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播: |
CCTV-1 |
12月03日 19:38 |
CCTV-新闻 |
12月03日 19:38 | |
重播: |
CCTV-新闻 |
12月04日 03:45 |
CCTV-新闻 |
12月04日 05:45 |
![]() |
视频截图 |
![]() |
视频截图 |
![]() |
视频截图 |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怀孕生子,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幸福的时刻,而当怀孕发生在十几岁的少女身上,新生命的孕育便有了这个年龄段不该有的苦涩。这些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孩们,为什么会成为少女妈妈?这些充满伤痛的故事背后,又有些什么样的启示?今天,我们将走近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群。
不容忽视的“少女妈妈”
小珍,19岁,刚刚上大学一年级,记者在济南妇幼保健院见到她时,她刚刚做完流产手术。小珍不愿意面对我们的镜头,我们对她进行了录音采访。小珍告诉我们,和男朋友的第一次并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她无法拒绝男朋友,可那时候,小珍根本不知道这样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今年9月,小珍突然经常感到恶心难受,她以为自己得了胃病,胡乱吃了一阵药以后,还是常常恶心呕吐的小珍才来到医院,而诊断结果显示,她已经怀孕50多天了。
像小珍这样的女孩,并非个例。有数据显示,在我国,青少年未婚怀孕发生率曾高达13.9%到16.4%,其中年龄最小的年仅9岁。让人痛心的是,这些怀孕的女孩大多数缺乏对性知识的基本了解,很多人都不知道女孩来月经就意味着有了生育能力。
缺失的性教育
有资料显示,由于食品结构变化,环境污染和社会环境中大量的性暗示内容,使全球青少年性成熟年龄已由原来的14至15岁提前到了11岁至12岁。很多地方初中才开设的生理卫生课根本无法满足孩子们提前到来的青春期。
还有些学校因为升学等压力,干脆就不上这样的课。小珍告诉记者,她上中学的时候,学校就没有开设生理卫生课,只是发过一本书。
记者了解到,其实从2008年开始,教育部就颁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各阶段应该进行的性健康教育的内容。而实际上,由于没有统一的性教育教材,目前大多数学校都无法进行正规系统的性教育。学校的性教育相对单薄,家庭的性教育又如何呢?
由于传统文化等因素影响,在中国,父母很难开口和孩子讨论性的问题。学校的性教育收效甚微,家庭的性教育又始终羞答答地欲说还休。于是,一些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刚刚情窦初开,却因为性知识的缺乏而怀孕,成为尴尬的“少女妈妈”。
花里胡哨的人流广告
张长虹是济南妇幼保健院门诊手术的医生,在她的眼里,除了因为无知,现在居不下的少女怀孕现象,和社会上那些花里胡哨的无痛流产广告也有一定关系。
对于刚做完手术的女孩来说,手术过程的确像广告一样,睡一觉就结束了,随着手术的麻醉药效渐渐过去,疼痛让年轻的女孩非常痛苦。比起疼痛来说,更让人痛心的是,有的孩子怀孕后,因为怕学校和家长知道,不敢去正规的大医院处理,往往选择一些黑诊所做流产手术或者自己买药来吃,而这样的结果,有可能造成大出血,甚至会危及生命。
张长虹就曾遇到过这样一名小女孩,因为怀孕,自己买了流产药吃,却因为宫外孕破裂大出血送到医院来。经过紧急抢救,女孩的命是保下来了,可是,对于她的未来,张长虹却不乐观。
而除了身体上的损害以外,少女怀孕带来的例如弃婴等相关社会问题更让人担忧。
16岁,本来无限美好的青春就此被改写。近几年,随着少女怀孕的比例逐年上升,全国许多省市都纷纷成立了相应的救助机构去帮助那些处在青春期却意外怀孕的孩子们。
1987年,美国率先发起了倡导青年人向婚前性行为说“不”的真爱等待运动,到2004年为止,“真爱等待运动”已在全世界85个国家扎根,共有几百万青少年签署“真爱立约卡”。在中国也有很多青少年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中。
如今孩子获取性知识的途径很多,如果正确的性教育缺失,充满好奇又毫无预判的孩子就会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渠道。而这些“渠道”很可能让孩子接触到不良信息从而不能自拔。这要求学校和家庭一定要及时补上“性教育”这个一课,和孩子们建立信任关系,让他们了解必要的性知识和自我保护。对未成年人性行为和少女怀孕现象,人们也应该有更多的宽容和善意,帮助他们重新面对未来。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2年12月03日 20:00
视频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