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13 焦点访谈

《焦点访谈》 20160517 资金“趴窝”为何难除

来源:央视网2016年05月17日 19:58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首播:

CCTV-1

5月17日19:38

 

CCTV-新闻

5月17日19:38

重播:

CCTV-新闻

5月18日03:45

 

CCTV-新闻

5月18日05:45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财政资金闲置是从中央到百姓,都高度关注的问题。一方面,大量民生基础设施正在建设,需要资金;另一方面,大量专项资金却趴在账面上、放在银行里睡着大觉。究竟哪些存量资金还趴在账上?资金趴账的症结又在哪里呢?

2016年第一季度的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结果刚刚公布。这已经是2013年以来,审计署第8次组织开展财政资金统筹盘活方面的审计,仅2015年就通过审计促进加快下达财政资金5200多亿元,促进收回结转结余资金1100多亿元,整合和统筹使用专项资金732.1亿元。但2016年一季度审计结果表明,虽然相关部门和地方加大了财政资金统筹盘活力度,但仍有一些单位和项目的财政资金长期趴在账上,未能发挥政策效果。根据披露的信息,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试图找出资金趴账的症结所在。

吴忠金积工业产业园区和毛纺织产业园原本要建光伏发电项目,为这两个项目中央拨了专项资金1.32个亿。距离资金到位已经三年多了,但是这里的屋顶依然是空的,项目迄今未能启动,是什么原因呢?

根据立项资料,记者找到了项目建设单位宁夏意科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他们拒绝了记者的采访。但审计在核实情况时了解到了一个细节:项目申报很急。

到底有多急?记者找到了当年的文件。文件显示财政部等四部委发文时间是2012117日,要求完成上报的时间是1115日。时限只有8天。这8天对于总投资额2.85亿元、中央补贴1.32亿元的项目来说,从公司申报到市、省级部门审批、再到报送相关部委,时间着实有些仓促。而正是这样的仓促给后来的资金“趴窝”埋下了伏笔。

年末“突击花钱”催生了仓促上马的项目。承建单位意科公司,在后续推进过程中发现两个项目均存在较大问题,无法落地。

建设单位迟迟不开工,除了怕亏损外,开工的另一个必要条件——向电网企业提交的并网意向函,迟迟得不到批复,也增加了项目的不确定性。这一切都让承建公司打起了退堂鼓。

记者查阅了相关规定:“在收到并网意向函等信息后,当地电网企业应在15个工作日予以回复。”那为什么没有回复呢?记者来到了国网宁夏电力公司予以核实。

工作人员说,当时这个项目其实已经申报完了,已经列到财政部目录里了,没有必要再补了。

按规定,申请财政专项资金必须先立项。而记者调查的这两个项目,却是先把补贴申领到手了才去立项,论证项目可行不可行。发现项目难落地,中央专项资金自然就花不出去了。在当时,类似的情况在全国范围内还很普遍。

资金“趴窝”,难道只是企业的责任吗?从拨款单来看,2012年底至20139月,财政部分三次预拨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资金1.32亿元。按照规定,项目应于20136月底建成。吴忠市财政局,作为项目主管单位,直到应完工期限后的一年多,2014929日才正式发函给宁夏意科太阳能发电公司,要求制定实施方案。

项目推不下去,2014年底之前中央专项资金管理又过死,明确规定“打酱油的钱不能打醋”。所以眼看着资金“趴窝”,吴忠市也没法用。

一边钱趴在账上花不了,一边一些领域急需用钱。这是各地财政普遍面临的“窘境”。2014年底,中央推出一系列措施,盘活各类闲置的财政存量资金。允许地方统筹使用存量资金,允许按规定改变用途、统筹用于发展急需资金的领域。这个消息对财力紧张的地区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那么此时,吴忠市那花不出去的1.32亿元中央专项资金总算可以花了吧?但审计发现,截至20163月,这笔钱仍趴在吴忠市财政局的账户上,至此已经闲置两年以上。

国家的政策明确了,省里主管部门也松口了,但到了吴忠市,真正要动钱的时候还是顾虑重重。时间进入20156月,审计署的跟踪审计发现了吴忠市这1.32亿资金闲置的问题,并督促整改。此时,吴忠市财政局启动了盘活存量资金程序。

吴忠市打算把沉淀的1.32亿元金太阳项目资金,调整为利德慈善园区污水改扩建工程4000万元,东北集污管网一起工程4000万元,城市供水水质提标改造工程5200万元。

这些工程是不是老百姓急需的呢?记者也进行了实地走访。

记者调查发现,水质提标改造和另外两个污水处理项目,的确是急待解决的民生工程。这些调整后的项目,都是有利于公共利益的,而且也符合财政部盘活存量资金的要求。那为什么到现在钱还趴在账上,项目没有启动呢?通过了解记者发现,不仅是宁夏吴忠市这个案例,上述现象在全国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专项转移支付数量过多过杂,分配链条长,地方政府整合资金的呼声很高。但“卡脖子”的地方在于地方政府有“三怕”:一怕失去专项支持不敢整合;二怕得罪专项主管部门而不敢整合;三怕考核两头堵。

地方“卡脖子”是因为有“三怕”,那中央部门呢?在调研中专家告诉记者,部门卡脖子是因为“三不愿”:一不愿调整自己的利益,怕权力没了;二不愿调整自己的职能,怕位置没了;三不愿调整自己的部门,怕编制没了。

尽管审计推动力度大,但相关部门的规定和改革不配套,基层干部仍会心存顾虑。就像吴忠市这个项目,按照国务院文件精神可以整合,但根据金太阳示范项目相关管理规定又要清算,基层单位左右为难。

2013年以来,审计署先后13次下发文件要求全国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促进专项资金整合,推动国家重大政策落实,尤其要在审计工作中做到“三个区分”:把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审慎作出结论和处理。

一季度审计部门边审计边提出整改建议,有效推动了资财政资金的统筹使用。但是要从根本上治理资金沉淀难题还要多制度入手,还要坚决打破部门利益分割格局,破除部门规章“中梗阻”,进一步结合事权划分,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这才能真正消除“资金趴账”的怪现象。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05月17日 19:58

视频简介:《焦点访谈》 20160517 资金“趴窝”为何难除