,这只羊有可能会长期存活下去。

  载人航天工程助推了生物、医学、材料等一系列学科抢占制高点,推动了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推进技术等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一大批高新技术产品及新兴产业正在不断形成,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必将为我们的未来带来深远影响。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3年06月26日 21:14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太空遨游十五天之后,神十返航成功着陆,太空三人组今天回家。本次神舟十号完成三十七项在轨实验,很多关于医学方面。神十任务到底有什么意义。更多内容请收看本期《焦点访谈》神十开启新梦想。 (《焦点访谈》 20130626 神十开启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